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研究生

阅读书目举要

(单波修订于2007年秋)

诸位学友,很荣幸能和大家走进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和我一道在这里开荒、耕耘、探索,并以此引为同道,进行我们的精神交往。

我应该赞美诸君的幸福,因为你们的青春正好落在这样一些日子里,你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专心从事于真理与科学的探讨。得到诸君的信赖是我的荣幸,亦是一种缘分,但我更希望你们信赖科学,信赖自己,鼓起追求真理的勇气,在学习中提升对于精神力量的信仰。

很高兴你们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如何读书”,这真是应验了贺麟先生的一句话:“人是读书著书的动物”。不过,我得首先提醒你们三点:第一,这一问题就像“我该如何做人”的问题一样,应该先向自己提出,并求得一初步思考,然后在我们的讨论中确定读书路线,这样才体现为一个互动式学习的过程;第二,读书必须带着问题去读,用问题意识激活知识系统,开辟知识的道路。第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兴趣、才能和需要,因此,读书方法不必相同,应体现自己的特点;第四,读书有着广泛的涵义,不仅要读用文字写出来的书,而且要读自然、人生、社会等不成文的书,即用一己之生命去观察、体验,这样,所得的学问将更为真实,更为创新,更为灵活。我们之所以把书本比作“阶梯”,是因为我们通过书本进行着跨越时空的知识与精神交流,寻找着通向智慧的路径;我们之所以把生活比作“源头活水”,是因为我们的创造永远植根于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的读书生活将围绕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来展开。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它所涉及的媒介文化、媒介经济、媒介与民主政治、媒介体制、媒介社会、媒介伦理、媒介法制等问题,延伸到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美学、人类学等领域。我们只有通过普遍学习、普遍思考,才能获得透视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透镜”,进而不断发现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自己的读书生活。我们的读书方法是:史论结合、中外对比、多维思考、关注现实。

与此同时,特定的研究领域又要求我们把解读西方传媒及跨文化传播现象作为读书的重点,去读懂特定的传媒历史与个性、特定的媒介事件、典型的媒介人物、独特的媒介文本······,总之,从细节处修建探索之路,让思想着陆于具体的事物,以求得真实的理解与体验。

读书如临战场,这是一场与人的成见、偏见和情欲进行的战斗,我们将用创造性和精神的超越打开前进的道路。朱子所谓:“读书须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最足以表示这种如临战场的读书精神,我建议把它作为我们读书的指针。下面略作读书提示,若能使各位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读书计划,以利成就自我,那就达成了读书的本意。

一、治学要讲究方法,所谓科学的入口处就是方法的入口处。先提示几种方法论的书供大家阅读。

1、(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李求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法)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9、(法)马太·杜甘:《比较社会学》,李洁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王铭铭编:《西方与非西方》,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二、历史是我们了解现实的出发点,没有对历史的了解,我们无法诠释现实。在史学方面,可读的书比较多,试举数种:

1、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一、

二、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韩民青:《文化的历程》(

一、

二、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7、(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 译,三联书店1997年。

8、邹铁军 主编:《自由的历史建构》,人民出版社1994年。

9、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吕一民:《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章开沅

罗富惠 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英)哈耶克等编:《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秋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

15、(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陈平原、夏晓虹主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19、凌志军:《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1、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22、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 威尔伯·施拉姆: 《人类传播史》,游梓翔、吴韵仪 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2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25、(法)皮埃尔·阿尔贝:《世界新闻简史》,新华出版社1985年。

26、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赖光临:《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上、下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8、(美)埃德温·埃墨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82年。

2

29、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30、(英)阿·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1、(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三、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睿智的思维,同时,新闻传播研究涉及宇宙论、知识论、人生论、本质论等哲学问题,需要用哲学的眼光加以透视。

1、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2、(瑞士)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4、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何怀宏:《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

