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文比赛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内容摘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哲学家提出“内因决定外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公平公正,关心信任。

2、表扬鼓励,树立自信。

3、关注课堂,增加机会。

4、家校合力,共同努力。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兴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哲学家提出“内因决定外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公平公正,关心信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学生的爱。” 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学困生成绩不好,本身他们就比较敏感,教师更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要怀着一颗爱心一颗公平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个性,关心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和敬佩一个老师,就自然而然喜欢他所上的课,这种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十分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困生逐步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直至“乐学”。 只有我们不再冷落和瞧不起学困生,不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困生才不会与老师形成感情上的对立而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会出现学习恶性循环。

表扬鼓励,树立自信

哥德有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所以,鼓起语文学困生的勇气,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班里有一个孩子,他很聪明,集体荣誉感很强,但因为成绩不是很好,在学习上没有太多自信,在行为上也不能很好约束自己。有一次拔河比赛,我主动找到热爱体育的他,让他为这次拔河比赛出谋划策,或许是因为成绩差,一开始他有些迟疑,后来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老师信任他,他放开顾虑,积极为拔河比赛提供建议。我发现像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优点,只不过平时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老师发现你很有集体荣誉感,组织能力也不错,如果把这种热情和能力用到学习上,老师相信你同样能够做好。”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他一直低着的头抬起来,就在那一刹那,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融合在一起,他笑了,我感觉他内心的那座冰山融化了。从那以后,他开始慢慢地学习,慢慢的进步,同学们也发现了他的变化,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对他进行鼓励,他意识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和认可,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自信,学习也在慢慢进步。

在教学中,学困生取得的一点进步我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如这次作业及时完成,这次作业书写认真,这次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次作文写作中某一个词运用得好等等,我发现一次小小的表扬都能让平时总是接受批评的学困生兴奋不已,从而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大的进步。

精心备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困生成绩有所进步,课堂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的布置都要关注到学困生。

精心备课,从备导入到备结语,从备教材到备学生,从备教法到备学法,备课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课堂四十五分钟学困生往往精神不够集中,学习效率相对低下。同时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向他们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叫他们到黑板上做有把握的题目,慢慢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畏惧心理有所改善,为了延长学困生专注的时间,有时候结合课堂内容做些游戏,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再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多媒体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能够创设出恰当、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预设积极恰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学,如学习《化石吟》一课时,备课过程中我从网上找到了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包括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这节课的学习成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心理学表明,几个人共同工作学习,往往比一个人更加有趣,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鉴于群体对个人的这些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种同龄伙伴共同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互助友爱,轻松愉快的人际气氛中学习完成任务。在班级里,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是提高差生成绩的有效措施,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首先要使优秀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让优秀的学生能主动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也要认识到“不耻下问”的道理,也能主动去找一个让自己信服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活动时开展竞争,看看哪组师徒合作效益最高,并设“最佳师徒奖”。

8、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9、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

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家校合力,共同努力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父母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学理念上大家取得共识,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做法协调一致。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孩子对学习也重视起来了,三方共同努力,就会产生较大的效果。

博览群书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学习的老师。读书使教师的视野开阔,读书使教师的语言丰富,读书使教师的情感充盈,读书使教师在教学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达到视野开阔,学生能够做到情感共鸣,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知识不再枯燥,学困生不再昏昏欲睡。

总之,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流动着的溪,是一口喷涌而出的泉,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才能不断满足所有学生求知的需求,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试想我们饱含深情地吟诗颂文,拓展延伸,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间的真情流露,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了有趣的语文世界中。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教师还要博览群书、精心备课,让学困生乐于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终有一天学困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慢慢取得进步。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人。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读书使教学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使学生能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的教学实际包含两个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了图方便,到“教学参考”中“顺手牵羊”,那么学生得到的只是照搬来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把学习的过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那么学生就非常愿意学,就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现在,多媒体的应用更为我们教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师更应从中汲取营养,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贯穿一生的任务,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就是强调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当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饱含深情地吟诗颂文,那一举手一投足,那一笑一颦间的真情流露,会让人幡然醒悟:这不就进入佳境了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要以身为镜,在有限的时空里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语文世界。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学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就上课来说,如何增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作用。几年来,我在开展“语文兴趣教学” 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经验,现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博览古今,扩大知识面,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人。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读书使教学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使学生能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的教学实际包含两个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了图方便,到“教学参考”中“顺手牵羊”,那么学生得到的只是照搬来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把学习的过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那么学生就非常愿意学,就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现在,多媒体的应用更为我们教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师更应从中汲取营养,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贯穿一生的任务,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就是强调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当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饱含深情地吟诗颂文,那一举手一投足,那一笑一颦间的真情流露,会让人幡然醒悟:这不就进入佳境了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要以身为镜,在有限的时空里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语文世界。

