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1937年2月,马和福被反动军阀马鸿逵逮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4月英勇就义,年仅44岁。

马和福于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县)一个雇农家庭,4岁时家乡连遭战乱和灾害,随祖父和父母亲逃荒到宁夏西吉县沙沟。他从小给教主放羊,后来又到豫旺一带打短工、扛长工,当过皮匠、石匠、泥瓦匠、榨油匠,受尽了苦难。由于他乐于帮助穷苦兄弟,所以在当地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6年6月,彭德怀率领西征红军攻占了军阀马鸿逵占据的豫旺堡。马和福见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待人和善,一进村就修桥补路、照顾孤寡老人,把地主的牛羊、布匹分给穷人,废除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听到红军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对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把红军当作亲人看待,主动帮助红军做事,每天走东跑西、上山下洼作宣传,揭露敌人的造谣欺骗,动员说服原来听谣言逃散的乡亲们一批批返回家园。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回汉群众陆续回来,接近红军,并纷纷给红军送“欢迎粮”,捐“抗日款”,帮助红军解决吃粮吃水问题。在红军召开的一次军民座谈会上,马和福倾诉了自己辛酸的身世,表示坚决跟党走,跟红军走。

这一年7月,马和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积极热情地做好参战支前工作,成为豫旺地区最为突出的回族优秀干部。

为适应广大回族群众要求自身解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新形势,党中央决定在同心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0月20日,在历史悠久的同心清真大寺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立大会,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开幕了。经过三天大会,10月22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马和福当选为主席。

马和福出任县自治政府主席之后,深入山乡到处奔波,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还特别注意联系、团结和争取回民中有威望的教主、阿訇,利用回民上清真寺的机会动员穆斯林为红军筹粮筹款。他出面组织群众成立了回民解放会和农会,还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的县回民游击大队并亲自担任队长。他带领游击队员同回族乡亲们一道先后为红军筹粮6万多斤、银元8万多块、滩羊二毛皮和老羊皮大衣4千多件和许多布匹等支前物资。

11月上旬,各路红军会聚同心城(又叫半个城),在西城外河滩上举行了万人军民联欢会。马和福代表豫海县回汉人民致欢迎词。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场军民的情绪,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德总司令和彭老总在讲话中对马和福的欢迎词和豫海县的出色工作给予了热情赞扬。

11月中旬,红军撤离以后,马鸿逵的地方民团控制了地方局势,自治政府被迫转入地下。马和福谢绝了组织上要他跟大部队一起撤走的要求,只要了四五条枪,在同心一带坚持同敌人进行游击战。

由于坏人告密,马和福不幸被捕。先是被押往韦州,后又被解到银川。国民党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多次派人酷刑逼供,并亲自审讯,但马和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1937年4月3日(农历2月22日),优秀共产党员、回族英雄马和福在同心城西门外河滩上被反动军阀秘密杀害。

全国解放以后,同心县人民政府在老城(半个城)修建了马和福烈士陵园。197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又将他的陵墓迁入新城红军烈士陵园。每到烈士殉难日,许多干部、工人、学生、农民前去扫墓,以示悼念。

马和福的儿子马兆年,冒着生命危险,把父亲保存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大印,一直珍藏到解放。如今,这枚大印就陈列在宁夏博物馆中,成为了英雄的见证。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很快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住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绝食而死。马本斋得知后抑制着悲愤的感情,识破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诱降骗局。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主席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回族的过“乜贴”习俗

“乜贴”是波斯语Niyyh(尼耶)的音意,意为“心愿”、“决心”、“意念”、“动机”,也就是举意。指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旨在发自内心祈祷真主佑助、赞颂真主恩典。“乜贴”在回族人中有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举乜贴:大意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意愿。散乜贴:一种有意念的施舍行为。施舍物可为钱财、食物、生活用品等。

过乜贴:也称做乜贴、做事儿,指在亡人的忌日、出行归来、娶妻嫁女或侨迁新居等举行的祈祷纪念活动。过乜贴一般都要请阿訇诵经、宴请亲友,向阿訇或到场的人施散数额不等的财物。过乜贴是回族人中常见的风俗习惯之一。

常说五句话身体保健康

其实这五句话在中国穆斯林社会中家喻户晓﹐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在某些地区由于信仰衰败而人们在渐渐淡忘。 读到此文﹐令人深感中国穆斯林丢失珍贵的传统太多﹐汉化严重﹐卡菲勒思想侵蚀人心甚重﹐随波逐流﹐走在信仰的危机道路上。

译者借此机会冒昧表示个人见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勉之。 这五句话中国传统的翻译是﹕知感主﹑托靠主﹑赞主清高﹑求主恕饶﹑大能的主。—译者)) 伊斯兰的信仰根源基于《古兰经》和圣训﹐引导伊斯兰信士敬畏真主﹐遵循天启的法度﹐克制私欲﹐坚韧不拔﹐性情豁达﹐宽容和乐观。 这些优秀的品格训练正是尊贵斋月的目的﹐这些性格不论种族和语言﹐是世界人类的共性﹐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必须一致遵守﹔在这个月里﹐守斋戒﹐学习《古兰经》﹐加强功修﹐锻炼品性。 伊斯兰的斋月是全体穆斯林社会的一次精神﹑躯体、道德和全面纪律教育的训练期﹐因为优秀的人性需要这样的训练。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 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2﹕185)

