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改革开放发言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1 08:32:58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言稿

忆往昔,三十年铸辉煌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之经济

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30年的风雨历程,伟大的祖国走得艰辛;30年的沧桑巨变,大江南北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成长在新时期的我们沐浴着改革的阳光,让我们一起忆往昔,享受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祖国创造了很好的契机,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社会,祖国旧貌换新颜,这不得不提的还是深圳这个小渔村的巨变。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彼时穷破的渔村早已变身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国际化的大都市;花鼓喧天,作为包干到户的先行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公路通达千万户;若干年前最繁华的小城镇与当今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的大都市一比,更显了改革开放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000多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从1978年1000多亿元到2007年5.1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30年间增长了近50倍!直至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随着我国服务业的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60亿美元,25年增长约60倍,年均增长率为18.64%。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位居第五位。并且最新有关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世界第三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30年来,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也产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

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GDP的增长,扩大就业,为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沧桑巨变。在群星闪耀的30年进程中,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皆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中国梦”也正一步步地实现中!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取得了骄傲的成绩,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53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近年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新兴交通工具动车组的运行,“蛟龙号”深潜潜水器的成功试用以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科技、军事成就。

三十年的筑梦之旅,祖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繁荣富强,改革开放送来的春风将带领我们继续筑梦,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推荐第2篇: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发言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发言稿

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发言稿

一、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我国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树立了全球体育大国的形象,奠定了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基石;从“单位体育”到“社会体育”,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群众体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为深刻的就是由单位体育向社会体育的演进。随着单位制的消解,“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多项目标关联,多个主体协同,多种机制耦合的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迅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保证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识。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的“大体育”理念已成为体育工作的定位。国务院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部署落实、评价激励等环节上解决好全民健身工作的摆位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城乡居民身体素质逐年提高。从“举国体制”到“政府、社会与市场协同”,我国举国体制在保障冬夏两个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巨大作用,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竞技体育全面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对竞技体育价值功能重新定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全运会制度创新改革,备战奥运模式从垂直式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迈进,项目中心管理功能弱化到协会备战实权化转型,奥运备战实现国家、地方、社会多元化模式,举国体制优势向社会化、协会化、市场化、个体化立体化机制转型;从体育事业到体育产业,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个方面都有了快速提升。2016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011.3亿元,实现增加值6474.8亿元,与2008年4628.0亿元相比,涨幅达到310.8%,年均增长率为19.32%;同时,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核心层,以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业态为外围层,以体育制造、体育建筑等为相关层的门类体系。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和知名品牌。体育产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已经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空间;从为国争光到体育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体育文化的核心体现是通过“乒乓精神”“女排精神”等运动队精神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1996年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中华体育精神”,2008年的北京奥运精神,成为中国各项体育工作的精神指南。1979年陈肖霞获得跳水世界冠军后媒体提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1年男排获胜引发“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体育极大地影响着社会思潮。及时回应时代主题和适时引领社会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成就和主要经验;从“封闭”到“开放”,我国体育外交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架起了不同政治外交之间的桥梁,通过成功开创处理台湾问题的“奥运模式”,首先在国际竞技场上实现“一国两制”构想,松动中韩冻土,融化中日之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北京冬奥运会等实践和探索,以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开放文明、友好和谐的大国形象改变着西方对中国封闭、刻板的印象,通过不断提升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塑造着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体育形象;从“体质教育”到“运动教育”,从1978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79年《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到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强调“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评定标准“最根本的是看学生体质是否有所增强”学校体育地位明显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遏制。90年代开始强调“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的重要途径”,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标志的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从《学校体质健康标准》到中央7号文件的”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对学校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等政策,大大提高了全社会对学生健康与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学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校体育条件不断改善,体育内容活动进一步丰富多彩,全社会支持参与学校体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单打独斗”到“奥运攻关”,竞技运动训练从“自然”的初始阶段,进入到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开始介入、基础科学和成体系的科学训练理论支撑的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逐步开展和不断深入,在多学科联合攻关下,竞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一法三纲”到“全面推进”,《体育法》的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同时面世,成为国家推进体育法治加强建设的重要标志和体育法规制度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开端。北京奥运开拓了中国体育的国际视野,催促体育法治的全球化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对构筑了体育重心调整与维权的体育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开辟了全面推进依法治体、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育的新征程;从“体育媒介”到“媒介体育”,超级链接下的体育文化大时代折射出在20世纪末以来传播大革命背景下中国体育与公众关系的调整与适应轨迹。在体育新闻传播业态急剧变革的时代中,我国体育新闻学、体育传播学逐步发展,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从理论创新、实践指导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体育理论”到“体育人文社会学”,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分化与整合经历了为扩大学术容量而进行的裂变阶段以及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整合两个发展阶段,体育人文社会学形成了学科坚实稳定的发展方向,建构了完整的学科体系;从“单一学科成长”到“多学科融合共进”,我国体育自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然科学站在国际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前沿,准确把握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对体育自然学科进行整合,有效地推进了体育自然学科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融合共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教练教师”到“多类别多层次”,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在不断服务国家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下,培养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日益提高,培养方向朝着跨学科、多样性发展,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从“传统”到“现代”,我国民族民间体育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一批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项目得以及时抢救和发展,一批民族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进校园成就斐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科研成果成效显著,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从“民间”走向大众,从传承走向开拓创新;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我国民众在满足了基本健身的需求后,不仅对合理锻炼、科学健身提出了要求,而且对体育锻炼合理辅助和治疗相关慢性病的安全性、有效性也提出了要求。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下,体医融合作为将全民健身向全民健康推进的有效途径,成为新时代全民健康促进的目标与方向。

二、形势与挑战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既是体育自身提质增效、全面发展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实际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推动这一进程是伟大梦想呼唤体育强国、美好生活邀约体育强国、高质经济内需体育强国、创新社会治理寄望体育强国、繁荣文化需要体育强国、全效体育依托体育强国。

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群众体育在中国社会进入具有鲜明过渡特征的后单位时期因为单位制消解,去组织化进程加速,又因社会组织不成熟,再组织化进程缓慢,导致群众体育出现组织低度化,碎片化的松散状态,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发展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社会体育,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活动形式、组织样态、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运作机制。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奥运争光追求金牌和奖牌效益最大化在催生我国六大优势项目的同时,也屏蔽了体能类项目和国际职业化发展较快的集体球类项目发展的窗口期,致使奥运争光计划的“月光效益”日益凸显。体制改革滞后,机制创新乏力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出现项群间失衡、区域发展失衡、冬夏项目失衡、竞技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失衡;体育产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产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旺并存、企业规模不大与盈利能力不强并存、产业人才数量不多与质量不高并存、产业政策不完善与难落实并存等;体育文化由于历史和文化负荷、体制惯性等原因,锦标主义乃至金牌至上一度左右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不可回避的问题。伴随着运动员的优秀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赛场表现,我们并未呈现出同等震撼世界的文化表现和价值主张,而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为代表的运动员声音得到广泛认同,在整体层面上将中国体育文化的格调转向了个人风采。中国急需建立一种“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的看台文化,将“宽容本队运动员的失误乃至失利,乐见他国或他队运动员的良好表现”作为体育观赏文化建构的方向;学校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彰显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质健康标准》等强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强调学校体育的生物学改造功能,学校体育一定程度上被体能测试与训练取代。学生中出现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出现体育弱势学生害怕、厌恶学校体育的现象。由于学校的体育态度与行为未能得到改善,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然令人担忧。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发展趋势是科技将更加深入影响甚至主导运动训练的未来发展,训练、科研和保障“三位一体”的无缝衔接与充分融合,大数据智能化训练将成为世界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运动关键环节的重大创新突破”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是世界竞技训练水平不断增长的两个重要“杠杆”;体育外交应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魅力与人文精神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已成为外交的重要途径。在“人文外交”成为我国特色外交的主导,元首体育外交开拓了中国外交实践新创举,“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等重要多边机制中,体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多边机制建构的助推器;体育法治建设在现有的体育体制与实践氛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围中,还存在着与现代法治不和谐的各种元素,由于体育行业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封闭性和某些垄断性特点,使体育管理缺乏普遍的社会行政与公共服务作为,且体育法治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迟未揭晓,一些影响体育改革发展的法律瓶颈问题尚待突破,特别是体育系统缺乏执法实施体系构成的严重制约,都使依法治体面临诸多的困难,因而也更为紧迫地依赖于体育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和迅速加强;体育新闻传播因互联网所带来的媒介变革与发展发生了急剧的变革,面对互联网时代舆情的失控可能,政府宣传机构的焦虑感与无力感显而易见。体育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对于国家、社会和业界需求均存在隔膜感与滞后性;体育人文社会学尚处于一种松散集成的状态,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在当前适宜的社会经济土壤中将得到较快发展,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需要迅速提升,以满足体育实践的需要,体育人类学、体育娱乐休闲理论等新学科需要扶植,体育史、运动心理学需要突破性进展,体育美学需要加快前进的脚步,体育哲学需要摆脱母学科教条的枷锁,求得新生;体育自然学科中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不足,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关键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体医结合效果的最佳化实现还受制于诸多瓶颈;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方式单一,人才与社会对接度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更新不足,教学制度改革滞后的问题,导致培养的体育人才与新时代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中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化中,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宗教、准宗教社会向世俗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社会的转化中,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依托,传统农牧社会向工业和信息化社会转化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与传统生产劳动关系已经发生位移,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事业与商业开发的冲突;体医融合由于体育与卫生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条块管理,本应发挥的促进健康的共享和协同作用很难达成,体育指导人员缺乏相关的医卫知识,不能有效地针对民众的身体机能状况、健康水平等个体差异与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健身指导,医务人员虽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由于不具备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在慢性病医治过程中给予患者切实可行的运动指导。

