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都的研究日趋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关键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然状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却被视为“橡皮图章”或“表决机器”,没有发挥其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被代表的人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代表能够或已经很好地代表了他们的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没有树立起它自身的权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存在着如此巨大的矛盾,自然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状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原因在哪里?“是人大制度自身无法避免,还是外部环境影响所致?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是理论上未搞清楚,还是实践操作出了问题?”[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适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应该说是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可从两点来看:一是应用性的“工作研究”或“实证研究”, 即主要是针对人大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如对人大本身在组织、机构和职权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程序和技术等问题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研究,并提供对策和办法,以及对选举和代表的研究等。这是人大制度研究得比较多的方面。二是历时性的“发展研究”,即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发展的源头与历程。这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是广泛的[2],但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人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也有不可否认的缺陷,即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和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局。

2000年以来,对人大制度的反思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宪政建设的关系的探讨[3]。二是在选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代表与选民关系的探讨比较突出、细致。三是比较关注公民政治参与,尤其是新兴利益集团或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诉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问题[4]。四是对地方人大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以说,上述研究的明显特点就是不再就人大制度谈人大制度,而是在认清人大制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从宪政的高度研究人大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

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列宁曾说:“民主集中制不仅不排斥地方自治和具有特殊经济和生活条件、特殊的民族成分等等的区域自治”。 斯大林也曾指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区域自治,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俄国并没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而是采用了联邦制。因此,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还是在中国[5]。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另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不仅是民族区域自治有效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同时,它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其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 2003 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 83726 所,在校学生 2943 万人,比 1952 年增加了5倍。13个少数民族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6]。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还有很多方面,但归根到底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弘扬可科学发展观,把为人民服务做为永远不变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

注释

[1]董珍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论略》,载《人大研究》 1999年第10期。 [2]浦兴祖、李春成:《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层析我国人大制度的含义》,载《人大研究》 1999年第10期。 [3]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载《人大研究》 2004年第10期。

[4]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载《政法论坛》 2004年第6期;程浩、黄卫平、汪永成:《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载《战略与管理》 2003年第4期。

[5]金炳镐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