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6: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

——绥德县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 杨崎筠

为了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发展,全面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县关于发展农业科技的精神,提升我县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县委的要求和指示,我和县政协一些委员,于今年7月份开展了为期15天的关于绥德县农业科技发展的专题调研。在听取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科技、老区等涉农部门情况介绍的基础上,我们深入16个乡镇、16个村、13个专业户、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现场观察等方式,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强劲

近年来,绥德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业科技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各部门依托项目,争取资金,增加科技投入;全县的各级农技单位、农技人员转变方式,拓宽渠道,推广实用技术,传递科技信息,帮助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的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的占有率,引领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植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有序引导农业产业化进程,县上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围绕“立足优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形成品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兴县富民”这一目标,将全县现代特色农业规划为“一带两园三区四产”布局,推动全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苹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年产值8亿元,全县红枣面积达到14万亩,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全县畜牧业年产值达3.1亿元;马铃薯和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6万亩和10万亩左右,年产值分别达到1.8亿元和0.5亿元。区域内的千亩山旱地马铃薯平均单产达3261公斤,创全市山旱地最高纪录,千亩高产示范谷子平均亩产达到368.7公斤,单产创全国最高纪录;全县以蔬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达到2万亩,年产值达到1.14亿元。其中日光温室1600棚,棚均产值1.5万元,年产值0.24亿,大拱棚、小弓棚1.8万亩,年产值0.9亿元。我县的棚室芝麻蜜甜瓜,创造了全市五项纪录:创全市上市时间最早、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设施面积最大、品质最佳等五项全市第一;百亩川地花生,平均产量606.52公斤,创全国百亩单产最高纪录。同时县上也加大了农业加工的集群化、品牌化、流通化建设。全县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有近3500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了661个农业信息化行政村,实现农业信息全县100%覆盖,新建农业产业化生产企业31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9个,农业产业化企业总资产达到了11872万元,年商品销售收入11197万元,注册了“兰花花”、“绥德汉”等一大批叫得响的特色品牌,提升了农业科技占有率,农业优质品种的占有率由过去的68%提高到现在的75%,提高了7个百分点。

(二)以科技推广为目的,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全面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通过推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通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搭建了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培训和产业开发的平台,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民、科技与经济、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过去的57%提高到现在的65%,促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在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方面,紧紧围绕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面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动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几年来引进推广各类农林牧新品种158个,其中,粮食作物52个,果树8个,红枣24个,瓜菜38个、畜禽37个,推广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平均增产幅度10—30%,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病、优质、增产的效果。以马铃薯为例,主要引进紫花白品种,全县新品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占到全县马铃薯总面积的90%以上,平均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右右,比传统的老品种每亩增产在300公斤以上。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全县共试验示范各类科技项目20多项。其中,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旱作农业等关键技术和新技术6项;示范推广红枣高接换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丰产园科学施肥、红枣加工贮藏技术等6项;建立猪人工授精站l个;示范推广小拱棚种植技术3项;示范推广苹果整行修剪、套袋等科学管理技术4项;在设施蔬菜方面,推广了工厂化蔬菜育苗技术、有机型无土栽培技术,使大棚里的芝麻蜜甜瓜亩产达10万元以上;日光温室高温消毒土壤改良技术,使根结线虫防治率达到了95%。新建省级科技示范园两个,市级1个,县级16个,建立科技示范点58个、科技示范户130个、示范村35个。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提升民营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近几年来,我县共组织申报省市科技创新项目4个,实施技改项目8项,自主研发和引进新技术6项,开发新产品4个,从2008年开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大大地提升了我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的推动力,展示了我县农业科技的对外新形象。

