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特殊学校学智障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特殊学校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摘要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发展水平低,且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特殊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本文从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语文阅读教学

1问题的提出

1.1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一个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力障碍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徐方在北京6所培智学校564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占32.9%,其中口吃占5.5%,吐字不清者占6.7%,嗓音失调者占4.1%,语言理解表达困难者占4.9%,多重言语障碍者占11.7%。

1.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用时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语文教学要求能否全面完成。

2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力障碍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障碍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3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现状

3.1阅读习惯

(1)读书时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

(2)读书时情绪不安

(3)读书时用手指指着读

(4)不喜欢读书

(5)读书时头部歪斜或书本歪斜

3.2读书声音

(1)读书声音过高过低

(2)读书音色单调

(3)不能清晰地发音

3.3阅读理解能力

(1)词汇量少,大部分是动词、名词

(2)句子理解困难,理解一些简单句

(3)机械地模仿

4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训练的方法

4.1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障碍。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授课教师,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积极朗读,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言语表达水平。言语功能的发展需要经验,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言语经验来发展言语能力。

4.2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丰富表情语态手势。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五册语言训练六《小山羊》一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和手指木偶表演,在讲到“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时辅以生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将故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对礼貌用语“请、谢谢”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便会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同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美丽的公鸡》一文的第一段时,戴着公鸡的头饰学着公鸡大摇大摆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高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直观形象地把公鸡骄傲得意的神态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

4.3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临时性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儿童在该临时情境中扮演角色一体会学习的内容,如角色朗读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特定场所特定氛围、语言的理解由于学习,对儿童理解生活、规范语言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活跃教育活动气氛。情境教学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直观性、功能性、补偿性等教学原则。例如:学校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教育需要,在校内设置一些专用教室——模拟“家庭”“超市”等特定教学场所。教师根据特定教学场所,通过让智力障碍儿童在模拟情景中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4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智商低,阅读能力较差,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课件,播放动画视频,并配上录像和录音,简介故事情节,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体现故事情景,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合理的背景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训练,不但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

2刘春玲 马红英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5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

4 徐方 弱智学生言语障碍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研究 1991.5

5赵树铎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

智障儿童

走进特殊儿童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关注智障儿童

关爱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个案

帮助智障儿童

关爱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学校志愿者活动感想

特殊学校学智障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特殊学校学智障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