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伊索寓言》之狼性剖析 2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伊索寓言》之狼性剖析

盛贤婷

(河西学院文学院人文教育10级1班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伊索寓言》的故事内容丰富,大部分故事都是以动物的形象来讲述,而其中狼的形象可谓是众多动物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形象。本文主要通过讲述狼成为突出形象的原因,结合《伊索寓言》中关于狼的狡猾、邪恶、愚蠢、不守信用的寓言故事,就《伊索寓言》中的“狼性”进行简要浅显的剖析,从而引发人类自身的反省。

关键词:伊索寓言;狼性;剖析

一、《伊索寓言》为何选择狼这一形象

《伊索寓言》大部分故事都是以动物的形象来讲述,诸如野猪、乌鸦、狗、狐狸、羊等,而其中狼的形象可谓是众多动物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形象[1]。为什么狼会成为比较突出的形象呢,原因是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狼自身的特点

狼这一动物形象,不仅仅是大量出现在《伊索寓言》当中并扮演重要角色,在许多其他的人类的文化故事或者文学作品中,狼也经常作为重要的部分活跃其中。狼之所以会与人类如此“亲近”,是和这种动物具有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英国动物学家绍·埃利斯就曾经表示: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应变能力和极强的适应力。面对软弱的动物如羊时,狼能主动进攻,而面对强悍的动物如狮子时,狼也懂得退却。狼这种动物精通丛林规则,是捕猎能手,单个的狼可以孤军作战,成群的狼也能互相配合发动集体进攻。而在狼的家族中,具有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们对家庭十分重视。

不难看出,狼的这种种生物属性和行为特征都与人类及其相似。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让人类对狼产生了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并且,在人类的历史当中,不乏狼群进攻人类以及家畜的故事,也存在大量的猎人猎杀恶狼的故事。而在这样的交互往来之中,更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于狼这种动物的了解。正因如此,人类才会自然而然的将狼这一形象纳入到自己的文化系统符号当中,使得狼在人类 1

的文化文明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

(二)《伊索寓言》品格塑造中对狼性的需要

在《伊索寓言》中,狼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作者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援引出狼的自述,展现狼的精神世界;或是将狼的形象加到某一事物身上,使其具有一定的符号。然而不管怎样的表现方式,狼都成为了作者情感体现的介质。《伊索寓言》中无论是哪种特点的狼,其都作为作者情感的投射体而存在,具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与现代文明相对抗,表现人类原始的野性;或是成为善良仁义的反面,处处体现人性中的残暴、贪婪、狡诈、凶恶等;或是与理性相左,成为人类宣泄非理性情感的代名词[3]。由此,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狼的存在已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或是一个图腾符号,而是成为了人类赖以“自我佐证”的形象,一种隐喻人性的方式,一面让人类看到人类自己的镜子[4]。正是这种镜子作用,在《伊索寓言》品格塑造中尤为重要。

二、多样化的狼形象

根据狼自身的特点以及作品在品格塑造中对狼性的需要,作者笔下关于狼的形象可谓是丰富多样。据统计,在《伊索寓言》中一共有100个左右和狼有关的寓言故事,而其中以狼为主要角色的寓言故事有32个,诸如《狼与鹭鸶》、《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狼与小羊》、《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狼与羊群》、《受伤的狼与羊》、《狼与牧羊人》、《小山羊与吹箫的狼》、《狮子、狼与狐狸》、《狗和狼》等等。在这些寓言故事中,狼或以邪恶反面的形象存在,如故事《狼与鹭鸶》;或以单纯无辜的形象出现,如故事《狼与老太婆》。当我们从多方面观察这32篇故事就会发现,狼在这些故事当中基本是以反面的形象存在,而所谓的狼性也体现于狡猾、贪婪、愚蠢、邪恶、不守信用等。