三、方向与应对

坚定不移地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通过高标准地建设体育强国,为健康中国奠基,为和谐中国助力,为经济发展增利,为和平崛起代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鲜活的精神动力,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体育发展实现多能全效,促进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群众体育在单位体育与社会体育并存,此消彼长的今天,继续发挥单位体育的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重点是构建社会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社区,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具有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体育只有扎根于社区,才能服务社10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会、融入社会,最终内生于社会。旨在满足“社会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形态,也是今天推动群众体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竞技体育坚持和完善以为国争光为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基础,政府调控为保证,国家队为龙头的多级条块结合的训练体系为重要措施和组织形式,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为杠杆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出发点,政府、巿场和社会协同发展为新动能,构建具有社会活力和市场支持的综合性、多元化、多类别的竞赛体系和备战体系,创新国家队备战机制,不断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体育产业必须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构建体育产业全链条,打造现代化体育经济体系,推动“体育+”和“+体育”发展,大力促进产业融合;鼓励体育领域创新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打造产业增长极,加强体育赛事引领,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以重点人群为目标,积极扩大体育消费,加快产业载体建设,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实施新开放战略,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推动改革,持续发力,力争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的奋斗目标;体育文化在政、产、学、研、商、资、社、媒等力量前所未有地介入体育事务之时,大众体育价值观也在不断变革。学校体育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从鼓励竞争优胜到养成领导能力,在四十年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道路。社会体育的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社交、消费等功能得到了空前释放,体育已成为民众追求健康、快乐、幸福三大人生目标的鲜明标志。体育文化管理部门应主动对接社会生活各领域,使体育文化有机嵌入社会的运作机制和动力系统中,推动体育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生活服务;体育外交必须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助推体育强国建设,有效整合和利用体育资源。在价值认识上,从体育外事到体育外交;在战略谋划上,从部门战略到国家战略;在交流主体上,从单一平面到立体格局;在话语争夺上,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维护中国体育利益,维护世界体育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体育的智慧;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是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身心强健、全面发展一代新人。学校体育从“体质教育”“体育教育”向“运动育人”方向转变,强调“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参与体育过程中,形成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德和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自由充分、健康和谐发展;竞技运动训练应大力倡导和推进“科技助力”,提高金牌背后的科技含量,通过科学训练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增强效率,改变传统的单一和分离式的训练模式,在组织、管理和运行上建立科研、训练和保障“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协作机制,搭建多学科和高科技的训练团队,汇集各个领域和学科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改变陈旧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和科学性;体育法治必须从立法到执法等各法治过程和各体育领域法治的全面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推进,要在各项体育改革发展制度的建构完善和运行实施中,在不断面对新时代的体育新需求新挑战中,发挥出保驾护航的积极作为,使中国体育法治不断迈向新起点,攀上新高度;体育新闻传播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业界(体育界与传媒界)、政界(体育管理部门)与学界“三界”互动融合是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的理想主旋律与应然走向。这一目标的实现尚任重道远,需要三界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体育人文社会学要以探求体育的人文价值观念和体育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己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其职能需由议论舆论性的,转变为说明和解释性的,进而成为预见性的,决策支持性的,从而提高我国体育实践的预见性、科学性和自觉性;体育自然学科应从实施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融合,实施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的整合、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跨界融合等三方面入手,开展多学科融合共进开展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发挥体育自然学科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体育人才培养应遵循服务国家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调动中央和地方双重积极性,更好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规律。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主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社会需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新时代教育教学制度;中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应明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注重在“民族”和“民间”思想智慧中汲取营养,在社会伦理、道德引领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建立中华民族民间体育数字化、信息化传承体系,1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加强新时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治理与创新发展;“体医融合”的科学健身模式是构建民众健康屏障的最佳组合。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需要多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统一步骤、政策配套、效果落实、成就共享、问责有度。

14

推荐第3篇: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发言稿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发言稿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近几年,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风景这边独好”,其颜值超高,在西部地区真可谓“独领风骚”。综合全面来看,无论是在西部还是全国,重庆都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正如李克强总理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讲到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冰火两重天”。称赞重庆属于“火”的那一端,跟重庆火锅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殷切希望重庆,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在笔者看来,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的重视,对重庆人民的关心厚爱。也勾画了重庆未来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重庆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前进方向,作为重庆党员干部只有靠敢闯实干的行动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认真落实。

谋求新的发展,争做排头兵。首先要对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多维度审视。坚持系统思维用好辩证法,对其发展既要看整体与主流,又不能被暂时的曲折所蒙蔽,更不能被局部的问题所吓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确保在执行上不偏移、落实上不走样,抓往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转变认识,提升能力,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创新奋勇当先,既尊重客观规律,又不墨守陈规,以新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创新机制,把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同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具体融会贯通落实到实际工作上。

事实证明,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联接点和西部的内陆开放高地,拥有独特的优势,又具备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渝新欧”铁路、产业、商贸、人文等基础,要发挥重庆这个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努力实现与世界产业的深度对接与发展,逐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应激发“重庆”对中国中西部市场的辐射带动力,引领西部各省区改革开放,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战略,真正起好一个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其次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这一契机,与欧美、日韩、台港澳等在科技和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办好“渝洽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发挥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引导作用,保护青山绿水,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上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脱贫攻坚,辐射、带动周边和腹地,推动西部大开发,为全国发展增添更大动力。以此实现重庆产业转型升级、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城乡经济的整体提升,进而带动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跃升,这既是重庆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面临的机遇,又考验重庆能否真正成为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再次是要依靠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对发展速度不能一味地求快求进,有时快有时慢,要更加注重民生内涵和经济质量。因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在增长兼顾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时,兼顾了我们当代人和后几代人对环境资源承载量的合理性时,增长才是发展。因此,保持经济发展在合理的增速空间,就不必大惊小怪,要学会做加减法,立足于长远与潜力,这样才使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台阶,走出一条低投入、中速度、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如此才能使重庆在争当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不断激发发展活力,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我们相信重庆决胜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定能够克服“万事开头难”的阻碍,开好局、起好步。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激活开放活力 促进产业集聚

记者:防城港市拥有沿海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请金书记简要介绍一下防城港市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金湘军:防城港市1968年建港,1993年建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陆地面积6222平方公里,海岸线580公里,陆地边界线230公里,被誉为“边境特区、海陆门户”。防城港市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地级市之一,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对接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科学提出了建设边海经济带的构想,全面激活沿海沿边开放活力,促进形成边海联动、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防城港市具有以下四个独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和桥头堡,与越南最大特区芒街仅一河之隔,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门户城市。拥有5个国家级口岸,其中东兴口岸是我国陆路边境重要口岸、沿海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全市每年进出口总额占广西的1/6以上,边贸额占广西的一半左右,关税收入占广西的六成以上。拥有西部第一大海港防城港,是西南面向东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与250多个港口通航,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XX年跨入亿吨大港行列,正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港口物流中心。

二是国家战略聚集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多个国家发展战略,都涉及防城港市,享有西部、沿海、沿边、少数民族等多重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美好。