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高效认知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心情舒畅,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他的思维将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很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他的学习效率就高,就会有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下放“探究”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学生何尝不是呢?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重视与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光做到眼里有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交流,学会与不同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借班上课,课堂学习气氛也很浓烈,学生配合得也非常的好,这是为什么呢?诀窍就是会交流。所谓交流,说白了就是师生心灵的沟通和言行的互动。有的教师说了,我也沟通了、互动了,怎么就没有效果呢?其实,当你有丰厚的知识积累,还必须带着激情和爱心去上课,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你就会自觉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建立起学生对你的亲近关系,这样他们才更乐意你的“教”和“导”,才能积极地与你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合作,双方必须达成高度的默契,才能上好一堂近乎完美的课。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你的课感兴趣。而语文课本身内含的诱发兴趣的因素很多,讲一段历史故事,看一段情境录像,演一段自编课本剧,读一段优美的诗文,仅其蕴含的审美力量便可打动人心。比如,教师读课文要深挖课文的潜在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如果教师不先被文章感动、进入情境,也就无法让学生领悟文章动人之处。例如朗诵杜甫的诗《望岳》时,除了读准语气、节奏外,还要辅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当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读前一句,目光随着手势的上升呈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就可以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悟到诗人的气魄,使师生的朗读兴趣大增。

三、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由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懂得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用方法”、“教方法”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方法训练,而不是要他们简单地模仿。比如对于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家庭等原因,他们的口语能力差、思维水平低,设计提问就需要动动脑筋,比如由浅入深、做点铺垫等,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学法,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不教”,使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先要范读,让自己首先感受行文起伏迭宕的情感,并以此感染学生,然后迁移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生才有可能读好文章。否则,一开始就让学生读,学生不知道方法,摸不着门路,是无论如何也走不进文章里去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就是演员,怎么样让学生把戏演好,就看导演导的本事了。如果一味地教师“表演”,学生“旁观”,不去告诉学生怎么做,缺乏学法指导,教师倒是很卖力气,而学生依然什么也学不到,到头来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热爱学生

教师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要怀着一颗爱心一颗公平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个性,关心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有次拔河比赛,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班里有一个孩子叫李庆硕,他很聪明,集体荣誉感很强,但因为成绩不是很好,在学习上没有太多自信,在行为上也不能很好约束自己。对于拔河我没有很多经验,在比赛之前,我真诚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我看到他想说但又有些犹豫,于是我对他说:“李庆硕,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大个的多放在前面,小个在中间,后面放两三个大个同学,大家一定要排紧密,要不然劲用不到一处,大家可以喊口号来统一动作。”我说:“好,那你来安排一下参加比赛同学的站队顺序。”我说完之后,我发现他有些迟疑,或许是成绩不好没有自信,我对他说:“没关系,你来安排。”他的脸上流露出被信任的光芒,这样他安排好排队顺序,拔河过程中,第二场第一局我们输了后,李庆硕焦急的对同学们说:“压下去,大家都把身子压下去”所有的同学都一致把身子压了下去,整个拔河过程中,孩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拧在一起的绳子,团结一致。最终赢得了比赛。拔河比赛结束后,我发现像李庆硕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优点,只不过平时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搬来一把椅子,我对他说:“你坐下,我们真诚的进行一次谈话。”他一开始有些受宠若惊,慢慢变得自然起来,通过谈话我了解了他更多的情况,我对他说:“老师发现你很有集体荣誉感,组织能力也不错,如果把这种热情和能力用到学习上,老师相信你同样能够做好。”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他一直低着的头抬起来,就在那一刹那,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融合在一起,他笑了,我感觉他内心的那座冰山融化了。从那以后,他开始慢慢地学习,慢慢的进步,同学们也发现了他的变化,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对他进行鼓励,他意识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和认可,从而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学习也在慢慢进步。

