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吴印咸纪念馆解说词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6: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吴印咸艺术陈列馆”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欢迎您到吴印咸艺术陈列馆参观。

吴印咸是从宿迁走向世界的摄影艺术大师,他是宿迁人民的骄傲。

吴印咸艺术陈列馆馆名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吴印咸大师的长孙女婿王继安先生题写。现在我们看到的前言,概述了吴印咸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以及建馆的目的意义。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吴印咸先生的塑像。一尊艺术家的塑像是岁月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那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相伴20世纪的风风雨雨,感受了94个春秋的人间冷暖;那一双睿智而深沉的眼睛,观察了一个时代,又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一个时代。我们来看两边的对联,上联为:百年经典光芒印照;下联是:一代宗师德艺咸馨。两边的对联巧妙地把“印咸”二字嵌入其中,高度评价了吴印咸大师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年代,日本侵略者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与军事封锁。为了粉碎敌伪的封锁,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这就是他为吴印咸拍摄的电影《南泥湾》的题词。毛主席还把手书的这八个大字原件,当场送给了在现场摄影的吴印咸先生。吴印咸珍藏了十多年,1959年将此珍品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青山耸翠的太行山林,是八路军将士们杀敌报国的战场。当年,吴印咸就是在这里与彭德怀副总司令结下了友谊。彭总还用诗的语言表扬了吴印咸及其领导的延安电影团。他说:“摄取战争的真相,不怕鬼子的刀枪。踏遍了华北的战场,几经寒暑来到太行山上。有你这样的英勇战士,中华民族决不会亡!”

接下来,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同志、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同志给吴印咸的题词和题诗。

- 1 -

本馆陈列共分“光辉生涯”、“光彩经典”、“光耀史册”三大部分。请各位随我走进第一展区“光辉生涯”。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吴印咸先生发奋求学、立志成才的人生旅程。

他从沭河岸边走来,带着故乡泥土的芬芳。他向艺术的殿堂走去,披着一身金色的阳光;他是20世纪的同龄人,用青春之火,把人生的第一盏灯点亮。他就是吴印咸。

吴印咸出生于沭阳县一个教育世家、书香门第。这是他的父亲吴绍矩先生,这是他的母亲杜氏。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吴印咸的成长之路铺奠下了厚重的基石。吴印咸高小毕业后,由于家乡遭受水灾,不得不求学异乡,考入位于淮阴的江苏省立第四工厂,半工半读,结业时又被留在厂里,教授图画课。这期间他自学了全部中学课程,使他后来有幸在绘画大师刘海粟的门下伏案为徒,聆听教诲,成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吴印咸的一生。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旧货场,看到一台美国产的勃朗尼牌照相机。凭直觉,他感到摄影比绘画更真实、更自然、更具魅力,也有助于绘画技艺的提高。徘徊在大上海的街头,吴印咸踌躇良久,最终用积攒多日的3块银元买下了这台旧相机。

这是一次普通的选择,也是吴印咸人生的重大转择。从此,他走上了用光与影记录一个时代的摄影艺术之路。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风月场,也是演艺场。人们大都知道赵丹、周璇、阮玲玉、上官云珠等大明星的名字,却很少知道银幕后面的默默耕耘者——吴印咸。在同窗好友许幸之的热心帮助下,吴印咸先到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5年转到电通公司,在田汉编剧的电影《风云儿女》中担任摄影师。这部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其中,既有田汉、聂耳的心血、汗水与激情,也有吴印咸摄影艺术的节拍与心声。这个时期,吴印咸艺术成果叠出,所拍摄的《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名噪一时的影片相继上映,在观众中反响很大。其中由袁牧之导演,赵丹、周璇主演的影片《马路天使》,成为30年代左翼电影的经典之作。

- 2 -

抗日战争暴发后,吴印咸与许幸之风雨同舟,冒着枪林弹雨,又拍摄了《中国万岁》、《八百壮士》等大型纪录片,揭露了日寇侵华的暴行,表现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真实场面。