三是先行先试特区。拥有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等4个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到了人民币特许兑换以及进境种苗(景观树)、进境水果、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特许口岸通关政策,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先行先试政策成果转化,创新贸易投资、境外边民劳务、跨境旅游等合作体制机制,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先行区基础设施加紧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成果显著,单项工作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广西第一”,很多创新工作走在广西乃至全国前列。

四是开放合作前沿。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防城港市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各国的开放合作,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务工、跨境加工贸易、跨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跨境电商方面,XX年东兴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7亿元,增长15%,东兴XX年、XX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居广西首位;在跨境务工方面,有300多名境外边民到试点园区务工,XX年底前我们还将把试点区域扩大,打造广西乃至全国跨境劳务合作示范区。与此同时,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举办“魅力东盟走入中国”文化之旅活动、东博会东兴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中越元宵足球赛、中越界河对歌等活动,加强与东盟各国经贸、文化合作。在XX年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兴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达亿元人民币,涉及生态农业、新能源、旅游文化、体育运动、林业开发、互市贸易、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推动防城港市与东盟之间的合作。

全面深化改革 四项“全国第一”

记者:防城港市拥有“两沿三区”优势,在全区乃至全国全面深化改革中条件优越,请问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先行先试方面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金湘军:XX年以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东兴试验区工管委不断解放思想,敢行敢试,在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等方面特色突出、亮点纷呈,改革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交出了四项“全国第一”、十五项“广西第一”的优异答卷。

四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通过探索银行间人民币对越南盾挂牌交易,形成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发现机制。目前,服务平台形成的汇率已被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作为官方汇率,实现越南盾交易22,756笔329亿元。全国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主要通过客户范围、业务范围、兑换额度、备付金账户开立等四个方面的改革,突破我国现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法规限制。这项政策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快速集聚,北京联合货币、天津渤海通汇、东兴市京华实业等已经设立兑换机构,东兴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高达98%。全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挂牌成立中国东盟(东兴试验区)跨境保险服务中心,成为广西第一家中国东盟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主要有产品销售与推广、“一站式”服务体验、创新交流平台、助推边贸发展等功能,预计到XX年进驻金融机构将超过100家。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XX年10月,获批成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成为进口粮食的重要集散地,形成防城港乃至广西粮油加工、仓储、贸易支柱产业链。

十五项“广西第一”:商事制度改革4项,即第一个启动工商登记认缴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转变政府职能两项,即第一个试点推行权力清单的城市,第一批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试点。开放合作5项,即第一个境外边民入境务工试点、海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进境种苗(景观树)指定口岸、外国人入境陆路口岸签证处、港澳会计专业人士获准担任合伙人。沿边金融改革3项,即第一个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第一笔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第一家东盟货币业务中心。社会民生1项,即第一个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大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医疗保障待遇。

创新措施得力 做法受到肯定

记者:近年来,防城港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先行先试方面成效突出,请问主要做法有哪些?

金湘军:一是注重创新改革领导机构。与很多地市把市委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政研室不同,我们市委改革办设在东兴试验区管委会,采取合署办公的形式,推进全市先行先试和全面深化改革,完全符合国家赋予东兴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制度创新主要职能。两年多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对于进一步推动防城港市沿边地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防城港市调研东兴试验区建设情况,对该市改革办的设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二是注重深化改革思想认识。紧跟中央、自治区党委深化改革步伐,紧盯中央、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精神,专门编印改革学习资料,定期召开市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市改革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考察调研,积极主动学习上海自贸区、前海合作区、横琴新区等先进发达地区改革经验做法,结合改革工作实际,制定出台相关领域改革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关于建设东兴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工作部署,推动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强调“基层探索”主动性。我们提出“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亮点改革顶层的思路,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自治区下达的改革任务的同时,要求各专项小组结合防城港、东兴试验区特殊实际,提出体现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在XX年防城港市的改革要点中,我们提出了158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自选动作”就有64项,占比41%,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基层探索”方面的作为,落实了习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作出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要求。

四是注重借助“外脑”推动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办综合协调作用,将部分重要改革纳入课题管理,强化分析调研,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切实服务于改革目标。善于利用“外脑”,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吸收社会力量为改革献计献策,先后与广西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中越经济研究院作为智囊机构,委托广西财经学院开展了境外边民入境务工、互市区购物免税等改革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五是不断提高改革统筹推进能力。我们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强化组织规划实施,注重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及时解决实施中的矛盾问题。认真组织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审议重要的改革方案,增强领导小组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各专项小组作用,一些专门改革方案由专项小组甚至牵头单位来制定;注重抓好改革督查工作,针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重点改革,采取集中督查、专项督查、日常督查等方式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形成倒逼改革的压力。

六是及时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对于重点、关键领域的改革,我们坚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及时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复制推广,形成改革的波次推进效用。例如,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率先试点的认缴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都在广西得到推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方面,XX年7月10日,东兴试验区试点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XX年4月30日,试点经验扩大至广西沿边6市。

推进三项工作 加快“三区”建设

记者:防城港市提出了争当“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排头兵”宏伟目标,请问下一步防城港市在深化改革和先行先试方面还将推出哪些举措?

金湘军:近年来,我们借助东兴试验区改革开放平台,发挥沿海沿边开放优势,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谋划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主要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XX年,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沿边43个州市排名20位,人均GDP在广西率先突破1万美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前不久,中央深改小组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开放、财税等方面给予沿边重点地区差别化扶持政策,为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政策保障。防城港市将始终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以建设“边海经济带”为主线,全力推进东兴试验区开发开放,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广西“三个定位”的要求、实现广西“两个全面建成”目标作出应有贡献。下一步,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复制推广先进发达地区改革创新成果。认真学习上海等地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和试点经验,着力构建与东兴试验区战略定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三个清单”管理改革,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激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制订工作方案,复制推广上海、福建等自贸试验区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

二是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紧紧围绕“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国家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个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做足做深改革开放文章,力争在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抓住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现有先行先试政策落地生根,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企业和人员进入的平台,建设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结算中心,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做大做强做优口岸经济。

三是继续加强探索自身特色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沿边地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防城港市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跨境劳务、跨境旅游、口岸通关合作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创新,重点深化边民劳务合作,探索境外边民入境务工新机制,建立健全综合管理服务机制,为东兴试验区发展加工贸易等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通过加强边民组织、发展加工产业、实行金融支持、开展免税购物等手段,将边民互市贸易从单一的“通道经济”扩展到加工经济,加快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壮大边境产业体系,实现兴边富民。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思想解放同样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我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中解放出来。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下一步将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我在这里先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

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对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最近在与省委常委一班人谈心时,大家也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前提出增强忧患意识不仅不会否定大好形势,而且清醒认识大好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中国治国古训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说。在这方面,日本民族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生存空间不大,其忧患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因此善于学习、创新和创业,由此造就了由一个国土资源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长期保持这一地位的奇迹。而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政府最近斥巨资拍了一部叫做“日本沉没”的电影,说明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多么强烈啊!实际上忧患意识是对历史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一种精神内醒,有助于我们辩证看待形势和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拓进取的锐气。

广东从1985年至今,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也长期排在前列。面对大好形势,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自豪。但是,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听惯了别人的赞誉,很容易使我们一些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缺乏忧患意识,导致不思进取,后果将是极其有害的。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到,“不因胜利而骄傲”是列宁性格中的一个特点,我们也要“不因成功而骄傲”。况且我们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许多方面与兄弟省市比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从过去10年我省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看,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不仅被江苏超过,而且与浙江的差距不断拉大,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下降到XX年的%。再从人口和就业变动情况来分析,这10年间,我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人,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

我省年末就业人员从3641万人增加到5250万人,增加了1609万人,年均增长%,大大高于浙江的%、山东的%、江苏的%和上海的%;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这说明,兄弟省市用较低的人力投入取得了较高的人均产出。再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这10年间我省年均增幅为%,仅高于上海的%,低于浙江的%、江苏的%和山东的%。兄弟省市总体上用工增长慢、投入增长快,这“一慢一快”,加上我省总人口增长远远高于兄弟省市,三重因素叠加,必将使我省继续拉大与他们在人均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又比如,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去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也高于江苏的、山东的、浙江的。凡此等等,足以告诉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否则,不但不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

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

首先,广东开放程度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经过近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我省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XX年外贸依存度高达%,其中出口依存度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内政策的影响。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美元汇价下跌、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对我省资产价格波动、出口效益下降、资源能源紧张乃至物价上涨都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不树立世界眼光,就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就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变化。