很明白﹐只有通过整个斋月的斋戒训练﹐才能体会到真主引导的恩德和懂得感谢真主的意义。 通过斋戒的人可以切身体会到﹐斋戒不是苦行僧的折磨﹐但却包涵着真主无限恩德﹐真主要我们便利

﹐不要我们困难﹐改善信士的健康便是受益之一。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思维和心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性﹐因此﹐人的躯体是肉体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存在的结合﹐这二者也是构成个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人的身心健康﹐互相补偿﹐也是互相影响﹐例如信仰高尚的人精神因素可以补偿物质生活的缺乏和不足﹐获得身体康健和生活幸福的果实。

真主在《古兰经》中昭示﹕“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和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们当向坚忍的人报喜。”(2﹕155) 在真主意欲的各种物质损失考验中坚韧不拔的信士必然是信仰坚定的人﹐心胸开阔﹐意志刚强﹐在真主的正道上安贫乐道、坚定不移﹐任何艰难险阻都催不垮的性格﹐因此﹐在今世能获得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情绪﹐这样的人是值得报喜和祝贺的。 在我的医学研究中﹐对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信仰的关系做了长时期考察和研究﹐发现真主启示中颠簸不破的真理。《科学与精神实践》的作者白纳德‧杰森博士说﹕“现代医学认识到﹐对人的生理机能影响最大的不是身体器官的功能﹐而是人的精神面貌。” 另外一位西方著名医学博士泰德‧穆尔特在《健康与生命选择》一书中说﹕“思想负担强烈地刺激体内腺体的酸性液分泌(酸性液体分泌物是造成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精神苦恼和思想懮愁对生理机能的副作用如同对生命的威胁一样严重。”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医院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门诊病人都没有器官性的疾病﹐而都是与精神状况有关的气质性症状。 这么高的病因比例充份说明﹐人体器官的功能是疾病的次要原因﹐而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的因素是心情﹑思想和感情。 西方的医学早期理论是建立在机体功能的理解上的﹐人只不过是一台有许多部件组成的机器﹐没有考虑太多情绪的健康作用。 十九世纪欧洲著名的精神病理专家弗洛伊德开创了心理分析学说﹐他认为有许多疾病不是由于机体的原因﹐而是直接来自思想负担﹐因此﹐医生不应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无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他们忽略了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 大脑对生活现实的反应发生许多变异也能构成供应身体其它部份营养的差别﹐其它器官健康功能对大脑有倚赖作用。 当其它器官需求钾元素和脂肪来维持运动时﹐大脑需求糖的成份维持能量﹐如果血液中出现低糖状态时﹐大脑的功能立即减弱。 弗洛伊德说﹐任何医生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都只能望洋兴叹没有办法﹐因为那属于精神状况引起的疾病﹐病人体内的酸性分泌物发生了变化。

现代的医学发现﹐大脑不仅是负责思考的器官﹐而且大脑也负责向其它器官提高营养物质﹐那么﹐大脑的疲劳就可能造成磷元素的缺乏﹐引起其它器官的疾病﹐也可能因为其它器官的疾病引起大脑磷质的不足。 这是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精神与健康的理解。

根据阿布‧胡赖拉的传述﹐先知穆圣说﹕“最坚强的人不是那个能在体力上制服他人的人﹐而是在发怒时能够克制自己的人。” 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和忍耐﹐心理因素稳定﹐就是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

大脑中的磷质营养是因为动脑筋过多而损耗﹐引起磷质缺乏症﹐那么整天心情忧郁﹑思想负担沉重的人﹐他也同样是在消耗大脑中的磷质﹐由此引起甲状线分泌等一系列变化﹐根源是人的情绪﹐而不是食物的营养和器官的功能﹐因此﹐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就发生了直接的关系。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例如失学﹑失业﹑失恋﹑事业失败﹑面临危险和羞辱以及患得患失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体内钾﹑钠﹑磷﹑碘元素的缺乏﹐导致各种腺体和器官功能的失常和疾病。

现代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情绪紧张﹐脾气暴躁﹐行为极端﹐例如大吵大闹﹑长时间看电视和过渡娱乐﹑商战谈判﹑争权夺利﹑紧张竞争。 人在极度狂热和激动的时候﹐体内的肾上腺﹑甲状腺﹑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的状况都会使器官功能不正常﹐造成痛苦的病症。 先知穆圣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圣训和圣行教育我们走中正之路﹐性情温和﹐心地善良﹐语言优美。 由《古兰经》和圣训培育的伊斯兰信士处处以敬畏真主﹐知足常乐为生活原则﹐一举一动都以道“特斯密”(凭着普慈独慈真主的尊名)为先导﹐对任何情况都要说﹕“埃拉哈目图‧林俩希”(知感主﹗)。 知真主之恩﹐生活永远满足﹐心境和平﹐没有悲伤和激情。

伊斯兰虽然反对苦行主义﹐但是许多功修也是很辛苦的功课﹐如斋月其间调节生活习惯﹐礼夜功拜﹐每天五次走到清真寺去参加哲玛尔提礼拜﹐诵读《古兰经》﹐朝觐﹐听尔林讲卧尔兹﹐而工作或学习照常进行﹐这些都消耗体力﹐需要健康的身体。

