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命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0: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命运》读后感

陆天明先生11月29日携新作《命运》来西安签售。关于这本书,网上给予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反映中国经济腾飞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文学巨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般的小说。”,既是“里程碑”又是“史诗”,还能得到作者亲笔签名,我这个一向不怎么掏钱买书的人也去钟楼书店排队买了几本。洋洋六十万字的作品果然敦厚沉重,拿在手上颇有分量。暗红色的封面,装帧简洁大大气。我从昨晚12点到今天中午,熬了半个通宵和半个白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长篇小说。掩卷沉思,不得不承认,作者两年半的呕心沥血没有白费,整部作品生动流畅,情节真实感人,读起来有一种速度感,一翻开就不忍心放下。连语言风格也一改往日的略微生涩呆板(如《泥日》、《木凸》、《高纬度战栗》等)而显得幽默机智了一些。

这是我最喜欢的陆天明的作品。我几乎看完了他所有的小说,当然包括那几部著名的改编成电视剧的“反腐”小说,《大雪无痕》、《苍天在上》、《省委书记》等。我在这本《命运》里看到了他之前所有作品里都没有看到的, 从根本的政治制度上对中国近几十年所走的路进行总结和反思, 终于敢于直面社会矛盾、质疑最高层政府的某些决策,终于意识到要像胡适主张的那样“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终于不再要求每个人像螺丝钉一样无条件服从集体,终于明白了一个好的社会就是给所有人提供自由公平的生存环境……不容易啊,一个在新疆建设兵团战天斗地十几年的革命同志,一个前不久还扬言要把范美忠钉在耻辱柱上的卫道士,能在小心翼翼的斟酌之下写出这样一部既符合主旋律又为苍生说人话的伟大作品,在这里向陆天明先生表示敬意。

小说刻画了一群以宋梓南为代表的锐意改革充满使命感和担当的共产党员干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国家该何去何从的岔路口上,他们艰难而又坚定地迈出了正确的那一步,从此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我相信作者是怀着深深的敬意打字的,就如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阅读。任何年代,哪怕再恶劣的环境,总有一些不甘中庸的理想主义者愿意站出来奔走呼号,愿意放弃个人安危为社会为人民做点实事。正是有了他们的推动,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本书的一大亮点也让作者颇感自豪的是,文中地名和高级领导人姓名都是真实的,比如广州、深圳、蛇口、邓小平、谷牧、叶剑英……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近代和当代是一个不太好把握的题材,搞不好就碰到敏感带,所以电视和小说里充斥着大量的秦皇汉武明宗宋祖,无聊的紧。可怜这次矛盾文学奖都评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像《秦腔》之类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连上厕所都看不进去。我在想,如果我们的作家们有宋梓南一半的勇气和责任感,中国的文学也绝不是这个样子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宋梓南的塑造者还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为“大我”和“大众”笔耕不辍。

听说很多人读完这本书都流泪了,呵呵,那一定是我的父辈们。那些荒诞而残酷的岁月啊,那些“阶级”之争,“主义”之争,“路线”之争……只有他们才感同深受。作为80后的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我们认为有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社会依靠法律而不是道德、政策、领导指示来管理,人人享有自由就是你的自由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所以请原谅我读完本书没有流泪,不但没有流泪,反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我知道这本书多少有些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意思,虽然不是作者的本意,但湖南文艺出版社却是作为向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书出版的。——宋梓南他们拼却身家性命艰难地跟旧势力旧观念博弈,好不容易险象环生地争取来了一点松动和公平,那些被压迫了很久的中国人从石头缝里快快地发芽开花,哦,一眨眼有了繁华的深圳市,又一眨眼有了三十年后

相对富裕的中国。石头缝里挣扎的三十年,我们走的很辛苦,我们也走的并不远;我们感谢帮忙推开石头的人,但是我们不感谢石头本身!——没有什么好讴歌的,虽然石头经过风吹雨淋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依然在那里!

在这里引用郭老学徒的博客:“许多宣传文章把三十年的成就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归功于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并以此证明其生命力的旺盛。其实,这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是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所获得的回报;绝不是执政党强有力的领导的结果,而是消弱权力对人民的控制,解放权力对自由的束缚,使人民的能量得以释放的结果;不是执政党领导了人民,而是人民谋生存谋幸福的摸石头过河的实践引导着执政党的政策,是人民引导了党。三十年的变迁不是专制体制合理性的证明,而是民主政治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有力证明。粉碎极左集团后短暂的民主政治发力是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质并不是改革,而是纠错。是执政党部分地纠正了自己强加给人民的错误。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是执政党做好事施惠于民的业绩,不是执政党领导人民去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不再阻止人民谋生存谋生活、不再顽固坚持错误甚至是罪恶的做法的结果。”

——如果大家对上面这段话有疑问的话,看完《命运》就明白了。整整六十多万字,每个字都是对这几句话的精彩诠释。

陆天明为了写这本书,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无数各行各业的深圳人,甚至“只差和深圳小姑娘谈恋爱”了。可是我很遗憾的发现,作者对底层社会的描写比较单薄和敷衍,深圳的真正建设者们的身影是那么模糊,那些流水线上的,建筑工地上的,码头上的,劳动力市场上的,火车站门口的,发廊里的……那些成千上万的为一日三餐奔波的打工仔,在本书中沦为了官员们的背景。绝大多数笔墨都花在宋书记、周副市长、、马秘书、余董事长身上,怪不得西安汉唐书店打出条幅:本年度“最官场”小说。其实,那些啃馒头睡地铺的普通人才是深圳从小渔村迅速发展到副省级大城市的中坚力量。纵观历史,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每个公民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引导这个国家往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行走,而不是执政党的英明领导。

我上面说过,这是我最喜欢的陆天明的作品,从这本书里已经开始看到久违的人文关怀。看得出来,陆先生在艰难地跟自己的僵化思维作斗争,终于开始不再言必称“国家”、“民族”了,终于把目光投向了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嗯,按照这个良好的趋势发展,他的下一部作品《中国三部曲》应该更值得期待。呵呵,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我们真的太需要一个像样的作家了。

命运读后感

命运之路读后感

《命运》小学读后感

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细节决定命运读后感

扼住命运《名人传》读后感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习惯决定命运读后感

心态决定命运读后感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命运》读后感
《《命运》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