其次,国际竞争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各种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层出不穷,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个“学生”。只有树立世界眼光,甘当学生,当好学生,才能变成“先生”,才能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我省的中兴通讯公司,从1995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经过十几年发展,不仅在一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他们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但像这样的范例在我省仍是屈指可数。

再次,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广东在国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我们的战略取向应当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今国际产业与科技发展大势,瞄准国际上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

广东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化与开放意识浓厚。近代以来,林则徐在广东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是我们广东梅州人黄遵宪。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珠海香洲人容闳。孙中山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广阔世界眼光的伟人,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广东的商人遍布世界,华侨人数为全国之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又是第一个面向世界寻找发展资金的省份,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广东拥有一个面向世界的优越地理条件,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使我们少了内陆地区难以克服的外部隔阻,我们的先人、先辈在面向世界、开拓开放上,留给了我们那样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打下了这样好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在用世界眼光谋划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没有理由不为中华民族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东近现代的历史为广东创下了那样多具有世界眼光的“第一”和“最早”,而我们能为后人创造些什么?这个问题应当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树立世界眼光,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克服人们文化心理障碍和局部狭隘视野,冲破计划经济影响的束缚,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去谋划未来发展。

第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处于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那时候发展经济首先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因此,突出“物”、强调“物”,是必要的。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的增长,似乎渐渐地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变为了目的。“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人们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常常忘记了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有些人一谈到发展,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忽视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执行这种片面发展观的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对你的支持下来了。印度人民党在XX年大选中落败,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还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要看结构怎么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公共服务怎样改善,还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弄清他们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以上的许多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总量快速增多,人均水平位次却开始落后;本省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算太高,但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富裕,城市却招工不足;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但人均水平却不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是关系我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改革创新方面历来是走在别人前头的,许多后来在全国流行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做法都是广东创造的,许多中央出台的政策、制度都是总结了广东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的。回想当年,广东能产生经济特区,是广东解放思想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广东的“特”,从来都是靠广东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现在的广东不能“特”,缺少“特”,那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了贫穷给予的压力,没有了外国人的歧视,温饱式小富的生活消磨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当年我们没有资金,就创造了“以什么养什么,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没有技术,就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发展“三资”企业,用解放思想的智慧和视野,找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办法,使广东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今天,我们也遇到了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社会冲突等许多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自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托付的任务将难以完成。广东改革创新的历程表明,只要我们的改革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让广东人民生活得更好,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也一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终也是一定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和认同的。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创造这样的制度,能不能干出出色的业绩,能不能用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创新是正确的。而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解放思想!

总之,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以解放思想为“纲”,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们不能躺在原有的成就上酣睡,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

推荐第4篇: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带着期盼,带着渴望,怀着敬意,怀着激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XX大的胜利召开!

手挽黄海欢腾的浪花,迎着十月金色的阳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举办本次隆重的演讲比赛,是在向党证明:亲爱的党啊,祖国人民忠于您,开发区人民在用实际行动向您保证,我们,永远追随您!

我是***工作处推荐的演讲者,我叫姜明杰,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本职争做排头兵》。

在离XX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300多天之际,25亿美元世界级的英特尔大项目及一系列外商的投资又落户开发区,给我们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发区正处在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挑战,开发区管委会提出了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开发区形象”的“双我”教育活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工作在城市的最基层窗口的我一名再就业促进员,应该怎样去完成政府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呢?回答是肯定的。以积极的姿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开发区形象”的工作理念,立足本职,争做开发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爱岗敬业是兴区之根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工作中向先进人物赵振金同志学习,向先进典型“开发区十姐妹”看齐,以他们为榜样,近“八荣”,远“八耻”,以身作则地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进一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工作风尚。在个别人看来再就业促进员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也难怪啊,在我们的队伍中个别人的工作作风比较懈怠,松松垮垮,应付了事。为了让自己不再沉沦于安逸享乐,不再消极怠工,就要放开眼界,扎根于失业人员之中,坚守于就业工作岗位,为自己的将来、为所有的失业人员都能找到工作、为开发区的振兴与发展、乃至为国家兴衰改掉自身的不良作风,以“双我”教育为契机不断的完善自我,改变我们在部分人眼中素质能力不高、贪于享乐的不良印象,在再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用个别的改变形成整体的改变,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良好形象。

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工作之宗旨。就业工作是与广大的失业人员接触最密切的工作,是替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察失业人员冷暖、了解失业人员需求、反映失业人员呼声最集中的地方。要为开发区建设出力,作为再就业工作者,就必须加强与失业人员的沟通和联系,畅通各种沟通渠道,时刻把失业人员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把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把自己所管辖的失业人员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常年的再就业工作中,我与自己管辖的失业人员同苦同乐,看到他们没有工作,我就寝食不安;每为他们找到一份工作,我就如释重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视失业人员为自己的姐妹兄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特别要向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倾斜,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失业人员服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党和人民的满意。

从我做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践行“双我”之行动。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点滴做起,用一个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来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仪表端庄稳重、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文雅艺术、面容微笑自然、头脑灵活清晰、业务精通过硬,用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约束自己。对待服务对象要做到有“四声”:来时有问候声,不周有歉意声,协助有谢声,去时有告别声。处理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要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事现办,未办或不能办必有回声,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充分体现出“双我”教育带来的效果。

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是力量之所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改变一切的原动力,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共同向上,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要在自己工作的圈子中形成团结互助,工作分工不分家,急、难、险情齐上阵,先进帮助后进的团结之风。在就业工作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毫无保留的相互交流,以便取得共同的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更有力量轰轰烈烈的投入到开发区的新一轮建设中去。

总之,我们是开发区的主人,怀揣着责任和义务,有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为了开发区的美好未来我们再就业工作者要立足岗位践行“双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和建设,能用百分热,照出千分光,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开发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面对挑战,抢抓机遇,争做排头兵》。自从市委、市政府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以来,我们北宋镇就吹响了跨越发展的新号角。我们镇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积极投身到这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活动中来.面对机遇和挑战,请问在座各位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关,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呢?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北宋镇的脊梁。我们的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北宋镇稳定、发展的基础。要起到一名排头兵的作用,就要从身边的工作做起,立足本职岗位,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把基层的难点、焦点反映到上级。力争把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消灭在基层。做好一名排头兵不仅要肩负起农村经济发展大任,做服务型、学习型和奉献型的乡镇机关干部,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的豪情。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时代的先锋。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命运能够与民族的复兴相联,不仅使我热血沸腾,而且更让我深感重任在肩!做为一名包村干部,我要立足于我们的县情、镇情、村情,落实科学发展观,求发展、求创新。帮助我所包村搞好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于家村100亩,刘家村200亩的芦笋种植任务;帮助于家村肉鸭孵化厂顺利投产。带领群众继续往富裕的路上奔。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基层的农民,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认为排头兵的作用就应该在工作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点,以农村发展为起点,以社会和谐为终点。时刻牢记我的岗位是展示北宋镇党委、政府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以服务老百姓为己任。对于村民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不推托,不回避。忧村民所忧,乐村民所乐。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道德的楷模。古人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在农村我们就是应当是道德的诠释者。在村内工作中尊老爱幼,不大吃大喝,移风易俗。时刻谨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与村民相处过程中既让人们信任我们,又不能失去一名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既要与村民打成一片,又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经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洗礼。我们面对机遇锐意进取,面对挑战勇往直前。只有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善于把压力变成动力,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切切实实地在查找自身存在的“小富即满”和“不思进取”等不利于发展创新的思想,要不畏艰辛、勇于挑战,面对挑战,抢抓机遇,落实正确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在浩瀚的经济建大潮中挺立在风口浪尖、乘长风破万里浪,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绽放光芒,谱写出一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为北宋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富民强镇的瑰丽篇章!

