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

校:七个星镇中心学校

级:

三 年 级

授课教师:

马彩勇

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并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

二、学情分析

如今已是上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他们,生活范畴和认知领域较之前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力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五、教学措施

1、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三分钟做好准备,在班干部带领下有秩序地进入音乐教室,课堂上以教师的口令、手势、琴声为指挥,做好音乐课堂常规训练等等。

2、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3、以表扬为主,使学生有竞争意识。在比比、练练、再比比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充分利用音乐器材、音响设备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5、紧抓优等生、特长生,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同时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

第一课 爱祖国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管弦乐《红旗颂》(片断)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3.歌曲《卢沟谣》

歌曲作于1936年,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步步向南进逼,妄图侵吞全中国。在此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当局却一面采取不抵抗政策,一面则加紧策划、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枪口对外”如一声惊雷,迸发出全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爱国军民齐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

4.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曲调优美、语言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童爱国歌曲。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5、歌曲《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

一、二部分比较。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二、表演《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聆听歌曲范唱。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此歌音乐节奏简单,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太难,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让学生模仿学唱。多听几遍先熟悉歌曲。

(2)在歌词方面要先让他们读一遍歌词,把歌词顺一遍,然后唱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3.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欣赏《红旗颂》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题标就是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3.欣赏第二部分。 设问:

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4.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

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5.完整地聆听全曲。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6.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7.教学小结。

二、表演《只怕不抵抗》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

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课后反思:

第二课《美妙童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摇船调》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

2、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创编歌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能通过学习本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表演《摇船调》、《一只鸟仔》

欣赏《猜调》、《木偶的步态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摇船调》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你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听好了哟!看样子同学们都挺喜欢猜谜语的。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谜语乐园去玩,好吗?可是去谜语乐园要过一条河,就让我们一块划船去吧。

(二)歌词

1、学习歌谱:嗨呀 罗的 嗨哟,嗨呀 罗的 嗨哟,嗨 罗 嗨

2、出示第一个谜语:什么圆圆,在呀在半天?(有节奏的读)

3、出示其它谜语:

什么圆圆,在河边?

什么圆圆,街呀街上卖呀?

什么圆圆,在眼前哪?

(三)学唱

用唱歌的形式来猜谜语。老师唱一句,你们答一句。

个别唱,集体唱。

(四)了解反复跳跃记号

接下来,老师再出一个谜语,看谁还能猜出来。

谜面:一对亲兄弟,两个站一起,左边瘦来右边胖,旁边还带个小冒号,如果他们一出现,就得从头跑一遍。同学们,可以再歌谱中寻找。

(学生找到。)

对了,就是这个记号,它的名字叫做反复跳跃记号,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头在反复唱一遍,下面我们完整的来试一试。 (学生跟琴唱一遍)

(五)创编 同学们,这些谜语你们来能找出不同的答案吗?让我们把它放到歌曲中唱一唱。

小歌星唱得不错,相信我们这也有不少的小小舞蹈家,谁上来表演?

个别表演——集体表演。

二、欣赏《猜调》

(一)欣赏《猜调》 提问:

(1)歌声再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民歌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玩游戏时对唱的歌曲,演唱时因为对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唱唱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欣赏《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揭示课题——(板:木偶的步态舞)。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2)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3)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

一、

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二、表演《一只鸟仔》。

(一)、你了解台湾吗?(指生回答)

(二)、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位置。(出示台湾地图)

她虽然很小但她是个宝岛,岛上物产丰富,景色怡人。请看(出示图片)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大陆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向台湾赠送了我们最珍贵的团团圆圆两只熊猫作为和平使者。而宝岛台湾也派出了他们的和平使者。

(三)、发声练习

1、听,是谁呀?(点击鸟鸣声)哦,原来他们送来了鸟仔当和平使者。咦,大家有没有发现陈老师为什么说“仔”,不说小鸟呢?这个仔是台湾人民对男孩子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他非常阳光,有朝气。(指生姓名,叫X仔)

2、听,这只充满朝气的鸟仔在欢快地对着我们叫着,(出示图片)“叽叽,啁啁,噘噘”,那我们也来学学鸟仔的歌吧!(出示发声练习)

(四)新歌教学

1、听,和平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歌声,让我们一起为他伴奏表示欢迎吧!用X-的节奏来拍手。

2、那你能否再用这种型为它伴奏呢?(出示节奏型)O X ︱O X ︱O X ︱O XX‖注意都是在弱拍上进行伴奏。好的,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吧!

