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都重庆新农村座谈会汇报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9: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市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汇报提纲

(2010年6月23日)

成都重庆等地开创了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先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样板。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启示与体会

(一)产业发展是根本。成都重庆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做文章,最突出的成效就是农民得到了实惠。不管是市、县(区)、乡镇和村,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处处感受到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如,锦江区立足自己的特色资源禀赋,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需求,转换业态,输出长项,成功地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立足多元化特点,打造了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示范“五朵金花”。

(二)“三个集中”是核心。成都重庆在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实施“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

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条件;农民向城镇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创新体制是动力。成都重庆的实践证明,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转变观念中加快发展,在改革创新中铸造辉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开关”,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与重庆、成都的差距很多,最大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在改革创新上。成都市、重庆市在推进城乡统筹过程中,不断在体制机制上探索突破,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如锦江区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等。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为推进城乡统筹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加大投入是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是重要保障。如:锦江区统筹规划城市和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在“五朵金花”打造初期,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营造和培育市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汇聚人气。成都重庆的发展实践,在投入上已经实现了政府、金融和市场投入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尤其除了加大政府投入之外,建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推进机制,最大限度通过市场手段筹集发展资金投向“三农”。

(五)土地流转是前提。成都市、重庆市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在土地的集约化使用上,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在不违背国家大政策前提下,千方百计引导和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经营能手和龙头企业集中,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本次考察的几个地方,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土地流转,使土地集中经营得到规模效益,使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租

金,转变为龙头企业产业工人获取工资,转为股民获得分红,收入实现多元化。创新、灵活的土地政策,有效地突破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激发出了巨大潜能。

二、渑池县新型农民住宅社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试点社区建设情况。去年以来,渑池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部署和要求,把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作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实行县级领导包试点、县直单位分组联包乡镇制度,按照统一规划、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优惠政策拉动、联包帮建推动、倒排工期促动、农民主体带动等多种形式,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目前,全县6个市级试点社区中,城关镇西关社区、南村乡利津社区、仰韶乡乔岭社区,第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已基本到位,达到了入住条件,部分农户已入住。6个社区已建成住宅1249套,入住492户,建成和入住占6月底计划的85%。预计6月底6个市级试点社区建成后,可入住群众1500户;年底13个社区全部建成后,可入住群众5100户。

(二)村镇规划编制情况。一是渑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年3月启动,当年底完成规划成果评审稿,并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论证,为河南省第一家完成的扩权县。2010年元月通过县人大审议,目前已进入报批程序。按照市规划局要求,计划6月底报请市政府审批。二是乡镇总体规划。渑池县需单独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的有9个乡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南村乡、

仁村乡、段村乡、陈村乡、坡头乡),该项工作我县启动较早,2008年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市县专家组评审论证,为全市较早完成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县。目前,根据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和省市有关规定,英豪镇总体规划二次修编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市县专家组评审论证,待县政府批复;张村镇、洪阳镇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二次修编。三是中心村规划。我县共有235个行政村,根据《渑池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要求和全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这235个行政村进行了统一筛选,按照“乡镇提议—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乡镇政府审查-县规划部门复审-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程序,最终确定中心村14个(陈村乡南庄,张村镇漏泉、杨家新村,洪阳镇义昌、上洪阳,段村乡上涧,天池镇西天池,果园乡西村,仁村乡南坻坞、杨河,坡头乡白羊山、不召寨,英豪镇翟延、槐树洼)。按市里要求,上半年要完成三分之一中心村的村庄编制工作。目前,我县有 6个村(南庄、漏泉、西天池、西村、白羊山、不召寨)的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市县专家组的评审论证; 2个村(上涧村、翟延村)正在编制中;其余8个村,计划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三)15套新型农村住宅图集设计情况。按照市委要求,我们与市委农办推荐的19个甲级建筑设计院,进行了多次洽谈协商,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院重新设计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建筑方案。目前,15套建筑设计方案已完成,县住建局正在

组织审查,设计单位正在做效果图,预计在设计单位现场踏勘考察完毕后,本月27日可完成初步方案审查和图册制作,并报送市委农办终审确定。

三、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应因地制宜、梯度推进。根据成都重庆的“三个集中”经验,结合我市山区乡镇多,农村人口相对较少,许多山区群众自愿进城入镇购买或建设住房的实际情况,建议市委:一是应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中心村建设分开,不要捆绑建设,应结合各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实际和农民意愿,允许山区农民跨区域、跨乡镇到县城或中心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宜要求每个乡镇都进行社区建设,不宜要求每一个中心村都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二是新型社区建设应坚持“三个集中”,示范推进。社区建设“三个集中”是:向县城集中,向中心镇(部分条件成熟的中心村)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集中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源加快试点社区建设,通过带动示范作用,引导促进农民进入社区。三是社区建设宜分期进行,多年完善。市里要求每个社区占地不少于200亩,短期内完全按标准全部建成,不太现实,应当允许分期分批建设,农民分批入住,逐步完善功能。四是应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位发展。在山区可以与旅游开发、扶贫搬迁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在城郊和中心镇,可以探索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换就业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产出率,促进农

民进社区居住,进城入镇就地转移就业。

2、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应尽快规范出台社区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目前正在建设的社区,许多审批手续都相对滞后,特别是在社区建设用地方面,全市没有优惠政策,用地不合程序,不合政策,用地审批不能通过,导致社区建成后,大都是违法工程。这是当前最大、也是最让基层头疼的问题。

3、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应加大市级财政的投入力度。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需财政投资,农民建房也需财政奖补,近两年新农村建设县级财政都投入很大,财政相对困难,一是建议市级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采取直接资金投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直接用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应尽量通过捆绑各种专款资金,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4、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应创新机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应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转让、转租、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加快土地流转的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发展规模经营;二是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

赴重庆成都考察座谈会纪要

教师节座谈会汇报提纲

市工业经济座谈会汇报提纲

市工业经济座谈会汇报提纲

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汇报提纲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农业产业规划(成都、重庆)

发展县域经济座谈会汇报提纲

县组工座谈会汇报提纲

成都重庆新农村座谈会汇报提纲
《成都重庆新农村座谈会汇报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