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立足全县着眼未来谱写南溪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足全县着眼未来谱写南溪发展新篇章

——把南溪建设成云阳北部区域中心的思考

王德勇

一、南溪发展现状

南溪镇是2006年11月乡镇建制调整时,由原南溪、水市、长洪、盐渠、青山、富家七个乡和塔棚乡的楠木、芭蕉、塔棚、月洞4村合并而成的特大镇。有道是:“汤溪河畔长洪奔涌水市欢,新阳普照青山环抱富家园。”全镇幅员288平方公里,现有28个村4个居民社区,人口11.8万人,时云阳县的次中心,也是重庆市100个中心镇之一。新一届党委、政府自并镇以来,坚持不懈地抓移民清库、集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工作。到2008年底,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亿元,工业总产值16863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04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7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较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3025元;财政收支平衡;计划生育合法生育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4‰。

二、南溪发展的“瓶颈”

(一)古镇虽“古”,但无亮点和精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南溪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清朝乾隆年间以来,逐渐兴市 成集,境内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寺庙建筑众多,较为著名的有安宁观、八角庙、凤凰台、花果山(寺)、祖师观、郭家大院、述仙桥、高祖庙等,目前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祖师观、郭家大院、述仙桥、高祖庙等人文景观。近年来,作为三峡库区

三、四期移民任务最重的乡镇,南溪镇始终坚持“移民搬迁与古镇建设相结合”,新场镇统一明清建筑风格,按照仿古集镇理性推进。但在建设中发现,由于没有突出亮点,古镇虽具古味,文化内涵却不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几乎为零。从而形成了“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两不像”局面,古镇并没有带来旅游的发展、经济的腾飞。

(二)大镇虽“大”,但区位不明,人气不旺,影响制约集镇发展

从2004年移民搬迁以来,作为云阳北部区域中心的南溪镇始终“高规划、大建设”全面启动新镇建设。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目前,新集镇水、电、路、讯、视等基本功能完善,一座占地3.5平方公里,近期居住容量3万人,中远期4至6万人的古新镇已初见雏形。但由于县城和古镇云安的西迁,南溪原来所处的“县城后花园”的区位已不复存在。相反,由于集镇搬迁和三峡工程蓄水,交通格局被全面打破,原来云阳县双土、桑坪等镇乡以及奉节等地的车辆、物流因汤溪河阻隔已绕道云安、水口出行。同时,随真云江复建路的竣工,江口、农坝等地的车辆、客流也会沿南溪镇长洪社区擦身而过。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弱化,人气不旺、市场不活跃,造成了“有场无市”,无法吸引农民进镇居住、务工和投资。直接导致了大镇虽大,但却是“自己建房自己住、自己开店自己销”的“空城”。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同时影响并严重制约南溪镇乃至周边乡镇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虽“老”,但因三峡蓄水却大幅“缩水”

南溪的工业最早应该追溯到与云安同时代的制盐,至今尚有盐渠、高祖庙这两大历史文化遗产佐证。在20世纪80、90年代,南溪镇同样是全县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曾有南溪氮肥厂、南溪火电厂、南溪丝厂、南溪胶囊厂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也曾为南溪乃至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三峡工程建

设和水库的蓄水,在“移民为先为重”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或远嫁他乡或销声匿迹。南溪也因此空有老工业基地的盛名,而实际在工业发展方面却大幅“缩水”。

(三)特色虽“多”,但无一品牌,农副产品加工起步较晚

南溪幅员辽阔,山胡椒、梨子、茶叶、长毛兔、毛猪、牛羊等特色种植养 殖多而广,小而全。并镇后,南溪镇主要是靠行政力量驱动,先建镇,后发展,超常规,跳跃式地进行了必要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可谓硬件齐备。但由于移民搬迁和集镇建设牵扯了党委、政府大量精力,加之并镇的磨合期,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还是较晚,没有延伸产业链,缺乏特色产业,难以发挥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聚集功能,导致农民增收乏力。“打工经济”仍然是民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南溪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挖掘亮点、突出品味,打好“三峡移民古镇”名片,实现北部旅游业 与云阳新城景点的接轨

1.以 安宁观“古镇一条街”开发为重点,全力打造仿古镇、江湾(平湖)镇、特色镇建设。南溪应该挖掘亮点,以滨河新区、安宁观一线为重点开辟“古镇风情街”;一是在制定南溪“古镇风情街”入街标准,整个街道及店铺从装修到摆设,从产品经营到品牌打造都要统一制定标准;而是让当地群众和游人形成看南溪就要看“古镇风情街”,游“古镇风情街”就是游南溪的思维;三是将黄堆名茶、山胡椒香料、水晶梨等旅游产品加工、销售引入“古镇一条街”,充分利用南溪现有资源做文章,打造古镇特色产品;四是引导群众参与到古镇建设、古镇旅游当中,挖掘古镇文化元素,统一群众意识,打造特色南溪。