3、模唱旋律

好,现在请你们学着鸟仔的叫声“噘”来唱唱歌曲的旋律吧!唱后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唱下来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节奏都一样)那你们觉得难的地方在哪里呢?(教师提示)对,是音高,不过我们不要怕,挺起小腰板,扬起眉毛,露出笑脸,嘴巴圆圆地再用“噘”来唱一遍。指出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要唱得轻巧,好像在和祖国妈妈亲亲的感觉。(吸好气,肩膀放松准备。)

4、咱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那就随着我的琴声,一起来唱一下歌词吧。(生随音乐唱一遍,要求唱歌的状态,位置)

5、下滑音讲解

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有个特殊的记号!找一找(课件强调),这个记号有什么用呢?我请你们听一听,再告诉我!(师演唱两种,让生对比)我把这个音唱的向上滑了呢还是向下滑?对,这个下滑音也是台湾民歌的特色。(重点联系下滑音,表扬唱的好的地方“丢丢”,唱的不好的地方再次引导练习),像“岋一个岋”,加上这个下滑音唱出了这是只怎么样的鸟仔呢?活泼,可爱,似乎还有几分调皮,请我们把这个音再轻轻的往下滑一些。还有最后一个噢,不能很重的噢,轻轻的,你们听一下!师范唱,再生练习。(可请学生加上手势辅助练习)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3、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认识sol、mi两个音的音高。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从歌曲中感受杜鹃、柳树的形象,并由主题向速度、情感及审美的拓展。

5、通过“意境”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准确性。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3、通过“意境”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内容】

表演《顽皮的杜鹃姑娘》、《柳树姑娘》 欣赏《空山鸟语》、《荫中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顽皮的杜鹃》,欣赏《空山鸟语》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孩子们,淅沥淅沥的春雨送走了冬天,温暖的阳光伴随着春天来到了我们中间,瞧!你们都褪去了厚厚的冬衣,穿上了轻巧的春装。在田野,在草地,在森林,到处春意盎然,孩子们,让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律动《春天在哪里》

2、呼吸训练:(舒缓的进行呼吸训练。)瞧呀!春天的花园鲜花盛开,让我们一起面带微笑,深深地吸气口气,把花的香味吸到小肚子里,把小肚子填得鼓鼓的。

二、表演《顽皮的杜鹃姑娘》

1、孩子们美妙的歌声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杜鹃,它的叫可好听了。

2 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杜鹃。(板书:顽皮的杜鹃。)

3、为什么说他顽皮呢?让我们来仔细感受,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视频)(她先不理我,后来又主动的接近我)

(设计意图:仔细关注歌词。为后面的演唱打好基础。)

4、师:除了这些,我们还了解到杜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它的叫声是,(咕咕)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鸣声好似“咕咕-咕咕”,“古咕咕”,所以也叫做布谷鸟,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特别的动听。

5、师:听一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来拍手伴奏,好不好?(师范唱)

6、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两声。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7、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小杜鹃给我们刁来了,(课件)老师出示手号,sol、mi。来,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弹琴)一组一遍。可变化,solmi,,,misol.这两个音符存到你的小音库里了吗?

