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叙要选好角度

高一语文组 高见

【学习目标】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掌握三种人称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 【导言】

一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说过去有人写过,小学生也写过。诚然,许多人小学时就写过自己的老师,可是许多人成名后还写自己的老师。这说明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这一单元在写法上要求注意记叙的角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记叙的人称,其实,运用不同的人称也就是采取不同的角度,只是角度的含义更宽泛。例如,同样运用第一人称,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可以是讲故事的旁观者,也可以是作品里的多个人物(多元第一人称)。本专题是让大家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感悟

(一)助读资料

(二)

我们写文章往往容易找材料,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来写。究其根源,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又被忽视的问题在其中,这就是找寻组织材料表现生活的角度。角度,这是借用摄影艺术的一个术语。摄影时,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拍摄角度。照相的时候,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同一个人,同一个风景,普通的照相师拍出来的也许是张极为普通的、丝毫没有美感的照片;而高明的摄影艺术家,由于其独特的视角,极为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也许就是一幅艺术珍品。写作也像摄影一样,也是表现生活,因此,也有一个选择角度的问题。面对丰富的材料,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因此,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

那么,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如何选择角度呢?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写作角度中的基本问题就是记叙的人称问题。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

记叙的人称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人称:就是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就用小弗朗士的口吻,真实地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再如《孔乙己》中的“我”。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

,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人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

4、“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当然也有不足,就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就是作者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是在写作中如同和对方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接倾诉,这种角度通常在感情非常强烈、需要直接抒情的时候才用。但也正因为如此,记叙中用第二人称的情况比较少,见到的大多是抒情散文。当然,如果我们在叙述过程中,有时插入一些第二人称,会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加大文章力度,使记叙更加精彩,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人称:就是作者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用叙述他人他事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它可以是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给读者以全面的介绍;可以是半知视角,虽然用第三人称,却没有写人物心理;也可以借人物的视角,如《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的那一部分,就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写。古代文学名著的叙述视角都是全知视角,中间部分有特定视角的转换,就整部作品来说,应是全知视角,这是作品本身事件庞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需要的。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不足之处则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但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得频繁更换;二是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二、合作探究

(一)例文展示(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

1、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簿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时要当解放军,缠着妈妈买军装,盯着爸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我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一个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

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

中招考试前的一个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乡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吊瓶。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

“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一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

飞吧,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

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点评]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但对老师的赞颂没有堆砌概念化的词汇,而“让事实说话”。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2、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

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语文老师的那一天,教室里51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1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我姓萧”,你却没有告诉我们你的名字。刚上完第一节课,临走前,你脸上一个微笑也没有,总让我们猜不透你的心思。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是有名的“差班”,期中考试的成绩年级倒数第一,你却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我教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笨的,只是你们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但我仍然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期末考试你们会成功的!”同学们觉得很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曾经说过,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在课本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总不能等老

师给答案,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一番研究,实在不懂的再问老师。所以,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让我们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同学起来解答,从而培养了我们“不懂就要问”的精神。在教学上你是那么地用心,那么地尽职尽责。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你那独特的笑容。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班都在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滑稽的画面,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以为你不会笑,偷偷地转过头去,竟看见平时严肃的你,嘴角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终于看到你的微笑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突然觉得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你的宽容。

在班上你能容纳我们的一切,正如你教我们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道出了许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地折服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们的心贴在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的独特,因为你解除了我内心的困惑与彷徨,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的灵魂。我此时想到的已不是单独的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想起了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简评:这里用第二人称,站在与老师面对面的角度,不仅更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

三、反馈提升

(一)写作训练

在你的老师中有让你感念不忘的吗?他们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请以“我心中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选取最佳角度;老师的形象要具体、生动。

(二)打预防针

1、本次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

(1)只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进行笼统的概述,如老师“很厉害”,到底从哪些小事体现了老师的“严厉”?

(2)第二人称写作的同学,在抒情的时候情感不够真挚,总觉得有唱高调的感觉,就是抒情脱离了内容的核心,停留在浮夸的层面上。

(3)选材陈旧,总是老师深夜改作业,下雨送我回家,有病坚持上课摔倒在讲台上„„

2、病因剖析和修改方案

(1)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毛病,原因就是不会用细节凸显人物,不会把人物的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场景中;事件中,缺少人物自己的言行。对此,我们应学会让生活本身说话,可以参考《大堰河——我的保姆》,重读大堰河辛勤劳作的细节,体会情感的抒发是依附于典型细节的,情感的抒发是立足于具体内容的,人物的品质特点是由一句句话、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神具体体现的。

(3)第三种病症,原因是不动脑思考,不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或漠不关心。同学们应该睁大眼睛,开启心灯,用心感受,发现生活之美。老师的工作性质是相同的,可是每个老师的外在表现又是不同的。我们的任课老师有哪些最典型的特点?最常说的一句话?最经典的一个动作?最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最令人好笑的一件事?如果留心了,相信会写出生活气息浓的佳作。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_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人间真情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定稿]

园丁赞歌

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作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