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述而不论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述而不论的原则

1.新方志述而不论是指如实记述,不加评论,寓观点于资料之中

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如实记述。志书记述对象是一方地情,—方有什么样的地情,志书就应忠实地记述什么样的地情,既不能编造,也不应缺漏。②不加评论。对记述的地情,只忠实记述而不直接发表评论,不作褒贬之说。③寓观点于资料之中。这点应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新编地方志也是有观点的,“不论”不等于完全没有编纂者的观点。二是把观点融会于资料之中。不要求对资料直接表示观点,即先写观点后拼资料,或先记资料后再评论,而应把观点融会于资料之中,从资料中间接体现观点。三是“资料之中”的资料,不是指每一个入志的具体资料,而是指全书的宏观整体资料,即不要求对每一具体资料都体现观点,而是要求从全书宏观整体资料中体现观点。观点不是指修志人员的个人观点,而是指志书编委会的观点,即《凡例》中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

2.史志同源异体

史书与志书都是记述历史,其源头是一致的,史书记的是一国之史,志书记的是一地的地情,因此历史上有国史地志之说。但史书与志书记述历史的方法,也有叫编修体例是不完全相同的,其中重要区别之一是志书是述而不论,而史书是又述又论。中国二十五史首部是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全书130卷,在每卷写完史实以后,总有一段太史公曰,对记述对象总要曰上几句,也就是说要评论几句。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太史公曰:……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过三王,而羞与之侔。”“太史”,官名,秦汉时设太史令,职位较低。“太史公”是司马迁的自称。“五帝”这里指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三王”这里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侔”,相等,等同。全句意思是:太史公认为:秦始皇自以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五帝,开创的地疆大过三王,不知羞耻地把自己与五帝、三王相提并论。这就是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论。这是史书的写法,志书就不能评论,不能曰上几句了。

3.长处与不足

述而不论的编纂原则有其长处,但也有不足。从修志实践中体会到其长处有四点:①能向读者提供真实的客观地情资料;②不以编纂者评论去影响读者,是非曲直由读者、由后人评说;③能为较广泛的读者接受,包括观点不同的海内外读者所接受;④由于提供的是真实的地情资料,它不受时代限制,可长久留传,有些名志成为传世之作,在社会科学之林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有些读者认为不足之处有二:①深度不够。由于只记述事实,而不对事实进行评论,认为这是对事物认识不够深刻,深层次的问题显露不出来。②高度不够。有的读者认为,由于志书不评论、不分析,从而影响了在更高层次上反映事物发展必然性的种种问题。

4.几个问题

①志书是否可又述又论。由于志书存在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于是有人提出志书可以又述又论。述而不论和又述又论是两种不同的编纂体例,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编纂原则。两种编纂原则都各有长处和不足,不能说哪一种就是好,哪一种就是不好。论有论的长处,但论也有不足,编纂者的论有时是对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又会变成是错误的。像司马迁这样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对秦始皇的评说,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名言。但现在认真分析,秦始皇虽有像焚书坑儒、严刑苛法这样重大的过错,但他的功绩也是很大的。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了六国,在经历战国时期270年的诸侯战争以后,国家终于得到了统一。在统一六国以后,他又推行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统一郡县、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法制、统一度量衡的五统一政策。其地疆已“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以秦始皇这样大的功绩,又未尝不可以与五帝、三王相提并论?! 书有各种各样,

有史书、志书、自然科学的书、社会科学的书,每一类书都有其独特编修原则与体例,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以满足人类社会多种多样的需求。志书有志书的编纂原则与体例以及作用和功能,如果把志书变成又述又论,与史书一样,那就姓“史”不姓“志”了。打个比喻,足球、篮球都是球,都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足球是用脚踢的,篮球是用手打的,有人喜爱足球,要求篮球也用脚踢进篮圈,那么这样篮球就不姓“篮”,而要改姓“足”了。国务院文件指定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职责是专司编修地方志,你不专司修志而去修史,这样编委会也要改为历史编委会了,地方志办公室也要改为历史办公室,这样就完全改名换姓了,这又何苦呢?以多种而不是以一种原则、体例、方法来认识与反映社会,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是事业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分工,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种需求,是现代发达国家发展的一种必然。

②志书“不论”并非完全没有观点。前面已经说了“述而不论”的含义,其中第三点是“寓观点于资料之中”。这就是说志书也是有观点的。新方志如此,旧志也如此。新方志“寓观点于资料之中”的观点是什么? 这个观点不是参加修志人员各自不同的观点,而是指作为官修“官书”的观点,它的核心是指导思想,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要把实事求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观点寓于志书资料之中。

③著与述。新志书是著述体,著与述的成分都应有。问题是以述为主,还是以著为主,还是著述结合。个人认为志书既具有著的性质,但又不是一般的论著,而是以述为主,寓著于述之中,著述结合的著述体。第一轮新方志是有著的成份的,有编纂者的精心思考,这主要反映在全书记述门类的科学设置,门类间的科学统属、层次、排列,资料的收集与考证,资料的科学运用,资料中体现的观点,特点的突出等方面。当然,新方志特设的概述是有述有论,以述为主。志书概述有述有论与节、目述而不论的写法是有严格区别的。

述而第七

彭而述

《论语》述而读后感

述而篇第七

述而不做,信而好古

论语 述而教学设计

《论语》述而之五

《论语》述而之十四

读述而的感受

论语述而原文及翻译

述而不论的原则
《述而不论的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述史原则 原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