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应用文写作备课笔记第三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是指法定的行政公文之外的,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日常行政事务中经常并大量使用的公务文书,有时被称为“常规文书”。

特点:

第一,制发程序、行文格式无严格规定。与法定的行政公文相比,行政事务应用文有较大的灵活性,呈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例如,简报这种行政务事务应用文,既可以呈送给上级机关使之作为了解下情、正确决策的参考,又可以发给下级部门用于指导工作、沟通情况的工具。其主送、抄送单位无严格界限。写法灵活得多。

第二,行政事务应用文本身不具备法定权威。行政事务应用文一般不单独行文,它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批转、转发、印发通知和实施命令等条件。否则,它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参考意见。

第三,使用频率高。行政事务应用文在机关、团体、企事业中,使用很多,而且连续使用。

常见事务文书有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规章制度等。

第一节 计划

一、概念 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设想、打算和安排 。

二、特点

写计划一类的文书,必须了解其基本特点:

1、超前性。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超前思想,而写计划文书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规划、计划必须事前制定,所以,在制定规划、计划前,必须有超前思想,才使规划、计划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性。不论是中、长期计划,还是近期计划,其内容都要有新意。如果每年的计划都是老套套,那么这个计划可以不要。对一个地区来说,在发展的规划、计划中,要有新项目、新指标、新措施、新的增长点。否则,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望洋兴叹能前进,甚至倒退。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规划、计划中,要有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经营战略,否则,这个企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连生存也难以为继。所以,写计划文书一定要坚持创新精神。

3、指导性。规划、计划、方案等经过上级机关审批以后,就具有权威性。它既是行动的方向,又是指导工作的根据。所以,写计划文书前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落笔慎重,防止失误。

4、客观性。计划文书虽然是人们主观意志对未来的设想,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幻想,或者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有实现可能的设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地说,在写规划、计划前,先要深入调查,充分占有资料,了解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指标和措施。因此,计划文书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是纯主观的产物。

三、计划的不同名称 规划: 是一种时间跨度长(三年以上),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如《××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 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长远部署。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如《××市2007年经济发展纲要》。 设想: 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如《××市拓展就业安置门路的设想》。 打算: 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近期要做的。如《××学校争创文明校园的打算》。 要点: 实际上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要点”的形式,如《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 方案: 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一般适合专项性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如《××市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意见: 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如《××公司关于下属企业20××年扭亏增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 安排: 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

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如《××系第×周工作安排》、《2008年国庆节放假安排》。

四、计划的写法

(一)标题

1、新闻式标题

2、公文式标题

(二)计划的正文

是计划的主体和核心。一般围绕着“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何时完成”几个问题展开。包括前言(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是计划全文的总起,一般写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依据,以引起下文。前言与后文之间常用“为此,特制订本计划如下”或“为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等习惯语过渡。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 ,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

前言的详略长短,要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总体上以精练简洁为原则。

2.主体

说明计划的基本内容,是计划的核心。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的问题,即具体的任务、目标、措施、步骤。可采用序号或小标题的方法展开内容。

任务和目标:

应写出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要达到的目标。让人清楚“做什么”。 措施和步骤:

写明采取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条件,实现计划分哪几个步骤、计划的进展程度及完成期限。要具有科学性、具体性。使人明白“怎么做”。

这部分是计划文书的重点,也是任务部分的延伸。没有任务,就谈不上措施;没有措施,任务就是空中楼阁。

所以,写计划文书两大部分最重要:一个是任务,一个是措施。这是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的两部分。

写措施可梳理几条写,可用一二三四序数词,亦可用小标题,使措施之间隔开,重要的放前面,将要的放后面,尽可能写细写实,便于执行单位操作。至于不太重要的措施,可概括写,一笔而过,也可省略不写。 因素分析:

这部分是对完成任务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也可以说对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说明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或困难有哪些,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视不利因素与困难,达到趋利避害,完成与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写这部分时可梳理成几条写写,即有利条件几条、不利条件几条,对于那些不稳定的可变因素还要估计在内。

既不要把各种因素写得过分具体,也不能写得空洞抽象,点明了,说到为止。因为因素分析,毕竟属于依据客观情况推断出来的认识,难免不含有个人的意志,决不能把话说死了。 注意事项:

写明实施计划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写得周全、简明、有条理,便于执行。 3.结尾

