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鼠兔害填空题1森林鼠害是由______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鼠兔害

一、填空题

1.森林鼠害是由________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 2.啮齿动物,包括________与________两大类。* 3.森林鼠害是北半球寒温带林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灾害,其中以________受害最为严重。* 4.化学灭鼠剂又称________,是指用于杀灭鼠类的有毒化学药物。* 5.鼠类,是指均以门齿啃啮食物的啮齿动物,包括1个目,即________的动物。** 6.啮齿动物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无齿根,能终生生长。* 7.鼠 (兔) 害按危害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为____________,包括鼠平鼠、姬鼠、沙鼠、跳鼠、绒鼠、田鼠和野兔等;另一类为____________,即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类。** 8.全球的森林鼠害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即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方。** 9.在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严重危害的林分,应使用_____________进行防治。* 10.按灭鼠剂对鼠类中毒的作用速度和形式,一般习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灭鼠剂和____________灭鼠剂。** 11.毒饵通常是由基饵、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2.中华鼢鼠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一大害鼠。** 13.中华鼢鼠主要危害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树种。*** 14.东北鼢鼠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和落叶松的根系等。*** 15.鼢鼠的洞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6.达乌尔鼠兔是典型的________动物,一般栖息于沙质或半沙质的丘陵、山坡草地、平原草场和灌木丛等立地环境下。** 17.赤腹松鼠的身体背面、两侧面和四肢外侧面呈橄榄褐色;体腹面毛色因分布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从南至北到安徽大别山一带,毛色从________逐渐变淡成为橙黄色,最后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__。*** 18.啮齿动物不仅____________,而且具有强大的________,分布在除南极大陆外的世界各地。** 19.啮齿动物危害的树种,几乎是所有____________的全部树种,在鼠类大发生的年度,还可以见到________中的一些树种或灌木丛也遭受危害。** 20.有害啮齿动物的控制必须保障______________的安全,有利于维护____________,同时实现有害啮齿动物的可持续控制。*** 21.利用物理学原理制成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适用于害鼠________或不宜进行大规模________的林地。*** 22.由于____________的高效、低毒、安全和特有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灭鼠药物。* 23.理想的毒饵引诱剂不仅可以通过__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__起作用。** 24.利用________,就是直接将烟剂点燃后投入鼠洞,再封堵洞口,熏死害鼠。** 25.赤腹松鼠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剥食树皮,在树干基部的___________及树体上、中、下部的___________,最长的达2-3 m。***

二、单选题

1.啮齿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门齿很发达,无齿根,能终生生长,(

)。* A.无犬齿 C.无臼齿 A.原始林 C.人工林 A.寒带林区 C.温带林区

护树体,都是(

)方法。* A.化学控制 C.生物学控制 A.獾和猫头鹰 C.黄鼬和乌鸦 A.12年 C.6年 A.生产者

B.物理控制 D.综合控制 B.穿山甲和隼 D.水獭和秃鹫 B.9年 D.3年 B.消费者 B.无前臼齿 D.A.B.C. B.次生林 D.A.B.C. B.寒温带林区 D.热带林区 2.森林鼠害发生最为严重的是(

)。* 3.森林鼠害主要发生在北半球(

)。*** 4.挖防鼠阻隔沟,或在树干基部套硬质塑料管、金属网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5.自然界中许多小型食肉兽和猛禽,如(

)都是鼠类的天敌。* 6.我国东北林区棕背鼠平的密度,每隔(

)就有周期性的波动。** 7.鼠类是生态系统中的(

),在能量流及物质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C.还原者 A.西北及西藏 C.西北及内蒙古

9.鼢鼠是适于(

)生活的鼠类。*

D.A.B.C. B.西南及西藏 D.东北及内蒙古 8.在我国红背鼠平分布于(

)的林区及森林草原区。** A.地下

B.地面 C.树上

10.化学灭鼠剂来源于(

)。** A.微生物产品 C.植物药物类

B.化学药物类

D.动物药物类 D.A.B.C.