性情和平的人身心保证健康﹐能达到超常的坚韧不拔和刚强意志。: 现代城市生活迫使人们追逐物质福利的时候﹐更加追求物质高度享乐﹐把精神的需要和训练撇在了一边﹐他们说那是落后的唯心主义﹐浪费时间﹐没有实际利益。

他们只看到人与所有动物都具备的躯体﹐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性﹔人性就是人的理想﹑动机﹑精神追求和精神自制能力﹐也是人类健康所倚赖的基本因素。 《古兰经》和圣训引导我们最佳的生活和思想方式﹐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安定。 每年的斋月就是这种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训练时机﹐总的目标有两点﹕训练对真主的忠诚﹐加强个人坚忍的性格。

我们把尊贵斋月训练的收获和意义归纳为穆斯林常说这样的五句话﹐以便平常巩固斋月的成果﹕埃拉哈目图‧林俩希(知感主﹗)﹔印沙安拉(托靠主﹗)﹔苏布哈乃俩希(赞主清高﹗)﹔艾斯塔格鲁拉希(求主恕饶﹗)﹔安拉乎‧艾克白勒(大能的主﹗ 或真主至大﹗)。 这五句话应当天天讲﹐经常讲﹐处处讲﹐能使你的心接近真主﹑记念真主﹑敬畏真主﹐你立即获得的恩赐是安宁﹑平静﹑感恩和知足﹐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古兰经》说﹕“他们信道﹐他们的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真的﹐一切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享幸福和优美的归宿。”

回族来源

公元六世纪末,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半岛正值乱世,奴隶主们各自为政,雄居一方。居民主要是游牧民族,经济上以驮队运输为主,用阿拉伯地区的皮毛等交换粮食、丝绸、布匹等。信仰上盛行偶像崇拜,泥塑、头饰、凶猛动物,甚至石头,都是牧民们崇拜的对象。七世纪初,半岛上民族矛盾、经济矛盾、利益冲突日趋激化,这时候,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自称是真主的使者,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他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主宰,那就是真主,他是全知的,独一无二的,无形象,无方位。世界上的一切,人一生的命运都是真主前定的,人生一世是短暂的,只有后世才是永恒的。一生信仰虔诚,常做好事的人死后会进入天堂,相反,一生不忠于信仰,干歹作恶的人死后必定会被打入火狱,受尽折磨、煎熬。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传教的时期,远在东方的中国正处在“贞观之治”的盛唐。其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翔和的气象。世界各地的客商都来中国进行贸易交换,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客商尤其多,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时间久了,一部分客商就在中国定居了下来,还有部分客商索性娶了中国女子为妻,共享太平盛世,所以后世有“回爹汉妈”之说。据史书记载,陕西的西安和福建的泉州是定居的阿拉伯客商最早居住的地方。

又有传说说,最早来中国居住的是三位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传教士,“回回”一说也源于他们。据说有一天夜里,唐太宗李世民梦见一头戴缠头的络腮胡子的人在追赶他,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便召宰相魏征进宫解梦,魏征说,近期天象表明西方(意即阿拉伯半岛)将有大圣人(即指穆罕默德圣人)出,陛下须派使臣出使彼地。于是唐太宗派出三千人的出使队伍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麦加,向穆罕默德圣人表达了唐朝的友好善意。为表谢意,穆罕默德圣人回派了以宛尕斯巴巴为首的回访使团来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唐太宗对宛尕斯巴巴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并邀请他们在中国定居下来。就这样,宛尕斯巴巴在长安居住了下来,时间长了,难免思念家乡,便常在唐太宗跟前嚷着要回去,有一次,宛尕斯巴巴又嚷着要回去,唐太宗说,你这个人呀,真是个“回回”。“回回”一词便从此流传开来,后来成为了回族的称谓。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弯弓射雕,称霸世界,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强大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也未能幸免,大量的阿拉伯工匠、俘虏等被带到了中国,中亚、西亚经历了一次人口大迁徙,元朝统治下的中国也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融合。人们把唐宋时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人的后代,元时迁徙到中国的阿拉伯人、中亚人及其子孙,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蒙古人,甚至部分与阿拉伯人、中亚人通婚的维吾尔族人统统称为“回回”。至此,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到了明初,回回民族正式形成,回族作为一个特殊的民族,正式成为了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说明:此文为本人三年前凭着个人平时所掌握的一些回族来源知识所写,实为班门弄斧,谬误和不正之处望各位网友不吝指正,以求进一步改正。)

回族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历史

唐、宋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华贸易的商人,他们生活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长安等城市,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中国。代岳珂在《程史》中写“称谓聱牙”,刻的“异书”“如篆籀”,就是指讲的阿拉伯语,刻的阿拉伯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绝。诡服殊音,多流寓海滨湾泊之地,筑石联城,以长子孙。”由此可以肯定,当时来华贸易的回回商人使用不是中文。

元代,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大批的波斯、阿拉伯、中亚人也迁徙到中国来,且分布在全国城乡各地。其政治地位也比较高,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这样一种学习研究回回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徐霆的《黑鞑事略》把当时元朝通行波斯文称作“回回字”。