即结束语。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鼓励本单位全体人员为实现计划而努力。但也可视情况省略此部分。

计划在结尾之后,还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定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 加盖公章。

五、写计划文书应注意三点

1、基础材料要准确。计划文书中的设想是建筑在各种材料基础上的,是科学的设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天方夜谭。因此,写计划文书的各种基础材料,包括数据、信息、资源情况、历史资料等凡是需要参考的资料,一定要准确、真实、不能有假。如果以假材料为依据,推测出来的设想,将使规划、计划很难实现,还会造成重大失误。

2、任务指标有余地。计划文书里所提出来的任务、指标和各种措施要求,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能脱离现实、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否则,不是保守,就是冒进。所以,在任务、指标、措施上应留有余地,允许上升的空间。就是说,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和超额完成计划。

3、使用朴实的语言。计划文书与总结、调查报告不同,不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要更多的修辞方法,一般使用相实、庄重的语言。因为计划文书的内容,都是要求人们未来做的,只有理解明白,才能做,才能执行。所以,语言要朴实无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特别是任务指标决不能含糊,一定要清清楚楚,表达准确,这是计划文书对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总结

一、概念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自己前一阶段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经验或问题,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一种应用文体。

二、特点

回顾性理论性客观性 目的性

三、应用领域

供上报或递交领导人、领导部门用;供大会发言用;供报纸、杂志刊登用

四、种类

全面性的综合总结;单一性的专题总结

五、写法指要

(一)标题:

陈述式标题 。即一般公文式标题,由“单位+时限+种类+文种”构成。

论断式标题 。由正、副两个标题组成,正标题概括总结的内容或基本观点,副标题标明单位名称、内容范围、时间和文种。

概括式标题 。根据内容概括出题目,多用于经验性总结。

(二)正文:一般包括——

1、前言

即导语。

2、主体

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

3、结语

也称结束语或后语。

前言

概述基本情况。一般是交代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等,写明工作依据、指导思想、综合成果等。要写得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一般采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关于„„的精神,开展了„„工作,实现了„„”这种导语式的开头,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主体结构

1、全面性的综合总结的写法

第一部分,介绍成绩和经验。 常用如下词组来标注小标题:“简单做法”、“基本做法(几点做法)”、“几项主要工作”,或“主要成绩”等等。

其内部层次结构通常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主次逻辑顺序,依次而叙。

第二部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这一部分的标题可用“存的问题及原因”等词语来标注小标题。 其内部层次结构通常按主次顺序介绍。

第三部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打算”或“今后意见”等词组来标注小标题。

其内部的层次结构必须按照主次顺序排列相关内容——重点。

2、专题性的经验交流总结的写法有二种写法

一是“三段式”逻辑结构

第一部分,归纳成绩,介绍做法。 常用如下词组来标注小标题:“简单做法”、“基本做法(几点做法)”、“几项主要工作”,或“主要成绩”等等。

其内部层次结构通常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主次逻辑顺序 第二部分,主要成效。即上述做法或成绩产生的效果。

效果:效益、影响、作用、意义等。经验总结,效果必须单独作为一部分予以突出介绍。这部分的标题常用“主要成效”或“效益和效果”等来表注小标题。

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主次顺序排列。

第三部分,分析提炼经验。即谈体会、讲道理。

这一部分的标题常用“基本经验”或“几点体会”等词组来标注小标题。 层次结构一般按照主次逻辑顺序,即先主而次、由重到轻的顺序来安排——重点

二是 “并列式”结构写法。

即按所做事情(做法、效果、经验)的主次或所做事情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归纳出若干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里有做法、有效果、有经验。

这种结构多发表在专业性期刊上,当作研究性论文用。

这种结构只有在成绩、经验不很突出的情况下才能采用。

而成绩、经验很突出,效果很明显,应当采用“三段式”逻辑结构写法:

一、简单做法,或基本做法(几点做法)或几项主要工作,或主要成绩

二、主要成效,或效益和效果

三、基本经验,或几点体会

至于个人的先进事迹介绍和思想认识方面的总结,更是灵活多样,可以参考上面介绍的写法。

(三)落款和日期

写在结束语右下方。

注意:如果总结上报给上级领导机关,要加盖公章,以示慎重。

六、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 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 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 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