11.鼠害治理提倡预防为主,下面预防技术措施是(

)。* A.生物防治技术

B.化学防治技术 C.林木保护技术

D.物理器械防治

12.环状剥皮是害鼠取食的结果,树皮中含有粗糖、粗脂肪、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其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的是(

)。** A.红松

B.樟子松 C.落叶松

D.杨树

13.生态控制技术是具有生态修复功能无公害防治技术,它是(

)。** A.设置替代性食物

B.挂鸟巢招引食虫鸟 C.应用生物制剂防治

D.人工捕杀

14.生态控制技术是具有生态修复功能无公害防治技术,哪种不是生态措施(

)。** A.设置捕鼠陷阱

B.除草、提高林分卫生状况 C.合理密植

D.促进林分郁闭

15.利用捕鼠夹进行害鼠调查,下列不同布夹密度和间距哪种更科学合理(

)。** A.5m×5m

B.10m×10m C.10m×15m

D.5m×20m 16.抗生育技术是控制害鼠种群密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依靠(

)。** A.消灭害鼠个体,达到降低密度

B.靠气味驱赶害鼠,降低密度 C.让害鼠绝育,高效降低密度

D.控制害鼠繁殖力,保持低密度 17.抗凝血杀鼠剂对非靶动物、鼠类天敌和环境的影响是(

)。*** A.严重毒害

B.有毒害 C.毒害轻微

D.安全

18.鼠害发生中等危害时,应拒绝使用(

)。* A.抗生育药剂

B.捕鼠器械捕杀 C.化学杀鼠剂

D.生物防治

19.田鼠喜欢生活在湿润环境中,其夏季主要食物是(

)。** A.林木幼苗

B.草根、绿色植物 C.粮食、种子

D.块根、块茎

20.不同湿度影响到地面鼠类种群组成,由湿润向干燥过渡,害鼠依次为(

)。** A.鼠平鼠、田鼠、姬鼠、跳鼠

B.跳鼠、田鼠、姬鼠、鼠平鼠 C.姬鼠、田鼠、鼠平鼠、跳鼠

D.田鼠、鼠平鼠、姬鼠、跳鼠

21.林木保护药剂具有多种处理方式,例如沾根、喷雾、涂树干、全株沾苗处理等,在地下害鼠和野兔重复发生、交替危害的地区,使用(

)能够有效控制灾害。*** A.涂树干处理

B.沾根处理 C.全株沾苗处理

D.喷雾防治

22.林木保护药剂通过对(

)刺激作用,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 A.嗅觉和触觉

B.触觉和视觉 C.味觉和触觉

D.味觉和嗅觉

23.天敌动物是控制害鼠种群的因素之一,对于地下害鼠来说,(

)控制效果最好。** A.狼、狐等中型食肉目动物

B.蛇类

C.鹰隼、猫头鹰等猛禽类

D.鼬科动物

24.在低洼、水湿环境下投药防治害鼠,要求蜡块毒饵剂型,(

)是蜡块毒饵不具备的。*** A.能保持药剂的有效作用期

B.不污染水环境 C.增加药剂的适口性

D.对鸟类等安全

25.抗生育防治技术原理是通过降低害鼠的出生率来控制种群密度,从而减轻危害,达到(

)。** A.预防当年鼠密度上升

B.长期维持在低密度水平C.保存一定密度,维持生态平衡 D.防止其它害鼠入侵 26.抗生育防治技术的效果与(

)密切相关。*** A.投药量

B.防治时间 C.投药方式

D.天气状况

27.棕背鼠平的危害有以下规律(

)。** A.山下坡重、坡上轻

B.林缘重、林内轻

C.海拔高重、海拔低地轻 D.火烧迹地重、其它造林地轻

28.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害鼠种群组成,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各自具有相应的种群组成,哪种是针叶林的鼠类组成(

)。*** A.棕背鼠平和大林姬鼠

B.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 C.红背鼠平和棕背鼠平

D.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 29.抗生育药剂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而非(

