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羚羊木雕》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梧州市2010年现代文阅读探究课比赛特等奖选手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苍梧县实验中学 梁维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读会写“怦怦、逮、树杈、攥”等字词;

(2)通过角色朗读,从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含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

1.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我来拼,读准字音

三、我来说,了解故事的情节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图片复述课文内容。

2.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我来读,感受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自由读人物的对话,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2.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指导。

五、我来品,分析人物的形象

1.在文中分别找出写“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句子,品析句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爸妈谈话内容看他们的态度是否相同?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3.把人物分为两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并指导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六、我来访,体会心灵的沟通

模仿“实话实说”,请同学选一个角色来接受主持人、父母代表团、子女代表团的采访。

1.访“我” 2.访万芳 3.访爸爸 4.访妈妈 (设计意图:旨在珍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设身处地揣摩人物的心境,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阐发个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尊重)

老师赠言:

在生活中让我们,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伤害。

爱不应成为一种伤害。

七、我来写,道出心中的感受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过类似的事情,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伤害过你的人或你伤害过的人写一条短信,说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设计意图:旨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会用沟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作业

和父母共同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九、结束语

爱需要理解,需要沟通,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亲情,珍惜友情,在沟通的蓝天下,让自己的心灵更纯净。

附: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查问木雕 → 赠送木雕 → 取回木雕

(插叙)

妈妈(固执严厉) 我 (软弱、珍惜友谊)

万芳(仗义、明白事理)

爸爸(沉稳威严) 奶奶(通情达理、慈爱)

财>义 ←矛盾→

义 > 财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特等奖
《《羚羊木雕》特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