据《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元代遗留下的石碑载,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字,说明当时阿拉伯文流行也很广。元代陶宗议在《南村辍耕录嘲回回》一节中,记载回回语言时说“阿剌,其语也”。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元代的开放政策,回回人不但讲阿拉伯语、波斯语,朝廷还为回族使用阿拉伯和波斯语言文字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元末明初,虽然有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的上层回族人士,处于社交和仕进也学习汉语,但在整个回族内部主要还是使用阿拉伯

语和波斯语。这一时期,在回族当中还出现了阿汉对照的各种公文、门牌等。明代在“四夷馆”和“会同馆”内专设“回回馆”。

明朝后期至清王朝,朝廷对外实行封闭政策,对内特别是对回族实行了强制性的汉化政策,不准启用回回姓氏,回族语言自然也受到限制。如安徽巡抚鲁国华向皇帝告御状,说内地回民“异言异服”,请求取缔。清王朝还采取措施,强迫回族迁徙,分布成诸多小群体的回族大都生活在周围多是汉族的环境下。这样使回族的语言逐渐衰落,而因逼迫和处于日常交际需要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

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回民起义》第三册,收有一帧说明文字为小儿锦的照片和一篇用小儿锦撰写的《纪事》。《秦难见闻记》中收有同治元年(1862)由西安城内递送到回族义军前哨阵地的小儿锦信件。近来在回族民间发现用小儿锦字写的账本、遗书、唱词,还有解放前地下工作者作的工作笔记等,1955年8月,西安刘宗云参加陕甘回族赴东北参观团期间,用小儿锦写下一个多月的参观日记,成为记述新中国风貌的一部小儿锦作品。至今有些地方回族青年男女还用小儿锦写情书。凡此种种,都是回族语言文字普遍使用的证明。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回族文字的研究和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就开始此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在欧盟驻华代表处的资助下,南大民族与边疆研究所“小儿锦”课题研究小组又于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行程万余里,前往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抢救“小儿锦”这一珍贵的回族文化遗产。

回族的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回辉语:海南岛三亚市羊栏区回辉乡和回新乡的回民,民族内部仍保留着一种跟国内任何民族都不一样的语言,名为“回辉语”。

回族的婚礼程序及习俗表现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书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据《固原州志》说,过去固原地区议婚,“先请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议妥纳茶果”等,之后还要“择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麦、清油等”。新婚之夜,还要请阿匐念《古兰经》,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要洗大净。《绥远归绥县志》载:“回俗须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议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为信,不立婚约,不亲迎,无鼓乐。新妇下轿,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见亲友,待阿匐来为之诵经赞圣。及夕,新郎询问新妇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礼。”《黑龙江志》还载:“新妇入洞房,坐炕上面墙,谓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妇食长寿面。翌晨,仍宴亲友,新妇依次拜谒,亲友尊长,皆有赐予,钱物不一”。临夏的回民一是请媒,二是定茶,三是纳聘礼,四是迎娶。无论是从史书记载,还是从现实的调查看,回族的婚礼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经过以下几道主要程序: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一)提亲

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臵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

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匐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匐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旬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娶亲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径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匐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匐,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匐的教诲,阿匐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做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等。然后阿匐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证婚仪式结束

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口加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入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回民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六)表针线

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臵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如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回族杨四虎在表针线时说:

金银丝绳子空中挂,

各样摆设好齐茬。

大红手巾牡丹花,

丝线围巾廊绳搭。

扎花的枕头绣描花,

美容用品一样不差。

毡条被褥摆不下,

玻璃镜儿明天下。

洗脸盆子月亮大,

一个座钟作用大。

缝纫机子单摆下,

飞鸽车子相配它。

毛衣毛料春秋穿,

风雪大衣能挡寒。

涤沦、涤卡、的确良,

四季服装都齐全。

说完赞扬词,说女方家把金山一样的一口子人送来了,还陪这么多东西,我们顶恩不起,向女方家亲戚道“色俩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奖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臵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如平罗县回族妇女马凤兰说过一段《表针线歌》:

黑缸子、白沿子,

汽车送来了命蛋子。

红绸子、绿缎子,

丫头找了个好汉子。

沙发床、电视机,

箱子柜子分高低。

小两口,笑嘻嘻,

两个老人歇心里。

有的说完表针线歌,还要替媒人、厨子说一段,赞扬他们的功劳。

(七)回门

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穆斯林能否参与非穆斯林的节日

今日世界的穆斯林,已非昔日可比。比如早在一百年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是对立的两个阵营,界线分明。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冲散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大多数穆斯林地区遭到殖民﹑奴役和被迫迁移,穆斯林人口流散到世界各地。真主的宗教伊斯兰是一个坚强的精神核心,维护穆斯林在所到之处都保持特有的信仰﹑文化和心理特征,伊斯兰没有被消灭,而且更坚定,在任何地方文明的大染缸里没有被同化掉。今天,在世界上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穆斯林。在全球六十五亿人口中,伊斯兰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穆斯林在所有的城镇建立了生活区域,成为穆斯林的小区。