)。** A.对环境无污染

B.促进森林健康

C.对非靶动物、天敌安全

D.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30.棕背鼠平危害林木的原因不是(

)。** A.为繁殖需要而准备

B.有啃咬物质的习性

C.洞道简单,不储存食物

D.为了取食

31.棕背鼠平具有的生活习性不是(

)。* A.有冬眠习性

B.会游泳 C.有很强的攀爬能力

D.觅食能力好 32.提倡无公害防治,是因为(

)。** A.提高防治效率

B.更经济实用 C.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D.促进科技创新

33.抗生育剂控制害鼠种群效果比较理想的是(

)。** A.雌性抗生育剂

B.雄性抗生育剂 C.化学抗生育剂

D.雌雄两性抗生育剂

三、多选题

1.鼠 (兔) 类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盗食直播树籽 C.啃食幼树树皮 A.携带和传播种子 C.提供食物

A.数量突然急剧上升 C.食物数量不足

B.啃食幼苗与树根 D.啃食嫩枝嫩芽 B.扩大森林植物分布

D.维持森林内生态系统的平衡 B.隐蔽条件差 D.缺水 2.鼠 (兔) 类的活动也能给森林带来益处,如(

)。** 3.森林鼠 (兔) 只有在(

)的情况下,才会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 4.有害啮齿动物的控制必须保障(

)的安全,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实现有害啮齿动物的可持续控制。** A.牧场 C.人类

5.毒饵通常由(

)组成。*** A.灭鼠剂 C.附加剂 A.挖防鼠阻隔沟 C.在树干上涂拒避剂 A.鼬和獾 C.鹰和隼

B.诱饵 D.色素

B.在树干基部套硬质塑料管 D.用金属网保护树体 B.蛇和狐 D.猫头鹰 B.环境 D.动物

6.(

)等方式,这些都是鼠害的物理控制方法。* 7.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如(

)等都是鼠类的天敌。* 8.由于抗凝血灭鼠剂的(

)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灭鼠药物。*** A.低毒 C.安全 A.引诱剂 C.粘着剂 A.鼠的分布状况 C.鼠的个体大小 A.混交林、阔叶疏林 C.杨桦林、柞林 A.东北 C.华北

A.阔叶林与针叶林 C.阔叶林与草原交接区域 A.落叶松 C.杉木

A.针阔叶混交林 C.台地森林 A.草原 C.河谷 A.郁闭度大

C.杂草种类少覆盖度低 A.取食 C.粮仓

B.高效 D.特有 B.增效剂 D.防霉防腐剂 B.当地鼠类种类组成 D.鼠的数量(或密度) B.农田 D.室内 B.西北 D.西南 B.针阔混交林 D.次生灌丛 B.泡桐 D.柳杉 B.阔叶疏林 D.坡地林缘 B.农田 D.山地 B.光照强度弱 D.幼林杂草丛生 B.休息洞 D.厕所 9.毒饵添加剂按其作用形式又可分为(

)等。*** 10.灭鼠前的鼠害调查的内容主要是(

)。*** 11.大林姬鼠主要在(

)等地活动。** 12.大林姬鼠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栖息在林区。** 13.赤腹松鼠栖息在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常见于(

)等生境。** 14.赤腹松鼠主要危害树种有(

)等。** 15.棕背鼠平栖息于林区地势高而干燥的地方,在(

)中都能见到。** 16.鼢鼠栖息于(

)等各种野外环境。** 17.鼢鼠在(

)的地方,数量较少。*** 18.鼢鼠的永久性洞主要由(

)组成。*** 19.草兔主要栖息在(

)等环境中。** A.草原 C.森林草原 A.丘陵 C.平原草场

B.干旱草原 D.丘陵 B.山坡草地 D.灌木丛 20.鼠兔科动物是典型的草原动物,一般栖息于(

)等林地环境。**

四、判断题

1.啮齿类动物的啮齿是犬齿。

)* 2.森林鼠害发生最严重的是次生林。(

)* 3.森林鼠 (兔) 的种群数量保持着一个平稳的状态,对林木生长不构成危害。(

)* 4.森林鼠 (兔) 只有在数量突然急剧上升、食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

)* 5.在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分,应使用物理器械进行防治。(

)* 6.在害鼠种群密度较低、还未造成较大危害的林分,应使用化学杀鼠剂进行防治。(

)* 7.抗凝血灭鼠剂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灭鼠药物。(

)** 8.毒饵通常是由基饵、灭鼠剂和添加剂组成。(

)** 9.赤腹松鼠是一种地栖松鼠。(

)** 10.赤腹松鼠广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 11.赤腹松鼠是四川灌木林主要害鼠之一。(