8、小杜鹃的歌唱声加了什么符号?黑三角。老师的小音库里已经存符号,这个符号就叫跳音记号!你猜想,应该怎么表现他呢?谁来试试。那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做到轻巧,跳跃的。就象一个轻巧小乒乓球,落到地上很快弹跳起来。在唱跳音的时候咱们腰部要需要弹跳,有点力量,大家一起试一试。(跟琴)提示学生声音轻巧,短促。一组一遍。

9、师:现在就让我们走在草地上,去寻找这只可爱的杜鹃鸟吧,一起把歌曲试着来唱一唱。齐唱,男女生唱。

10、师:这只调皮的小杜鹃一会在树丛,一会飞到小河边,他在和我们干什么?他在用歌唱声和我们捉迷藏呢!所以我们来想想看,他的歌唱声会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这有3种力度记号。p\mf\f 根据各区的意境,给小杜鹃的歌声交上不同的力度记号!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11、根据力度变化来演唱。(放伴奏音乐)

三、欣赏《空山鸟语》 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全曲。设问:

(1)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2)这首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

2.师生讨论: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则穿插于整首曲中。 3.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学生要细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4.介绍刘天华的成就——把二胡提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专业教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柳树姑娘》,欣赏《荫中鸟》

一、情境导入

1、(黑板上事先准备一幅没有叶子只有枝干的柳树图)

师:这是一棵只有枝干没有叶子的树,你们想不想让她长出树叶?只要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好好表现她就能长出新叶!准备好了吗?那开始我们快乐的帮助之旅吧!

2、请柳树

师:同学们想不想见见柳树姑娘啊?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吧! 欣赏动画《柳树姑娘》,你们喜欢她吗?

二、表演 《柳树姑娘》 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她。

1、节奏练习:

柳 树 姑 ︱ 娘 — —︱辫 子 长︱长 — —︱ 风 儿 一 ︱ 吹 — —︱甩 进 池︱塘 — —︱ 生念歌词(提示三拍子) 师加入附点念

柳· 树 姑 ︱娘 — —︱辫·子 长︱长 — —︱ 风· 儿 一 ︱吹 — —︱甩·进 池︱塘 — —︱ 师:那老师这么念,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老师在这几个字后面加了附点。使原来的四分音符变成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躲在音符后面,但为了强调这个附点,所以念的时候把附点念在前面。

附点的时值:增加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让原来的一拍延长成一拍半。

2、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听《柳树姑娘》,感受一下情绪

3、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4、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师:柳树姑娘看你们学的这么好也唱起了自己的歌,请你们给她伴唱好吗?

5、渐强记号教学

6、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集体唱《柳树姑娘》

三、欣赏《荫中鸟》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及教师出示的笛子实物,使学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种类。)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

手示意。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

(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来的旋律略加改变,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像这样的变化重复,我们通常叫做再现。)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春天的歌》

教学内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欣赏《杨柳青》《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杨柳青》、《春》等各地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杨柳青》,表演《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1.从聆听《杨柳青》、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杨柳青》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 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 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三、学习《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的声音。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

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春》,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一、欣赏乐曲《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入音乐王国,一起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静静地听一首好听的乐曲。(点击课件播放《春》。听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感受。)

第一次欣赏要求:

1、你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学生回答。(春风、小鸟、泉水、雷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用弦乐器模仿的。

2、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请学生回答。提问: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请学生回答。(出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的第一乐章,作曲者: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第二次欣赏要求:

1、你能模唱它的主题吗?(主题音乐按钮)

2、当你听到它时能举起你的右手吗?

师:是的,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很多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都要去描写它,赞美它。那么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领略春天的美好。去之前,春姑娘给我打了电话,她委托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位春天的朋友。闭上眼睛,猜猜他们是谁。(点击课件播放雨声、风声、雷声、水声,学生轻轻聆听。请孩子们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并给它们起个名字:如春雨姐姐,春风妹妹,春雷伯伯,春水阿姨等)

3、你们能用身边的物品模仿这些声音吗?(可用身边的任何物品)。

二、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你们喜欢这几位朋友吗?好,我们把这几位朋友邀请来举行一场别开声面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几位朋友是怎样“表演”的。(课件播放《天天举行音乐会》原唱不出谱)

