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逆境埋没人才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4: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逆境埋没人才

谢谢主席,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论证的观点是逆境埋没人才,首先我要对“逆境”和“人才”这两个词做一个定义,逆境是一种不顺利的境遇是在人生活的一段时间内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情况,而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所谓人才要附和时代的意义。而同样,我们所要论证的观点更要跟随时代的潮流。而逆境创造人才早已不是如今时代的主流,相反,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不可否认的,无处不在的逆境无时无刻不在埋没着人才。

首先要特别指出逆境并不单指困难,那些人生道路上的不如意确实是逆境,但是要知道,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才是最典型的逆境呀!而这些逆境是大多数人无法改变的。

如今的时代再不是古人那个宣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同社会了,那些由逆境中所创造的人才显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如今的社会,这些话只能是精神上的鼓舞,而并不适用于现实的检验,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而唯一标准,难道现在的我们到贵州山区体验一番,遭受一回逆境就能飞身成龙,浴火重生了吗?那是不是非洲,贵州那些充满人间逆境的地方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呢?自然不是,那逆境造就人才又从何谈起?

第二我要指出被逆境埋没的确实是人才,古来有之,若要论古,苏轼,范成大,辛弃疾,陆游,哪个个不是公认的人才,诗作流传千古,他们是逆境之中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有才之人,但人才绝不等同于才人,他们的诗篇不论如何清新脱俗,如何的悲壮雄浑,他们都无法挽回山河零落,空留飘渺无期的报国梦,壮志难酬至此,这般逆境埋没的又何止这般人才,若遇伯乐,他们会是挥洒血汗的沙场虎将,会是为国为民的治国栋梁。

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可谓处于逆境之中,它终于被埋没在逆境之中,不能施展自己的千里之才。遇不到伯乐的千里马的一生都是逆境,埋没于茫茫人海!这般逆境又为何没有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造出人才呢?因此我方坚决认为逆境埋没人才,这是一个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真理。

总结陈词

听过了对方辩友的宏论,似乎觉得你实在偏爱逆境,但人的本性是避难趋易,难得的一颗沧海明珠被发现,那是惊天动地!可谁知又有多少的沧海遗珠呢?这些便是境遇不得志,埋没于无奈之中的人!有多少名牌大学生,只因如今的中国人口爆棚而一岗难求,难道你能否认那些IQ高的让人羡慕嫉妒恨的那些人不是人才吗,他们不是照样埋没于这逆境中吗?难道你能否认在*中被狂轰乱炸,而不堪受辱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不是人才吗,那为何这般典型逆境没有造就出更多的人才,反而让历史的前进被一度遏制呢?又或是说,在不认为被刘备赏识前,被刘阿斗拖累后的孔明不再是人才,因为他们在此时都被逆境埋没了,若逆境埋没不了人才这又如何说呢,也许只有司马氏才是个活脱脱的人才典范呀!

那些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生来就不可能成为人才吗,但只因逆境所困,连温饱都难以满足的他们又何谈修身,有如何成为一个人才?那些生活于贫困山区的小孩儿,成童豆蔻的年华,已经开始赚钱养家,他们不是人才?若出生于城市,有如此的自立品质恐怕早已成为人上之人吧!这便是逆境与顺境的差别。逆境埋没人才符合如今的时代准则,而逆境造就人才只是我们回首往事感慨名人的一些咏叹唏嘘罢了。

因此我方坚决认为,逆境埋没人才

提问:当今社会大学生比比皆是,失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计数,他们面临逆境,确一个个退而求其次,有大学生门卫,大学生清洁工,那么你所谓的人才早就在哪儿呢?

陆游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

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

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愚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13]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14]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逆境埋没人才综述

逆境

逆境

面对逆境

面对逆境

逆境造就人才

面对逆境

直面逆境

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埋没人才
《逆境埋没人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逆境与人才 逆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