(三)以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增强现代特色农业的综合能力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技贡献率明显增加,科技的覆盖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了48%和80%,基本建立起政府公益性职能服务和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格局。一是拓宽科技推广网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服务。鼓励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专业技术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积极向会员及广大群众开展技术服务,促进科技由点向面的辐射推广。鼓励涉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如绥德县农业科技协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向农户推广种养技术,相继与4300多个农户直接开展了生产合作,建立基地28个、种植芝麻密甜瓜0.3万亩。二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整合农业、科技、劳动、人事、扶贫、农民素质教育办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建立了全县统一的农民素质教育科技培训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农民科技培训“十二五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共培训农民13912人次。三是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整合县乡科技人才。县科技局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活动,水利、畜牧、农业、农机等单位常年选派技术人员50人深入16个乡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累计培育科技致富典型96个。同时积极加强村级科技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和利用好农村土专家、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推广作用。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231人,农村土专家2103人。

二、我县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尖锐突出

我县农业科技的运用和推广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农业科技推广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二差三缺失”。

(一)农业科技的推广能力较差

我县在农业科技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树立起了很多典型,创造了二项全国纪录、八项省市纪录,但是都没有全面推广。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投入加大,比较效益低;二是农产品价格低,销售不畅,且劳动强度和风险性大,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从政府角度来看,存在着干部的短期行为和偏悖的政绩观,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县、乡干部多数愿意搞基础工程建设,既有利于突显政绩,又有利于改变农村现状,还能赢得群众的口碑。而农技推广难度系数大、周期长、加之自然灾害、市场经济等作用,有时会给农业科技推广带来风险,影响了干部的推广热情。另外干部考核中未将农业科技的推广列入其中,况且农业科技推广是个软指标,难以制定考核标准。从农技干部的角度来看,我县没有出台农技人员推广工作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把工资待遇、职称和个人提拔与农技推广的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再加上农技人员待遇低微,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二)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差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具有较强公益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大力投资,才能保证各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供给。按国家规定,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0.5-1.0%,也就是说我县年投入要在1600万元以上。可事实上,我县由于财政困难,每年三项经费的投入资金不足20万元,根本无法安排农业科技项目,其它涉农部门项目资金也很有限。即便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上,县上也在宏观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三大“缺”:缺规划、缺整合、缺连续。相当一部分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统筹,加上投入很分散,不连续,造成“统筹性”不够、“集中性”不足,“连续性”不强。从微观上看,我县的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主要依靠项目,而我县项目管理又十分乏力,使项目上本来十分紧缺的资金没有用在点子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集雨窖项目,近年来全县投入6000多万元,分别由老区、水利、林业、农业、农发等部门实施,但是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只能看不能用,大大地浪费了资金。再如红枣加工,今年我县大部分进行了旧式烤炉改造,旧式烤炉改造了,工艺还是落后的,加工产品质量仍然很差,如果重点投资,建一些新式烤炉,则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经济效益会成倍增长。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缺失

目前,我县农业技术体系有严重缺失。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农技推广站可以说是网破线断人散,机构改革使乡镇在编的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造成农科人员职能错位,没有时间和精力搞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县上的农技推广单位没有推广经费,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科技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残缺不全,现有的科技人员不能外出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农业科技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农技人员很难真正“沉下身子”到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活动。三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短缺,出现了断层现象,近十年来,农业系统没有分进一个专业人员,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县种苗管理站在编人员26名,技术人员仅4名;县种子站,在编人员27名,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50岁以上的占到50%,40岁以上占到了100%,40岁以下的没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

(四)农业科技推广对象的缺失

作为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大县,近年来,我县劳务产业开发不断深化,劳务输出逐渐由短期性转移方式向长期性转移方式转变,务工人员就业岗位类型增多,劳务输出的效益和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全县661个行政村,其中三分之一人口常年外出的村有262个,二分之一人口常年外出的村有151个,三分之二人口常年外出的村有111个,分别占39.6%、22.8%和16.8%。全县农户数为8.04万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有3.19万户,占39.7%,足已可见劳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力和农村中的精英分子,留在农村经营土地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出现了较多的“空心村”,这种现象在我县极为普遍,如定仙焉镇井焉村有110多人,现在只留7人。我县劳力外出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的效益太差,二是农村撤并学校对举家外出有很大影响,三是农村的就业难、成家难,生产、生活、生存的质量低、环境差,年轻人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家落户,离开农村。