2、谁能说说,歌曲中这几位小演员它们是怎么表演的?(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那么在这首歌曲中是如何唱的呢?(分批出示节奏条) 春雨 (加上图片) “2/4滴答 0滴|答 0|” 春风 (加上图片) “2/4沙沙 0沙|沙 0|” 春雷 (加上图片) “2/4轰隆 隆隆 |隆 —|” 春水 (加上图片) “2/4哗啦 啦啦 |啦 —|”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谁能学学?(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4、启发学生用春雨(或春风、春水、春雷用不同的色彩)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5、随琴轻声唱歌词。

6、分角色演唱。

7、完整地演唱。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大自然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五彩缤纷,春天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而变得生机勃勃。那有的同学一定在想: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回去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是怎么样唱歌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 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在对比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中,能分辨出旋律和情绪的不同,并能在乐曲中分辨出手风琴、口琴、木吉他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曲模仿其演奏动作。

二、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当小音乐家的情趣。

三、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做二部轮唱的发声练习,并控制好力度和气息,能够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做到声音和谐,感情真挚。

四、复习巩固八分休止符的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短小旋律伴奏,并准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重点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教学难点

1、通过回声游戏,以及歌曲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轮唱与合唱技能;

2、从游戏到歌曲的学习,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了解轮唱与合唱;并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1.师生问好。

2.观赏中华民族管选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3.说一说:请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乐器。

4.演一演:请生上台模仿自己熟悉的乐器的演奏。

5、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带来三样乐器让同学们听听,但是要先唱对下面的节奏才行哦 5 3 1 2 1 | 5 3 1 2 1|| 0 54 | 3 3 3 4 3 | 2 2 2 5 4 |3 3 2 2 | 1 0||

6、新歌教学

(一)听一听:

1、初听歌曲。以“听”为途径,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熟悉。

2、感知乐器形象、熟悉乐器音色、了解演奏姿势

生通过观看课件,认识乐器的形象,熟悉乐器的声音,了解乐器的演奏姿势。 师:看过了大屏幕,大家一起与老师进行一段律动吧! 启发学生随音乐进行模仿,媒体播放《我是小音乐家》的范唱。

(二)唱一唱:

1.教师范唱、学生复听。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这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歌曲中是用什么字来形容三种乐器的声音的?

教师进行有表演的范唱。学生拍手律动为老师伴奏。

生:歌曲中用了“勃隆 砰砰砰;地隆砰砰砰;嘟隆 砰砰砰”来模仿乐器的声音。 2.师:我们也用最好的声音来模仿。

3、熟悉旋律,巩固声音练习。

4、完整演唱

师:用最好听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加律动演唱全曲。

二、聆听 手风琴独奏《进行曲》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手风琴独奏《进行曲》片段。 设问: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认识手风琴。

3、再听乐曲,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1)根据三个不同主题旋律创编动作,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感受旋律的特点。 (2)出示主题旋律谱,指导学生哼唱旋律。

(3)让学生说说这首玉泉区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等。

4、复听乐曲时让学生随着乐曲模仿手风琴演奏动作。

三、聆听 口琴独奏《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乐曲片段。 设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吗?

2、认识口琴。

3、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和表现的情绪。

4、分段聆听: (1)出示第一段的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边用手画旋律线边轻轻哼唱。 (2)聆听第二段旋律。设问:这段旋律比第一段高还是低?请学生划一划。

5、讨论

设问:这首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6、复听乐曲让学生模仿口琴演奏动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1、课前游戏

看老师的柯达伊手势做和声练习。

(1)先看手势并随琴唱出第二声部的旋律; (2)教师板书第二声部的歌谱;

(3)再学习第一声部的旋律,由学生板书歌谱。 (4)看课件中的图形谱,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0 6 6 6 | 5--- |0 4 3 2 |1

2、回声游戏: (1)、导入:

当我们爬上山顶的时候,会干什么? 师介绍:对着山谷大声喊,叫做喊山。 你知道喊山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吗? (2)、我们来做个回声的游戏好吗?