)** 12.大林姬鼠在树冠层筑巢。(

)** 13.大林姬鼠是一种大型的鼠类。(

)** 14.全球的森林鼠害主要发生在热带林区,即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北方。(

)** 15.森林鼠(兔)类为害林木时,被害株率达50%以上为重度危害。(

)** 16.森林鼠(兔)类为害林木时,被害株率在20%-30%之间为中度危害。(

)** 17.森林鼠(兔)类为害林木时,被害株率在10%以下为轻度危害。(

)** 18.很多害鼠对于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19.化学灭鼠剂来源于化学药物类、植物药物类和微生物产品。(

)* 20.引诱剂配制的毒饵对害鼠具有引诱力,故易使害鼠吃够致死剂量,从而能大大提高毒饵灭鼠的效果。(

)** 21.鼠类的防治对策主要是采取器械捕杀和化学防治。(

)*** 22.灭鼠剂的毒力是灭鼠剂有效的唯一条件。(

)* 23.在毒饵中完全不被觉察的灭鼠剂,尤其是能瞒过所有个体的灭鼠剂并不存在。(

)** 24.赤腹松鼠腹部的毛色均为红色。(

)** 25.赤腹松鼠剥食树皮主要是因为季节变化。(

)** 26.红背鼠平常在树枝上营巢。(

)** 27.在我国,红背鼠平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林区与农田。(

)** 28.红背鼠平是典型的林栖鼠类,数量很多,是华北林区的优势鼠种之一。(

)** 29.农作物是鼢鼠的主要食源。(

)* 30.鼢鼠类是适于树上生活的鼠类。(

)** 31.鼢鼠由于适于地下生活,听觉和嗅觉十分灵敏。(

)** 32.中华鼢鼠迁移地的变化与水源有关。(

)*** 33.在一次灭鼠消灭了种群中90%的个体,若不采取其他措施,一年之后,鼠密度又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

)*** 3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象是个体。(

)* 35.在害鼠的隐蔽场所遭到破坏时,利用天敌防治害鼠往往效果较好。(

)*** 36.抗凝血剂的主要作用点是血液。(

)*** 37.烟剂就是将灭鼠药物配制成烟炮,待点燃后放出有毒气体以杀死害鼠。(

)** 38.鼢鼠有弃洞的习性。发现洞被掘开后,鼢鼠会很快逃离。(

)*** 39.鼢鼠的洞系结构最为复杂。(

)*** 40.草兔活动范围一般在10km以内,10%的个体可以在原栖息地内再捕获。(

)***

五、简答题

1.鼠 (兔) 类对林业的危害。* 2.田鼠的主要特征。** 3.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的主要特征。** 4.中华鼢鼠对林业的主要危害。* 5.如何招引天敌控制森林鼠害?*** 6.森林鼠 (兔) 害发生的原因。** 7.达乌尔鼠兔对林木的危害。** 8.经口灭鼠剂的衡量标准。** 9.赤腹松鼠对林业的危害。** 10.子午沙鼠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1.大沙鼠的危害。* 12.草兔对林业的危害。** 13.生态学方法灭鼠 (兔) 的原理*** 14.为什么说通过营林措施可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15.为什么常用致死中量表示灭鼠剂毒力的强弱?** 16.适口性好的灭鼠剂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17.棕背鼠平对林业的危害。** 18.中华鼢鼠的取食规律。*** 19.不同性别的甘肃鼢鼠对林木危害的表现。*** 20.害鼠综合管理。*** 21.兔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六、论述题