一、情感交流,激发兴趣,开发非智力因素

1、表扬鼓励,树立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要使学困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要想方设法让他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个眼神,一个触摸,都能产生意外的效应。而差生在班级中常常被学生鄙视,教师也有意无意的暗示,在学校受到鄙视,在家受到父母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存在厌学情绪。所以他们内心世界很需要得到肯定与表扬。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班里有位差生,他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在这方面大力表扬他,放大他的优点,赢得了同学的认可,激发了他学习上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慢慢向你走近,对你产生爱,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教师近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正如孔子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每次的单元测试,我对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当众表扬鼓励,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有些差生头脑反应慢,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我则不厌其烦的引导讲解。差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给学困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就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向着提升自我前进。

2、培养情趣,激发动力

很多学困生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这部分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多给一些学习机会。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哪怕是回答错的部分,给出善意的建议;回答得对的部分给以表扬,以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动员他们不懂就问。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心平气和的耐心讲解,而不能简单粗暴,否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关注课堂,以优带差,增加学习机会

1、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课堂四十分钟是关键,但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精神不够集中,学习效率相对地低下。同时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做有把握的题目,让他们讲解题思路,慢慢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畏惧心理有所改善,为了延长学困生专注的时间,有时候结合课堂内容做些游戏,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师徒结对”,共同成长

心理学表明,几个人共同工作学习,往往比一个人更加有趣,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鉴于群体对个人的这些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种同龄伙伴共同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互助友爱,轻松愉快的人际气氛中学习完成任务。在班级里,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是提高差生成绩的有效措施,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首先要使优秀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让优秀的学生能主动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也要认识到“不耻下问”的道理,也能主动去找一个让自己信服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活动时开展竞争,看看哪组师徒合作效益最高,并设“最佳师徒奖”。

三、家校合力,和谐共趣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路路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父母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学理念上大家取得共识,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做法协调一致。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孩子对学习也重视起来了,三方共同努力,就会产生较大的效果。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变无趣学习为兴趣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恒心去密切关注孩子的点滴,让他们从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挖掘潜能,认识全新的自我,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张平根(分宜县第五中学 江西 分宜 336600)

【摘要】老师要赏识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应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各有特点,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各种原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要赏识学困生,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不断鼓励,放大亮点,创造机会,树立自信,巩固成果。下面我就学困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困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学习《春》,学生发现对春风、春雨、春花写得有详有略。于是,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分析,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了合理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让优等生积极参与,还要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到同学们和教师都关心他,也能与优等生一起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让学困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参与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降低门槛,引入殿堂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别,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优等尖子生作难题,中等生作较难的题,学困生作浅显的题。让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他们的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锐,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最终成为中等生或优等生。从而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终身受益。

3.不断鼓励,放大亮点 虽然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的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不算太难。难也要做,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困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是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扬长避短,大讲他们的长处,闭口不谈他们的短处,要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采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的激励下、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困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爱心和狠心,老师承担的是爱心付出 应当适度,过分了就会成为溺爱,只会毁了学困生的前途。那么狠心呢,该批评时批评,绝不因为怕得罪学困生而一味宽容,学困生现在不明白,在将来的某一天终会明白的。 4.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5.关爱宽容,巩固成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厮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学生的爱。”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有怎能因材施教,获得学困生的信赖而顺利开展教学呢。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作为老师的态度,当然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宽容,但又不同于充当“和事佬”和“老好人”的角色,这种宽容能触及到学困生们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后悔,而且还准备将功补过……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宽容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比惩罚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要强烈的多。将严爱和慈爱结合在一起,正如盐和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过量或是缺乏,都将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当我们千方百计的使学困生的学习略有了一点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关爱宽容,及时巩固。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帮助他们乘风破浪。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只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学困生也许会终生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总之,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技能比赛论文

中青年教师教研论文交流会比赛

(刘伟彤)9月份比赛教学论文

首届科学小论文比赛通知

科技小论文比赛活动方案(材料)

观看尤伯杯世界羽毛球比赛有感 羽毛球论文

举办政治小论文比赛活动方案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巴西世界杯八强淘汰赛比赛传球技术研究论文

比赛

论文比赛
《论文比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比赛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