推荐第5篇: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某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XX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今天下午,李锦斌同志来到合肥市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省委报告。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凌云,胡启生,宋道军,宁波,蔡敬民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省委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 的重要讲话精神,通篇贯穿了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与时俱进,求实创新,鼓舞斗志的报告,体现中央精神符合安徽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表示赞成和拥护这 个报告,李锦斌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说,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提交大会审议的报告 ,是全省各级党组织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宏伟蓝图。他希望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审议报告,积极建立献策、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把 这次大会开成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

李锦斌指出:未来五年,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贯 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实施“五大 发展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发展之路。希望合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出新路、作出示 范,更好地引领支撑带动全省发展。要坚持等高对接、抬升标杆,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流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 中心城市。要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要坚持改革攻坚、开放合作、大力度深 化改革,高水平推进开放,全方位加强合作,着力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着力建 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强化进取精神,弘扬务实作风,提升能力本领,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吴存荣同志参加审议。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自从市委、市政府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以来,我们北宋镇就吹响了跨越发展的新号角。我们镇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积极投身到这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活动中来.面对机遇和挑战,请问在座各位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关,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呢?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北宋镇的脊梁。我们的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北宋镇稳定、发展的基础。要起到一名排头兵的作用,就要从身边的工作做起,立足本职岗位,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把基层的难点、焦点反映到上级。力争把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消灭在基层。做好一名排头兵不仅要肩负起农村经济发展大任,做服务型、学习型和奉献型的乡镇机关干部,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的豪情。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时代的先锋。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命运能够与民族的复兴相联,不仅使我热血沸腾,而且更让我深感重任在肩!做为一名包村干部,我要立足于我们的县情、镇情、村情,落实科学发展观,求发展、求创新。帮助我所包村搞好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于家村100亩,刘家村200亩的芦笋种植任务;帮助于家村肉鸭孵化厂顺利投产。带领群众继续往富裕的路上奔。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基层的农民,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认为排头兵的作用就应该在工作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点,以农村发展为起点,以社会和谐为终点。时刻牢记我的岗位是展示北宋镇党委、政府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以服务老百姓为己任。对于村民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不推托,不回避。忧村民所忧,乐村民所乐。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道德的楷模。古人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在农村我们就是应当是道德的诠释者。在村内工作中尊老爱幼,不大吃大喝,移风易俗。时刻谨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与村民相处过程中既让人们信任我们,又不能失去一名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既要与村民打成一片,又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经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洗礼。我们面对机遇锐意进取,面对挑战勇往直前。只有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善于把压力变成动力,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切切实实地在查找自身存在的“小富即满”和“不思进取”等不利于发展创新的思想,要不畏艰辛、勇于挑战,面对挑战,抢抓机遇,落实正确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在浩瀚的经济建大潮中挺立在风口浪尖、乘长风破万里浪,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绽放光芒,谱写出一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为北宋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富民强镇的瑰丽篇章!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上海代表团当天的讨论气氛活跃、发言热烈。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记,同代表们深入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情况。杨雄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举措,要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紧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做好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各项准备。

对于一年来上海勇于改革攻坚、聚焦创新驱动取得的新成就,习近平充分肯定。这让代表们倍感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说,作为上海代表团的一员,为上海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总书记对上海“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并对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上海继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让代表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马兰表示,在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已经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入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工程,作为脑科学研究工作者,将积极参与和推进脑科学重大科技项目和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深刻体会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他表示,简政放权,核心是制度创新,以事前宽松、加强指导,事中事后严管的方式,才能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透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

“我相信,随着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民企发展会越来越好,不断健康成长,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中国经济的健康细胞就会越来越多。”王均金说。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天在讲话中重点谈到的又一个方面。

“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光荣。”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表示,为了做好这次发言,自己5次修改了发言稿。

朱志远说:“我们国家只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巨大推动,才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有发言权,而这正是我们肩负的职责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在发言中提出了关于医保、分级诊疗、促进企业医院改革等意见。他表示,总书记对科技创新讲得很透,让我们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

当天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李碧影说:“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对台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变化,要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等,都说在了我们心头、说在了点子上。”李碧影说,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好经济,促进对台交流、特别是民间交流,拉近基层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距离。

推荐第6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

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人民的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从历史长河看,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最核心的要求是解放思想。行动是打破坚冰的力量,思想是冲破束缚的先导。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年四川省委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 改革开放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只有敢于创新创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开始“包产到组、超产自留”试点,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开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江南北、内陆高原、沿边沿疆生根开花。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要求是勇于担当。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尖锐性、系统性、全局性、协调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重组课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当代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敢于啃硬骨、涉险滩,闯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改革开放最持久的要求是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978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4个考察团,分别赴港澳、东欧、日本、西欧考察学习,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可行的具体建议,对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模仿。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四川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南向开放,建设现代交通体系。

改革开放最全面的要求是接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接力奋斗,开放需要持续推进。在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时间长廊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让区域发展活力与个人创造能力激荡辉映。四川要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5+1”万亿产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誉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给党的建立和党的领导赋予了极其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十分崇高的历史使命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一大批仁人志士探索中国问题出路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情势下应运而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站在了团结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时代潮头。实践充分证明,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的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时代还将证明,新征程必然呼唤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作用也必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伟业中得到有力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总结阐释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其中把“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针对性,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深化和实践指导。从领导本质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不同于领导学意义上的一般化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立志于长期执政、事实上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然要坚定追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着眼于长期执政而实现全面领导,同时要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和化解“四种危险”,着眼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实现坚强领导。从领导属性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领导范围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全覆盖。

必须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求。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正因为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坚定。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党章的遵从。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践行“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一条宝贵政治经验,体现了全党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意志,展示了维护对象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与党的根本宗旨的逻辑一致性,是新时代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用和成果结晶。要在深刻理解“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好“两个维护”。

在新的征程中,必定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党始终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本领,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与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矛盾。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大多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应从供给侧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和核心战略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构建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体系,形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动真格。分类推进去产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策并举降成本,打好“组合拳”,持续减税降费,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全力以赴补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巩固提升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在“一提一创一培”上做文章。全面提升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历史。我们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的“阵痛”,我们在“阵痛”中坚持改革一切不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走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了进一步完善提高,并把污染防治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本账”。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价值观、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要大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改革开放40年,四川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实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法治化轨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建成全国一流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美丽四川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编制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探索设置流域生态环保机构和跨地区生态环保机构,完善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探索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美丽乡村和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鼓励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行绿色消费,落实新业态环保行为规范,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产品。鼓励支持绿色出行,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以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有两个省带头”发动的,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四川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始终坚持把农村改革摆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川农村改革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一,是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初,四川省委就提出,生产队可以组织作业组,实行定额管理;当年10月在全省推广广汉县金鱼公社的分组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分开的试点。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这一改革,很快在全省和全国展开,推动形成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新体制,并载入《宪法》。第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关于农村劳务经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领导同志曾多次专程赴四川调研“民工潮”情况,农民工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逐步得到了高层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等方面,为全国面上的改革推进,也作了努力探索和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又有创新突破,一是落实“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模式,土地流转率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两股一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完成,同步推进“多权同确”。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成都农交所成为全国同类平台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成都市温江区探索“两股一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推广“五补五改”,农村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广财政支农资金由直接补助改为基金、担保、贴息、股份、购买服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总规模达100多亿元。设立全国首只总规模10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基金”。四是着力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推进。在1市11县3高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构建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建立与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同样的社会保障,已培育制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人民的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从历史长河看,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最核心的要求是解放思想。行动是打破坚冰的力量,思想是冲破束缚的先导。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年四川省委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 改革开放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只有敢于创新创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开始“包产到组、超产自留”试点,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开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江南北、内陆高原、沿边沿疆生根开花。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要求是勇于担当。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尖锐性、系统性、全局性、协调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重组课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当代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敢于啃硬骨、涉险滩,闯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改革开放最持久的要求是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978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4个考察团,分别赴港澳、东欧、日本、西欧考察学习,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可行的具体建议,对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模仿。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四川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南向开放,建设现代交通体系。 改革开放最全面的要求是接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接力奋斗,开放需要持续推进。在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时间长廊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让区域发展活力与个人创造能力激荡辉映。四川要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5+1”万亿产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誉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给党的建立和党的领导赋予了极其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十分崇高的历史使命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一大批仁人志士探索中国问题出路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情势下应运而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站在了团结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时代潮头。实践充分证明,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的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时代还将证明,新征程必然呼唤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作用也必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伟业中得到有力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总结阐释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其中把“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针对性,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深化和实践指导。从领导本质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不同于领导学意义上的一般化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立志于长期执政、事实上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然要坚定追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着眼于长期执政而实现全面领导,同时要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和化解“四种危险”,着眼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实现坚强领导。从领导属性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领导范围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全覆盖。

必须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求。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正因为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坚定。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党章的遵从。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践行“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一条宝贵政治经验,体现了全党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意志,展示了维护对象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与党的根本宗旨的逻辑一致性,是新时代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用和成果结晶。要在深刻理解“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好“两个维护”。