1.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的措施。* 2.评价灭鼠剂的标准。* 3.地下害鼠与野兔交替危害时的综合治理。** 4.常用哪些方法防治达乌尔鼠兔?** 5.分析森林鼠害发生的原因。** 6.如何通过营林措施控制害鼠?*** 7.如何利用天敌控制鼠害?** 8.论述对鼢鼠的综合防治。** 9.害鼠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四章答案

一、填空题

1.啮齿动物 2.啮齿目,兔形目 3.人工林 4.灭鼠药 5.啮齿目 6.门齿很发达

7.地上危害型,地下危害型 8.寒温带林区 9.化学灭鼠剂

10.急性或单剂量,慢性或多剂量

11.灭鼠剂,添加剂 12.人工林,天然林

二、单选题

1.A 8.D 15.D 2.C 9.A 16.D 3.B 10.B 17.B 4.B 11.C 18.C 5.A 12.B 19.B 6.D 13.A 20.D 7.B 14.A

21.C

三、多选题

1.ABCD 3.AC 2.ABCD

4.BC

13.油松,落叶松,杨属及榆属 14.樟子松,油松 15.永久性,临时性 16.草原

17.栗红色,灰白带浅土黄色 18.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力 19.人工造林地,原始森林 20.环境和人类,生物多样性 21.种群数量低,化学防治 22.抗凝血灭鼠剂 23.嗅觉,味觉 24.熏蒸灭鼠

25.环状剥皮,条状剥皮

22.D 29.B 23.D 30.B 24.C 31.A 25.B 32.C 26.B 33.D

27.C 28.C

5.ABC 7.ABCD 6.ABD

8.ABCD 9.ABCD 10.AB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BCD 16.ABCD 17.ABC

18.BCD 19.ABCD 20.ABC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五、简答题

1.鼠 (兔)类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盗食直播树籽,啃食幼苗或幼树树皮、嫩枝、嫩芽、树根等,极大降低了出苗率及成活率,严重地影响了植树造林质量和森林更新。

2.田鼠的主要特征:身体较粗笨,毛被蓬松,四肢与尾均较短,耳亦短小。臼齿常分成很多齿叶,咀嚼面平坦,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齿环(少数种类其排列似左右相对)。大部分种类的臼齿能终生生长;少数种类在成年之后生有齿根,在鳞骨上大都生有眶后嵴。

3.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的主要特征:体形粗壮,四肢及尾均短。眼极小。耳壳甚小,隐于毛下。前足爪特别发达。

4.中华鼢鼠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主要食物,食性很杂,粮作、蔬菜、杂草、果树及林木的幼树、幼苗等均遭受危害,在林地内主要觅食树木、灌木及部分杂草的根系。

5.招引鼠类天敌主要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实行封山育林,禁捕、禁猎等天敌保护措施;(2)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3)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6.(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如食物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森林鼠 (兔)会大量地以树木为食;(2)食物供应发生变化,如大面积、单一营造鼠 (兔)喜食的树种,其种群数量也会因食物的充足而迅速上升;(3)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如人为大量捕捉鼠 (兔)天敌,使鼠 (兔)种群失去制约;(4)退耕还林地以前是农田,食物充足,鼠 (兔)数量多,栽种作物改为种树后,植被稀少、食物短缺,鼠 (兔)被迫以树木为食,危害新植林。

7.达乌尔鼠兔以植物茎叶为食,主要取食杂草,对林木、农作物、牧草均有危害。木本植物主要危害油松、侧柏、青杨、白榆、山杏、旱柳、沙枣、酸刺、沙棘、拧条等,尤以为害油松、侧柏、云杉最为严重。

在早春和枯草期啃食幼树当年生嫩枝和树皮,使其生长畸形成丛枝状,失去形成主干的能力,或将根茎上部约20cm处环状剥皮,致使树木水分养分输送受阻而死亡。秋季将枝条或新植幼树从地表处咬断,运送到洞口或洞道内贮藏越冬。

