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溧水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篇)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快速发展的体育事业

三十年来,我县的体育工作从弱到强,取得了快速地发展。

一、竞技体育

溧水县少年业余体校创办于1975年。之前,在镇江地区运动会上,我县非常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县文教局与县体委联合创办了县少体校。止1978年,我县运动员不但在镇江地区运动会上能与大县抗争,而且在省级比赛中也有不俗的成绩。当年,县少体校田径班被评为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在2004年的南京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上,我县参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共组队参加了乡镇部和学生部14个项目的比赛,获团体名次19个、个人名次123个,实现了我县团体总分、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全面超越历史的好成绩。

田径、“三大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发展的同时,我县还新开展了多个新兴项目。晶桥小学、中学从射击项目上突破,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市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2004年起,跆拳道项目在我县逐步开展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跆拳道作为一个兴趣项目开始向优势项目转变。几乎所有的城区学校都开设过该项目课程,全县现在有1个俱乐部和1个培训基地。在第18届南京市青少年运动会和2007年江苏省跆拳道俱乐部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群众体育

1、学校体育

我县坚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每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基础上,举办了体育传统学校“振兴杯”田径比赛和城区小学“校长杯”足球赛,以竞赛促进训练,以竞赛促进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全县业余训练工作的普及和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到100%,达标率和优秀率常年稳定在95%和20%以上,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2004年与县教育局联合命名了省溧中初中部等九所中小学校为溧水县体 1

育特色项目布局学校,对布局学校量化考核,增加经费投入,实行制度化管理。县第一初中、第二实验小学、晶桥镇中心小学、柘塘中心小学、东屏中心小学先后被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命名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5年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受到表彰。

2、职工体育

我县每年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职工运动会、老有所乐运动会、机关运动会依次举办)、一届迎春健身长跑运动会、一次“9.29世界步行日”纪念活动、一次全民健身月活动。近几年来共举办县级竞赛达80余次,参赛人数达2万余人次,竞赛经费投入50余万元。

扎实开展了“六送体育进社区”的活动(送设施进社区、送体育活动进社区、送体育指导员进社区、送健身方法进社区、送体质测试进社区、送管理制度进社区)。每年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

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共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目前城区十个晨(晚)练点及全县各镇都已配备了一名二级和两名以上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更方便更科学地开展体育健身运动。每年结合大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推广普及新的健身项目。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工作,每年完成对各类人群体质监测1000人以上。

我县体育总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单项协会规模,目前已下辖农民、田径、老年人、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足球、钓鱼、残疾人、羽毛球、网球、游泳共13个体育协会。

3、农村体育

柘塘、石湫、白马、晶桥、洪蓝、永阳、东屏7镇分别举办了一到两年一届的镇运动会,其余各镇举办了4次以上的单项比赛。

我县积极响应并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柘塘镇被省体育局命名江苏省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先进单位(建立一个健身组织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周活动、

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一批晨(晚)练健身(点)、建设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个国民体质测试站、推广一套科学健身方法、形成一个特色体育项目),县体育局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全民健身宣传周优秀组织单位。2004年,洪蓝镇被省农林厅、省体育局、省农民体育协会命名为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永阳镇被市体育局命名为市级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4年,县编委下文,将镇文化服务中心更名为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作为全市第一个更名的区县,全市在柘塘镇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现场会。2005年,永阳镇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先进单位。

4、健身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自1997年开始,我县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活动中,充分利用政策,从动员发动、摸底调查、协调争取、资金扶持四个方面入手,使建设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到2005年底,全县城乡共建成全民健身广场5个、健身路径39条,场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以上。

二是扎实开展“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宁委发[2006]20号)和省体育局《关于实施“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苏体群[2006]17号)文件精神,在省、市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结合实际,进行周密的安排,从2006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共建成“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二类以上标准(含二类标准)村92个,其中一类标准7个,其中篮球场92片、乒乓球活动室92个、棋牌室38个、健身路径6条,场地面积达5000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村村建有体育健身场地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新农村体健身工程建设。另外,根据省局要求,在人口较多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较大自然村)设立健身点,安装一只小篮板,我县目前共配有276只,场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

三是大力兴建镇体育健身中心。2007至2008年度,按照省、市

体育主管部门要求,我县出台文件,制定了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在省、市、县三级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各镇全部按时完成了体育健身中心建设,中心的场地设施包括:3片室外球类水泥运动场(其中必须有一片篮球场)、2张室外乒乓球桌、健身路径1套、80平方米以上室内健身房1个、1个室内乒乓球室、1个棋牌室。各类场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以上。

在2004年组织的全县体育场地普查的基础上,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体育场地824个(包括标准和非标准以及对外开放和不对外开放的),其中城区有231个,占总数的28%,乡镇有593个,占总数的72%。全县体育场地面积41.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2平方米。据统计,其中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0.15万平方米,人均0.25平方米。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12)

溧水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篇)
《溧水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