2.以会务型、休闲型、娱乐型酒店、度假村和农家乐为依托,大力提升南溪古镇人气。南溪平湖初成,古镇景色可观。南溪可以利用南溪平湖、“古镇风情街”等特色景观,充分借助南溪镇坐拥渝巴路、渝巫路、开巴路、开巫路、巫巴路均从新城镇环绕湖周而过的交通优势,以云阳北部唯一高质量酒店、度假村、农家乐为亮点,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平湖休闲、娱乐、度假会务经济,以此辐射周边乡镇,提升南溪古镇人气。

3.以生态、绿色、环保为品牌,将黄堆山打造成南溪乃至云阳茶文化的一张名片。黄堆山、黄高山作为南溪古镇的生态屏障,因坡势陡峭、山垂地高二闻名。“黄堆相思茶”早已久负盛名,但种植规模不大,加工工艺落后,缺乏业主开发和政策扶持;黄高山是南溪古镇的一张脸面,这些年早已大面积停耕。将两山综合开发利用与土地整治、森林工程和柑橘示范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恢复“黄堆相思茶”品牌;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花果山”。

4.保护、开发、利用云阳北部人文、自然景观,以“新城——北部”一日游、两日游,带动南溪及南溪片区旅游业发展。就南溪镇域范围内而言,安宁观、八角庙、凤凰台、滴水寺、花果山(寺)、祖师观、郭家大院、述仙桥、高祖庙等文物古迹、名胜风景令人应接不暇。对盐渠、郭家大院、述仙桥、高祖庙等进行保护性发掘,为南溪成片开发旅游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朝阳产业,打造“学府经济”,提升集镇人气,繁荣集镇市场 南溪场镇附近学校众多,南溪小学、南溪中学、水市小学、长洪中学等共有师生万余人。但由于各学校分散,除了因隔河渡水交通不便,老场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外,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也不完善。可以借南溪中学搬迁的契机大兴“学府经济”,将南溪新场镇红线范围内靠上环路至鲁家梁一带划出一定比例大搞教育产业连片开发。

(三)强化区位优势,加强园区建设,形成南溪、高阳、江口等地的区域互

动发展

1.以“二区三街一循环”为重点,真正打造特色、快捷、动态南溪

“二区”:一是为中小企业构建创业平台,打造二道河工业小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是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优势建云阳北部区域物流中心,打造南溪镇桂溪工业小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三街”:一是将3号路打造成村民办事服务和农产品展示、销售一条街,并逐步引导成为南溪、江口片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聚散地;二是依托渝巴路和渝巫路交通优势,以卫星农民新村为重点,培育汽车修理和配件销售一条街;三是依托南溪古镇旅游产业开发,打造南溪三峡移民古镇一条街。

“一循环”:借助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和移民后扶政策,全面开通南溪镇交通循环圈建设。以南溪新场镇为中心,拉通南溪平湖环湖路、新老场镇连接路、两大工业小区快速通道,在南溪形成一个十公里范围内的立体式循环交通网络。

2.开通“南溪——黄石”一级路和北部公交循环建设,实现区域互动发展。 南溪作为云阳最大的乡镇之一,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区位优势明显下降,渝巴路、云江路均是绕镇而过,交通瓶颈日趋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抓住全县工业立县的契机,开通渝巴路——南溪老场镇——二道河——黄石——云阳快速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再适时推出北部公交循环(实行10车公交对发,线路为新城——黄石或高阳——南溪——云安——栖霞——水口——新城),这样云阳县北部近50万群众出行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会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3.争取政策支持,适时打通栖霞高速路出口。作为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汤溪河,其流域内有人口50余万,但渝宜高速在云阳县黄石与红狮段长达40公里内没有一道高速路口,致使南溪、江口、云硐片区近50万群众必须绕道黄石或红狮方能进入高速公路经济快车道,因此,争取政策支持,适时打通栖霞高速路出口已非常必要。

(四)量化指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以和谐文明的软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南溪镇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南阳村进行了《南溪镇公民道德档案》试点活动。通过深入院坝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编发《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手册》等有效形式,将道德档案建设成果与国家惠民扶持政策紧密联系起来,并把道德行为具体化,以“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录入计算机。同时,将“道德档案”信息资源与政府、金融、公安、国土、社保等单位和部门共享,作为今后群众办理各种手续、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党的重要参考依据。接下来,用2——3年的时间把道德档案建设在全镇逐一推广,从而以和谐文明的软环境建设拉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谱写民政发展新篇章

谱写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立足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演讲稿

创新之路谱写发展新篇章

奋笔谱写人才发展新篇章

谱写文教事业发展新篇章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 谱写试点改革新篇章

西安 谱写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篇章

浓墨重彩谱写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

用爱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立足全县着眼未来谱写南溪发展新篇章
《立足全县着眼未来谱写南溪发展新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