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0: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百泉小学校本教研材料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学习材料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小组建立

(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一般小学、初中可按六个小组划分。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

1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

第二步是“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定”。 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六位同学为正组长,六位同学为副组长,一共十二位同学。这十二名同学自由结合确定出六个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注意性别搭配,全班共六个组。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中游以上,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正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生活等常规管理。亦即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

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长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面,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强化责任心大有裨益。

第四步是“分”,召集十二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参照学生成绩基础,并结合其他因素),将其余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第五步是“调”,学生分配后往往要作适当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之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第六步是“排”。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由正副组长来决定。但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对学和结对帮扶。

除了上面提到的分组方案外,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其他可行的分组方案,比如对大班额(60人以上)可以在小组数量上划分为九个小组;或者六个小组,组内再分两个亚组,并分别设组长。

二、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文化基本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在制定组名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和班级特色,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名字,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如河北天卉某班班名为“润之三班”,其班训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组名为圣地延安、开国大典、红色井冈山、星火燎原、遵义之光等。如安徽五河二中高一某班组名:一飞冲天、三组鼎立、四如破竹、七心协力等,巧妙地借助了组序。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班组课程的建设。目前有校本课程之说,尚无“班本课程”和“组本课程”的开发,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样,随着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建设,同样可以将班级文化特色和小组文化特色开发为课程,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等等,学校可以借助班组学习建设,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这将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小组综合性培训

1.组长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⑴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⑵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⑶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⑷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2.组员培训

⑴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

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⑶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⑷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

3.高效课堂常规培训。

比如如何开展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使用及整理学案等高效课堂常规学习行为。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详述。

三、学习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整体的评价体系。这里主要就课堂评价的操作办法进行具体阐述。

课堂评价操作办法: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鹄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没有一种评价办法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所以,就目前各个学校、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在高效课堂改革的不同时期而言,其评价办法都不尽相同,下面提到的这些评价办法也仅供参考。

1.小组综合性评价。小组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后面附表:高效课堂小组综合性评价,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高效课堂上的小组综合性评价。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教师在借鉴使用类似这些表格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2.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课堂即时性评价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4.红黄绿牌评价。“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比如: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当教师想了解某种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比如独学情况、达标测评或者某个专题讨论完成情况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利用红黄绿牌的不同颜色来显示当前状态,就像QQ的“在线”、“隐身”、“忙碌”、“离线”一样。这样做至少有“七大妙处”: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并推进导学案学习的进程;方便教师进行即时性学情调查;方便小组内进行自我学情调查;方便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内的对子帮扶;方便学生自学能力的尽快提高;方便学生增强时间观念;方便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等。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大班额课堂教学。

5.任务报到站。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也可以与高效课堂即时性评价栏目结合合使用。

6.其他形式评价。比如等级式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业发展报告等是学校目前比较普及的质性评价方式。当然这些评价不是由一节课所体现的,属于长效性评价行为。

具体到课堂评价操作的办法,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各个学校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评价方式与评价办法。比如受网络虚拟积分的启发,有的教师联想到“QQ式”等级评价(星星、月亮、太阳、黄钻)或者发QQ币,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对小组学习愿景的共同期望;有的班级创造性地将军衔制引入小组评价;有的班级

课堂颁发小证书,比如“××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表现出色,特发此证,以资鼓励。”这不仅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沟通了家校情感;对评价积分赋予特权等级,比如利用学校师生资源或者教育教学设施资源乃至娱乐资源等,向学生开放,不同等级享有的特权不同。当然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由以上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或操作办法,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已经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更多地以质性评价的方式出现,以评价小组和个人结合的形式出现,以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出现,以多元的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出现。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学习材料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学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