(一)狡猾的狼

如故事《狼与羊群》:“狼一心想吃掉羊群,但由于有狗守护他们,不能够得逞,心想非智取不可。于是,他派使者去拜访羊群,说狗才是他们之间的敌人,如果能把狗赶出来,他们之间就能够和平共处了。羊根本没有认清狼的险恶用心,没有思索地就将狗赶出去。没有了狗的保护,狼便轻易地把羊都吃掉了。这是说明,人们一旦失去保护自己的人,很快就会被敌人征服。”这则寓言故事虽然最后讲的是人需要保护自己的人这个道理,但是通观全篇,羊之所以会被狼给吃掉,

完全是因为狼离间了羊和狗的关系。狼性中的狡猾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邪恶的狼

而故事《狮子、狼与狐狸》:“年老的狮子得了重病躺在洞里。除了狐狸之外,其它动物们都去问候国王。狼便趁机在狮子面前诬害狐狸,说狐狸胆大妄为,藐视大王,竟敢不来拜访。正在此时,狐狸走进来了,听到了狼所说的最后几句。狮子一见到狐狸就狂吼起来,狐狸马上恳求让他解释几句。他说:‘在所有向大王问候的动物之中,有谁像我这样忠贞,为你四处奔走,寻访名医,寻找妙方呢?’狮子立刻命令他将药方说出来。狐狸说:‘将狼的皮活活剥下,并趁热裹在身上。’狼立刻成为一具尸体,躺在了那里.狐狸得意洋洋地笑着说:“你真不应当怂恿主人起歹念,而应该诱导他发发善心才对呀。”这故事说明,常常算计别人的人,往往会咎由自取。”这则寓言故事虽然以狼的死而告终,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狼的死完全可以归为咎由自取。若是狼性善良,那么就不会因想要害人而最终害己,但故事中的狼却因为自己邪恶的本性而试图诬陷狐狸,最终获得悲惨的下场。通过这么一个故事,狼性的邪恶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愚蠢的狼

故事《狗和狼》:“狗躺在农舍前睡觉,狼扑到他身上,打算拿狗来饱餐一顿。狗恳求暂且不要吃他,说道:‘眼下我骨瘦如柴,你不如略等几天。我家主人就要举办婚宴,让我吃饱喝足,养得肥肥的,你再来吃我,味道可就鲜美多了。’狼认为狗说得在理,就走掉了。几天以后,狼又来了,发现那条狗睡在屋顶上,便站在下面大声喊他,提醒他别忘了先前的许诺。狗回答说:‘狼,原来是你啊!如果以后你发现我又在农舍前睡觉,就不必等什么婚宴了。’”这个故事中的狼颠覆了人们对狼的一般看法,人们认为狼是狡猾的,可是为什么被狗给骗了呢?这说明狼为了长远利益放弃了眼前利益,这种想法很多人觉得是对的,确实也对。在这种情况下,狼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味的相信经验,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没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失去了自己的猎物,这充分体现了狼的愚蠢。

(四)不守信用的狼

在故事《狼与鹭鸶》中:“狼因误吞食了骨头而向鹭鸶求救,并许诺给鹭鸶一笔报酬。鹭鸶帮狼取出了骨头,但是狼却以鹭鸶安全的从狼口中离开为由拒绝

支付报酬。”本是对人许诺的事情,却在事后不守信用,狼性的奸诈、不守信用可见一斑。

三、狼性的剖析,人性的写照

透过对狼狡猾、贪婪、愚蠢、邪恶、不守信用这些形象的观察,很容易发现狼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意志。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往往是以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来讲述一个简短却寓意深刻的故事。但是只要深入思考就可以很轻松地发现,不管是哪种叙述角度下的狼,其实写的都是人眼中的狼,而这也正是当时的人们的情感映射。

