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

4月29日, 我们来到兰考,瞻仰了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回顾焦裕禄同志对党、对人民忠诚的一生,再一次洗涤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却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火车站里挤满了逃难的人,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

1963年2月,焦裕禄同志带领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啊!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通过几个月的辛苦奔波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焦裕禄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

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焦裕禄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终年42岁。

焦裕禄同志生命短暂,精神永存。

焦裕禄精神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即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

我们认为焦裕禄同志极其忠于信仰。他对待信仰的忠诚和无私态度启示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党的干部、人民群众的公仆,无人如何都要树立好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标准,把我们的热情、精力和智慧用在为社会谋发展、干实事、解民忧上,才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无愧于自身。

我们认为焦裕禄同志在真正走群众路线。踏上兰考土地的第二天起, 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脚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大队。这种“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精神和作风,正是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所缺乏的。我们将以焦裕禄精神来严格对比“照镜子”、查摆不足“正衣冠”、打扫思想“洗洗澡”、纠正错误“治治病”,走群众路线要重实效、重民意,真正让群众路线走进基层、走到群众家门口,走入群众的心头,才能真正体现党员干部自身的价值。

焦裕禄事迹

焦裕禄事迹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学习心得

焦裕禄事迹心得

焦裕禄事迹观后感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推荐)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