(四)总结规律,不记流水账

七、总结与计划的关系

联系:总结是前一阶段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以及规律性认识,也是制订下一阶段计划的依据。

区别:

1.时间上:计划是事前就完成某项任务提出的安排,总结则是事后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检查、总评价。

2.内容上:计划主要回答在某一时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总结主要回答在某一时期“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做到了什么程度”。

3.性质上:计划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总结是计划落实后的认识和评价。

第三节 简报

一、概念

简报是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自编的内部刊物,是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内部文件。

简报是用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和互通情况、交流信息而制作编发的简明扼要的带有新闻性质的书面材料。

二、特点

快,指及时性 新,指新鲜性 实,指真实性 短,指简明性

三、种类

工作简报会议简报信息简报

四、格式

(一)报头:

简报名称、期数、编印机关、印发日期、密级、编号

(二)报核:按语、目录、标题、正文、署名

(三)报尾:注明主送单位或个人姓名、抄送单位和印发份数

五、简报的写作要求

(一)灵敏

(二)准确

(三)迅速

(四)简短

(五)有效

第四节 调查报告

一、概念

为了某一目的(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树立典型、总结经验等),对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某个地区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出规律与本质,提出观点与对策的书面材料。

二、种类

(一)描述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描述型)

如后面的例文:《关于我省公路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华中理工大学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报告》、《大学生膳食调查及建议》等均是。

(二)解释因果关系的调查报告(解释型)

如例文《平原绿化的成功探索江苏省新沂市调查》(经验型);《关于湖北省7县农民税费负担情况的调查报告》(问题型)。

三、特点

调查报告是非当事人写的。其特点是:

1.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相结合。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勘探,包括发放问卷,查看当地统计报表和公文资料等。查阅与调查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查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一二三次文献资料(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 2.量化、数据化。一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必定是定量化和实证化。 3.以第三者的身份,运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四、应用领域

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从传播范围、读者角度看,调查报告的应用领域较广: 1.权力部门。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司法部门领导层等。 2.舆论部门。包括新闻单位、咨询公司、网站等。 3.学术部门。包括科研院所、教育领域等。

五、写法指要

(一)标题: 1.新闻式标题

单行标题,如《药价为何居高不下?》;

双标题,如《靠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春兰集团调查》 2.公文式标题

这类标题往往重在表现调查报告的主题,一般都使用“调查对象或主要事由+文种”的模式,如《关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二)正文

描述基本情况调查报告的正文写法(描述型)

1、前言

①调查的目的意义,即为何调查该题目?想要从中知道什么?知道了之后有何用处?

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调查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或社会条件;

③调查的基本情况,说明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方式方法、参加人员等。

2、前言的写作形式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文章开始先交代调查的目的或动机,揭示主题。

结论先行,逐步论证。将调查结论写出来,然后再逐步论证,这种开头形式,观点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待情况,逐层分析。

文章开头可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层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交待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情况,然后分析。

3、主体部分的写法

一是“三大块逻辑结构”,即

一、主要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三、意见与建议 ”——权力部门用

二是标准的科技论文结构,即

一、调查地点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几点建议。” ——学术领域用

三是并列式结构——学术领域用

如:《华中理工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报告》(提纲) 开头:交代为何做这项调查、调查的地点、时间

一、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方法、人数、年级、男女比例等)

二、阅读专业以外书籍和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般情况

三、掌握文化知识的一般情况(文学、历史、哲学)

四、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现状(乐器、乐谱、剧目)

五、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情况(知识、思想、方法)

六、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现状(爱国、合作、责任感)最后:是作者提出的几点建议。

改“并列式结构”为“科技论文式”结构 :

华中理工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地点与方法

1、调查的意义、调查的地点、时间

2、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方法、人数、年级、男女比例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专业以外书籍和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般情况

2、掌握文化知识的一般情况(文学、历史、哲学)

3、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现状(乐器、乐谱、剧目)

4、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情况(知识、思想、方法)

5、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现状(爱国、合作、责任感)

三、几点建议。

解释因果关系调查报告的正文内容和结构安排之一:经

1、开头(前言)的写法。

开头一般是用对比的方式(调查对象自身前后变化对比或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对比)概括交待调查对象取得的成绩或思想、工作基础。

