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与环境、建筑、空间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7: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引入情境建设的方法,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情感空间来弥补校园所缺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人、环境、教学、大学校园

人与环境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创造与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之间形成了各种微妙的关系。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建筑空间,我们首先会环顾四周,然后下意识地决定自己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举例来讲,一进入高雅的歌剧院,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开始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讲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进入游乐场所,我们会比平时活跃百倍,嬉笑打闹,无所顾忌。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正是我们自己正确解读储存在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后所做出的反应,是环境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了提醒和暗示。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通过一些具体形式将物质对象和人工组织起来形成环境,社会信息被设计者有意识地储藏在这些具体形式之中,使用着感知这些社会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举止。能对人的行为带来影响,能帮助人们确定在特定场合中如何举止适度,是环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概括来讲:环境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提醒和暗示,引导人们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举止。

在环境发挥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提醒和暗示,引导人们做出与环境想适合的行为举止这一重要功能的过程中,设计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设计者将存在于使用者日常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文化信息编码,并以图式的形式表现在所设计的环境中。使用者在建成后的建筑中将信息解码,做出反应,采取与环境相适合的行为举止。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对环境的解读是条件反射式的,本能地对环境中的信息做出正确解读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采取可被使用者理解的图式形式将信息编如入环境。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银行不像银行,车站不像车站,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不知道应该在这些环境中采用什么样的言谈举止才算是举止适度,设计者没有能够成功地将所要传达的社会文化信息编入环境,以至使用者无法读懂这些信息而迷惑不解,手足无措。除此以外,产生这种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者和使用者对环境的反映非常不同,而设计者没有觉察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设计者与使用者对环境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专业设计者倾向于从知觉的角度对社会文化背景做出反应,而使用者倾向于从联想的角度对环境做出反应。这种差异的存在提醒我们,在进行设计时最需要重视

1 的是环境对使用者来说将存在什么样的意义:会对使用者做出什么样的提醒和暗示,会引导使用者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毕竟使用者才是环境真正的拥有者,才是设计服务的最终对象。

校园环境

1.情感空间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环境及美好的文化环境两方面组成。世界上一些享有极高声誉的高等学府无不是把这两种环境结合得相得益彰。剑桥大学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而平添了些许五彩的迷朦;清华大学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有了亦古远亦清新的宁静。在这些著名的校园中,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文章、对话给校园的物质环境增添了历史感、场所感、厚重感,从而转化成为一种文化环境,感染人们,极力人们,起到教育、交流、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我们把这些具有文化特质的校园空间归纳为“情感空间”的一种类别。 所谓“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相对应。情感空间一定有物质空间所组成,而物质空间绝不一定就是情感空间,只有当人的各种感官被物质空间的各种要素所调动(这要素可以是形体、是色彩、是声音、是文字或是故事等),进而进入某种特定的回忆、情感、体验或是感悟,物质空间才演化为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在这类空间中被感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在具备了情感空间之后才真正具有了灵魂。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许多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如剑桥大学校园内美丽的康河;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荷塘,为校园中的人们开辟了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为处于市场经济旋涡的人们提供了喘歇片刻的角落,在享受阳光、微风、花香、树绿的片刻感受到大学校园的美妙,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美好。

正是这样一些不同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总体印象,并且,这样不同的情感空间确实地影响到要在此就读居住若干年的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因此,可以说大学校园中各种类型的情感空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文化必须通过历史才能得以积淀。反观我们近期的大学校园建设时间,大规模的圈地,超常速度地建设,短短几年,一个个的大学城在祖国遍地拔地而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建设和发展新建校园文化环境?

新建大学校园与传统大学校园相比较最为缺乏的是历史,而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历史文化”的缺失仿佛是一桌大餐缺少了主菜,而配菜要成为主角多少让出事勉为其难。 2.情境设计与校园活动

徐志摩在游览康桥之时写下了《再别康桥》,朱自清在漫步荷塘之时写下了《荷塘月色》,不知道是徐志摩与朱自清是康桥与荷塘熠熠生辉,还是康桥与荷塘成就了他们。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谁能断言我们今天的校园中不会出现未来的向他们这样的各类名流。那么我们新建的校园中是否有提供了堪与康桥与荷塘媲美的场所?是否能提供一个我们这样一个工艺美术院校的建筑设计环境空间?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 情境设计是一种方法。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推敲设计时最常用的词句,各类的表现图成为建筑师表达设计意图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我们暂时地把关注的对象从静止的建筑转变到活生生建筑中活动的人呢?!一切会变成怎样?这便是情境设计的起点,即关注建筑中场所的情境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活动。情境设计便在这种想象之上安排符合各种活动甚至是可以激发各种活动的空间,创造氛围,铺垫故事。暂时地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导演,我们所执导的对象就是大学校园中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以及发生的各种不同活动及事件。闭上眼睛,我们所能见的大学校园生活是何种情形?