①远山回声:当我们对着很远的山大喊的时候,喊完就会传来回声,有时,还要过一会才会传来回声。面对翠绿起伏的大山,让我们一起来喊:“大山你好!”回声与喊声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按节奏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注意喊山与回声的力度对比,强调喊山时的声音位置) ②近山回声:当两山相隔比较近时,我们的喊声未落,回声就已经响起了。 分组做喊山与回声的游戏。

③按照歌曲中的轮唱节奏进行回声练习,注意休止符和全音符的时值。

3、聆听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日本歌曲《嘹亮歌声》。

(1)、初听范唱,说说这首歌是在哪里演唱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吧!

(2)、复听范唱,再次体验歌曲的意境。你听出歌曲中的轮唱和合唱了吗? (3)、介绍轮唱与合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而合唱是同时出现,演唱不同的旋律。

4、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声部,请学生聆听,注意老师演唱时的 声音和气息是怎样的?

(2)学生学唱第一声部。

(3)纠正学生学唱中的错误,尤其是休止符、全音符和音准。 (4)教师范唱第二声部,注意最后一句的音准。 (5)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5、看课件,分声部练习最后一句合唱。

6、再听范唱,再次感受合唱和轮唱的美妙,轻声跟唱,并注意全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7、完整地唱歌曲第一段。

8、再次聆听歌曲,注意第二段的歌词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

9、合唱第二段。

10、完整体验轮唱

①师生合作唱轮唱

②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③进行纠正、整理、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④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11、歌曲处理:

加快速度,用歌曲原速演唱;唱出声部间的力度对比;气息平稳、悠长;唱出乐句的感觉。

12、教师指挥,学生随音乐有表现力地分部轮唱、合唱。

13、小结

二、聆听 木吉他独奏《船歌》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特点。

2、揭示乐曲名称,简介“船歌”。

3、再听乐曲

(1)出示第一句的旋律谱,指导学生唱一唱,然后请学生划一划它的旋律线。 (2)听出音乐哪一部分有变化?变得怎样了?给你什么感觉?说说这首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

4、了解乐曲演奏乐器——木吉他。

5、复听乐曲,让学生随音乐模仿木吉他演奏动作。 课后反思:

第六课《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三、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五、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第一课时

一、学唱《剪羊毛》

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 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 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

3. 发声练习

(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

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4、学唱歌曲《剪羊毛》

(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为歌曲取名。 (2)学唱第一段歌词。 a.师范唱第一段

b.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感受旋律音高。 c.指导学生唱谱。

d.带领学生唱词,重点解决第四乐句

e.请同学用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纸贴出曲式结构。 师言:同学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

学生讨论: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 。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 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

(3)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

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

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

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演唱一遍

(4) 请同学们带着剪羊毛小朋友愉快的劳动心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完整演唱一遍。

二、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听《哆来咪》,跟着歌曲做律动.

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那首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以及它的出处吗?”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名称以及出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哆来咪》,他出自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有一个名叫玛利亚的修女来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的妻子早年去世,因此家里就只剩下上校和上校的七个孩子。

3、视频展示上校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设问:“这就是上校军事化的管理,你们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好不好?“

4、对比上校和玛利亚的教育方式

教师:“玛利亚并不像上校这样对待孩子,她在上校离家的日子里,通过音乐及活泼生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着熏陶,教他们唱歌.同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视频展示《哆来咪》。

5、“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唱歌,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迎接上校回家,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了一个很精彩的木偶剧.那么大家想听听这段木偶剧的音乐吗?”

