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2、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

3、名词解释:机电一体化产品

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及相应功能

1.机械本体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

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部分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电一体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3.传感检测部分 功能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装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其功能通常由专门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完成。

4.执行部分功能是根据控制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执行部分是运动部件,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它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5.驱动部分功能是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种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与信息处理部分功能是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部分,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数控装置以及逻辑电路A/D与的、D/A转换、I/O接口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组成。

7.接口一是交换;二是放大;三是传递。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六大方面)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2.传感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

3.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机电一体化主要采用工业

4.自动控制5.伺服传动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第2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用于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

第一节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机械移动系统

机械移动系统的基本元件是质量、阻尼器和弹簧。

第二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

1、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链的动力学性能的因素: (1)负载的变化(2)传动链惯性 (3)传动链固有频率 (4)间隙、摩擦、润滑和温升

2.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公式—选择)P22-23

(1)阻尼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实模态,非线性阻尼下的振动为复模态阻尼比§= C/2√mkc:粘性阻尼系数m—系统的质量 k—系统的刚度(2)刚度对于伺服系统的失动

量来说,系统的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对于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来说,刚度对开环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谐振频率 (4)间隙(1)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消除 1)刚性消隙法2)柔性消隙法 3)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垫片式调隙机构、螺纹式调隙机构、齿差式调隙机构

第三节机械传动装置齿轮传动使用最多的原因是: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精确、强度大、能承受重载、结构紧凑、摩擦力小、效率高。

谐波齿轮减速器原理若将钢轮固定,外装柔性轴承4的波发生器凸轮3装入柔轮2中,是原形为圆环形的柔轮产生弹性变形,柔轮两端的齿与钢轮的齿完全脱开,长袖与短袖间的齿测逐渐齿入齿出。与一般齿轮传动相比有下列特点(1)传动比大单级50~500多级可达3000以上(2)承载能力大(3)传动精度高(4)齿侧间隙小(5)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节回转运动支承主要由滚动轴承、动压轴承、静压轴承、磁轴承等承担。直线运动轴承主要是指直线运动导轨副起作用是保证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精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直线运动支承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和气体静压导轨

第三章检测技术

第一节 传感器的性能 (1)静态特性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2)动态特性传感器的使用原则1)足够容量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的匹配性好,装换灵敏度高3)精度适当且稳定性高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性好5)适用性和适应性强6)使用经济

第二节光栅 由标尺光栅和指标光栅组成。是位移监测器,特点精确高、响应速度快、和量程范围大。 P=0.001mm把摩尔条纹调大10mm则放大倍数相当于1000倍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传感器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直线式和圆盘式。分别检测位移和转角。

第三节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是由装在被测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第四节接触式位置传感器1)由微动开关制成的位置传感器2)二维矩阵是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接近式位置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主要分电磁式、光电式、静电容式、气压式、超声波式。

第五节 测量放大器需要电路具有横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高增益、低噪声和高输入阻抗。 程控增益放大器经过处理的模拟型号,在送入计算机处理前,必须进行量化,及进行模拟数字变换,变换后的数字信号才能为计算机接受处理。在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中往往不希望、有时也不能利用手动办法来实现增益而希望利用计算机采用软件控制来实现增益的自动变化。隔离放大器在有强电或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为了防止电网电压等对测量回路的损坏,其信号输入通道采用隔离技术。能完成这种任务、具有这种功能的放大器。

第七节用软件线性化处理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插值法。

第四章伺服传动技术伺服的意思是伺候服侍,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是机械系统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和检测装置。通常伺服电动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具有宽广而和平的调速范围、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的调节特性、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空载使动电压小。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装换成位移角的执行元件。对这种电动机施加一个脉冲后,其转轴就装过一个角度,称第一步。脉冲数增加位移角随之增加,脉冲频率高装速快,相序改变,电动机反转。

第二节直流伺服系统结构:相敏放大器、位置调节器、速度放大器、pwm功率放大器、伺服电动机、减速器、位置检测

脉宽调制型pwm功率放大器基本原理:利用开关功率器件作用,将直流电压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通过方波脉冲宽度调制,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Pwm控制电路脉冲调制器、逻辑延时环节、晶体管基极驱动器。

第三节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器 6个功率开关、12个晶体管。

Spwm变频调速系统:绝对值运算器、函数发生器、逻辑控制器。

环节分配器:三相三拍、三相六拍、双三拍

电液伺服系统是由电信号处理部分和液压的功率输出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电信号。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常用于机床工作台的位置控制、机械手的定位、稳定平台水平位置控制等。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若系统的输出量为速度,将此速度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比较,就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速度控制。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技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这类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结果直接输出作用于被控制对象,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分布控制系统式

分布式综合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结构的构成,从下而上的分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

3传送的方式

无条件传送 查询式传送 中断式传送

4 D/A转换器是指将数字量转换位模拟量的电路

5 DAC0883主要是有两个8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组成的。使用两个寄存器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次缓冲操作,使该器件的应用有更大的灵活性。

6 A/D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值量的器件。实现的方法a逼近法b双积分法。 7 STD总线的技术特点a小板结构b严格的标准化c面向I/O设计d高可靠性

8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

a Z80系列STD总线工业是最早开发的一种机型,特点可靠性高 价格便宜 普及面 等优点,目前占有很大市场

b 单片机系列本身就是工业控制机,集成密度较高,作为控制应用其功能比较齐全,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

9 数值PID调节器的设计

PID能够较好的兼顾动态控制系能和稳态控制系能

第六章简单的机电一体化

1全自动洗衣机

工作时单面片机通过检测待洗衣物的浑浊度 布质 布量和水温等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条件。

第七章工业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操作机 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 人工智能系统

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a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为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圆柱型 球坐 多

关节型平面关节型机器人b按控制方式分类 点位控制 连续轨道控制c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式 液压式 电动式

3.手腕是由弯曲式关节和转动式关节组成。两自由度腕关节来说有RR和BR两个结构,

对于三个自由度 BBR BRR RBR RRR RBB五种表示p表示俯仰Y表示摆动R表转动

4.手部很据其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夹持器 专用工具和万能手三类

5.机械夹持器分为 回转式 移动式 内撑式

6.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目的是建立工业机器人个运动构建与手部在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建

立机器人的手臂运动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为仿真研究手臂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控制器实现预定功能提供依据。

7.工业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分为静态力学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静态力学是研究操作机在静

态条件下,手臂受力情况;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各主动关节驱动力与手臂的关系,从而得出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第八章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FMS是指可变的 制动的化程度较高的制造系统,主要包括若干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用一套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由布级多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适用范围:能解决单件 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也能适应大批量 多种产品的自动化问题,它把高柔性 高质量 高效率结合起来,在当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加工系统 物料系统 能量系统 信息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

30453自考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小抄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