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实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 分类捡拾垃圾 活动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及出行安全常识,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 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活动准备:

1、教师找寻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2、学生收集垃圾分类知识并准备收集垃圾的工具。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后,学生补充后强调出行安全,全体出发。

2、到达目的地后,教师强调安全意识,划分活动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分片活动。

3、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划片范围内开始活动,分类捡拾垃圾„„

4、活动结束,各小组长„清点人数,带着捡拾垃圾离开活动地点。

5、回到学校分组交流感受,集中分享收获,教师总结后,每人写一篇感受。

相关资料: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

废纸:

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 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

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

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如果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房垃圾: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

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分类垃圾桶:

绿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黄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红色的投放有毒有害垃圾 。的合成产生;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更快实行废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的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金属以及废旧家电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置量。

同时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垃圾通过分类后便于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需把垃圾分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不可燃垃圾进行综合利用或填埋;采用堆肥法处理垃圾,则需把垃圾分为有机和无机垃圾。对有机垃圾实行堆肥发酵处理,制成农田或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另外,对其中的有毒有害垃圾需单独处置。

为什么不可燃物和有毒有害垃圾不宜进入焚烧炉?

玻璃、金属、建筑垃圾等不可燃物进入焚烧炉的主要危害主要有三点:

一、不可燃物使垃圾的热值降低、使垃圾焚烧时炉膛的温度过低,从而达不到焚烧处理的无害化要求;

二、玻璃、金属等在焚烧时会在高温下熔化并粘结炉排,引发机械故障,使焚烧炉无法正常运行;

三、某些条件下,铜、铁、镍等金属离子会成为焚烧炉中的催化物,促使危险化合物二恶英的合成产生; 废电池、防腐剂、杀虫剂、金属线路板、灯管、墨盒等含有许多重金属物质的垃圾高温焚烧后,在灰渣和烟气会产生大量重金属离子中,从而加剧灰渣和烟气的处理难度,对环境和暴露人群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在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前,要把其中的不可燃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拣出来。

第2课 孝 顺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2.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她)转。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过度溺爱而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抱恩的下一代,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孝顺”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

1.目的: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

2.时间: 1——2周 3.过程:

(1)组织学生观看碟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2)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3)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4.实施方案: (1)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碟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2)请学生谈观后感 (3)阅读有关“孝顺”的故事,了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

5.写观察日记,记下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可按时间顺序来表达,按观察的经过来表达,也可以重点介绍访问的经过„„

(二)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1.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时间: 3——4周 3.过程: (1)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 (2)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 (3)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4.实施方案:

(1)学生随身携带一个鼓鼓的气球一周,并小心保护,不能损坏。 (2)一周结束后,交流心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3)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拟订“本周我当家”活动计划。 (4)各小组组长宣读计划。

(5)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并确定计划。 (6)各小组按计划开始实践体验。

(7)教师随时关注各组学生实践中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写体验日记。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

(8)家长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小组交流活动情况,并进行小组评价。交流体验日记,相互学习写作方法 (9)教师概括、总结本次活动。

(三)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

1.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时间: 5——6周 3.过程:

(1)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2)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3)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4)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5)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4.实施方案:

(1)给父母写封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2)我知道(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等,并记在小本上)。 (3)精心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等)。

(4)开展班队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 第3课 我为绿树唱赞歌

一、活动目标:

“树”在给校园带来生命力的同时,更带给大家美的享受。这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成为了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有效载体。本活动根据四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 紧密围绕“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表演、手工制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树、创作树、赞美树„„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活动准备:

1.收集树的图片、资料,以及树对人类的贡献。

2.通过调查,了解学校、社区、家附近种植着哪些树。

3.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寻找赞美树的文章、诗歌、歌曲等。

三、活动过程:

(一)、主题活动一:“树与人类”

1.课前收集树的图片、资料,以及树对人类的贡献。

2.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树,树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类有哪些不爱护 树的行为?有没有因为这些行为自尝了苦果?

