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云南小学校长赴上海培训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云南小学校长赴上海培训学习总结

一、基本情况:

2007年10月19日至12月17日,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部分明德小学校长一行30人到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两月的学习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分别听取了上海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利民,上海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钢,上海师大教授李丹,上海师大师资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宋蔚雯、朱纪华,上海师大师资培训中心博士英配昌、李敏,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徐韵安,上海市杨浦小学特级校长张治等著名专家、校长的讲座;实地考察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上海市曹扬二中、卢湾第一中心小学、黄浦区曹光彪小学等名校;参加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德教育学术研讨会,听取了上师大副校长项家祥先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俊修先生,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专家朗格先生、汉斯.凯夫勒先生,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国睿,普陀区金州小学校长潘阿芳,闵行区教研所董屹敏,南汇区周浦镇小学校长沈卫东等专家、学者、校长的报告;到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挂职锻炼;学习期间,参训的校长们还经常私下进行校际间的交流、总结活动。

上海之行,使我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此次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具超前性、理论性,又具实践性。通过考察培训,为32位中小学校长(宁夏2人)提供了与教育专家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搭建了深入上海名牌学校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平台。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专题报告,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期间,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认真听课、学习、记录,勤于思考、勤于交流,在与学者、专家的思想碰撞中,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收获:

(一)在理论学习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从深层意义上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是学生质量的竞争。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上海的教育界同行都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摆在最关键的位置来阐述,充分展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和改革的力度,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敏锐的战略洞察力、领先的教育新观念、踏实的改革真功夫,在自己的教育园地上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1、追寻人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发人才资源,从知识本体转向人本体,促进人全面健康的发展,使之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角色要由工具人、分数人转变为社会人、资源人,学校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前提,使学生获得社会化统一性发展、个性化多样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份富有个性的课程,给每个学生创造一片充分发展的时空,使每个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角色也要演变为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2、走向校本。现代学校的变革主要立足学校的发展,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校本的基本内涵是:为了学校----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基于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学校活力;在学校中----由校长、教师、学生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学校中实行。校本包括五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管理、校本发展、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校本管理的基本构架为制衡型的法人治理机构、扁平化的管理机构设置、透明化的管理规则制定、规范化的程序设定执行,校本管理呼唤专业化、职业化的校长。一名出色的校长,要善于提出学校发展的愿景并清楚达到的途径、方法与条件;善于冒更大的风险并清楚自己和同事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善于思考决策并清楚从组织成员和外部人员中借脑借力;善于把成员组织为团体并清楚如何指挥团队去协同作战;善于提出最必要的简明的规范并清楚何时需要突破规范;善于从各种渠道捕捉信息并清楚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善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并清楚如何能使自己众望所归;善于必要的集权并清楚哪些要分权、放权、授权;善于开发学校的资源并清楚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善于塑造自己的外部形象并清楚必须表里如一。作为一名校长,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我定位。

3、关注成本。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教育成本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是学校管理的新课题。建立教育成本管理规范,包括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基本规范、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机构与岗位、学校教育资源软件编制;教育成本管理操作系统要求学校要实行办学经费预决算制度、收费标准审核制度和学校办学成本评估制度。人力资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要以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二)在参观考察、挂职锻炼中感受上海教育的先进经验。

1、深刻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在上海,我们所接触的几位校长都十分了解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改革发展信息,十分熟悉教育政策法规,都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超前,办学思路清晰,学校定位准确。像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认为:教育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继而提升千百万家庭生活的质量,生命的价值在于拥有理想和希望,学校的魅力在于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尊严、平等地生活在世界上。为此,他提出,开放教育、尊重生命,教育应服务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学校应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

2、重新建构学校课程,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个性。

为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探究问题,实施因材施教,上海市在第二期课改中推行了新的课程结构:基础规范课程和自我设计课程。各学校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及其他力量合作编制出了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依托校本抓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上海市曹扬二中、卢湾第一中心小学、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等名校提出,敬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和归宿,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契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中之重,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培训。学校应该为教师构建两个平台,即“理念”和“行为”的平台,并且要着力在两者之间铺设一座通向教学行为的坚固桥梁,而这一桥梁就是教研组建设,为此,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工作,使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在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以理论学习、行动研究、专题讨论、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其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修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校本研修只有聚焦课堂,以“行动研究”为主,才能做到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同时要从学校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重视学校管理的变革。

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多样化人才的要求,上海市提出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学校资源,挖掘学校潜力,释放学校活力。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校管理体系。同时,学校的管理又集中体现在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上。张人利、张治、程华、潘为淋等名校长认为,现代学校的校长应该走出教育看教育,面对教育想教育,深入教育办教育;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投身事业的“引力场”,成为教师向上攀登的“脚手架”,成为教师成功的“孵化器”。他们提出,校长应把心用在人本上,就是要让教师学会选择,让教师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我意识和需要,培养主观的能动和作为,把手抓在关键上。即抓关键的空间、抓关键的人物、抓关键的事件。其中在学校的各个要素中关键是队伍,在学校的各项要求中关键是质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中关键是课堂;把脚踏在自己校园的土地上。就是要紧跟形势而不形式主义,要学习别人而不跟随别人,要看懂别人而看见自己,要借鉴别人发展自己,扎根学校而不局限学校;把眼睛盯在持续发展的规律上。学会参与,主动发展,把工夫花在自己的提高上,注意提高影响力、决策力和执行力。正是有了校长们这样的思考,成就了上海许多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名校、名师、民生。

三、几点体会: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打造名校的灵魂。

办好学校,提高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关键取决于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其中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为此,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各个学校,从干部到每一名教职工,都应认真学习、借鉴上海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经验。教育干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强化教育“经营”的意识和观念,增强教育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尽快实现由单

一、被动的管理学校向主动“经营”发展学校的角色转变。搭建促进校长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的平台,推动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广大教师要切实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实现由单纯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强化对所有教师的培训,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素质,尽快使他们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肥沃土壤”。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

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名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三)加强“四园”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学校。

这次参加学习培训的都是小学的校长,考察中,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上海的校园建设如同教育发展一样,不仅“小中藏大”,而且透出一种朴实、自然和率真的氛围。学习上海教育经验,深层的东西要学,表面的东西也要学。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学校追求的多是整齐划一,缺乏的是特色和层次,我们的校园有过多的“广场”,绿色面积覆盖率远低于上海的同类学校。走进我们的校园,经常看到的是,两侧种植着非常齐整的小树,再加上修剪得非常平整的草坪,大都是刻意“装饰”。为此,我们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加强“四园”建设,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积极求知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陶冶情操的花园”,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花草开口,使学生心灵随时随处受到感染和熏陶。

赴上海学习培训总结

赴上海学习总结

赴上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培训心得

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培训报告

上海培训学习总结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有感

云南小学校长赴上海培训学习总结
《云南小学校长赴上海培训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