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

——结合多媒体教学对联五部曲

四川泸县兆雅初中

邓远清

内容摘要: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最为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同样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本文拟就分为激趣、阅读、搜集、赏析、练笔五部进行粗浅探索。

关键词:对联

多媒体教学

对联(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大众实用文化,是最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名人童年多佳对,自古联家出少年。学习对联知识,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可以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水平、训练应变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尊重文化多样,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所以楹联文化已经走入课堂,进入中考和高考试题。但是,语文教材尚没有科学系统的把对联编入教材,中青年教师中对联“门外汉”尚且不少。如何有效的教学对联?又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对联教学质量?本文拟分为激趣、阅读、搜集、赏析、练笔五部进行粗浅探索。

一、激趣

对联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有部分学生对对联视而不见,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是从名人童年佳对故事入手。如明代爱国将领于谦,七岁时梳两个“冲天炮”在头上。和尚戏曰:“人头喜得生牛角”,于谦回击:“狗嘴何曾长象牙。”回家要母亲将两髻改为三个,后又碰到那个和尚,又戏曰:“三角如鼓架”,于谦反击曰:“一秃似锣槌”。

二是从时效名联入手。如2005年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展示的对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表达了台海两岸人民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是从当地名胜对联图片和视频片断入手。如我县玉蟾山陶隆绪联:“看泸地风光,九曲潆洄,冱江环抱,百里平畴收眼底;数川南形胜,玉蟾耸翠,鳌阁流金,一天云雾锁雄关”,写出了玉蟾山如画风光,令人向往。

二、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对联的常识和生活中的趣联,是培养学生入门的重要一步。

1.从教材入手,了解对联常识。如初中语文第四册有个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中,介绍了对联常识,虽然有点干瘪,但作为初步了解也是一则不错的短文。

2.从课外书刊和网站入手,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对联学刊》和对联网站:中国楹联网http://www.daodoc.com。

三、搜集

1.实地游览收集。中国旅游胜地,大凡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楼台亭阁、水榭园林,无不被楹联所装饰而流光溢彩。就是普通人家、庶民门楣、浅山俗水,也不乏佳联妙对。如笔者家乡有座修于清代的单拱石桥——永济桥,除桥上石栏外,至今完好无损,桥旁有石碑,碑刻建桥年代和集资人员等内容,另有对联一幅——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梯,对仗公正,描绘出了永济桥两岸的美景。

2.网上搜集。除了专门的对联网站外,其它不少人文社科类网站中有不少善对,分陈于风景图片、书画作品、flah动画、广告、音乐朗诵词中。如在网上搜寻昆明滇池大观楼有名的长联:“八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chen】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稻香,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曩。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运;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chu】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不仅有图片,还有不少书法作品。

四、赏析

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搜集到的名联佳句制作成ppt等课件和其他音频视频作品,以达到扩大容量、形象生动的赏析,提高鉴赏水平、陶冶情操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赏析:

1.音韵节奏:对联是一种音调和谐、节奏相合、富于音乐美的文学作品,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联和趣联。如一个豆芽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加点的读chang,........不加点的读zhang 。岳阳楼上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出句以“一楼何奇”发问,引人入胜。继而列举诗圣之绝唱、名儒之忧乐、贤史之振兴、醉仙之传说,又接以诗、儒、吏、仙之排比式反问,既烘托出岳阳楼之奇又极概括地介绍了岳阳楼主要历史人物与史迹。在此基础上,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意境与情怀来感叹世事沧桑,动人心弦。下联描绘岳阳楼的山川形胜,经此处的“地灵”去合上联之“人杰”。人杰地灵之盛即岳阳楼大观所寓之“真意”。故末句点出“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画龙点睛,余韵悠长。实在是诵读之佳品。

2.内容结构:对联又是一种结构严谨、内容相协的文学作品,赏析时适合逐字逐句品味。邓小平故里有个德政坊,其联为:“弘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对仗工整,颂扬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杭州西湖秋瑾墓:“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结构相应,内容盛赞烈士的英勇无畏。这类经典名对,多有风景摄影图片、书法作品等,可应用于多媒体课件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日常生活中还不缺乏一些内容或结构特殊的对子,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暗指生活的艰辛。“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则是很妙的无情之对了。“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横批“天地正气”,则是“高雅”的厕所文学了。

3.美妙意境:在对联中,不乏一些意境美妙的佳作,如武夷山石湖涧:“松声竹声、钟罄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此联从山中庙里取象,引入禅理,两相交融,韵味十足。又如江西庐山绝顶:“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有几分仙气;眼前无俗嶂,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这类对联,多见于名胜古迹之中,赏析时配以图片、音乐或视频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操的最好陶冶,对“意境”一词的领悟也就自然而然了。

4.语言艺术:对联是语言精练的文学作品,在对联之中,除应用对偶修辞方法以外,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所有修辞方法都常见于对联之中,数不胜数。山海关有个孟姜女庙:“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加点的“朝”为“潮”,不加点的为“朝zhao”,加点的“长”为“常”,不加点“长”的为“长zhang”,对其中的“朝”“长”的混异之用,实在妙极了。“居然天上客,寺隐云游僧”,则是极妙的回文联,意境优美而且对仗工整,顺读倒读文从字顺。“毛公解放,邓公开放,人民心花怒放;江总创新,朱总鼎新,祖国面貌常新”,则使用先后之法,赞颂了几代领导人的业绩。

五、练笔

对联的阅读、搜集、赏析最终都还要落实到练笔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对联,受到熏陶感染,陶冶思想情操。主要途径有:

1.寻对子。一是在教材和教辅资料中寻,尤其是教材古诗词中,对联比比皆是;二是生活中寻,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如笔者校门之外街心花园有一对联:“川南花木之乡,泸州酒业大镇”,虽然不够工整,但也音韵和谐,富有颂扬家乡之情。

2.对对子。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生活实际,出联要求学生应对,以提高语言应用技巧,如初中语文四册中,内容方面的对联:“小石潭凄神寒骨,琅琊山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

”。我校学生,给他们出联:“今日读兆雅初中,

”,学生们分别对出:“明天上北京清华”、“明天成国家栋梁”等下联,培养了学生爱校之情、立志之意。

3.创对子。鼓励学生自创对子交流,即景抒怀。从简单的三字对入手,达到六字、七字对,甚至更多的字对。

参考资料:1.人教版初中《语文》四册教材

2.杨廷举《对联知识讲座》(诗联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008.6.25

楹联赏析

赏析徽州楹联

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

对联 楹联赏析[3]

关注生活

关注生活细节

楹联

楹联

生活大爆炸赏析

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原创)
《关注生活 赏析楹联(原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