6、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简单介绍“约德尔调“——一种流行于瑞士和奥地利民间的名歌。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来传达各种信息。这种唱法的特点是真假声混合,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它基本上是无歌词的,但却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

8、再听一遍,跟老师一起拍手。

9、视频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0、完整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聆听乐曲《小放牛》

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

(1)把曲调抄在小黑板上或幻灯投影片上。

(2)在教师的钢琴弹奏下(或教师吹奏竖笛更为适宜),学生跟琴(笛)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3.听第一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我们学唱的《小放牛》民歌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5.复听第

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复听全曲并小结。 拓展延伸

(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

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

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简介:赵州桥

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4、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二、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瞧,(出示小牧童图片,并与大家打招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

师:小牧童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想考考咱们!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2、复习旧知:(出示写有各种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瞧,这些羊儿多可爱啊!咦,它们身上还有好多符号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这儿有几个羊圈,请小朋友把同一符号的羊儿赶进一个羊圈,并给羊儿的家选择正确的名字!——小组合作完成,给正确的小组发小羊标志

3、引出新知:(出示写有全音符的小羊图片)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羊儿都回到自己家了,瞧,这儿还有两只呢?它们的家在哪儿呢?你知道这个音符叫什么吗?学生讨论

师:它叫全音符,那请小朋友想想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全音符唱几拍啊?(暗示得出四拍)

4、巩固新知:

⑴、出示歌谱,找一找有几个全音符,并指出。

⑵、唱一唱,巩固四拍的感受。⑶、连贯的逐句跟唱歌曲旋律。(为歌曲学唱作铺垫)

5、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1)初听音乐,体验音乐情绪

(多媒体)你瞧,有白、有黑、有花的小羊都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了呢? 你想变成一只小羊和他们一起玩耍吗?赶快带上你们的亲自做的小羊头势吧! 身体随着音乐扭动,手上打四拍字的节奏。 谁能说说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呢? (2)复听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3)学歌谱

让我们先学会这首优美的歌曲,然后送小羊回家好吗? 轻声用“‘LA”跟唱 找找歌曲中有几处全音符。 解决歌曲的难点。 加上节奏念歌词。 (4)学唱歌曲 (5)轻声唱 (6)跟音乐唱歌。

三、创造表现

1、聆听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填写表格

2、创编歌曲,进行表演。

四、完美结课 课后反思: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我爱米兰》

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这首歌曲正是将老师比作为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2.歌曲《飞来的花瓣》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3.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抒情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4、歌曲《甜甜的秘密》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趣味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我爱米兰》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掌握单纯音符。 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请听这二位学生的回答。

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 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 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 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 (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5.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 6.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 7.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

⑴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以“5”音为例: 5四分音符 一拍 5八分音符 半拍

5 -二分音符 二拍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5全音符 四拍⑵归纳。

(2)设问: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 ⑶反馈设问:

① 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②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没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分音符名称? ⑷探究学习:

① 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 ② 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8.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9.学唱曲调:

(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

(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 10.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 (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

(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

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 (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 12.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唱《甜甜的秘密》和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听辨练习。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甜甜的秘密》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3.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无论学唱、跟唱,要注意以乐句为单位的相对完整性。) 4.学唱第二乐段: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 (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5.完整地唱全歌。

6.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7.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8.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1.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2.再欣赏《飞来的花瓣》。 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 (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3.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4.复听《飞来的花瓣》。 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5.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6.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

第八课 家乡赞歌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熟悉掌握着歌曲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音乐视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聆听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歌曲在对环境、边防战士方面的描写刻画上所表达的感情。

三、聆听歌曲《梭罗河》,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风格。

四、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表演《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能用整齐的声音,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的独有特点。 教学重点

表演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能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哼鸣练习: 3 2 | 1| ü ü 5 4 3 2 1 2 3 4 | 5 4 3 2 1 |

3、开口练习5 4 3 2 | 1| u o u o u

二、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作品简析:

这首《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这是第三首“秋”。全曲由引子和多乐段的主体构成。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犹如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纵情高歌。主体部分的多句体乐段,其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突出了x疆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旋律中运用和声小调的音阶极富韵味,加之稍快的速度等因素,贴切地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2、欣赏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三、欣赏《梭罗河》

1、作品简析:

