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丰堆小学安全疏散、防踩踏演练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丰堆小学安全疏散、防踩踏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安全疏散和防踩踏知识,掌握应对危险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张永忠(校长)

副指挥:李广良(副校长)赵秀鹤(德育主任)

三、演练步骤

1、让学生知道安全疏散的路线和疏散后集中的地点。

2、进行模拟发生危险的演练。

四、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

2013年3月25日上午大课间

2、演练内容:

疏散演练和防踩踏演练。

3、警报信号:

危险发生的信号:敲紧急钟声为警报声,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疏散。

五、管理人员职责

疏散演练和防踩踏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得到锻炼,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

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校长 —— 总指挥、总负责

副 校 长 —— 副指挥

总务主任 —— 负责后勤保障

德育主任 —— 负责发出警报信号

教务主任 —— 负责摄像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安全疏散

学生撤离线路与集合地点:

班级线路地点管理老师

二年级一班教学楼东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刘效国)二年级二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朱丽娜) 二年级三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何文娟)

一年级一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郑向刚、乔慧萍) 一年级二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边毅、崔越珍) 一年级三班教学楼西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孙洪梅、李广萍) 三年级一班教学楼西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刘相文) 三年级二班教学楼西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马震)

四年级一班教学楼东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辛金霞) 四年级二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姚洪贤) 四年级三班教学楼正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邓吉森) 五年级一班教学楼东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边海莲) 五年级二班教学楼东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杨洪霞) 六年级教学楼西门教学楼前院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 (董长秀)

保护引导员:一楼大厅:孙洪发一楼东门:徐天华一楼西门:牛丽荣

二楼大厅:古福江二楼东门:臧莉二楼西门:赵秀娥

一楼大厅转弯:李宗秘二楼东楼梯转弯:陈绍颖二楼西楼梯转弯:刘凤萍 报警音乐:刘程摄影:赵秀鹤指挥:张永忠、李广良后勤保障:吴玉泉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危险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

3、在疏散途中,如发现拥挤、摔倒,在摔倒或拥挤后面的学生或老师应大声喊“站住”,同时停止不动,教师招呼学生停下,等险情排出后,再招呼学生按顺序撤出。

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5、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

六、防踩踏应急措施

1、发生踩踏事故时,应及时送受伤者到医院诊治。

2、及时向学校、家庭、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

3、注意事故现场保护,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

4、妥善处理事故。

七、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

(一)、疏散路线和集中地:

从教室前后门出到前院广场按升旗仪式队形集中。

(二)、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出教室门时,学生不能互相拥挤,避免跌倒,出现踩踏事故。

2、老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4、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以班为单位集队,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班主任(或班长)并向总指挥报告。

报告顺序: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

八、演练结束

当各班到齐集中地点,经查实人数无误后,总指挥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应急避险演练的效果。

大丰堆小学2013.3

大丰堆小学安全疏散、防踩踏演练活动总结

防踩踏疏散演练方案

防踩踏疏散演练方案

小学防踩踏紧急疏散安全演练方案

防踩踏紧急疏散安全演练方案

防踩踏紧急疏散安全演练方案

茶园小学防踩踏疏散演练方案

小学防踩踏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摆渡小学防踩踏疏散演练方案

小学防踩踏安全疏散演练预案

大丰堆小学安全疏散、防踩踏演练方案
《大丰堆小学安全疏散、防踩踏演练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