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及启示

摘 要: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5.91] 文献标识码:A

1 激励的方式

1.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1.2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指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1.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实践预期的目的往往并未达到。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 员工激励现状

2.1 士气低落才激励

很多管理者都认为激励上常规性的工作,无须花太多的精力。其结果呢,直到公司内部人员频繁跳槽,才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但已为时过晚。

2.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失偏重,形式单一

现实中,一些企业老总并不总是考虑员工的内心需要,即马斯洛的高级需要。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形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形式单一,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造成企业费事费财,激励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激励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在形式上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在激励前,一定要搞清楚员工最需要什么,而且想方设法满足他,并且形式灵活,才能有利于激励效果。

2.3 轮流坐庄搞平衡,挫伤了先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激励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拿真正标准来衡量,评先评优轮流坐庄,今年你当,明年我当,年年如此,年年走过场,先进不再带头,后进保持着落后,激励成为可有可无的工具。

2.4 缺乏考核依据,激励成为无源之水

一些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工作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企业效益好时,领导一拍脑袋,就发奖金,多少研究一下就敲定。大多的企业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当官”的多拿一些,员工少拿一些。奖金成了“大锅饭”,发了白发。激励下属应当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对工作业绩的考核。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激励机制,要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并且清楚实现目标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3 员工激励理论启示

3.1 选择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

人的行为是由他们的需要、动机及其所导致的态度所决定的,而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又不一定是对企业有利的(比如麦戈雷格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中关于人性的X理论假设),所以员工的需要获得满足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说“满意的员工并不一定就是高生产率的员工”。

由于当一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他的需要、动机、人格特点以及可以概括上述内容的工作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要想在其进入企业之后再去校正它们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企业最好是在招聘和雇佣的时候就尽量去寻找并挑选出那些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需要一致性程度最高的员工。或者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是从员工没有进入企业就开始了的,只有那些工作价值观与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高度一致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最可靠的组织成员以及真正可以依赖的发展支柱。

3.2 全面了解员工的多种需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奥德弗所说的生存需要、关系需要以及成长需要;麦克里兰所说的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以及归属需要;亚当斯所说公平的需要等等。并且一个人的需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随时注意了解和掌握在自己的员工中所存在的多方面、多层次需要及其变化情况,并在一定的前提下(即不牺牲企业绩效和目标)通过管理实践、政策甚至企业文化的调整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各种个性化需要,从而确保他们忠于企业并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3 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员工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尽管人的个性和工作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目标设定理论告诉我们,工作的目的、使命以及目标是对员工形成激励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常常能够导致某种集体成就的实现。从目标设定的定义--“设立某些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指导和指引作用的理想结果的过程”,我们就不难看出,有意义的目标确实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引导和指引作用,从而强化他们的努力程度(尤其是在员工参与目标制订的情况下)。同时,学习理论又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优良的绩效和对企业有利的行为只有在得到不断正面强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持续性地表现出来,而不良的绩效和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也只有在得到及时负面强化的情况下也才有可能获得改善或修正。

参考文献

[1]曹丰.西方经理人员激励效果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8).

[2]程瓯.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3]刘昕.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2).

[4]刘文光.企业管理中的人员激励[J].现代企业,2006(1).

企业员工激励之我见

企业员工激励十招

企业员工激励之我见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

企业员工激励语录

企业激励员工语录

企业激励员工标语

企业员工激励方案

企业员工激励制度

企业员工激励论文 企业员工论文

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及启示
《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