(二)主题活动二:“和树交朋友” 1.参观绿色校园,认识校园中的树。 2.让学生和树“亲密接触”,观察树的特点,比较树的树干、树枝、树叶„„

3.通过去图书馆、上网、实地拍摄等途径收集各种树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树的 特性、生长环境等。

4.展示各小组办的有关树木的小报和一棵自己画的树。

(三)主题活动三:树叶实验室 1.课上互相欣赏同学收集的树叶。 2.各自为收集来的树叶分类。

3.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对树叶加工、再利用(可制作树叶书签、树叶贴画、树叶标本„„)

4.讨论保存树叶的方法

(四)主题活动四:诗之树

寻找赞美树的文章、诗歌、歌曲, 将它们编排成歌舞、诗朗诵等形式,举行“诗之树”音乐会。

四、活动汇报:

通过四个阶段的准备,再搞一次综合性的活动汇报,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绿化、美化环境的决心。

1、播放《好大一棵树》音影文件 在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每组派代表介绍树对人类的好处。

3、诗朗诵。

4、展示学生作品——有关树的画和小报

5、独唱:《树叶对根的思念》

6、欣赏学生制作的树叶书签、树叶标本。

7、配乐散文。

8、辩论:我为绿树做些什么?

第4课

蔬菜宝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生长规律、保鲜方法营养价值,

2、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决解问题的能力。

3、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难点:通过亲自种植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条件和过程。 活动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哪种蔬菜容易种植、哪种蔬菜生成期短、当今蔬菜有哪些,或与家人交流,分享他们种菜的经验或知识。

活动过程 :

一、收集资料

1、确定本小组要种植的蔬菜。

2、收集有关蔬菜种植的资料

3、交流、讨论种植自选蔬菜的工具、条件和方法。

4、设计自选蔬菜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二、种植行动

1、小组合作开展种植行动。

2、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3、全班交流讨论种植活动的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分享时刻

举行小菜农交流会,把种植过程中的观察日记、照片、获得的经验、教训体验等,与大家交流。与家人交流,分享他们种菜的经验或知识。谈谈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己感到辛苦的地方,谈自己种菜过程中,有趣的地方。

四、谈不吃蔬菜的的坏处

讨论:有些同学为什么不爱吃蔬菜?

五、作业 调查同学们不爱吃蔬菜的原因。

第5课 围裙巧计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2、主动关心、帮助长辈。乐意为长辈排忧解难。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具有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长辈,乐意为长辈排忧解难的思想。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去商店或上网了解市场上出售的围裙的款式、价格与面料,以及哪种围裙最受欢迎。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什么样的围裙既实用又美观?

二、采访调查

1、采访妈妈

2、汇报妈妈想要的围裙 防水、好洗的面料

美观

3根据妈妈的烦恼,进行创意设计:做两个袖子,可以挡住油点;设计两个小兜,放手表、手机等东西。

设计妈妈喜欢的颜色等

二、谈论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2、主动关心、帮助长辈。乐意为长辈排忧解难。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具有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长辈,乐意为长辈排忧解难的思想。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去商店或上网了解市场上出售的围裙的款式、价格与面料,以及哪种围裙最受欢迎。

活动过程:

一、调查需求

1、通过访谈,调查妈妈需要怎样的围裙。

2、收集资料,了解不同面料在防水、防油、耐用、舒适、易洗等方面的特点。

二、设计围裙

1、设计围裙。

2、听取意见,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3、画设计图。

三、汇报交流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围裙。

第6课 服装秀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服装展示活动,提升审美情趣,懂得怎样美化自己、美化生活。

2、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

3、通过表演,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怎样美化自己、美化生活。

活动难点: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观看电视中的时装表演节目。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与分工

