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遂宁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遂宁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沃野沐春风

——遂宁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记者 苏世界

大地回暖,春风荡漾。滚滚春潮在遂州大地涌动,孕育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 遂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系列“三农”工作政策,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围绕推进“三个加快”和建设“四个遂宁”的目标,坚持以农业“五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0.2亿元,比2005年增长64%;实现农业增加值1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90元,年均增长13.84%,比“十五”高5.54个百分点。自2005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21个市州总排位中,由16位上升到11位。2008年以来,遂宁连续3年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创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农机和国土项目实现“三连冠”。

对此,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了客观评价:“可以说最近几年,是遂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时期,是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农民春耕有“土地医生”

春早人勤。近日,记者在安居区、船山区、大英县一些田间地头发现,农村已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备耕景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农民的备耕观念新了,科技意识强了,再加上“土地医生”帮忙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农民春耕完全不用愁了。

2月23日,船山区农业局聘任的“土地医生”谭世明便早早来到仁里镇放羊村,为村民指导春耕生产新技术。陆清元夫妇将他拉到自己地里,想现场请教早玉米的栽培技术。“今年,区里已派了20多个‘土地医生’来指导我们春耕,去年我们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今年有他们的指导,大家对增收充满信心!”村支书陆子国告诉记者,“土地医生”在村里很受欢迎。

“有这些‘土地医生’的帮忙,我们增产增收更有把握了!”安居区黄林沟村村民谢代金说,近两年来,他家粮食总是减产,搞不清是啥子原因。今春备耕期间,“土地医生”到他家“把脉”后,才得知是品种和碱土作祟,便给他开了一张“处方”,解决了他的难题。

“不少农民因不懂土质,盲目施肥,增加了农业成本,甚至造成肥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大量‘土地医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春耕排忧解难。”市农业局总农艺

师龚一鸿告诉记者,我市每年都要组织2000多人的“土地医生”大部队,进村入户送技术、送信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生产。把培训现场搬到田埂上,开设“专家门诊”,采取集中宣讲、观摩学习、发放资料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培训形式,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市农业局局长李孝富还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民顺利开展春耕,我市积极动员农户搞好大春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的储备,并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农资经营户开展拉网式检查,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的重点监管,特别加强了对农资经营商店和乡、村农资集散地的检查力度,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高产创建擎起农民增收大旗

安居区是全国产粮大区,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居我市第一。但区内水源匮乏,常年干旱,严重制约着安居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很多地方都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特别是2006年的特大干旱,让安居农民苦不堪言:粮食大幅减产,有的地方甚至绝收。

2008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设70个万亩优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我市的任务是4个。当年3月,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按照省政府“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我市便将千亩水稻展示区的任务交给了安居区。

为了完成高产创建任务,帮助农民告别“望天田”,安居区科技局和农业局在实施现代节水农业项目过程中,创造性地探索出水稻抗逆轻简直播技术:选用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将水稻直接点播于干田中,再等雨蓄水。

安居区玉丰镇拦河村4组村民舒远能回忆说:“要不是遇到高产创建活动,也就没有水稻抗逆轻简直播技术。正是有了这个技术,他家的水稻当年在天干的情况下,亩产仍达到了535.4公斤,比往年亩产增收了20%。”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我市遭遇低温多雨寡照天气,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生产。“去年天道那么差,本以为要减产,没想到我1.3亩地的玉米还比前年增收了70公斤。”大英县象山镇施家坝村村民邓先觉高兴地回忆说,在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农业部门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他家的玉米去年才得以“逃过一劫”。据了解,去年,全市玉米在前期遭受严重春夏旱、抽穗扬花期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增产3.4万吨。

2008年启动高产创建活动以来,我市结合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在示范区实现100%良种覆盖,100%推广测土配方,100%病虫专业化防治,并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擎起了农民增收大旗。全市粮食产量连创新高,除2006年因特大干旱减产外,连续5年增产,特别是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166.37万吨,创近10年新高,刷新了遂宁粮食产量历史第二高的纪录。

基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走进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可士可柑橘产业基地,你就会被眼前景象所吸引:2000亩的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在全省首屈一指,年出苗可达500万株;现代化的育苗温室里,穿梭着身着白大褂的省级科研专家;园区内道路畅通、渠系配套,土地广袤,蔚为壮观。