8.经口灭鼠剂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1)毒力;(2)适口性;(3)耐药性或抗药性;(4)作用速度和稳定性;(5)解毒及检测方法;(6)价格和来源等。

9.赤腹松鼠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为害的树种包括杉木、柳杉、水杉、泡桐、银杏等。(2)为害的林龄从3 年幼树到25 年的成林,最严重的是10-20年生的杉木、柳杉。(3)为害方式有茎基部环剥及树上、中、下部的条状剥皮,最长的达2-3 m。(4)受害部位,树高5 m以上的多在树冠基部,4 m以下的多在树干部,很少在近地表的基部环剥。

10.子午沙鼠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主要表现在:(1)传播鼠疫、利什曼原虫病(即黑热病)和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2)以豆类、禾谷类农作物为食,危害农作物;(3)破坏荒漠和半荒漠草场,盗食荒漠植被的种子,啃食固沙植物的根基部树皮,造成植株死亡,加速水土流失。

11.大沙鼠在荒漠上危害灌木林,毁食牧草,尤其是毁灭性破坏固沙植物,使很多固沙植物成片死亡,从而严重影响防沙治沙的进程。在农垦区,该鼠主要环剥农田防护林根基部树皮,造成林木大量死亡。在流行病学上是鼠疫、黑热病、蜱性斑疹伤寒、蜱传性回归热、白蛉热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

12.草兔对林业危害主要表现在:(1)剪株型 主要危害幼苗,在地上10 cm左右处将苗木剪断,取食苗木嫩枝;地径在1.5 cm以上时,剪株现象不明显,草兔取食干部的幼嫩枝条及鳞片。(2)啃皮型 主要危害大树,危害部位以1 m以下为主,将树皮环剥,或全部啃光,或从下到上呈条状剥皮。(3)食根型 主要危害1年生幼苗。将新栽植的幼苗连根拔起,然后取食幼苗根部,以对沙棘苗的危害最为突出。

(4)食苗型 危害实生苗和萌生苗。

13.主要采取破坏森林鼠 (兔)类适宜的栖息、繁殖、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等措施,使鼠 (兔)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鼠 (兔)类数量的增长。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在森林采伐和培育过程中,应设法创造不利于鼠 (兔)类栖息和隐蔽的条件;二是在营林措施上应尽量减少鼠 (兔)类的食源。 14.营林措施是指通过抚育伐等林业生产方式来破坏适宜鼠类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以影响害鼠种群数量增长。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改善林内卫生、实现提早郁闭;提高林分的生长势,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以形成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生态林分等。

15.第一,致死中量是全部试验动物死亡剂量的对数平均值,个别个体(无论最敏感还是最不敏感)对它的影响较小,最有代表性。第二,它最易准确测定,灵敏度高。第三,只要方法适当,通过测定致死中量,可计算出95%致死量、5%致死量以及相当于任何死亡率的致死量。

16.一是鼠类不能觉察到毒饵中的灭鼠剂;二是虽能察觉但并不厌弃,甚至有乐于取食的倾向。

17.一是春季和夏季啃咬幼树的树皮,有时可爬上树尖进行咬枝梢。二是秋季啃食树皮、榛子等;三是冬季啃咬幼树的树皮,取食时可以环状剥皮,咬食幼苗主梢,危害期可长达半年,特别对灌木的危害在天然林中非常严重。棕背鼠平严重影响林木的更新和造林,是当前林区的主要的鼠害之一。 18.(1)春夏季喜食植物幼嫩多汁肥大组织,秋冬季喜食树木及杂草根茎。(2)从植物类型看,对农作物的喜食性>杂草>林木。(3)木本植物中,对针叶树(主要指松科植物)的喜食性大于阔叶树,尤其对落叶松、油松最为喜食;草本植物中以马铃薯、小麦、当归、党参、野胡萝卜、苜蓿最为喜食。(4)鼢鼠有贮食的特点,贮食量因季节而不同,春季每只平均贮食300g左右,夏季200g左右,秋季每只积食可达900g左右。(5)生殖期的雌鼠因育仔而需大量补充营养,取食活动比雄鼠频繁,特别是在4~5月繁殖盛期,雌鼠的取食量相当于雄鼠的2~3倍。