1、欣赏时装表演。

2、确定组别(如模特儿组、服装造型组、评委组、场地布置组、音乐灯光组、主持人组、公关组等)及各组工作内容。

3、自愿报名,组建小组。

4、制定小组工作计划。

二、准备

各组根据工作计划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模特组学走台步,服装造型组筹集服装并进行搭配)。

三、彩排与演出

1、多次彩排,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演出成功。

2、收拾表演场所,归还物品。

第7课 关注一次性用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多使用耐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3、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4、学会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不同见解。

活动

一、谁在使用一次性筷子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2、学会制定调查计划并能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知道一次性筷子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

4、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知道多使用耐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活动重点:通过调查,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活动难点:能制定调查计划并能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活动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和弊。 活动过程

一、制订调查计划

1、组建小组。

2、拟订调查问题。

3、制订调查计划。

二、调查行动

1、实施调查。

2、做好调查记录。

三、撰写调查报告

1、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2、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

二、是是非非话一次性用品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辩论赛的要求和规则。

2、通过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和弊,提高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了解辩论赛的要求和规则。

活动难点:扩大知识面,增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辩论赛的程序和规则.活动过程:

一、组建小组

1、确定正反和反方的观点。

2、组建小组。

3、拟订本次辩论赛的程序和规则。

二、收集有关资料

1、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获取有关资料。

2、通过与家长讨论、向专家咨询获取有关资料。

三、准备辩论卡

1、根据观点筛选、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2、制作辩论卡。

四、进行辩论 开展辩论

活动

三、一次性用品再利用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改造一次性用品,知道废品可以再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2、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创新精神。

3、在改造一次性用品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

4、懂得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增强在生活中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收集一些一次性用品,要洗干净并晾干。 活动过程:

一、创意

1、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变废品为宝的制作例子。

2、思考、讨论已有的变废品为宝的制作思路。

3、确定自己的创作思路。

二、制作

利用废旧一次性制作新产品。

三、改进与交流

1、找出自己作品的缺点,并进行改进。

2、班级开展交流。

第8课 社区我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社区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通过调查、考虑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尊老爱幼的意识和环境意识。

活动

一、社区老人状况调查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树立“尊老敬老,从小做起”的意识。

2、通过资料收集的过程,学会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学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

3、学会在调查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4、能与他人团结合作。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树立“尊老爱幼,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难点:学会对所收集的信心进行简单的处理。 活动准备: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中老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自由组成探究小组。

2、小组讨论采访的时间、地点及分工情况等,制定采访计划。

3、小组拟订采访提纲。

二、采访行动

1、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小区进行调查、采访,并做好记录。

2、对收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汇总、整理。

三、交流

将自己调查的成果介绍给大家。 活动

二、社区环境考察员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社区环境的状况,掌握一定的调查、统计方法,了解社区绿化、卫生、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通过活动,促使更多的人来爱护社区的绿化,保护社区的安全,营造文明、整洁、安静的社区环境。

3、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掌握一定的调查、统计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考察装备,如照相机、记录本、录音机、社区地图等。 活动过程:

一、制定计划

1、学生自由组成探究小组。

2、小组讨论社区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3、小组讨论本次考察的时间、地点及分工情况等

4、各小组做好实地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二、实地考察

1、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小区进行考察,并做好记录。

2、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考察报告。

三、汇报交流

1、各考察小组对社区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2、各小组介绍考察的情况及自己的分析,回顾本次探究活动,交流活动感受。 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活动

三、理想的社区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理想的社区环境应具备怎样的设施和服务,能对现居住的社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理想社区的设计图。

3、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活动重点:设计一份理想社区的设计图。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社区建设、社区规划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调查现在的社区`

1、调查、了解社区目前在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了解人们对居住社区的看法和期望。

二、规划理想社区

1、收集资料,了解理想社区的规划要求。

2、比较现实社区与理想社区,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设想。

3、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社区图。

三、汇报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理想社区。

2、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介绍,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反思和自我评介

