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当前的阅读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感悟,轻运用”的问题。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教材”这一语言的范例,寻找语言训练的有机训练点,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向教材借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小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时又是可塑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阅读量,增加了经典诗文、优美词句的积累。许多课文都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后,赏析了对漓江水的描写后,学生明确了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应用,然后配乐欣赏漓江的美丽图片,再引导学生想象漓江的水还有哪些特点:漓江的水真___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真___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有的学生写到:“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蜜一般。”有的写到:“漓江的水真凉啊,凉得像冰水一样,让你一碰就觉得神清气爽。”有的说:“漓江的水真滑啊,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还有的还把漓江的水面比作婴儿柔嫩的皮肤,把漓江的水当了彩色的水墨,将山峰把天空白云花草树木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国画,等等。从作者的句式引出了一串类似的新句,又从真切可感的图片景物里观察到了新的特点,于是将眼中画、心中情和着笔下辞,自然而然吟出了一句句美丽的语句来。

最后,又将方法延伸到课外,播放录像(九寨沟冬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了冰了瀑布,交流瀑布的特点,再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描绘一个片段《九寨沟的瀑布》:我听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玩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没感受过九寨沟这样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寨沟的瀑布真________啊,_____________九寨沟的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有的学生写到:“我听说过惊涛骇浪的壶口瀑布,看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游览过雄浑瑰丽的黄果树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瞧,九寨沟的瀑布真纯啊,纯得找不到一丝斑点,一色的雪白无暇,晶莹剔透。九寨沟的瀑布真奇啊,一个个冰条一根根冰柱,如洁白的竹笋,如发光的宝剑,如珍珠的项链。九寨沟的瀑布真静啊,湖水冰冻了,岩石冰冻了,连空气似乎都冰冻了,只有偶尔传来一两声叮咚叮咚,让你感觉到瀑布还没有完全冬眠。”

以上两个案例,有修辞手法的介绍,也有链接课文的读写结合,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修辞手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毋庸置疑,修辞必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要你有心留住它。

二、抓住教材中语言空白点进行补白训练

接收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的地方,一次文本就像一张布满空间的渔网。读者把文本作为自己的对象,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的东西注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本变得具体了。文字描写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棱两可之处,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过程中,被填补、补充、清晰化和明确化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的两个“看”就可以作为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落脚点,让学生想象鸟儿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说:“我是不是唱得还和去年一样好听?我会一直想念你的!”有的学生说:“亲爱的树啊,我的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你的!”通过品读、想象、感悟,训练学生的语言,在文本特定的情境中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受到鸟儿“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情感熏陶。又如第七册的《小木偶的烦恼》,“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会发生什么事呢?回想之前的小木偶怎么啦?——他好意要把包给小红狐看,却被小红狐骗了。他原想讨回公道,却被熊警官扔出去。小兔子和老婆婆原本是来安慰帮助小木偶的,却认为小木偶在撒谎。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的所有事都那么意外,那么充满着矛盾,事事事以愿违。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木匠只给了他一个笑的表情。矛盾法在这些情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设用此法想象后面的故事情节会是什么样呢?比如小木偶又带着“哭”的表情出发了,他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结果又发生了哪些令人烦恼的事?或是带着“生气”的表情,或是带着“着急”的表情……以《小木偶的烦恼》为题,模仿课文的矛盾法,续编后来的故事。

三、向教材借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的运用语言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不是纯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来教”了。如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笑脸,睡莲醒来,万寿菊欣然开放-----”等等让学生感受同样是“花开了”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让我们从中读出各种花的不同姿态、不同性情,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写作中所缺乏的。同时强调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完这段后我要求学生回忆平时在校园里和公园里看见过的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来仿写一段话。学生写得兴味盎然,如“太阳花在中午十二点向阳开放;傍晚五点左右,茉莉花舒展着自己白花的花瓣;芍药花早上七点绽开了笑脸”等等。学生在模仿课文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

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不是孤立分开,而是相互交叉渗透。无论是哪一种的方法,都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或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最优化、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优秀)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自悟自得与语言训练的关系

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形式训练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