今日世界的穆斯林,已非昔日可比。大多数地方的穆斯林同非穆斯林同居一个城市,互为邻舍,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一起学习﹑工作﹑购物﹑欢庆节日﹑参政议政。在如今新的形势下,周围已不是单纯的伊斯兰环境,必须学会宽容﹑大度﹑开放﹑热情好客,亲善友好,但又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原则。真主的意欲使世界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定然,故步自封与抱残守缺已没有出路,作茧自缚的结果必是自我毁灭。在此天翻地覆的巨变中,穆斯林享有真主的特赐,守住了伊斯兰信仰精神,诵读一部真经,朝向同一方向礼拜。真主的迹象昭示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需要伊斯兰的光辉,这是全体穆斯林的新使命。

曾经有一名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新移民,写信向当地的一位大学者询问,是否应当参与非穆斯林的社会活动。这位学者对这个问题

在伊斯兰网站上做了公开的肯定答复,他解释说,我们新来的穆斯林,对欧洲社会欠人家的很多。在穆斯林来到这里之前,欧洲人经历了千百年奋斗,建设了美丽的城市,有效的法制和社会管理,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城市服务设施,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人家表示一些热情和友好吗!穆斯林或非穆斯林,都是人类,在同一个地方,必有共同的社会生活,所有的人都希望和平﹑繁荣与发展。《古兰经》说:“有人以祝词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以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 真主确是监察万物的。”(4:86) 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吗!首先要尊重别人。 拿出我们穆斯林的优秀行为来,为社会做表率,是最强有力的宣教,也是最强有力地表白自己,提高社会地位。

在非穆斯林社会中,存在种族歧视和排外思想,例如流行于西方的伊斯兰仇恨情绪,那是他们中的极端份子,在穆斯林社会中也有少数极端份子。极端份子不是正常的人,证明绝大多数人是友好的,通情达理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社会的主流多是好人。《古兰经》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经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经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经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这段真主的启示告诉我们,在对待非穆斯林时,应当区分开好人和坏人,我们的敌人只是一小部份。对待敌人,不必谈什么友好,不必让步,不必结交。 在识别了敌人之后,我们

不难发现,不论在哪里,世界上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好人,我们应当表示友好,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和平共存。

先知穆圣的爱妻阿依莎曾经向先知穆圣询问:“真主的使者啊!我的妈妈是一个多神教徒,她要来看我来了,并且希望多逗留几天同我亲近,还给我带来了礼物。我能不能向她表示问候!是否可以款待她!”先知穆圣回答说:“应当问候你的母亲,并且好好款待她。”《布哈里圣训集》不仅对待非穆斯林的亲友,应当彬彬有礼,热情款待,而且对待非亲属,如街坊邻居﹑同事﹑同学﹑合作伙伴,都应以“优美的姿态和语言对待别人”(《艾哈迈德圣训集》 《提尔密济圣训集》),证明伊斯兰是人类的高度文明。

如前所述,在非伊斯兰的节日期间,“应当用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

穆斯林对待一切人的言行,都是内心里伊玛尼的表现,因为伊玛尼是优美的,表现必然优美,使人们从表现上看到伊玛尼优美的实质和内涵。先知穆圣说:“以伊玛尼判断最完美的信士,是在行为上表现最优美的人。”《提尔密济圣训集》《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先知穆圣说:“确实,我被派遣而来,是向人们表现最优美的行为。”《布哈里圣训集》

每个穆斯林都有宣教的使命,替圣传道,假如我们把伊斯兰信仰的真理说得很明白,只有使别人看到你的高尚行为,才会令人心服口服,彻底敬服,成为完全接受伊斯兰信仰的新穆斯林。假设口中宣称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而态度暴躁﹑行为野蛮﹑语言粗俗,那么,宣教的功效必然事倍功半,或者根本无效。当年在麦加和麦地那,非

穆斯林是大多数,少数伊斯兰精英在先知穆圣亲自教诲和指导下,面对全社会,以耐心﹑坚忍﹑宽容﹑仁慈的精神,在阿拉伯半岛征服了人心,快速地获得全面胜利。

例如正值现在是西方社会的圣诞节期间,如今的欧美国家的人民对基督教信仰已十分淡漠,许多历史学家和宗教家都写文章证实,“圣诞节”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伪造的节日。先知尔撒(耶稣基督)根本就不是生出生在12月25日,也不是那一年,而且圣诞节中的大多数节日礼仪都与耶酥无关,古代欧洲政权借用基督教实现政治目的,现代的西方人只不过借机会放假和热闹一番。其它民族的许多节日也都如同圣诞节,早已失去了宗教意义和性质,例如印度人的光明节和中国人的春节。他们已经舍弃了节日的宗教性,我们穆斯林又何必去计较,没有必要坚持说,那是你们的宗教。

早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和许多东欧国家宣传无神论,但他们保留“圣诞节”,政府说,那只是民族的节日而已,与宗教无关。如今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圣诞节的名称也在退化中,大多数政府机关和大公司发每年照例发出的贺卡已取消“圣诞”字样,改为“节日快乐”,例如美国和英国。假如美国的清真寺,或者法国的伊斯兰学者,收到非穆斯林朋友或机关寄来的节日礼物或贺卡,不对发信人表示回敬,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的社交而已。西方人讲究实用性,每年一次贺卡,表示朋友关系还在,或者公司与客户保持联系,仅此而已,何必拒绝。如果一位清真寺伊玛目,在收到基督教堂的贺卡后,也回以贺卡或贺信,回信中不画十字架,也没有耶酥诞

