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

乌凤山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通用能力发展教学部北京100018)

[摘 要]加强职院文化基础课课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推进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国家骨干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对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础课教师 队伍建设 对策 措施

2009年起,高校扩招的趋势有所减缓,但高考生源逐年减少, 众多高职院校开始面临“生源危机”,高职院校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建设” ,把提高学生的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既突出学生的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又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共基础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需要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需要,依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 遵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好”的特点, 制订系统的课程改革方案, 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课师资队伍, 推动文化基础课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的总结,阐述了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骨干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引导教师根据学院和部门要求和发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010年3月,笔者到部门任职之初,与本部门的26名教师逐一进行谈话交流 ,了解他们工作中的真实想法和未来的打算 。交谈中既说到学院发展趋势、部门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和对教师的要求,也谈及他们每位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引导教师根据学院和部门发展及要求,帮助每位教师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完成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在2010年底,26位教师上交的个人发展规划,对我部“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骨干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本人对自己面临的形式很清楚,对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定位也表达得也足够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已经做出规划,我们的工作只是进行确认,与他们一越共同落实。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既要远近结合,也要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结合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重要依据。通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对本单位的教学需要和教师队伍发展水平进行预测,提出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和完善的措施。

规划的制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规划目标既要明确,又要远近结合。不仅要考虑部门眼前的紧迫任务,还应虑部门发展的长期目标,将长期目标与近期任务很好地结合,用近期任务的完成去接近长期目标,让长期目标的促使近期任务的完成,两者相互促进,既防止长期目标空洞,也能防止近期任务冒进。二是要注意队伍整体发展与教师个人的进步相结合,用队伍整体目标的实现去带动教师个

1 /

4人的成长和进步,让教师个人利益的达成促进整体目标实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加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很多新的高职教育理念纷纷呈现,但由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所教的基础课内容变化不大,他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教学观念的转变,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讲授为主,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较少,对学生的评价也大多数用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各种组合,这些观念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可以说是相当落伍了。

自2010年暑期起,教学部充分利用教学部教师培训经费和骨干校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经费,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两年的时间,教学部的文化课教师轮训了一遍,教研室主任、课程建设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培训。这些培训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内容涉及“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把握”、“教材开发与编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内容。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听取马树超、姜大源、赵志群等职教专家的报告,以及深圳职院、天津职大等示范性职业院校教授的现场讲解,参加学员之间的分组讨论和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对“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现代职教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等 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们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生习和职业生涯服务;体会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讲授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理解到现代职教的课堂教学,应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生源层次多样、文化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宜采用“图形图像展示、事例分析的讨论、角色扮演”等情境教学法,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学习在师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中完成;在培训与交流中,教师的观念不仅得以转变,也学到了很多评价学生的方法。

4.为教师搭建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平台

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只是给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努力攀爬,但要快速成长,还需给他们一根藤蔓,使教师拾级而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其成长搭建平台。

1)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尤其是优秀课(或精品课)往往以团队形式出现,以某一门课为基本单位,由一个教学骨干牵头,带领2-5人组成的团队齐头并进,整体提高,取代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训练营。随着优秀课程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在承担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之前,教学部组织教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进行建设,目标就是建成学院的优秀课程,让一名学院级骨干教师负责,带领三名青年教师共同进行建设。学院承接国家级骨干校建设任务之后,教学部又把《应用数学基础》课程建设

列为建设项目,组建教研室主任为负责人的建设团队。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两门课程不仅通过了学院的验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还成为了学院的优秀课,参加课程建设8名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学目的由“给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教学方法由“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师生互动为主”。教师通过课程建设由“课程的使用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能力和水平获得真正的提升。

教师还通过课程建设,找到了教研与科研结合点,将课程建设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撰写学术论文。两年多的时间,8名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教师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必须要有较好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方法,在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能够促进教师自觉地钻研业务、不断地更新知识。所以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不仅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与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很有裨益。 与专业技能类竞赛相比,学生能够参加的与文化基础类课程有关竞赛较少,所以,我们非常关注社会上与高职文化基础类课程有关的学生竞赛活动,学生能力参加的竞赛,我们积极动员教师组织学生参加。2010年以来 ,教学部承担《数学》课程教学的2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 “全国大家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都获得北京市一等或二等奖;承担《职业沟通》课程教学的3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北京人文知识竞赛”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体育课2名教师带队参加每年的高职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有6-9名学生获得第2-8名次,1 名体育教师作为学院学生篮球队的教练,带队学院学生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篮球比赛,进入高职组的前五名,今年学院的男子篮球队作为北京市的代表队之一,参加活动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高职学生篮球。今年5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 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微博短故事”、“校园笑脸”等比赛,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等奖项。

通过竞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技能得到提高,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技能也得到提升。

3)组织教学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推广互动式教学的使用,2010年,教学部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案设计及说课竞赛”,竞赛分互动教学设计和说课两部分,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动员所有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竞赛。为提升竞赛的效果,事先声明,对竞赛优胜者不给予物质奖励,在学期教师考核中给予加分的奖励。第一学期末,5位老教师评委根据教学部设计的方案要求和评分标准,对每位中青年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认真评判 ,成绩排名前一半的教师进入说课阶段的比赛。第二学期末,课竞赛在某一教室进行,全体教师到会观摩。每位说课教师均做了认真准备,从学生情况的分析,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说到互动方案选择和注意事项,在有限有时间内说课者把互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说得一清二楚,配合精心制作的PPT的演示,在场的教师听得也是明明白白,对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直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比赛的优胜者在学院此后各学期的举办的互动式教学竞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有几位教师将参加比赛的经验和体会撰写成论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在赛前会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备学生、备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采用怎样的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怎样的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完成后还得进行必要的演练,通过演练改进完善设计,赛后还可以通过竞赛评委和学生的评价,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优点和不足。 准备的虽然是一次竞赛,但学习和体验到是却是教学的所有环节。

所以说,经常的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可以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成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高职生源和培养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需要文化基础课的教学革进一步跟进。既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也要搭建平台,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广俊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2] 彭新竹.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3] 吕罗伊莎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措施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doc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