在新的征程中,必定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党始终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本领,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与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矛盾。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大多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应从供给侧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和核心战略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构建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体系,形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动真格。分类推进去产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策并举降成本,打好“组合拳”,持续减税降费,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全力以赴补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巩固提升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在“一提一创一培”上做文章。全面提升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历史。我们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的“阵痛”,我们在“阵痛”中坚持改革一切不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走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了进一步完善提高,并把污染防治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本账”。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价值观、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要大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改革开放40年,四川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实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法治化轨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建成全国一流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美丽四川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编制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探索设置流域生态环保机构和跨地区生态环保机构,完善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探索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美丽乡村和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鼓励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行绿色消费,落实新业态环保行为规范,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产品。鼓励支持绿色出行,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以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有两个省带头”发动的,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四川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始终坚持把农村改革摆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川农村改革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一,是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初,四川省委就提出,生产队可以组织作业组,实行定额管理;当年10月在全省推广广汉县金鱼公社的分组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分开的试点。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这一改革,很快在全省和全国展开,推动形成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新体制,并载入《宪法》。第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关于农村劳务经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领导同志曾多次专程赴四川调研“民工潮”情况,农民工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逐步得到了高层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等方面,为全国面上的改革推进,也作了努力探索和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又有创新突破,一是落实“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模式,土地流转率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两股一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完成,同步推进“多权同确”。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成都农交所成为全国同类平台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成都市温江区探索“两股一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推广“五补五改”,农村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广财政支农资金由直接补助改为基金、担保、贴息、股份、购买服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总规模达100多亿元。设立全国首只总规模10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基金”。四是着力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推进。在1市11县3高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构建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建立与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同样的社会保障,已培育制度框架下的职业农民5000余人。五是激励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1个涉农科研院所和62个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出台鼓励离岗创办企业、允许兼职取酬、允许提供有偿服务等10条政策,已有5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也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我省农村改革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优先,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度框架下的职业农民5000余人。五是激励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1个涉农科研院所和62个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出台鼓励离岗创办企业、允许兼职取酬、允许提供有偿服务等10条政策,已有5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也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我省农村改革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优先,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荐第7篇:大学生在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本次座谈会,下面,我就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眼光谈谈我对改革开放30年的看法。

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我们蹒跚并摸索着走过了30年。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作为生在xx、长在xx的一名大学生,我瞩目祖国腾飞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家乡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xx省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得好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小时候,我们的饮食品种单一,如今,大型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印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时候,我们住的平房,住房设施简陋,如今,住的楼房可以鸟瞰整个城市,一套房子就有两个卫生间,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小时候,我们出行除了步行、自行车就是公交车了,如今私家车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即便是公交车,也可以坐着看电视了;小时候家里有电视都是极少数的,如今液晶电视随处可见,数字电视也开始普及,信号不仅清晰,而且节目丰富。电视机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是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一代,也是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普九”的实施,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彻底地改观。

记得在我刚开始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关键就是升学考试,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小学生也被淹没在大量的功课习题里,而对于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当时我参加的小学兴趣班也都仅限于奥数、英语等学科类,而参加艺术类的学生并不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于小学生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而我也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改革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了。高中阶段,社会上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日渐显现,课业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活动越来越多。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走进高等学府的机会,高校的扩招可以说是真正有效地为中小学减了负,虽然高中的学习是比较紧张辛苦的,但相比十年前的高中生活,无疑是轻松的。近10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布局重新调整,大学数量增多,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上升,高等教育正进入大众化时代,我国也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在大学阶段,学校的培养重点已经从以前的学习成绩发展到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如今的校园里,除了课堂,各类社团、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都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身影,我就深切地从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其提高素质和技能的效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千千万万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总结过去经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任务。每逢历史的关键时期,学校尤其是高校就会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是每一个共青团干部应尽的责任。如今,我们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实践机会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我院给学生提供了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机会,作为一名共青团学生干部,我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组织生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定期向全院同学无偿提供安全有保障的勤工俭学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前的实践工作,目的在于给同学提供在学习之外得到工作实践经历的机会;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开展形式各样的宣传工作,培养同学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我院团干部也不断加强学习,做全体学生学习的表率;同时深入同学中,深入生活,用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加强对我院学生生活的了解,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了解,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深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在面对困难、矛盾不退让、不回避的过程中,提高做好学生工作的本领。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规划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作为倍受争论的80后、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借这次奥运会的契机,认真学习奥运精神,并把他带到社会生活中去,把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推荐第8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海洲中学:梁巩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陌生,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蟹欧裳乃嘉拖胂螅辉谔致劢涣髦校Щ嵫胺椒ǎ岣哐澳芰Γ尚轮叮菇ㄖ短逑怠H醚鞫刈⒚裆⒐刈⑸缁岱⒄梗匦墓掖笳秸搿8惺芨母锟鸥嗣巧畲吹木薮蟊浠鸵娲Γ佣祷す腋母锟诺恼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感受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感受身边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设置疑问提问引导和学生质疑;讲述讲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第8课内容:

1、我国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承上启下 教师讲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这节课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吧。 学习新课:

播放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录像:

师:改革前夕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存在什么弊端?

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生:吃大锅饭,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没有生产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生:首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接着是党中央的积极指导。

播放“农村改革”录像,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目的学习。

师: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中国最高层政治家翻开的新一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底层农民们翻开的历史新一页是什么?

生: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契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农村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生阅读42页小字体内容,了解安徽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

义和具体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师:结合教材42页凤阳县农业生产数字进行小结。

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结果是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进度,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这一做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对内改革逐步在农村实行。 师:为什么改革后农村经济能够迅速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经营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衔接与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师:大家想一想,建国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生:回顾前面学习内容归纳:

生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生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生产力。

生3: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

生4: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 释疑解难,让学生敢于质疑:

生:老师你前面提到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是什么意思? 师:一个人的鞋与脚的关系就等同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只有鞋去适应脚的大小需要,不可能是脚适应鞋的大小需要。因此,也就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由此揭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这一客观规律。 ?教师小结过渡:

看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一定要改革。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农村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第二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的学习“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师;“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师: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学生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研读课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宽领域全方位外开放的新格局的过程;正确看待开放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师小结:

对外开放,使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知识拓展延伸:分析比较

师:深圳与浦东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师: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不同;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现在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结论。 师:近代开放是中国丧失主权的情况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被迫开放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主动开放的。 教师小结过渡: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 那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由此引入第三目“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学习。 展示材料:改革前某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混乱局面画面。 师:为什么会有如此混乱的局面?

生1: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 生2: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钣,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生3:企业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展示图片:《美国的“海尔大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昔日亏空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的第一品牌,并在全球获得越来越高的肯定。

师:海尔集团的变化是怎样带来的?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小字体内容,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如改革的必要性和成效,从管理体制到分配形式的变化进行探讨、明白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归纳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从而明白海尔集团的变化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改革的结果,感受改革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整理思路,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基础

三中全会是转折,小平开始抓改革,农村联产搞承包,乡镇企业大发展,国有企业换新颜,三中全会召开后,对外开放也起步,经济特区有五个,广东深圳、珠海与汕 头 ,福建有厦门,后又增设了海南省,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新人教八下).doc

推荐第9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一、列举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天宫一号与神州九号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

3..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

4..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5.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6..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7..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8.三峡工程建成并并网发电。

9.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10.粮食连年丰产,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原因)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6.加强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7.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8.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9.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10.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三、从取得的成就中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3.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9.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四、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质

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六、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

3.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怎样继续推进并深化改革开放(提建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4.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5.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利用外资和生活闲散资金。

6.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7.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拓创新。

八、青少年应怎样为改革开放做贡献?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2.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4.树立全球观念,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九、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什么意义?