生图,只是社会通情达理的祝贺和贺词,这有什么不好,并不伤害个人的伊玛尼信仰。想当年,先知穆圣在麦地那时期,受到周围国家的尊敬和恭维,他曾收到过许多礼物,如埃及国王和阿比西尼亚国王,他对他们的献礼和祝贺都特派了使臣去答谢。

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们,那里有千百年古老的传统和习惯,应当对当地人表示友好,尊重他的习俗,如公共节日或家庭纪念,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伊斯兰的高尚文明和道德精神,穆斯林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成为奉献者。穆斯林社会有两大节日,开斋节和宰牲节,有敬畏真主的隆重礼仪,对外并不保密,欢迎其它信仰的朋友们参加我们的活动,对伊斯兰加深了解。 穆斯林对当地的各种民族节日,或政治节日也积极参与,如国庆﹑元旦﹑妇女﹑儿童﹑劳工节等各种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灯会﹑家庭团聚﹑庆丰收﹑赞美食﹑传统市场等各种文化活动,并不伤害伊斯兰的信仰精神,促进民间往来,创建和谐社会。

盖头,我的骄傲与自豪

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信仰自由﹐就看穆斯林妇女是否许可戴盖头﹐因为盖头是测量民主与自由的尺度。

欧洲国家穆斯林人口暴增﹐妇女们不像在许多伊斯兰国家有守锅台的传统﹐而是享有男女平等的权利﹐她们上学﹑工作﹑参政或经营商贸。 她们坚持出门戴盖头﹐只不过是表示个人信仰的道德观﹐丝毫没有伤害他人的意思﹐但是被西方人理解为对他们文化不满﹐表露反社会情绪。 穆斯林女人身上穿戴的一块简单的布片﹐本来毋须大惊小怪﹐但却变成了不同文明的冲突象征。 英国《先驱报》记者在格拉斯哥采访许多不同阶层和年龄的穆斯林妇女﹐问她们为什么非戴盖头不可﹐内心里是怎么想的。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历史名城﹐全英国第三大港口﹐是苏格兰穆斯林人口最集中的城市﹐以下是被采访的几个典型。

艾戴特‧卡迪克是一个单身母亲。 她经历了生活的许多折磨之后﹐尝试了各种生活方式﹐曾经在放荡的生活之中醉生梦死﹐最后被伊斯兰所吸引﹐皈信伊斯兰成为穆斯林。 她现在每天坚持学习《古兰经》﹐因此觉得戴盖头是她必须遵循的生活规则。 她说﹕“我已把全部身心奉献给真主﹐没有人逼迫我这样做﹐这是一种最有尊严的活法﹐使我的信仰更加完美。”

塔熹尔与萨米雅是姊妹俩﹐生活在虔诚信仰的穆斯林家庭﹐从小就受家庭伊斯兰教育。 她们最敬佩的人是她们的母亲﹐人品端正

﹐道德高尚﹐任劳任怨﹐一生都戴盖头。 她们愿以敬爱的母亲为楷模﹐出门必须戴盖头。 塔熹尔说﹕“这是家庭传统﹐也是文化﹐我们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英国)不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觉得很自然﹐毫无内心冲突的感觉。”

莉法特‧爱哈塔是一位中年妇女﹐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曾经欣赏西方的自由生活﹐年轻时候一直不听父母的话﹐认为他们太保守。 但在这个国家居住了几十年﹐到25岁时﹐决定选择“保守”的生活方式﹐自动戴起来盖头来。她说﹕“西方人看待戴盖头的穆斯林妇女﹐是受到约束﹐受到精神压迫。反观西方的女子﹐她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用许多钱﹐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活得很累﹐这才是受社会约束﹐精神受压迫。西方女子化装打扮没有满足的时候﹐打扮到了极至﹐还是觉得不完美。 自从我戴上了盖头﹐我从这种压迫下解脱了出来。”

塔希拉‧撒塔尔出生在穆斯林家庭﹐父母对她戴盖头没有强行要求。 她觉得伊斯兰知识太少﹐同穆斯林姊妹们在一起不自在﹐因此业余参加了一个伊斯兰知识学习班。 学习到接近期末时﹐对伊斯兰理解得多了﹐觉得女子戴盖头很有必要。 她说﹐从她家庭得到的教育﹐对任何人都尊重信仰的自由选择﹐“我从来不说﹐不戴盖头的女子﹐不能成为合格的穆斯林。 她们可以我行我素﹐直到自己意识到戴盖头的必要性。 信仰有多种表现方式﹐不戴盖头不能断定信仰不虔诚﹐对于我而言﹐戴盖头是最完美的表现﹐代表了我对伊斯兰的理解。穆斯林女子戴盖头﹐表明了她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她是穆斯