7、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台湾学生书局。

9、张再林:《中西哲学比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梁漱溟:《人心与人生》,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12、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1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4、(德)石里克:《伦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段德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6、(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1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9、洪汉鼎:《理解的真理——解读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朱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2、(俄)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3、弓肇祥:《真理理论——对西方真理理论历史地批评地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4、(德)费希特:《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5、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6、(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7、金岳霖:《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8、彭漪涟:《事实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法)罗素:《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30、(日)中村元:《比较思想论》,吴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1、(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瞿铁鹏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2、(英)大卫·休谟:《道德原理探究》,王淑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四、文化规定了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及传播方向、效果,传播以符号化、意义化的方式呈现着文化,这给我们提出了研读文化学著作的要求。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2、许思园:《中西文化回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4、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5、吴予敏:《无形的网络 ——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6、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7、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8、阿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冯建三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9、马廉颇:《晚清帝国视野下的英国——以嘉庆道光两朝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于文绣:《文化研究思潮导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张岱年、汤一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英)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史蒂夫·莫滕森:《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美)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报告》,戴侃、辛未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7、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德)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潘亚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刘建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居延安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 21(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美)塞缪尔·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3(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4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8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 29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 30、庄锡昌:《二十世纪美国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31、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32卞谦:《理性与狂迷:二十世纪德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33丁建弘:《普鲁士的精神与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4马勇:《中国近代文化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5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36钱乘旦、陈晓津:《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7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国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五、新闻传播植根于现代民主政治,同时,现实的新闻传播又面临着种种政治问题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学的学习。

1、(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春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3、(英)约翰·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美)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侯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英)约翰·基恩:《媒介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7、(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等:《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秋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达巍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9、(法)托克威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0、(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英)约翰·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美)里夫斯:《美国民主的再考察》,吴延佳、方小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7、(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编:《变动中的民主》,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英)约翰·邓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马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0、(英)J·B·伯里:《思想自由史》,宋桂煌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杨起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3、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意)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5、(英)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洪霞、赵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8、(英)阿龙:《约翰·洛克》,陈恢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2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王沪宁:《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成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2、(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3、(美)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曹沛林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4、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美)欧文·M·费斯:《言论自由的反讽》,刘擎、殷莹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36、(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杨晓红、王家全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37、(美)哈罗德·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8、(英)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肖宏宇 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六、传媒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传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展开,表现着人的社会关系,因此,研习新闻学、传播学,必须建构社会学的知识视野。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思想进程》,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德)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

7、(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8、(法)让·卡泽纳弗:《社会学十大概念》,杨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0、(法)路易·迪蒙:《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谷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4、(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全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景天魁:《社会认识的结构与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王东进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17、唐钧:《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李宗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美)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4)1998年版 20、(美)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年版。

21、(美)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

6 馆2001年版。

23、(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4、(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26、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杨阳:《王权的图腾化——政教合一与中国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8、尚会鹏:《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30、(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陶东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1、(美)迈克尔·利夫、米切尔·考德威尔:《摇摇欲坠的哭墙——改变我们社会方式的终结辩论》,潘伟杰等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七、值得关注的新闻学、传播学著作(除了上面列举之外)

1、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2、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美)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4吴予敏:《无形的网络 ——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5(荷兰)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6(美)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7(美)约翰·赫尔顿:《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8(美)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李青藜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9(英)苏珊·L·卡拉瑟斯:《西方媒介与战争》,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0(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1(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14(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加)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版。 17(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8(加)菲利普·马尔尚:《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英)泰玛·利贝斯、(美)伊莱休·卡茨:《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刘自雄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0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刘利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1、(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

22、(美)约塞夫·塔洛:《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洪兵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3、(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24、郭镇之:《北美传播研究》,北京传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T·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美)保罗·莱文森:《思想无羁》,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9、(美)戴维·巴特勒:《媒介社会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0、(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1、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2(法)洛特菲·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 33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版。 34(美)爱德华·赫尔曼等:《全球媒体》,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6(美)威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37(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88年版。 38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39(美)迈克尔·舒德森:《探索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何颖怡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版。 40、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42(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43(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4(美)唐·R·彭伯:《大众传播法》,张金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美)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张锐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46、(美)塞谬尔··弗里德曼:《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梁岩、王星桥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47、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8、(美)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史安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9、李大同:《用新闻影响今天——冰点周刊纪事》,泰德时代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阅读书目

暨南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广播电视新闻学阅读书目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研究生选择阅读书目

研究生阅读书目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阅读书目

合同法比较阅读书目

级研究生阅读书目

民法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级研究生阅读书目

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
《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