19.甘肃鼢鼠雌鼠的整个洞系在林地形成一个扇形的分布区,对林木表现为危害一大片,雄鼠的整个洞系形成一个长扁形的水平分布区,对林木的危害表现为一条线。

20.害鼠综合管理可以理解为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利用各种治理害鼠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在保证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上治理害鼠。具体措施包括:(1)测定一个害鼠的生态系统,决定是否需要改变其种群数量,降低到可忍受的水平(低于经济阈值);(2)应用害鼠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及现有治理技术、寻求达到标准的治理方案;(3)设计害鼠治理的方法,既适应现代的技术,又符合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21.(1)合理狩猎;(2)保护天敌;(3)林业技术措施。深坑载植,适地适树,堆土预防,障碍防治法;(4)化学防治。药剂驱避,毒饵法。

六、论述题

1.(1)提高灭鼠率,使所留下的害鼠数量低于最小种群数,使其不容易繁殖。(2)设法降低种群环境容纳量,从食物资源、隐蔽条件和水源三方面着手。

2.(1)靶标动物不拒食,平均摄食的毒饵量中所含毒物有效成分能足够达到致死量;(2)对靶标动物具有选择性毒力;(3)操作安全,使用方便;(4)作用缓慢,能使靶标动物有时间吃够致死剂量;(5)二次中毒危险性小;(6)使用浓度对人畜安全;(7)没有累积毒性;(8)对植物没有内吸毒;(9)在环境中很快分解成无害的产物(生物降解);(10)有特效的解毒剂或治疗方法;(11)价格低廉;(12)不产生生理耐药性;(13)经国家检验合格的产品。

3.(1)化学灭鼠法。

毒饵法 在冬春季,诱饵选用燕麦、青稞等;在夏季,诱饵选用蔬菜、青草等。

喷雾法 可用内吸性药剂,宜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施毒后应禁牧4个月以上。

熏蒸法 应在夏季使用。

药剂驱避 在造林时,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忌避剂等拌成的泥浆蘸根,或在冬、春季节将其喷洒在苗木上,药效可达一个生长季节。也可在下雪后或立春前用生石灰加少量动物油和红矾(三氧化二砷)加水调匀后,涂抹在树干上预防鼠 (兔)害。

林木保护剂使用:在交替危害区,造林时用P—1拒避剂全株沾苗预防灾害。 (2)物理灭鼠法

新型抗逆袋技术 新型植物抗逆袋是采用目前较先进的纳米技术和微电磁技术,结合多效抗旱驱鼠剂的驱鼠成分,对鼠 (兔)危害的预防效果可达95%以上。 鼓风捕鼠法 利用鼠 (兔)遇到急促气浪即警惕逃窜的特性,向其洞内鼓风,乘它向外逃跑时捕捉。

陷阱法 5月初,幼鼠开始出洞活动时,在洞口附近跑道上挖一深约30cm的垂直洞,当幼鼠受惊吓乱窜时,就会掉入其中,或被捉住或饿死在洞中。

封洞法 冬季用泥或雪将鼠 (兔)洞口堵死,结冻后,不易挖开洞口,鼠 (兔)就会闷死于洞中。

4.(1)林木树干物理保护。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树体防止达乌尔鼠兔啃咬,如树干涂白、树干套硬质塑料管、金属网等防护材料。(2)采用弓型夹、环形捕鼠夹、铁板夹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林地进行防治。(3)毒饵诱杀。(4)应用生化灭鼠剂防治(5)涂刷防啃剂,林木保护剂。(6)利用天敌。(7)营林技术防治。造林设计时,要合理搭配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加植乌尔鼠兔厌食的树种,注意提高其抗逆性,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并合理密植以早日郁闭成林。造林时,尽量减轻对造林地原生植被的破坏,保持乌尔鼠兔的食物资源。造林后,要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监测,及时进行鼠害发生情况的调查,采取林木树干物理保护措施,提高对天敌保护、饲养和释放技术等方法的应用水平。(8)应用植物不育剂,破坏其生殖能力,降低其出生率,从而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