林社会的一个成员。”内心里承认是穆斯林﹐没有必要伪装成不信仰﹐讨好西方人﹐愿与社会同流合污。

艾戴特说﹐男人的眼光看女人﹐先从女人的衣着打扮开始﹐发现一个戴着盖头的姑娘﹐态度立即就不一样﹐“他们知道﹐戴盖头的女孩﹐是不喜欢胡闹的。 这对我太合适了。”她说﹕“我过去找工作的时候﹐千方百计打扮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各种样子﹐结果都不好﹐容易被人看穿。 现在﹐我在工作岗位上﹐不希望别人从我的衣着上对我判断。 我就是我﹐凭着我的知识和经验﹐把工作做到了家﹐别人无可挑剔﹐感觉更好了。”

撒米雅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大学生﹐她说大学生活丰富多采﹐可以任意选择﹐有些活动我不喜欢。 我是戴盖头的女生﹐那些在俱乐部里疯狂的活动没有人邀请我去﹐正中我的本意﹐我可以参加许多其他活动。

根据莉法特的观察﹐西方女子经常闷闷不乐﹐生怕打扮不入时﹐被人嘲笑﹐在社交场中受到冷淡。 她说﹕“我们戴盖头的女士﹐没有这种忧虑﹐而且明确表明我们的信仰和个性﹐身上有防线﹐使好色之徒不存幻想﹐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

塔希拉说﹕“当我走在大街上﹐偶尔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把头蒙起来。 我很愿意向他们解释﹐我有信仰。 同时﹐我可以根据我的心情﹐或参加活动的场所﹐改变我盖头的式样和颜色﹐代表了我内心里的美。 我无意向世界表明什么。” 她结婚不久﹐婚前没有进行马拉松式的恋爱﹐是她父母介绍的一位门当户对的穆斯林男士。 相亲

之后﹐她就同意了﹐婚后很幸福。 感谢父母为她选择的好丈夫﹐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家庭十分和谐﹐彼此容易理解。

莉法特说﹐戴盖头﹐是向社会宣告自己所属的圈子﹐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男朋女友﹐在穆斯林的范围内扩大交际。 她说﹕“戴上盖头﹐是一个特殊的信号﹐可以在千百人群中看到亲切的眼光﹐好像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子。 我决没有看不起其他女人的意思﹐各行其是﹐互相尊重。 我只是说﹐从戴盖头的经验﹐有新的体会﹐同大家交流。 我确是感觉到﹐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成熟﹐对生命的意义有所新的发现﹐有真正得解放的感觉。”

当记者问她们怎样看待伊斯兰国家的妇女﹖她们说﹐各国有自己历史形成的国情﹐在许多地方根据当地的社会传统﹐女子都戴盖头﹐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成为社会规范﹐并没有谁压迫她们。 这只是文化现象﹐不是宗教或政治。 在大部份伊斯兰国家﹐历来都是自我选择﹐就像在英国一样﹐是否愿意出门戴盖头﹐完全是个人自由。 这样更好﹐代表穆斯林妇女对生活的理解和心愿。 其实﹐戴盖头是强迫不成的﹐父母也好﹑丈夫也好﹑政府也罢﹐都不可能完全采用强迫所手段迫使穆斯林女子戴盖头。 西方人主观认为﹐凡是戴盖头的穆斯林女子都是受到精神压迫﹐这是对文明心理的无知表现。

我在格拉斯哥穆斯林女子之中到处采访﹐希望写一篇专题报道。 这里的穆斯林女子﹐没有一个人哭诉“万恶的旧社会”﹐不论是否戴盖头或不戴盖头﹐都不是因为压力﹐而是自愿选择。 戴盖头的女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代表了穆斯林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

流﹐她们愿意这样进入新的世纪。

五件事情

穆圣(祈主赐福之)说: 众迁士啊!我向真主求助使你们避开五件事情,

其一:一个民族如果明知故反的放荡作恶,他们必定会遭到他们前辈所没经历过的杀戮和痛苦。

其二:一个民族如果称量不公,他们必定会遭受严历的饥荒和遭遇暴君的苦难。

其三:一个民族如果不交纳天课,天不降雨水。如果不是牲畜的话,一丝雨也不会下。

其四:一个民族如果不履行盟约,真主一定使他们受制于敌人,财富被掠夺。

其五:一个民族的领袖如果不以真主所降天经为政,真主一定使灾难降临他们。

回族的饮茶习俗

回族由于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国各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罐罐茶:流行于北方部分回民聚居区。茶罐系粗砂黑釉陶烧制或白铁皮卷成。高三四寸,直径约寸半,且底粗口细。饮茶时,先在茶罐里放入砖茶或陕青茶,然后倒上凉水放到火炉上熬,待滚过三沸后,将茶滗到小杯中,喝完再加水熬。这种茶水色如咖啡,其味涩苦。但因“罐罐茶”能解渴,使人兴奋,边喝边聊天,使人感到悠闲自得。

烤茶:流传在云南等回民聚居区。回民饮烤茶,先将茶叶放到茶罐里,然后臵在火炉上将茶叶烤黄,再用茶壶沏上滚开水喝。

擂茶: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民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回民饮“擂茶”时,桌子上一般要摆上几十盘茶点,并将盘子摆成字形,如“寿”宇等。客人饮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自己再摆成一个新字,如“喜”宇等,然后主人劝茶、敬茶,客人才开始饮茶。

