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资格证 最新 教案 说课稿doc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

下午好!我是文科第5组47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五部分对我的课程设计进行阐述。 原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雨霖铃》在该单元及整套教材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能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它承接本单元中诗歌的内容以及以前所学的词的内容,又为以后学习词和文赋做好知识准备,是学好古代文学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2、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了解词牌“雨霖铃”;在朗读中体味全诗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 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 情感目标:体味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兴趣。

3、教学重难点

 重点:婉约派词的特点;“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理解虚实结合和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 难点:品味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名句的鉴赏方法。

二、说教法

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高二的学生有一定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擅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缜密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我打算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授课:

 诵读法: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而且诗词是比较适合诵读的。通过带领同学反复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情感。

 评论法:让学生在教师同学诵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对教师同学的朗诵进行评论,从而更好地去朗读体会。  问答法:课堂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通过提问教师能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想法,从而引领学生去分析词。

 品读分析法: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全词,分上下阕,逐句分析词所描写的意境,分析词的艺术特色,从而让学生对全词有深层次的理解,更好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是老师单方面的教,学生的收获也是有限的,学生也要学会学习,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学法具体如下:

 读书自学法:学会自习,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 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在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一起讨论赏析;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些现代是个中一些写离愁别绪的诗。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资料、图片) (1)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可见,代表着豪放和婉约两大词派的苏柳二人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具体感受婉约词的凄美、缠绵!(板书:题目、作者) (2)回顾作者,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由于擅长词曲,熟悉歌妓,柳永词作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柳永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词调极尽哀怨。 (3)雨霖铃,又雨淋铃,词牌名。马嵬病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音与山相应。玄宗悼念贵妃,作《雨霖铃》。柳永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1) 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 指导诵读,纠正字音。请个别同学起来有感情诵读。 3) 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3、词句鉴赏、具体分析  先看上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描绘了怎样一个画面?

情人离别时的场景。同时指出事件发生在秋季、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在长亭。 2)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它是如何奠定的?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

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

明确:这句写景。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 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依依惜别时,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

教师总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4、整体归纳、思维拓展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 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同学谈谈对词人柳永的认识?

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

5、课后小结、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 背诵《雨霖铃》 ;预习《声声慢》

五、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实)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寞

(虚)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美术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美术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美术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教案

教师资格证 最新 教案 说课稿doc
《教师资格证 最新 教案 说课稿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