5.(1)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农林牧交错,一年四季食源丰富,鼠害种类、发生时期及为害情况变化较大。(2)森林的过度采伐、不合理的造林技术和采伐作业方式,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和地表植被,改变了许多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加重了人工林的鼠害发生。(3)鼠害局部暴发与当地人为活动频繁有极大关系。比如人为捕杀蛇、黄鼬等鼠类天敌;采矿的机器轰鸣声及放炮声严重干扰并威胁到了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的生存,从而导致相邻农田和林区鼠害的暴发成灾。(4)害鼠主要在地下洞道中生活,缺乏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5)部分地区农牧林交错种植,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各辖区之间缺乏统一开展防治工作的协调管理机制,导致交界区域灭鼠责任不清,鼠害发生密度高,为害重。(6)缺乏对鼠害进行全面防治,致使鼠口密度居高不下。

6.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造林设计时,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加植害鼠厌食树种 (如西北地区的沙棘、柠条等)、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 (东北在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占优势的地区,营造落叶松;在东方田鼠和东北鼢鼠占优势的地区,多营造樟子松),并合理密植以早日郁闭成林。

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破坏鼠群的栖息环境;将造林地内的枝丫、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如果造林地内鼠密度过大,应投放化学药剂进行毒杀,有效降低鼠密度后再造林。

造林时,要对树苗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用树木保护剂进行预防性处理;对于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要实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沟。

造林后,在抚育时要及时清除林内灌木和藤蔓植物,搞好林内环境卫生,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合理密植以早日郁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在害鼠数量高峰年,可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类危害,如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对林木的危害。

7.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对鼠类天敌要大力进行保护利用,这对控制害鼠数量增长和鼠害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林区内要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实行封山育林,严格实行禁猎、禁捕等措施,保护鼠类天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活条件。

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以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可以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猛禽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韵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人工饲养、投放黄鼬、伶鼬、白鼬、鸱鸮及蛇类等天敌。 8.鼢鼠防治在春、秋两季为宜。造林地的鼢鼠防治应在造林前的7-10d进行;新植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的鼢鼠防治应在早春雪化后或霜降上冻后降雪前这一期间进行。

(1)营林措施:造林前进行鱼鳞坑整地,在平缓山坡造林地行间等距犁几犁,可破坏鼢鼠洞系,干扰其活动,预防鼢鼠危害。合理搭配树种,营造带状针阔混交林、块状混交林,加大造林密度,促进林木提早郁闭成林。在有条件灌溉的果园、苗圃及经济林园区,周围可采取种植荏子或3-4月上旬进行春灌,可有效杀灭鼢鼠,减轻鼢鼠对苗木的危害。(2)加大对蛇等天敌动物的保护力度,发挥天敌对鼢鼠的生物控制作用,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3)应用化学方法灭鼠。(4)应用物理方法灭鼠。

9.(1)注重生态。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全面安排和解决各有关问题。(2)科学地选择各种治理措施。每种治理措施都各有优缺点、各有局限性,要科学地选择应用各种治理技术和措施,使之扬长避短,互相协调,相互补充。(3)注重自然因子的控制作用。重视各种自然因素控制害鼠数量增长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恶化害鼠的生存、繁殖条件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化学灭鼠剂的用量,保持害鼠治理的效果。(4)突出管理的预见性。鼠情的预测预报必须先行,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学管理。(5)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对森林鼠害治理的认知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害鼠综合管理。

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

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分析

森林是什么样

森林防火1

我是森林公安

某县国家级森林鼠害中心测报点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洪水是由涵涵引发的

森林防火演讲1

《森林防火》作文1

森林防火讲话1

鼠兔害填空题1森林鼠害是由______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
《鼠兔害填空题1森林鼠害是由______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