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作为社会生活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生最重要的内涵,它决定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人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内容本无轻重,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现状却令人忧虑。

一、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德育要求低于智育。

在贫困地区,人们评价一所学校一般都着眼于教学质量,甚至只看学生成绩、只看升学率。正是由于对德育的要求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从而导致了不少学校“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踏踏实实抓应试教育”的局面。抓应试教育,必然重智育而轻德育。

作为教师,本应教书与育人并重,本应把教育作为一种大事业来做,但广大农村教师却私愤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书匠。教书匠必然以教书为一种谋生手段,必然只重教书而轻育人。如把《思想品德》课当成副科;多研究课堂教学,少做长期细致的德育工作。教师下班回家,学生“自由”发展。

二、家长对子女的智育要求高于德育。

家长送子女读书首先要求的是学习成绩好,由单纯的分数到能力到特长各有要求,但真正瓦解素质的内涵,关心子女的道德与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家长必竟不多。正是由于家长这种短期的功利的要求,必然导致学生只抓学习成绩而放松自身的品德修养。“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这样的观念根植于学生意识中是很危险的。

在农村,青年父母把孩子寄放在自己父母家中,双双外出务工,几年不归者多矣。家中双老忙完农活家务,以有多少精力来管教孩子呢?仍是由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上社会负面影响,传媒误导,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确实堪忧。

1、道德概念模糊,是非判别力低,甚至于以非为是;

2、心理脆弱,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缺公心,少爱心;

3、浑浑耗耗,不求上进,荣誉感淡泊,甚至以耻为荣;

4、只要自由任性,不要法纪约束;

5、无良好的行为习惯,打架斗殴,仿黑社会,结帮派,甚至敲诈勒索、偷盗抢劫之事也时有发生。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的道德水准,这样的教育现状,怎能面对社会?怎能实现民族素质之提升。我是一名基层教师,时时思索,一点想法绝非全面否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只是直面现象,抛砖引玉,向广大同仁学习。

一、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将存于学生意识中的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二、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善的境界,“学生情感善的方面发展了,恶的方面便被压伏了”。前文分析过,农村学生的父母多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情感冷漠,与人交往易起冲突;对教师的

说教因缺少交流而多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健康学生心理,丰富学生情感。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离能从旁观察,及时了解、发现问题;即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消除对抗,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之功。

四、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明确道德概念,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五、让闪光点亮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多鼓励表扬,满足其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并经之为起点,再接再厉。

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她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学生最愿意向她倾诉心里的秘密,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七、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良好行为习惯成的培养,切实抓好养成教育。

八、加强班风校风建设,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

九、把德育溶入各科教学中,溶入无限生活中,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前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有所回潮,因而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落实到首位。据此,提出了对策,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落实德育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有用之才。

我根据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认为当前农村一些初中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有所回潮,因而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针对这一现象,怎样抓好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他们仍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某些地区或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而对学校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体魄却被淡化。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德育的方法简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

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学。其次,单向灌输。具体操作为: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二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3、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

4、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少年,父母不在其身边,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份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

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二、落实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1)、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素质。初中学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的作用。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四是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工作,生活是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和兴趣。

3、充分发挥情感陶冶法——长期培养,适时运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学校行政、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

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校风、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4.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方能取得实效。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从个人来讲,影响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影响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农村养老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