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为什么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缺乏个性?谈谈培养高中生作文语言个性化的尝试与对策。

1、低劣媒体的负面影响。人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都想获得全身心放松与欢乐,影视媒体的娱乐倾向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现在一些影视娱乐节目粗俗不堪,主持人哮声唠、语言不得体、病句不断。在不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长期耳濡目染,渐渐地造成了语言的随意性,又将口语中的随意性带到了书面语的表达中,造成了作文语言的诸多不规范。

2、英语学习氛围的强化,影响了汉语言的表达。学习英语的氛围日渐浓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将英语的 句法带入汉语中,形成了新的“洋径浜”—英式中文。其明显的特征为:中英文间杂,不伦不类;简单地模仿英文语法结构,随意加修饰成分,或该省不省使得句子臃肿不堪;粗陋地以英语的词法生造词汇,使句子生硬难懂。有的学生连标点符号都跟着“英化”了,句号统统被小圆点代替。

3、网络文学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语言表达。因特网的普及,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并带有隐秘性的语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本来仅仅停留在网络空间,充其量只是术语,但由于中学生上网人数不断增加,他们接受了网络语言,或是只存于网络文学中的一些变异的简语,并迅速渗入现实生活中,用这些变异的简语和网络术语进行写作。作文明显地表现出用语简短、破碎、不合常规、乱用段落、滥用标点等网络文学的特征。

4、畏难情绪,从“难为”到“不为”。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中学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类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学生。常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实在“难为”的心结,期中不少人将心理上的“难为”转变为行动上的“不为”,主观上加剧了语言的劣化。

一、指导学生读透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心得体会的高度浓缩!“读透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中的“透”指的就是:一要多读,二要精读。 多读。“没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文明的短暂和浅薄;拥有名著却远离名著的青少年也是可悲的,它意味着自动远离高尚和不朽。”从陶冶性情、健全人格的角度来看需要阅读,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就更需要阅读了。多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再现作品的形象,当作品的内容烂熟于心,并和个人的经历发生碰撞时,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会反映到学生自己的作文中来。从必修到读本到课外名著再到其他有机会触及的一切优秀的文字,文字的海洋任你徜徉!

精读。教材中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的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教师除了上课时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以外,还应要求学生必须自己认真分析。精彩片段首先要会背诵,其次要求会分析,有条件的还应该写出心得。精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挖掘出语言的精彩,品味到语言的美味,认识到语言美的重要。

二、提醒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1、学生的自我积累。语言重在积累,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读透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的基础上,要狠抓语言的积累。可行的做法之一是:每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平时看到的耐读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到本子上,并写出简要的点评,对简短的句子,还要仿写。在这个阶段,我们强调“积累—感悟—仿写”的内化思路,每星期都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每月全班交流一次,评出收获良多的典范。通过反复的强化,积累优美的语句渐渐地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教师的点拨强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生的写作还普遍存在着语言贫乏、文句不畅、结构失调、主题不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事写作,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而积累跟使用又密切相关。比如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词汇已不在少数,但在写作中却老是“孤陋寡闻”,给人以“不得心,不应手”的感觉。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对见过的文章缺乏记忆,存储就出现了问题,记忆库就有了存量不足的问题。文字虽然认得,却不知它的用处,因此出现了“手拿柴棒不知烧”的情况。要纠正这方面的偏差,教师的引导和提倡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多作词汇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倘不说,不运用,语言这一功能就会丧失。具体的做法是:背着说,挑着说,即兴说。第一步,背着说。是要学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将自己要说的内容完全背下来,当轮到自己说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地说出来。但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感情,“说”出精彩。第二步,挑着说。就是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来说。可以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可以是学生自己看书所得,也可以是摘抄所悟或仿句: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只言片语的组辑。第三步,即兴说。由某一名学生临时出话题,另一名学生或几名学生即兴说话,这是“说”的最高环节。我们不要求学生在说的整个过程都很出彩,但必须有一两句能感动听众,让听众为你鼓掌。对其他听得同学,要求速记说话同学的主要内容和最精彩的句子,作为说话课的作业上交。同时,说完之后必须进行总结评价。