(五)农业科技经营载体的缺失

我县农村技术推广、经营、生产、融资四个体系存在着严重缺失,虽然注册了103家专业合作组织和31家龙头企业,但是发挥作用的占不到总量的5%。在服务方式上,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主要还是在产品的销售上为农户提供服务,或者是简单的技术指导和物资采购等服务,没有起到连接农业科技研发单位和农户之间桥梁的作用。

三、推进我县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和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

1、要以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为主导,围绕我县果、畜、薯、菜四大主导产业,出台农业科技的整体规划、扶持措施、宏观决策、项目的确定、资金的整合、技术的支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相关政策,确保农业科技科学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2、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在投入方面,政府一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原则,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连续支持,板块推进,提高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决不能撒胡淑面;二要紧紧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科学界定农业科技的投资范围,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长期和连续投资决不能盲目和跟风;三要管理好项目,我县财力十分紧张,农业科技的投入基本依靠项目支撑,因此要出台政策,鼓励部门单位向上争取项目,同时在项目申报时,县上要按规划,宏观把握,为实施好项目作好基础,在项目实施时,县上也要优化环境,规范管理,确保项目能顺利实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围绕农业科技,着力加强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改变农民的生活状态,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加强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构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生产、流通与消费对接,强化贮藏库建设,延伸我县主导产业产后链条。

(二)建立农业科技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必须全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1、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培训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县政府要建立专项基金,专款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推广经费,保障农技培训和推广经费不紧缺,同时要清理占有农技推广人员编制却没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空出编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加入农技推广队伍。

2、要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县农广校、农机校、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着力培养一大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同时,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组织带动、专业服务和市场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县上要给政策给项目,让现有的土专家直接参与和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以此引导和鼓励现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作用,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3、县上每年应召开一次科技工作会议,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农技人员披红戴花,给予重奖,对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又成绩突出者,也要做出奖励规定,晋级晋职。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有贡献的“土专家”、种养能手、能工巧匠,都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农业科技者的工作热情。

(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在推广体系建设上,要鼓励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在农业科技干部服务方式上,要逐步变过去的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要鼓励、支持我县的农技人员下乡搞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或领办农业科技产业、创办经济实体。对从事上述活动的农技人员,单位要保证工资,所得效益或公私分成、或全部归承包者;对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的,县上应给予一定的风险保证金。通过制定激励政策、设立奖励基金,量化补贴奖励标准,鼓励农技人员,走出机关,到农户、到田间地头开展工作,鼓励他们向产业化一线流动。

在农业科技推广路径上,要以我县的果、畜、薯、菜四大主导产业为切入点,以示范园的建设为载体,围绕主导产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一批农业科技的主推项目和主推技术,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村级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好“万、千、百”工程(万亩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千亩主导产业丰产示范建设,百亩科技攻关试验田建设),集聚科技要素,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上,目前省农业厅推广的是“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平利模式,省科技厅推广的是“政府引导,群众点菜,企业埋单,科技送餐”的大荔模式。我县要结合实际,解决目前存在的“农技单位有人才,缺经费,技术进村入户难;民营企业有资金,想服务,缺技术支撑;农技人员有技术,缺平台,深入实际难;农民群众想致富,缺技术,产业效益提升难”这四大农技推广难题,逐步探索一个以政府推广组织为主体,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适合我县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四)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经营主体体系

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目标,推进经营主体和技术推广主体相结合的步伐,发展我县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经营主体,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一是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县上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二是提高现有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以企业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一批适合于我县农产品加工的重大关键技术,使其成为最重要的经营主体。三是县政府在涉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招标中,应允许各类农业科技经营组织享有平等权力,公平竞争,参与政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竞标,打破行政事业单位一统天下的格局,以利于农业科技的快速推广。

(作者系绥德县农业局副局长)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_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清水河县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经济强县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