第9课

冬天到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冬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了解动物过冬的各种方式;体会季节变化对人类和动物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能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懂得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活动策划、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并形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4、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冬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了解动物过冬的各种方式;体会季节变化对人类和动物生活的影响。

活动难点: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能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懂得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一 冬季疾病预防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关活动了解冬季常见疾病,学习冬季保健知识,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根据主题制订可行的活动方案,并能根据活动的需要调整方案。

3、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学会合理进行版面设计。

4、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活动重点:学习冬季保健知识。

活动难点:制作宣传展板,学会合理进行版面设计、活动过程:

1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成员合作制定方案。

2收集资料。 各小组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收集。

3、准备宣传材料,制作展板。 分工合作,制作展板。

4、开展宣传。 到学校或社区宣传活动。 活动二 动物怎样过冬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

2、学习并尝试 编写剧本,在排练和表演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

3、通过表演活动发展表演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产生喜爱动物、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活动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收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

2编写小品剧本。 根据事先了解编写。 3排练小品。

4、表演与交流。

活动三 这个冬天冷不冷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反映冬季气候变化的气象数据,访问气象专业人士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冬季气候变化的趋势。

2、学会结合研究目的制定研究计划并能对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活动重点: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难点:使学生会分析冬季气候变化的趋势。 活动过程

1制定研究计划。 各小组按兴趣组成一组,探究计划。 2收集资料。 分小组收集。 3整理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 4汇报交流。

第10课 观察蚂蚁 活动目标: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活动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活动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活动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活动总结。 第11课 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记分牌、秒表、空白投影片、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授队牌,介绍活动规则

三、活动①:积累词汇

1、各队选一名代表,写出3个表示季节的词,要求按照季节内气温变化的顺序。(写对升一格)。

2、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规定时间完成5个上升2格,完成3个上升1格)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个代表季节特征的词,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根据速度分别上升4格、3格、2格、1格)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同学们,请把你们平时摘抄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来评选今天的“摘抄之星”。 ①队内交流,队长负责评出本队最佳摘抄片断制成投影片。 ②四队轮流上台交流摘抄,投影显示。 ⑴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⑵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 ⑶一起赏读。 ⑷评出名次,最佳者为“摘抄之星”。 (最佳队上升2格,其余3队各上升1格)

4、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引导学生答。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夏天可以写——(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秋天可以写——(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冬天可以写——(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

五、活动③——练写片断

1、每人动笔练写片断。

2、上台交流,打擂台(四队依次上台朗读片断,各升一格)。

3、评选“创作之星”(升一格)。

六、为优胜小队发奖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积累词汇,赏析片断,练写片断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掌握了描写四季风光的写作方法。其实,写景并不难,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你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就能描绘出种种瑰丽多彩的风景画。

第12课 今天我当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菜谱、独立购买,学习正确消费,培养他们社会实践能力、自立能力。

2、通过角色替换,体验“当家”的感觉,了解爸爸妈妈平时当家的辛苦,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劳动,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能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辛劳,为家庭分忧。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用钱,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当家。

三、活动过程

(一)召集家长会议,讲明活动的目的,希望得到家长的大力协助。

(二)讨论计划

1、陪同家长去菜市场买菜,观察家长如何买菜,了解常见菜的价格,调查常见菜的价格变化。

2、上网查阅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

3、请家长提供8——10元钱,独立为家中设计一天的菜谱,根据所了解的菜的价格,做好合理分配。

4、带着8——10元钱,独自去菜场按自已设计的菜谱买菜。

5、写出300字左右的实践报告。

6、充分准备好一样拿手菜,进行“露一手”烹任大赛。

(三)学生按计划实施

(四)成果展示 让每个孩子汇报自己的实践情况,阅读自己的实践报告及家长的评价,评选出最佳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教案

学生社会实践教案

六年级社会实践教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案

社会实践活动教案

社会实践活动教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案

六班社会实践课教案

综合社会实践课教案

六班社会实践课教案

社会实践教案
《社会实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