2、主体部分的写法

首先,从若干方面介绍其具体做法和经验,即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 其次,介绍由此做法产生的效果(包括效应、作用、意义、影响等); 最后,结合取得的经验和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推广的设想或应注意的问题。

如: 《郑州市农业双向承包调查》(提纲)

一、主要经验

(主要做法和经验)

1、搞好试点

2、宣传推广

3、检查兑现

二、承包效应

(效果、作用、影响、意义)

1、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完成了合同定购任务

2、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3、转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

4、推动了农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或推广的意见、建议)

1、搞好几个关系

2、不同地方双向承包可以不同

3、签定承包合同的时间

解释因果关系调查报告的正文内容和结构安排之二:问

1、开头(前言)的写法。二种写法:

一是用对比方式提出问题,引出调查的原因和目的,并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等情况。

如:《吉林省榆树县大豆生产下降原因调查》

《还我美好河山——桂林风景区污染和破坏情况的调查》

二是直接提出问题,并交待调查的原因、目的、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情况。如:

《1991年——1992年福建省果树冻害调查》

2、主体部分的写法。

问题型调查报告的写作重点在“原因和解难良策”上。

首先,概括活列举调查对象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问题的表现和程度;

其次,归纳并阐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措施既要切实可行,又要简便易行。

如《关于湖北省7县农民税费负担情况的调查报告》 再如:

还我美好河山——桂林风景区污染和破坏情况的调查

一、桂林风景区遭受污染和破坏的现状

1、桂林及其所辖四县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给漓江造成的污染

2、桂林市废气、废渣给漓江及其上空造成的污染

3、桂林的园林风景、文物古迹遭到人为的破坏

4、漓江两岸秀丽的山峰被恩为的破坏

二、桂林风景区遭受污染和破坏的原因(用事实说明桂林市和桂林地区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引用群众的反映(主要是园林、文化、旅游、环保人员),说明桂林风景区的保护急待加强。

结语

结语一般有三种形式:

(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

(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 (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附件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在写的调查报告里,我们可以把相应的问卷选一部分作为我们调查报告的附件。

六、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题设计方法:

填空式、开放式、封闭式、是否式、编序式等。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要求

1、问题的选择

要选择切合调查目的的问题,可问可不问的不必问。

不触及“社会禁忌”问题或人们的“生活隐私”。不提“困窘性”的问题以及估计被试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个人不愉快的经历或可能不愿意真实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采取委婉的方式来问。

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不问。

2、问题的表达

措辞应客观严谨、语气亲切。

文字通俗易懂,不使用生涩字眼,不超出被试者的理解能力。

提问客观公正,不带主观倾向性、暗示性。如不要提“你愿意„„吗?”“你会干„„吗?”,而应问“你是否愿意„„?”“你会不会干„„?”

所给出的供选择的答案应意思明确,界限清楚。如:你喜欢怎样的进修方式?A、函授 B、脱产 C、半年 D、一年 E、短训。这里的答案之间界限模糊。有的从时间分,有的从是否脱产分,令回答者不知如何选择。

3、问题的数目与安排

问卷中的问题的数目没有统一规定,但总的来说不能太多,应以30分钟内能答完为度。

问题排列的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敏感性问题放在后面。

问题要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如时间顺序、类别顺序。

答案的设计、安排要有利于数据处理。比如一些评估性问题,其答案应依等级顺序排列:①很喜欢 ②喜欢 ③一般 ④不喜欢 ⑤很讨厌。统计时,答案的序号数码既有类别意义,表示不同答案的类别,又有大小意义,表示厌恶的程度。

(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1、问题定义不准确

一个问题对于每个被调查者而言,应该代表同一主题,只有一种解释。定义不清的问题会产生很多歧义,使被调查者无所适从。 例如:“您使用哪个牌子的洗发液?”

这个问题表面上有一个清楚的主题,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地方含糊不清,假如被调查者使用过一个以上的洗发液品牌,则他对此可能会有4种不同的理解或回答:

①回答最喜欢用的洗发液品牌 ②回答最常用的洗发液品牌(最常但并不一定是最喜欢用的,例如受支付能力的影响)

③回答最近在用的洗发液品牌

④回答此刻最先想到的洗发液品牌;另外,在使用时间上也不明确:上一次?上一周?上一月?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可由被调查者随意理解,这样的问题显然无法搜集到准确的资料。 如何避免定义不准确的问题?