从一个爱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到红色摄影艺术大师,吴印咸历经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生涯。1938年夏天,在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与著名导演袁牧之的邀请下,吴印咸果断决定,到革命圣地延安去,走一条红色摄影之路,从而开始了人生又一个伟大的选择,也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那是国难当头时生与死的考验,那是强寇入侵时血与火的抗争。吴印咸,凭着一颗中国人的良心,足迹踏遍了延河两岸,身影留在了太行的群峰之间。他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是《延安与八路军》,这是人民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吴印咸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1940年,延安电影团与电影放映队合并,下设摄影队与放映队,吴印咸担任摄影队队长,后来又主持电影团的工作。他领导拍摄了《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等大型纪录片。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你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桥》是谁拍摄的吗?它正是吴印咸所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杰作。东北电影制片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1949年4月,吴印咸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后,领导拍摄了《桥》、《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19部故事片,译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以及《伟大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等33部译制片。可以说,吴印咸与他的同仁们一起铺下了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块基石。

从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硕果累累,到北京电影学院的走马上任,身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的吴印咸,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从摄像摄影到讲台从教,他历经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他一面用摄影理论去教书育人,一面又用摄影理论指导自己的摄影艺术创作。

1959年,由吴印咸主持拍摄的国产故事片《红旗谱》荣获第一届百花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此中甘苦有谁知?从《红旗谱》到《白求恩大夫》的拍摄完成,吴印咸摄影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4 -

的一篇散文《挥手之间》,描绘的正是这张照片的情景。这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登机时的一个场景。正当毛主席站在机舱前,转身向人群挥手道别的时候,吴印咸迅速按下快门,摄下了那个时代令人刻骨铭心的一瞬。这一瞬已经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在了吴印咸经典的艺术作品中。

吴印咸与他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影队穿行在千里太行的山道上,穿行在同仇敌忾的抗日烽火之中。吴印咸用他手中的相机,记下了一篇篇抗日战争的大事记,也摄下了一张张感人至深的艺术画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吴印咸先生拍摄的一组新闻摄影图片。

这张照片作者运用逆光仰镜头拍摄,使人物成半剪影状态,整个画面形成了美妙的阴暗对比。由于正确掌握曝光,既完美地表现出朝阳和彩霞,又保留了人物衣着必要的层次,清晰地勾画出每个人的轮廓。

这张照片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拍摄的。此时两个演员在表演《兄妹开荒》秧歌剧,吴印咸突破了剧照的惯常表现手法,没有单纯地摄剧照,而是把演员和广大观众一起收入了镜头,不仅渲染了现场热烈的气氛,更主要的还在于把观众和演员、台上和台下紧密地联系起来。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张照片是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是1939年10月,在河北黄土岭战役中,吴印咸为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拍摄的救死扶伤场面的照片。当时室内室外两种环境,光线照度相当悬殊,在没有人工光的条件下拍摄这类画面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作者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角度,使白求恩大夫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把白求恩大夫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动作和身姿描绘的很生动。我们可以发现连白求恩大夫脚上特色明显的草鞋,都得到了准确地表现。照片深灰色调中却还完整地保留了小庙彩绘的屋檐和椽子。这张照片后来被用于我国和加拿大联合发行的“白求恩大夫”邮票与首日封上。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欣赏一组吴印咸先生拍摄的近期照片。这幅《瓯江帆影》中美丽的白帆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幅《黄山幻境》把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就算是平时朴实并且显而易见的东西,在吴印咸大师的 - 5 -

镜头里,都变得神奇而美妙。这张照片是古与今的对比,这张大胆地留白描绘出华山的巍峨,再来看这一张,鲜艳的色彩让人看着都能够品尝出葡萄的鲜美。

现在正在放映的是为纪念吴印咸先生诞辰110周年而拍摄的专题片。放映舞台两侧的对联,是吴印咸大师的孙女及孙女婿题写的。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本展馆的第三展区“光耀史册”。请您看这张照片,这是1994年,吴印咸与郎静山、陈复礼三位摄影大师在北京相聚时的一个场景。三位大师的相聚,是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的盛世,也是三位大师的人生幸事。

这张照片是88岁高龄的吴印咸先生在登黄山时,与方毅副总理的合影;这张是吴印咸先生在黄山顶峰拍摄艺术风光片的场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板,展示的是吴印咸先生生平大事记。百年摄影经典,一代艺术宗师,瞻仰之余,我们便可以对他在摄影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一目了然。

虽然这位大师不幸与世长辞,但是他的生命因为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摄影事业而延伸,他的作品因为准确而完善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永存。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吴印咸艺术陈列馆的讲解到此结束。

谢谢!

- 6 -

在吴印咸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焦裕禄纪念馆解说词

哈军工纪念馆——解说词

戚继光纪念馆解说词

学习吴金印新得

太行公仆吴金印

学习吴金印新得

咸安电信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学习吴金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金印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吴印咸纪念馆解说词
《吴印咸纪念馆解说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