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小学

李玉珍

王慎茂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从某种角度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教育家赞可夫曾这样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正基于此,教师必须深入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熟练掌握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刺激情境中的某种情感能够感染在场之人,并使其产生性质类似的情感。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感情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基础上,要选准动情点,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之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琵琶行》中白居易的天涯沦落的伤感之情,《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凄凄惨惨之情,《我与地坛》中母子之间的挚爱亲情,《窦娥冤》中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等等,都可作为动情点。动情点选择恰当,才能更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真正能“披文以入情,沿波以讨源”。

三、优化语言的情感性,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首先,要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把学生带进学习状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导入艺术重在导语设计。教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笔者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秋,是成熟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对秋的感受都各有不同。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一些写秋的诗句吧!如“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这些诗句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从萧瑟的秋风,飘落的黄叶中体会出诗人忧愁、悲凉的心情)由此看来,中国文人常借秋景来抒发凄苦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了课文。

其次,在美读中展开想象,激发情感,提高学生感悟力。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提出过“美读法”,即通过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品心灵相通。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听知的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教师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和渗透在朦胧月色中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

再次,通过讲述、品析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认识和情感发展。如《包身工》一课,重在再现“芦柴棒”的形象及生活、劳动经历;《记念刘和珍君》一课,重在再现几个女子面对反动军阀枪林弹雨时的镇静与从容。这样学生自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的同化境地。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情感表达更具色彩和力量。同时,教师的情感要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气氛相协调,不能毫无节制,信马由缰。虽然教学中有时也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一些艺术表现,但这种表现也要注意恰到好处,和谐得体,适可而止。

四、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传递

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运用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等与学生交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这种非语言行为也即是我们所讲的肢体语言,它可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语言表达更有光彩和富有成效。教师要善于借助肢体语言来加强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在钻研教材时体验到的喜怒哀乐通过传神的眼神、富于变化的面部表情及各种姿态和手势,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如讲到愉悦处可面带微笑,讲到愤怒处则情绪激昂,讲到悲伤处就表情凄苦,这样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影”,达到“课已尽而意未绝”的境界。同时,也可使学生在教师本身流露出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总之,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使学生在情感教学中不但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还能提高思辨能力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所教出的学生才会有更丰富更健康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做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网中情

雨中情

心中情

激发兴趣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雨中情800字

车中情随笔

一中人,一中情

分层教学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