这种生活也许是在课堂。深秋的阳光透过窗外斑斓的树影照射在教室中,给原本寒意稀疏的白粉墙及灰色水磨石地板罩上层暖意,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激烈辩论令人忘记了下课的时间,下课后意犹未尽的学生聚集在草坪上继续他们的争论话题。庭院的草坡已经开始泛黄,当中一棵古树在瑟瑟秋风中不能抖落一树的缤纷,似乎偏要一旁寂聊的青石板小径享受他的热闹非凡,已在此驻巢的雀儿不甘寂寞地间或和上几声。漫步而过的学生也不是地打量过来,看上几眼甚或是坐下来插上几句。一个愉快的下午,虽说长久的争执似乎没有达成什么结果,不同角度思考的相互启发却另人的思维更深了一层。

这种生活也许在图书馆。灯火辉宏的大楼在寒冬之夜格外温暖而亲切。急切切地投身其中,又被其亲切平和的气息所感染而平静,就象回到母亲身边,淳淳教诲不厌其烦。安静的大厅内灯光明亮,落地玻璃后一排排的书架清晰可见,拾一本心爱的书找一个温暖的角落沉浸之中。偶尔抬眼,透过高大透明的玻璃窗看见是天空和星月,就象老家的亲人日渐依稀的脸。

这种生活也许在室外餐厅。夏日的傍晚,阵阵清凉的微风逐渐带走白日的喧嚣。就餐的高峰时间已经过去,但不是地还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来来往往。几个女生和男生围坐在桌边喝着什么。远远望去,波光粼粼 水中灯光忽隐忽现,就象岸边花灌中传来的淡淡花香。

这种生活也许是在水边的小径。春日在长满小草的土坡上三三两两的人在晨读,晨练。湿冷的轻雾尚未散净,迷朦之中迎面而来的不期而遇之人会否就是未来事业或生活伴侣。

也许我已经想象的太多,但大学校园生活理当比这更丰富。它应随处充满艺术气息和学习气氛。让你走在校园里随时都会激发你的灵感。曾经一位教育家说过“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其有大师”。而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看做是潜在的大师,试图用美好的情境设计来激发大家的潜能,从而真正地实现培养人才,塑造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的特点 1.教学特点

大专院校的教学是以课时为单元进行组织的,学生们在一天之中要多次往返穿梭于分布校园内各个角落的教室、工作室之间。

他们是自晨至夕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们紧张的情绪,使同学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保证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们对校园的感情,对学校的热爱,培养学生门集体荣誉感。 2.学生特点

3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其人生观,世界观正在树立和形成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活泼开放。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需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是很必要的。 3.教学现状

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各校园大量括招,放底录取标准,甚至有些艺术院校以文化作为主要参考分数,使得校园学习气氛每况愈下。教育院校管理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学生可以随意转换专业,有的学生在外做全职工作,可延长修读时间,没有固定课余讨论学习的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认真读书和系统学习,当学生认为在校园内满足不了他的学习需求和接受新事物时就会选择在外兼职或全职工作。而另一方面,教室的环境条件有限,教学模式死板,学生们在宿舍生活越来越占其主要活动时间,这样就更不利于教学与学术讨论,使之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有责任有必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中,能充分利用自主性学到知识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并热爱自己的专业。那么首先就应该从校园环境及建筑使用功能和设计上入手,使得同学们在校园内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气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传统课程与当代教育的似乎不和谐,可能是社会节奏太快的原因,使我们无暇顾及内容;也可能是时代浮躁因素太多的原因,信息爆炸令我们估计的内容太多„„

可能是“人”的主观因素,教师淡忘了课程的真谛而不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工作。学生急功近利而浮躁;也可能是“物”的客观因素,授课方式相对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如果“限制”成为一种迂腐而毫无生气的累赘,条条框框是为了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戒律,那么,有效的革新工作似乎就是应该在批判和继承的思考过程中开始了。 我的设计

实训楼的设计根本出发点就是吸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而吸引学生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本人的能力在学校在教室充分得到锻炼与发挥,建立自信心。怎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此空间内有归属感,激发他的创造潜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就是我设计的出发点。

设计说明

“在实践与交流中学习”,

我认为“实践”不应只着眼于社会中,而“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某一个地方,它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为此我设计了本方案。

本建筑分“实训工作室”和“设计院”两部分。

实训工作室共三层,一层有雕塑工作室和金属、木、石雕工作室,二层为木工工作室,三层有软包、喷漆、翻模、素描工作室。每一层空间基本为开敞式,由于建筑的基本形体使得中间过道过长,因此在每层过道中部都拓展一个空间形成人流的短暂停留,来减弱长廊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上疲劳。

设计院共两层,其中包括八个工作室模块和其他一些设计院的基本功能区,及一个共享内庭院。八个模块分别为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等设

4 计工作室,其运作模式有商业性和教学性。每个工作室中由一个主设计两个助手带一定学生组成。每个模块中配电脑和大桌以便于设计、讨论、交流,形成在设计中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设计。共享内庭院中的积木格子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此空间有两种方案构思,即“积木格子”和“铅笔格子”。

“积木格子”是以一个400*400*400正方体为基本元素,在不同功能需要时可任意的组织成任意一种空间及体块--演讲空间、舞台空间、表演空间、展览空间、交流学习空间及娱乐休息空间。而二层开敞式大窗又扩大了空间范围,丰富了此共享空间。“铅笔格子”是以一个400*400*2850的四棱柱为基本元素。其设计构想是通过铅笔结构引发而来,运用铅笔的结构形成可伸缩的四棱柱,里面的‘铅笔芯’结合‘螺丝’的原理,使得四棱柱可随意的上下伸缩,组成任意的空间及体块。当它组成不同的“室内”空间时又可以充分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而此“空间”最高可升到2600mm。所以此共享空间不再使你只能匆匆而过,它成了一个可以聚集的场所:同学们可以在此空间聊天、看展览、听听课程答辩„„这样同学、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从教师被扩大到了整个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同时,这也使得建筑空间本身做到了可以去丰富学院的学术气氛。即使你只是在旁边匆匆而过,你也有可能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上述情感空间和建筑空间在全部中占了一部分,但这样小的部分却承载了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理解。也期望在快速的大学校园建设过程中创造一点值得回味的东西。

司立超

2006年5月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存在 空间 建筑

人与环境4

人与室内空气环境

浅析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感受

人与环境、建筑、空间
《人与环境、建筑、空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