这首歌由印度尼西亚业余作曲家格桑·马尔托哈尔托诺于1940年所写成,风格来自当地的受葡萄牙音乐影响的Keroncong风民歌。

这首歌很快在当时的爪哇社团风行开,随之推广到整个印尼乃至东南亚。 这首歌在音乐和歌词都气势宏大,立意悠远,展现了热带人民热爱自然渴望生活,以及河流表现出于讴歌的旺盛生命力。这首歌的流行就是其荡气回肠的风范的感染。

2、欣赏歌曲《梭罗河》。

四、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1、导入

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

2、欣赏歌曲

3、复听歌曲

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4、朗读歌曲

恩,你们回答的真好。山里可真美啊,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美丽的家乡,我们一起来看看山里的美景吧。

5、学习新知识

山里的孩子想邀请你们一起去玩,但是小朋友要能通过老师的音乐楼梯才能到,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吧。

⑴.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⑵.高音的音符“do”用“ ”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⑶.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顺带进行。 ⑷.复习巩固“ - ”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6、跟录音演唱歌曲

7、跟琴哼唱歌曲

8、跟琴演唱

9、解决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10、完整演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表演《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作品简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意境浪漫优美,旋律又柔和流畅,对于当时刚从样板戏时代走出来的中国听众而言,这首歌曲所营造的艺术氛围,绝不亚于他们印象中的桃花源,同样的充满着宁静和自由。而蒋大为的演唱又是抒情之中饱含着大气,严谨之中又呈现出一种洒脱,虽然与李双江同属美声与民族结合的唱法,但由于蒋大为的演唱风格更随和与质朴,从而也加倍使人感到亲切,在一定程度上用美声唱法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为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④歌词语言清新、质朴,有诗的韵味,全歌词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一个“愿”字表现力极强,它道出了我们这防战士真挚的情感和心声。

二、表演《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视频导入,激趣赏析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星光大道吗?(生:看过。)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星光大道里的一个精彩片段,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

2、播放阿尔法表演视频

3、师:谁知道这个神气的小男孩他是谁,来自哪里吗?(出示照片)生答

师:这个小男孩叫阿尔法,来自新疆,他用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将新疆的歌舞带给了大家,你们想去新疆看一看吗?生:想。师:那谁能找一找新疆的位置?指名生在地图上找出新疆的位置。师:那我们今天就请阿尔法带领我们一同走进新疆。

4、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

师:新疆美不美啊?新疆可真是个好地方啊,热情的新疆人们个个都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让阿尔法教我们学唱一首新疆的歌曲。

5、多媒体播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出示歌谱)

问:谁知道小巴郎是什么意思吗?现在让我们一同再来欣赏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来思考一下小巴郎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并且找一找我们刚才学习的切分节奏在什么地方?(再次播放范唱)

6、请同学说出演唱情绪并且找出切分节奏,老师逐步点击,带领同学们读一读,并且尝试着唱一唱,学生说一说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唱一唱,再逐步找出后面相似的地方,唱一唱。

7、完整跟琴演唱第一段,解释“亚克西”在维语里的含义,提示学生反复跳跃记号。

8、师伴奏,生尝试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小巴郎们带着阿爸送的小足球,驰聘在赛场上,天山把太阳举起来,祖国把少年举起来,多么欢快,多么豪迈,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心情,歌曲好多地方出现了这样的记号“>”(重音记号),在有这种几号的地方我们就要唱的更加的自信,有力。

9、单独练唱有重音记号的地方。

10、完整演唱歌曲。

11、师唱前四句,生接后几句。

12、指名生唱前四句,其余接后几句。

三、歌曲伴舞,激烈体验

1、师:大家刚才唱的可真亚克西,看!人们已经在葡萄架下载歌载舞的欢迎我们了。(播放歌曲第一段)师跳一段新疆舞蹈。

问:你们也想加入吗?(生:想。) 师:那我们来学习几个简单的基本动作

2、合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边唱边跳

四、小结 课后反思: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第三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