2、在“写”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说”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语言表达,也是为了由口语向书面语转化。“说”得出彩,关键还是语言出彩,这为“写”作好了前提准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赖于多写。写得多,平日积累的语言自然会用上,或根据范文模拟他的语言,久而久之,他人的语言也会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在“改”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新型的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不闻不问的现状,教师应把着力点转移到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上来。正如新课标明确指出的那样,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成于改”,教师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改的重要性,然后在技术上给学生以这方面的支持。教师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努力:一是查漏改错,帮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查找缺漏和改正错误,把一些显性的错误消除掉;二是去伪存真,以“真”作为标准,指导学生审看是否有虚假不实的东西,以便去除它;三是去粗取精,仔细查阅有没有含糊啰嗦的文字,以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来代替它;四是装点调整,装点为的是加强文字的美感,调整为的是理清文章的条理。在修改时,不妨让学生把“自读”与“自改”结合起来,以使口、眼、耳三者协同作用。但由于积非成习,一些语病学生自己发现不了,因此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改,通过评改导引、小组讨论、评改交流等环节,把独立思考和互相切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修改作文的目的。

四、在以鼓励为主的作文评价中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自信。

作文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的系统描述。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负面评价和正面评价。负面评价指出的是其不足的部分,正面评价肯定的是其可取的部分。因此好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反思、激活、引导、鼓励的作用。传统的作文评价采用负面评价的较多,譬如“错别字多”、“句子不通”、“病句连篇”等,评语千篇1律,缺少针对性,往往起不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反而引发了学生抵触反感的情绪,以致有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任水荡舟,由其所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在评价作文时宜多些正面评价。学生能写优秀作文的人固然不多,但某些部分出彩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有些比喻用得特别新颖,有的幽默写得特别逗人,一段景物描写非常漂亮,一处感情写得异常动人。揭人所短不如扬人所长,化消极为积极,化批评为鼓励。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不能批评,只是对学生的批评宜持谨慎的态度。但要说明的是,一旦学生有了某些方面的进步,就一定不要忘记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会给他的写作添加无穷的动力。

2、谈谈作文互评互改的依据和意义。

一、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样的作文评改课,让学生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宣扬自己的观点,揭露自己的不足,剖析自己的缺陷,然后倾听来自同学和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民主、多层次、多角度的有褒有贬的客观公正的品评,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体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正确的角色定位,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近来颇受教师们关注和探索。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可以增强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对学生作文的评定,历来大多是语文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没有第三者介入,这就难免存在片面或失当,尤其是高考作文评价的公正性问题,曾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焦虑。平时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和老师评价共同参与评价,见人见智,各抒己见,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比教师一个的评价客观公正的多,相应的,习作者也比较易于接受评价的意见。

四、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具有新鲜感。教师评改变为学生自己互评互改,形式新;让学生结对结组改评,学生总是面对新人新文,内容新。这样,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改评新人新文,便会有常改常新、常评常新之感。而新鲜感正是唤取兴趣的第一要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颖的事物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激起他们探究、操作的意愿。

五、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以前,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他们是主动的参与者。这对他们(特别是作文能力较差的那些学生)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千言万语不如一次行动的力量。

六、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加深学生彼此间的了解,取长补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众所周知,学生主要归属两个群体:父母、老师构成的垂直群体;同伴、同学构成的水平群体。在垂直群体中,学生常处于隶属的次要地位,学习、交往等活动。受到成人的约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隔阂;在水平群体中,同伴、同学年龄相近,地位平等,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判断。

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由于作文教学的程式化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学生作文雷同的倾向十分严重。因此,确立学生写作学习的主动地位、发展学生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的写作个性,应看作是作文改评改革的当务之急。互评互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认识同学的作文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接受自己同学的一些长处;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可斟酌损益,平等争鸣。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二

应用文写作与口语表达

雅思口语与写作个人心得

口语交际与写作的整合

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公文写作与口语表达(第五章)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绝境与希望”作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