1.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

4.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5.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体现。

6.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7.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体现。

推荐第10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班级:11级工业设计 姓名:110152355 祁梦瑶

【摘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链词】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推向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3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贸出口和外汇储备雄居世界第一,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35年完全可以称为“改革开放盛世”,这个盛世比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盛世都要繁荣昌盛,而且还在继续挺进。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显示了党中央不仅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且要以更大的胆识、更高的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在我国发展新阶段、改革攻坚期,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发展的科学性。科学改革与科学发展手挽手,必将使“改革”和“发展”两个“风火轮”并驾齐驱,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体制机制,以现有的体制机制已经制约了中国的利益再分配,经济再发展。深化改革使得行政管理体制总体布局不断推进,有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积累经验和启示。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的伟大复兴。主要意义,没有深化改革就不能实现中国梦,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梦。深化改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深化改革是改变中国的必走之路,只有走深化改革的路,才能将中国带向富强的未来。

浪漫主义是激动人心的,但浪漫之后还要回归现实。我们在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比如,若按2010年的国家贫困线标准,我国还有2688万贫困人口;若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线标准,还有1.28亿贫困人口。又如,夜里当我们抬头仰望,蟾宫难觅,嫦娥常常躲藏;白天当我们翘首极目,蓝天不见,雾霾常常蔽空。再如,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 改革开放为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奠定物质基础、开辟前进道路、指明奋斗方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就无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现实中的问题千头万绪,各种深层矛盾错综复杂,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实现中国梦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11篇:改革开放

改革春风吹暖大山沟

我的家乡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中心,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今为温泉名城、茶丝之乡、休闲胜地,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素有荆杨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总人口40.5万。

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就在这短短的30年中,我却真实地感受着改革开放给英山公路交通所带来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父亲如是的说。然而昔日山里路如一条细长的腰带,缠绕在小河边、悬崖畔、山嘴上、地埂边、山梁上、沟壑里,弯弯曲曲,陡峭崎岖。小时候,农村生活贫困,春种秋收,运输打碾,全仗着人背肩扛,双手操持。那时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也就是独轮车,用双手抬起车把,沿着山道“咯吱咯吱”地行走,仅有一只轮子的车辆也没有多宽的道路。乡间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小路上“咯吱咯吱”作响的独轮车、遇上坡路或三三两两行走的人,人只有让到最边陲上,若不小心,掉进深沟壑里受伤的人十有八九----它成了我童年对路的最初记忆,也成了我童年对金光大道的梦求。

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燃气灶,抽油烟机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致了! 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开始,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到2013年,改革开放成功持续,回顾这30多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中国的一代代领导人,为我们的祖国勾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丶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会陌生,但是老一辈人就不奇怪了,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

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

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曾几何时,看我的家乡会有一些惆怅,因为御改革之长风尽得其利者,一是有人才优势,二是有交通优势,三是有资源优势,而这三者我的家乡都没有,有的仅仅是英山。全国各地的偏远乡村多是人才的真空地带。一切的路都通向城市,一切的人才都向城市集中,这是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规律。再说交通与资源,这两种优势英山也没有。所以在30年改革开放中,这个山区小县似乎被时代所忽略。前年,武汉至英山的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往日到省城需要半天的车程,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够了。交通的改变,让这一方被清代大戏剧家李渔赞赏为“处处水从千涧落,家家人在数峰间”的中国最美乡村,才一下子凸显出它的价值。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持续奔驰了20多年后,一些有识之士就指出: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应该提倡。针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既是对过往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纠正,也是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为中国的当下以及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丰富的人文与旅游资源的英山,近些年才一下子获得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它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此,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偿到交通之甜的英山人民感受至深。“小路小富、大路大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1449平方公里版图面积上,路绵延,土肥沃,山秀丽。英山交通历经嬗变,“陆运人挑背驭、人力手脚并用”早已成为历史远景。延伸八镇三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绘出了一张最新最美的山水画。公路,是英山经济繁荣昌盛的引路“人”。改革开放前一直承受着 “出行难、行路难”,“这山到那山,走走回回半月难”的困境之中。仅有的几条公路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英山以中低山为主,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构成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的地势。改革开放后,英山交通部门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斗志和决心,为英山经济腾飞铸就了一条又一条的“康庄大道”。

英山小城孕育着新的财富,挖掘历史积淀。自古的毕升名人,活字印刷古文化。今朝的“红色旅游”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照亮着我县公路交通历程。 站在英山城区的滚水坝上,我思绪万千,眺望英山景,观光英山水,回顾建设路,自有人评说。小城灯火辉煌,公路流光溢彩,河水波光粼粼,两桥相映彩光如虹,好一座如诗如画的英山城!砺志攻坚铸坦途,千军万马战犹酣。交通儿女对现代化交通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30年沧桑巨变,30年成就斐然。以不争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公路交通取得的丰功伟绩,旨在告诫青年一代一个朴素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发展。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我由衷地感到,中国人载欣载奔,面对诸多社会问题不离不弃,拧成一股绳谋求发展,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决定了中国改革的洪流将会澎湃向前。

第12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家过上好日子。感谢中央好领导,家家富裕乐呵呵。中央领导好政策,家喻户晓全知道。

孟村回民小学六年级:张雨梦

第13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总结3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经验,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基本线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着重探索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二是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来,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一,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第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3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跃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5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9.34,-0.09,-0.95%)和工业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1978到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44.9%。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

第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第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来,我国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改革理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市场化取向。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立新中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

三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推进改革。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把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作为促进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把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科学处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注重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渐进探索、重点突破和有序推进。通过渐进改革方式,把改革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成本低、震动小、成效大的成功改革之路。七是正确处理政府推动和群众首创的关系,坚持调动各方面推进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是正确处理从国情出发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通过体制改革,改善对外开放的条件和环境,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市场、技术、资源和智力,破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规则的体制弊端,不断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九是正确处理探索和规范、破旧和立新的关系,坚持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通过改革开放鲜活的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十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改革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注重微观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相协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许多理论启迪,必将成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原则。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第二,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与精神动力。第三,只有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复杂利益关系,保证改革开放平稳健康推进。第四,只有建立健全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制度和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只有加快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六,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只有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才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第八,只有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应对当前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制度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第一,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二,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改革。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第三,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第四,按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深化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分类改革。继续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14篇:改革开放

论中共十八大与改革开放

摘要: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宝贵经验,当然还指出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回顾历史之时,这次会议还对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做了更加细致且深刻的探索和分析,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仍然坚持着以马克思列林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经验全面深化改革

一、改革开放及其历史成就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意义重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得历史进程,首先在农村实行,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制度,简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5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⑴

30多年来的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特区的试办阶段

1979 年 7 月和 1980 年 5 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市和厦门市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打开了大门,开拓了中国的视野,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然,经济特区的试办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努力下都得以顺利解决。

第二阶段,沿海城市的进一步开放

在经济特区创办大获成功之后,邓小平再次建议:“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 增加几个港口城市。“1984年4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从经济特区走向重点延伸,在沿海地区从南到北连成一线。⑵

第三阶段,进一步扩大沿海开放区域。

沿海区域的扩大开放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愈提高,并且逐步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

浦东新区按照不同功能定位设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四个功能小区

第五阶段,沿边\"沿江及内陆省会城市的全面开放。

1992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先后批准开放了 13 个沿边城市,6 个长江沿岸城市,18 个内陆省会城市,先后批准了 32 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52 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3 个保税区,开放了 34 个口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六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后,我国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国。这也标志着

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这一机遇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我国赢来了更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与国际竞争力。当然,在获得良好机遇的同时,加入贸易组织国也意味着我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12年的历史证明了,我国在面临巨大挑战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一步步战胜了一路的困难,度过了每一个险境,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放宽眼界,也把我国的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坚持和完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吸取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成就:

第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中国不断富强,在世界上得到了认可甚至赞赏。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已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我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也为我国迎来了一大批人才,他们的加入,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学液,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了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 参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融入全球经济,避免原来的封闭和落后,同时也为经

济的全球化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第六,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源泉! 极大地 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⑶

第七,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⑷ 第三,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

第五,改格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第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0年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应该在魏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二、中共十八大与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并且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⑸。

这次会议强调在如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仍要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且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证明了:改革开放式正确的。所以在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简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脚步下,更应该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35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是成功的,当然也是存在不足的,它的成功和不足也表明了,再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基础之上,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并且同样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会还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中共十八大对35年的改革开放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对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计划,全面深化改革是在35年改革开放得经验之上,为适应新发展,顺应新潮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作的系统部署,十八大得以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更清楚的为我国指明了未来的改革开放之路。全会谱写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它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⑵常 健,改革开放 30 年之对外开放:成就\"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 11期

⑶王俊骏,简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4期

⑷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新华网,2012年12月31日。

⑸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财经网(北京),2013-11-12

第15篇:改革开放

重要性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八大总结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的十五个方面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5.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4.深化军队和国防改革

15.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结束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一直坚定地推进改革计划,并积极主动的实行对外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已全面展开。

第16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读_____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邓小平同志的一番讲话,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他强调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具有突破性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时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邓小平认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不单单是要解放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发展生产力,而改革开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措施。

对于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举措,很多人都持有怀疑态度。然而,凡事都需要一个尝试,在机会面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把握住机会。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放弃那些无谓的争论,换取更多的时间。

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到,最关键的就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发展的理解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这样不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回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正确的理解,才不会发生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的局面。

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还强调了如何做好廉政建设,我们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青年教育好。对于当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班子的年轻化。