奶茶:流行在我国青海等回民聚居区。回民饮奶茶除了在茶罐内加伏茶,还要加盐,待茶熬好后再加奶烧开,并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两粒烧熟或煮熟的大红枣。

麦茶: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过去许多回民因买不起茶叶,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

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现在饮此茶者已不多见。

盖碗茶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有条件的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身体不好的人可根据病情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的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元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配料不齐时,多饮“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元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等。

回民给客人泡盖碗茶,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喝盖碗茶时用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滗去浮起的茶料,不用嘴去吹。有个说法: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一口一口地慢慢吸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一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

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盖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吃到嘴里,表示已经喝够了。

一些懂茶道的回族老人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茶最好。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泉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在走亲访友、订婚时,还喜欢送茶礼。例如回民订婚时,一般要送砖茶、细茶、桂园、红枣、芝麻、葡萄干等,所以订婚也叫“定茶”。在回族结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他亲戚朋友协助待客叫“喝茶”,同时还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

同心方言

星宿:星星

烧霞:早霞当日雨,晚霞行千里 白雨:大阵雨 旱拨:旱地大旋风 捷路子:近路 弯路子:绕远路 塘土:路面细浮土 而个:现在 傍亮子:黎明 颇烦:烦,有心事 即溜:健康、好 饶实:确实、幸好

好是:难道(这些话好是你不知道?)弹嫌:挑剔

相当(这人好是攒劲地尼)

伊斯兰文化对科学的贡献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源于伊斯兰教的文化,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导与鼓励下,由世界各族穆斯林在中世纪共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并称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体系,而且对其它三大文化及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文化有两大渊源,第一渊源是《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领域:信仰领域、教法领域、道德修养领域和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文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家庭、社会、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植物学、海洋学、山脉学等许多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是鼓励求知和思维的,如:“你应当奉你的造物主的名义而诵读,你当诵读,你的主是至尊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所不知道的。”(96:1-5)“他(真主)把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获得了智慧,谁确已获得了许多福分。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2;269)“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一样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安拉的仆民中,只有学者们敬畏他。”(35:28)在《古兰经》里,仅理智一词就出现49次之多,知识、科学、学问一词竟出现了811次。尤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信仰一词也正好出现了811次,足见《古兰经》对理智和科学的重视,甚至把知识上升

到了与信仰同等重要的地位。(见《古兰经中的数字奇迹》阿布杜•兰扎格•努法著,贝鲁特阿拉伯书局发行,1987年第5版,第56页)

伊斯兰文化的第二渊源是“圣训”。“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对《古兰经》的诠释、详解和实践。圣训的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除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详细注解和教法实践外,也包括他处理和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司法、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圣训中有关追求知识的教诲俯拾即是:“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习应从摇篮到坟墓。”“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都最有资格接受。”无疑,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训对穆斯林追求知识和传播知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伊斯兰文化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中心,兼收并蓄人类古文化遗产,熔东西文化为一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知识形态的多学科文化体系。它概括为四大领域:

1、宗教学(古兰学、经注学、圣训学、认主学、教法学、比较宗教学等)。

2、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

3、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光学、化学、医药学、物理学等,包括科学试验法)。

4、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

独步中古的中世纪伊斯兰文化在宗教学、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曾取得辉煌的成就,因篇幅所限,我们

仅就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以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回族节日

回族节日中有三大节日,即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希吉来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臵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希吉来历分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年计算。

尔德节

尔德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回族有的称其为“大尔德”,也有称其为“小尔德”。与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并称为回族的三大节日,并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这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尔德节是“莱麦丹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希吉来历是纯阴历,所以尔德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莱麦丹月”为什么要封斋呢?穆罕默德40岁那年(希吉来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视莱麦丹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九月封斋一个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

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

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参加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

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因此,在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土尔”钱。

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斋戒期满,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尔德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

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在节日里表演武术;保定一带的表演摔跤或举行比赛;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族喜欢游公园等等。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不仅是多元文化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且是产生优秀文化的形式。回族就是在东方文明辉煌的中世纪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在中国融合的结晶。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回回民族就与中华民族的政治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大分散,小聚居的回族,生活、耕耘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她都能更切身地感触到祖**亲的痛楚,都会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用鲜血、生命来捍卫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回族出生的文化血统中她继承着、实践着中华文化这一优秀的爱国传统。同时,她又用伊斯兰文化的信仰内涵提升、丰富、发展着这一爱国精神,“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回族人将爱国视为自己精神信仰的一部分,就像鸟儿依恋着自己的巢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行动表达着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爱国心结,为中华民族默默地贡献着优秀的儿女。开拓云南边陲、安邦定国的赛典〃赤詹斯丁,名垂青史、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开创世界航海新纪元、传播中华文明的航海家郑和,抗击侵略、血洒海疆的左宝贵,誓死卫国、血染正阳门的马福禄,为民请命、为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马骏,抵抗日寇,铁骨英雄马本斋……。曾几何时,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一曲动人心魄的《中国穆斯林抗敌曲》唱响在抗日主战场的中原大地:

“起来吧!中国的穆斯林,捧起我们的古兰,追从我们的至圣,打起正义的大旗,光大卫道的精神,认清我们的敌人——日本。他装

回族爱国人物马和福的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的故事10则

爱国人物的故事10则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