可士可柑橘产业基地除了柑橘栽培、种苗供应外,还将进行产品深加工,可士可NFC橙汁加工厂今年将建成投产。基地已与广大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府补贴种苗、农户提供土地(投产前三年企业支付租金)、企业负责打窝整地和地力培肥及栽培管理技术服务、投产后受益3:7分成(企业三成、农户七成)的方式,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农民无风险,现已强势带动船山、安居、射洪、大英等区县新建标准化柑橘核心示范基地3万亩。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承载了实验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作为现代农业的一块“试验田”,基地建设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辐射遂州大地,并以此带动全市农业的提档升级。

黄金梨销售季节,安居区常理乡黄金梨基地一派繁忙,一箱箱风味独特的黄金梨装上汽车,源源不断地销往成都、西安、上海等地;水果黄瓜、礼品西瓜、韩国萝卜、灯笼海椒„„一年四季,唐家乡蔬菜基地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货车满载遂宁的绿色蔬菜运往重庆、成都等城市;射洪县、蓬溪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灵芝食用菌基地,建标准化大棚,工厂化生产,培育灵芝、茶树菇、黑木耳、香菇等高档产品,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

近年来,遂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着力打造优质柑橘、绿色蔬菜、高效林业、名优花卉苗木、道地中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不断加速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去年6月,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在遂宁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更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形成果蔬饮料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饲料兽药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等六大农业产业加工企业集群。

目前,遂宁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年供苗能力500万株的柑橘无病毒容器苗繁育中心,建成柑橘基地33万亩,每个区县都有成千上万亩的核心示范园;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6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7万亩;已建成高效经济林基地48.1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50余个,建成中药材基地8.7万亩。遂宁共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5家,带动农户43.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4.6%,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047元。全市已有20余个农产品销往40余个国家和地区,62个农产品在国内253个城市进超市、设专柜。

四大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市狠抓水利建设、田土改造、农村道路和环境治理四大工程,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去年那么干的天,要不是水利部门帮我们完成邻村水库除险加固,库堰蓄水增加,又翻修了渠道,田里的庄稼恐怕早被干死了!”谈起去年的收获,大英县卓筒井镇村民何中满脸的喜悦,如今不再担心秧苗“没水喝”,他下一步还打算发展堰塘养鱼。

近几年来,遂宁农田水利建设将重心放在病险水库整治、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小农水重

点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渠系和泵站改造。“现在我们农民种地轻松,以前浇我家这2亩地需要三四个劳动力劳累一天,现在电闸一推,水直接就到地头了,省时省力还省钱。”安居区玉丰镇村民向中宏高兴地说。200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17座,震损水库整治82座,新建和改扩建渠道1190.1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7.4平方公里,建成泵站754个87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00.4万千瓦。

除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好处外,向中宏还享受了标准化粮田带来的实惠。“原来我屋头1亩多低产田只能收200多公斤玉米,现在随便都可以收400多公斤,按现在1块5一公斤的市场价,这一季我就增收了300元。”近年来,我市通过改造中低产田,选择良种、良壤,运用良法,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种出好庄稼,卖出好价钱。全市目前共改造中低产田土47.71万亩,建成高标准良田88万亩。

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遂宁人是说得起话的。“我们提前2年时间完成了‘十一五’农村道路建设任务。”据市交运局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路通、水通等农村交通建设,共新建通乡通村公路7974.15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71.04%。

五年前,人们眼中的安居周家湾社区可以这样来形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尘飞扬,雨天泥洼洼。这样糟糕的环境,可能也是当时全市农村面貌的普遍写照。而如今,走进该社区,你会发现,小区内水泥路干净宽敞,道路两旁林木葱郁,休闲广场人潮涌动。一大片两层小洋楼里,家家土灶换沼气,旱厕变水冲,井水换成自来水„„村民刘明富乐得嘴都合不拢:“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还舒服!”

与周家湾社区一样,走进我市广大农村,你会发现现在农村环境变化太大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房屋焕然一新,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态污水处理池、沼气池、自来水供水系统等全面配套,农村环境堪比城市。

近年来,我市以优美乡镇、优美村庄和“四村一园”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农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大力实施“两池六改六清”工程,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风貌塑造工程、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全市共完成村庄整治1013个,开展“六项清理”26.02万户,开展农村“五创”21.32万户,完成“五化三优一畅通”场镇91个,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纪实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遂宁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遂宁现代农业发展纪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