最后,小平同志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们也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越来越完善。

第17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当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满怀激情的我从大山深处只身来到广州。在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只是成功者的喜极而泣和失败者的黯然出局,而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在这个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的地方,我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独在异乡为异客,即使事业做得再大,我心系的还是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凭借着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我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顾家人、朋友反对,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乡祁阳创办了金浩茶油,并将家乡的茶油作为终身奋斗事业。正如马云所说,“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十九年如一日,“金浩”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茁壮成长,每当听到《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时,当年创业时期的点点滴滴涌上我的心头。改革开放使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中华大地重新迸发生机,使这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再次豪迈的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对企业的意义亦如此。

面对着如洪水猛兽般扩张的国际粮油巨头、面对着日新月异的销售渠道、面对着日益增长的成本,企业必须通过自身“改革开放”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需要。古语有云:变着通,通着达。在新的形势下,我重新审视目前公司内部体制、制度流程,发现弊端后,决定对现有的绩效考核方案、费用报销流程、营销体系组织架构等内部管理机制顺势改革,企业必将朝着更高、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营销工作的重心,我们着重精耕湖南、湖北市场,只有形成拥有绝对地域优势才能打造全国品牌,为了将现有市场做深做透,遵循“短、平、快”现代管理原则,我们将湖南、湖北市场细分成长沙、常德、衡阳、武汉、襄阳五块区域,各区域间形成良性竞争,以好的市场去拉动薄弱市场,并试水专卖店经营模式;为了充分调动销售员工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理念,公司采用 “底薪+提成”最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案,总的方向要以简单、高效、直观的方式激励员工,提高员工收入;财务部门下半年要优化审批流程,公司也将简化费用申报,将费用最大限度的投放市场;通过“健康快车”和“快乐gogogo”活动,让经销商切实感受到公司的改变,让消费者得到最大实惠。配合冠名湖南经视“幸福向前冲”及广告投放,将金浩公司健康、快乐、幸福的价值观传达给每一位消费者。

今年是公司的“改革开放”之年,希望全体金浩人上下一心、迎接挑战,与

企业一起健康成长。

第18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

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解放胜利的喜悦当中时,却刮起了一场让人闻风丧胆“文化大革命”风暴。使我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混乱,经济发展停滞,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就在此时,一面红旗竖起来了——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用一次改革开放把中国和中国人民重新带上了致富强国的道路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经济特区。全国上下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全面解放生产力。

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进一步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也给广大的领导干部打了一针强心剂,不要因为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而延误了改革的时机,使得广大领导干部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所谓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原因有二:

一、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给我国点来如此大的变化,获得如此大的成就都源于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整个改革开放历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而后江泽民也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如今,胡锦涛也指出,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方针。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我国目前的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所以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依赖大在处理革命、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这所以说邓小平是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放眼世界,了解到、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

目前的世界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经济全球化明显,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资本在国际流通也越来越快。此时,只有张开双臂对世界开放中国再能更快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我国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以经济特区为先导广泛的吸收和借鉴了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应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现金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对外开放发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区、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12月我国又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履行承诺的同时,加快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步伐。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的“引进来”大大踏步的“走出去”,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品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结30年依赖的发展经验,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结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全面振兴中国经济发展。

就在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并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和扩大相关领域对外开放作了明确部署。这些举措不仅对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全面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胜利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必将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改革开放30年为新的起点,在改革上又迈出新步伐,在开放上也取得新进展。在经济领域,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创业板正式推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社会事业等领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同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贸易大国地位得到巩固,利用外资质量继续提高,企业“走出去”在金融危机的北京下逆势上扬,在国际经济体系重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改革开放的这些新成绩,是在我国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极为不易。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在世界率先回升向好提供了新的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需要完成的各项目标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

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要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这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着眼于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着眼于健全金融体系,继续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继续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要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还必须继续深化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和更好改善民生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坚决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也要必须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成功。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还要必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稳定发展对外贸易,着力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要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要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改革开辟航道,奋斗创造辉煌。过去30年来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要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实现富民强国和民族振兴,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也会在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

第19篇:领导人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发言稿样本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发言稿

尊敬的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大家下午好。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及我们的人民应当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以致于今后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仍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要认清这一现实问题,并且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道路,我们在坚持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之下,应当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实践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我国的GDP总量不断提高;神舟号系列载人宇宙飞船、探月行动等航天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上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面对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与欠缺的方面。

一、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低位,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因此,我们应当 不断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调整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大力扶持新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仅在某一两个领域有科技优势,缺乏系统性。于此,我们要不断加大科技型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各领域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平台,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科技成果,加强合作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三、不断深化文化教育的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学生呆板化、死板化的学习模式,增添教育乐趣,推进我们的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要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引导社会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问题一直受到严峻的拷问。面对政治腐败、行 政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必须解决,也急需解决。如何深入政治体制改革是考验我党及政府的一道难题。因此,我党及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察制度体系以及对应的法律条例,避免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权力机关相互平衡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历经了艰难困阻,但是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我党、政府及人民要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加强对外开放的深度;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中,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迎接挑战,不断与时俱进,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实践,勇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纪念过去的成就,改进当下的不足,展望以后的发展。改革之路还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2018年×月×日

第20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谋振兴求发展,犹如阵阵春风,使我市的科教文卫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出现了芬芳满枝的可喜局面,科技兴市成效显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科学绘出新画卷技术创造新生活

改革开放,翻开了呼和浩特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三十年来,呼市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总结呼市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经验,展望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制定并实施了“科技兴市”的战略决策。

从此,呼市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腾飞,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并坚持“改革、调整、创新、产业化”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从2001-2007年,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年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位居第一,其中,GDP年均增速达到22.7%。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1.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006元。同时,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我市在自治区12个盟市科技进步评价中连续5年位居第一;在国家科技进步市考核中,连续10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一、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呼市在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进程中,努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促进全市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增长和效益的主要动力,科技力量的扩增则为科技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为107个,新产品开发项目223个,仅新产品产值就达到45.2亿元。

二、科学技术促进农牧业发展

在农业生产领域,随着科技兴农在农村乡镇的深入普及,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奶牛养殖、肉羊养殖以及马铃薯、玉米等优势农作物为主的农牧业体系。

在种植业生产中,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光肥化验,生物防治;节水灌溉中的喷灌、滴灌,配方施肥,地膜覆盖;马铃薯脱毒种植生产技术的陆续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

办人民满意教育,造民族栋梁之才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三十年。在我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矢志不渝坚持的目标。

一、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重中之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全面推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行了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全额到位。经过努力,我市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共建任务。

二、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我市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促进了民族文字教材的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教材的质量,加大了民族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推进民族学校的特色教育和教科研及协作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民族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截至2007年,全市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43所,其中,幼儿园8所,小学23所,民族中学11所,民族职业学校1所。各族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

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表明,民办教育的特色和作用正在社会发展中日渐凸显。

草原文化铸辉煌魅力青城美名扬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及品牌活动彰显首府文化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累累硕果。这些可喜成绩的取得不仅弘扬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而且也为建设文化大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天堂草原,情系“昭君”

经济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目标,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文化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文化艺术精品层出不穷,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促进民族文化大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品牌带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到2007年,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昭君文化节世人展示了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草原文化魅力,塑造了草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展现了呼和浩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青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昭君文化节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100个民间艺术活动之一,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二、文化事业日新月异,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首府文化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首府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职工文化、农村文化,可谓是遍地开花。 市区内公园星罗棋布,临街的建筑模式多姿多彩,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蒙元、蒙满文化景观街,成吉思汗大街,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盎然的活力与民族文化的兴盛。

三、广播事业再创佳绩,出版事业更上高峰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状态,要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食量。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我市电台、电视台在全国广播电视改革的发展形势下,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市广电局从2007年开始,逐步实现了有线电视向高清晰数字电视的转换。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3.5%。

卫生事业结硕果,医疗服务贴人心

卫生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任,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医务工作者团结奋进、真抓实干,首府的卫生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卫生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医疗机构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遍布于城乡之间。截止到2007年,我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99个,其中综合医院40所,社区服务中心(站)127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82所;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640张、病床使用率为80.8%。

二、卫生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的卫生医疗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截止2007年我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142人。其中执业医师5427名,护师(士)4774名、药师(士)1056名。我市卫生医疗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有大幅增加,在业务素质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今后,我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新提升、社会事业的新进步、人居环境的新改善,把现代化和谐首府建设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改革开放发言稿
《改革开放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