采取六要素明确法,即在问题中尽量明确Who,When,Where,What,Why,How。问题的含糊往往是对某个容易产生歧义的要素,缺乏限定或限定不清引起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或在检查问题时,可以参照这六要素进行。

2、问题形式不妥当

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大的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小的则涉及到一些语言技巧的运用和处理。不恰当的形式选择会导致被调查者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问题所要求的信息。

①“请问你家每人平均每年的食品支出是多少”?②“请问你个人每月的工资收入是多少”③“人们都说A牌电视机比B牌电视机好,您是不是也这样认为?”这3个问题都存在形式运用不当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被调查者付出额外的努力,进行复杂的计算。第二个问题涉及敏感的个人隐私,直接的提问容易遭拒绝。第三个问题则带有引导性倾向,会影响被调查者的选择。 • 问题形式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问题中包含过多的计算。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取得最基本的信息,计算应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这样可以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2、避免单纯依靠被调查者的记忆回答问题,应提供一定的提示或选择。

3、避免直接提问窘迫性问题。窘迫性问题指应答者不愿在调查人员之前作答的某些问题,如私人问题、不为一般社会道德所接纳的行为或态度或有碍声誉的问题。这类问题直接提问往往会遭拒绝,因此应改为采用非直接、联想式提问。 4.避免出现诱导性倾向,提问尽量客观。在有外界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被调查者提供的是符合压力施加方偏好的答案,而不是他自己真正的想法。因此,提问应创造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气氛,避免诱导性倾向。

3、问题顺序不正确

问题顺序的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正确的排序应该合乎问题之间的逻辑,前后连贯,先易后难,避免因顺序的安排不当而导致访问被调查者中止。现在有很多问卷在顺序安排上存在错误,比如问卷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婚否、职业等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样很容易遭致被调查者的反感和拒绝。这就是明显的顺序安排上存在的错误。 • 在进行问题顺序安排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1.基本信息应安排最前,分类信息居中,鉴别性信息放在最后。调查信息主要包括了3种信息类型:一类是基本信息,是达到研究目标所必带的信息;一类是分类资料,即将被调查人按年龄、性别、职业等予以分组归类的资料;第三类是鉴别性信息,如被调查人的姓名、住址等。一般来说,应将最主要问题(基本信息)置于最前面,然后列举后两类问题,只要前面的问题得到回答,那么后面的问题如果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因事中止也就无关大局了。

2.先易后难。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3.总括性问题应先于特定性问题。总括性问题指对某个事物总体特征的提问。①“在选择冰箱时,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选择”?就是一个总括性的问题。特定性问题指对事物某个要素或某个方面的提问。如②“您在选择冰箱时,耗电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重要程度?”总括性问题应置于特定性问题之前,否则特定性问题在前会影响总括性问题的回答。

4、问题取舍不合理

问题的数量必须合理,应该既能保证搜集到全面的资料,又尽量保持问卷的简短,同时也尽力使问卷整体连贯、和谐、生动,能调动被调查者的积极性。现在有的问卷过于冗长,其中充斥着一些与调查主题毫无相关的问题;有的虽然短小,却不能全面搜集所需资料,而且过于严肃、死板,全文贯穿一问一答的形式,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问题的取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调查主题组织问题,每个问题都应有益于调查信息的取得。首先要明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这是整个调查的基础,也是问卷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应绝对避免为节省费用而附带调查主题之外的问题。问题东拉西扯,会使被调查者产生调查组织不严密的印象,影响他们的答卷态度。

2.为了融洽调查气氛,不至于过于严肃、呆板,可以设置一些表面上与调查主题无关,但实质上有益于调查的问题。当问卷的调查主题较为敏感时,这点尤其有效。如在问卷开始,可以设置一些轻松的开放式问题,请被调查者畅述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调动被调查者的积极性;在各类信息的连接处,可以设置一些过渡性问题,顺畅被调查者的思维。

3.为节省调查时间,保证被调查者符合调查对象的标准,可以在问卷开始设置一个“过滤性”问题,检查被调查者的合格性。

应用文写作备课笔记第二章

第三章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课堂重点笔记

应用文写作教案笔记摘录(推荐)

应用文写作课笔记要点整理版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备课笔记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备课笔记第三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