读完《伊索寓言》中有关狼的寓言故事,人们似乎会因此而增加对狼的憎恨和厌恶。但其实不然,在虚构的寓言世界中的狼,其实是以浪漫的手法表达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控诉。人们读《伊索寓言》,认同的不是对狼这种生物的惧怕和厌恶,而是覆盖在狼身上的人性中那恶劣的品质和脾性。狼在寓言故事中的所作所为,其实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所作所为:狼在《狼与鹭鸶》中不守信用,其实正是现实中的人在商业活动中不守信用;狼在《狮子、狼与狐狸》中妄进谗言,其实正是现实中的人在平日中到处散播恶毒留言。这些丑恶的狼性,其实正是现实中的人一直在表现的本质品性[5]。因此,《伊索寓言》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人们在这些陌生的狼的身上产生了认知上的共鸣和震撼。丑恶的本性配上残暴的野兽本质,人们在这样的契合上发现了存在于自身之中的不光彩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得以在阅读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的同时,得到认真审视自身的机会。

其实,要分析《伊索寓言》中的狼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套用什克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可以这样理解,《伊索寓言》之所以选中狼来书写,就是为了让人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本性[6]。虽然《伊索寓言》作为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集,其并没有选择更加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而是选择了动物的形象,造成了表面上的一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但其实,人们在阅读《伊索寓言》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审美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最终是要指向人类的。可以直白地说,狼这一形象,在最初被纳入人类文化符号系统之中时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伴随人类文化的发展。《伊索寓言》中拟人化的主人公“狼”既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符号,一种

载体,同时又是人类认识的一面透射镜。

在《伊索寓言》中,狼无一不是充斥着贪婪、奸诈、邪恶、不仁义、薄情寡义等情感特点的生物。在那众多以狼为主角的寓言故事中,狼在其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其实都是一种拟人化的表现。不管是《狼与牧羊人》中假装老实的狼,还是《狼与羊群》中奸诈邪恶的狼,它们都是在作者的构思下,被套上了一层人性的外衣。只要了解了作者伊索波斯的人生经历就不难明白,曾经身为奴隶饱受奴隶主和贵族欺压的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统治者们那邪恶、贪婪、可恶的嘴脸,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奴隶主和贵族们都犯下过怎样的罪恶。因此,在伊索波斯艺术化的虚构中,他将和他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欺压的人民的真实情感以及思想融入到那些寓言故事当中,其将狼与统治阶级的属性相融合,通过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狼的形象,让看寓言故事的人在一个个陌生的寓言故事中感受到真实而且熟悉的“人物形象”[7]。作为受压迫的人,伊索波斯正是以故事中的狼来刻画并揭露当权者们的污秽可耻的行径,以此作为他的反抗。伊索波斯将狼作为《伊索寓言》里的一个“他者”形象,处处通过表现狼这个“他者”来实现对人性邪恶面的剖析。因此在《伊索寓言》中,狼一直作为一个贪婪、自我的反面形象出现。

通过对《伊索寓言》中狼性的剖析,让读者更加了解狼的本质,《伊索寓言》这部作品因为狼,更让世人所熟知。狼与《伊索寓言》的完美结合,更能让我们了解古希腊受压迫民众的生存苦难。而《伊索寓言》中的狼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分析、去认识一种人性——对人性的自我审视。

参考文献:

[1]侯守斌.伊索和《伊索寓言》[J],黑龙江:语文天地,2004(2)

[2]谢君.寓言的语篇分析——以《伊索寓言》为例[J],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

[3]荣岩.理性的光辉智慧的力量——《读(伊索寓言)》赏析[J],甘肃:飞天,2010(12)

[4]张海静.背面照镜别一只眼——谈《读(伊索寓言)》的难点[J],河北:阅读与鉴赏,2005(6)

[5]孙新龙.对话,因生成而精彩——教学《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有感[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2)

[6]杨慧.动物寓言的悲剧情结——邓一光《狼行成双》解读[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0(6)

[7]甘祥华.小寓言大智慧——《伊索寓言》赏析[J].语文世界(小学版),2008(5)

《伊索寓言》之狼性剖析

伊索寓言读后感 2

伊索寓言读后感_2

《伊索寓言》读后感2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之狼性剖析 2
《《伊索寓言》之狼性剖析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