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

学校疫情管理及预防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好你所负责的学校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及预防工作是大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业务知识。

一、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中小学时期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制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危害极大,所以要加强学校中的传染病疫情管理,采取积极措施极为重要。由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缺一不可。因此要求做到五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动物作为传染源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鼠疫等。

2、传播途经:

(1) 空气传播:主要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流感、流脑等。特点: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极易实现,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与居住条件有关,特别是与拥挤有关。

(2)经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可以经水传播。如伤寒、霍乱、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特点:病人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或应用周一水源的历史。水源被一次大量污染可出现突然爆发或流行。

(3)经食物传播:所有的肠道传染病以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等)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食物本身带致病菌而造成传播。特点:病人都有吃某种被污染食物的历史,集中聚餐,可出现爆发。

(4)经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若干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手及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特点:一般呈散在性发病,多为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无明显的季节性。

(5)节肢动物传播:主要是作为传播媒介,如蚊、蚤、虱、螨、蝇、蟑螂等。特点:有一定的地区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升高。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人群中总是存在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数量的易感人群。

有了传染病及适宜的传播途径,没有易感者的存在,仍然不可能发生新的病例。易感者的存在是发生新病例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通过体育锻炼,预防接种提高人免疫水平是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正确认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后,就可以正确认识传染病流行过程,可以采取正确的防制对策。

二、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一)学校中传染病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名学生,集中在50平方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相互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生活习惯不良,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在学校最常见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肺结核、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肠道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血液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了上述法定传染病以外,学校里也可能有其他疾病流行,如水痘、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寄生虫病。

(二)学校是传染病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的家庭汇集到学校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传染源通过学校的集散,不仅使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而且也能使社会上传染病的流行范围扩大,提高了社会上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因此,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如学生在学校通过咳嗽、打喷嚏、唱歌、说话等方式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如学校的饮水卫生、饮食卫生不好、卫生设施不健全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大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7岁到20-24岁,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大、中、小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的传染病由于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而大学生,除非是流行性感冒或其他致病力很强的病原体,一般不会造成大规模爆发流行。因此,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龄组进行。

三、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理》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2、建立卫生保健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管理,制度包括:

3、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

4、个人卫生制度

5、食堂的食品卫生制度

6、学生餐厅卫生制度

7、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

8、体育活动卫生制度

9、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餐卫生制度

10、晨检制度

11、学生请假缺课登记制度

12、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制度

以上的管理措施可以严格控制传染源及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加强传染报告管理工作

1、建立疫情报告网,以班级为单位,大中学校学生的班级卫生员、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是理所当然的疫情报告员,当他们发现可疑传染源时,应立即报告校医或卫生保健老师,由校医或保健老师根据需要就地隔离患病学生,按规定做好疫情登记工作(登记时应注意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名、详细住址、发病时间、确诊时间、接触者具体情况等内容)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及时发现疫情

在中小学校应建立并坚持执行晨检制度。晨检应与检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的洗脸、刷牙、剪指甲、衣着整洁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观察、询问学生健康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典型与不典型的传染病传染源。

要求班主任务必对本班级的缺课学生,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查明病因。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饮用水一定要符合卫生要求,供应桶装水的要索取相应批号检验报告单。

小学供应课间营养餐的,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证查验总结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预防接种证查验计划

15年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

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

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

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资料
《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