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训浙江嘉兴望族查氏的 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训浙江嘉兴望族查氏的 传家宝

家训:嘉兴望族的“传家宝”2014年04月11日 10:11:3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查济民与夫人

江南多巨族。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嘉兴城乡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人文荟萃,有“浙西首蕃”之称。而在经济和文化相互激荡的背后,是诸多世家大族的繁衍和崛起,地域成为著姓望族生息发家的舞台。

望族坚持德教为先,注重家族成员的伦理行为规范。出仕,为官清正,造福百姓;居乡,热衷公益,乐善好施;居家,诗礼传家,崇文厚德。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虽有质的不同,传统的家族制社会也经历了巨大变迁,但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仍内含着教育功能,绵延千年的各式“家训”,如今依旧影响着“家风”的形成。

广义的家训包括族规、家训、遗书、遗言、分家析产书、家书等。历史上家训文化绵延亘长,周王室成员的训言或许可看作是古代成文家训文化的始祖。在总结商亡之教训过程中,周公旦主张以德治国,并以此训诫周氏王室成员。经过秦汉的发展,隋代出现了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二十篇,成为后世家训作品、家训思想的典范。

无论是影响遐迩的望族,还是名闻村落的家族,在扎根嘉兴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训言。可以说,一个家族遗留训言的多少关系到家族的兴衰,一般训言多且丰富的家族通常兴盛时间较长,如《钱氏家训》、《查氏家训》、鲁宗道《家训》、华亭支孙植《家训》和《嘉言便录》、大易支孙氏《家训》、石庄沈宏光《两山训戒》、虹霓堰屠朝宣《宝德家规》、蒹葭围马维铉《教家箴》、卢锡爵《训家大要》、北溪戈定《戈溪训言》、蒋元《训蒙大全》、名臣过庭训《名言类纂》等等。

这些训言大部分围绕传统伦理规范,告诫子孙世守德业,有的则讲述先祖创业的历程和经历的艰辛。当然,这其中瑕瑜互存,既有诸多封建性的糟粕,也有普世的人伦美德,更有先祖对后裔殷切期待,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千百年来,日日月月岁岁,这些训言有的已为地域人群口口相传,升华为俚语民谣,有的则如同遗珠散落人间角落,尘封于历史文本。

海宁查氏:诗礼传家,讲信修德

我今年老,戒尔诸孙: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兄弟之间,本同一气,切勿相争,自相弃矣。妯娌之间,纺织为最,虽云异姓,和如姐妹。

戒尔子孙:毋贪于酒,酒能乱性,亦能招祸;毋贪于色,色能丧身;毋学赌博,赌则败家;毋好争讼,讼则受辱。凡此四事,警之戒之。

和于邻里,睦于亲切。择良而交,见恶责己,毋堕农事,毋失祖业,顺之则行,逆而则止。言必择善,行必和缓,毋以暴怒,招其祸衍。

食但充口,毋贪美味;衣但蔽寒,毋贪绫绢。非礼勿取,量力节俭。凡使奴婢,亦当宽缓。凡此数事,斟酌而行。

戒尔子孙,谨守良规,从之者昌,逆之者殃,成败之际,如在反掌。

——海宁《查氏家训》,录自《查氏宗谱》

查,这是个古老的姓氏,自春秋时查延受姓肇始,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历史;这也是个小姓,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71位,人口103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海宁查氏,是个传奇家族。历史上,他们曾留下“一门十进士,叔侄六翰林”的美谈;而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家族文气之盛,除了浙江绍兴周家,就该算海宁查家了(语出余世存《世家》)。”

“忠孝开宗唐宋由来旧族,文章华国东西有数人家”的巨幅楹联,曾镌刻在海宁袁花查家旧日宗祠里。“这可说是我们海宁查氏家风的体现。”79岁的查乾伯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祖父设立了一座义庄,买了几千亩地收租,租金用于资助族中的孤儿寡妇,使他们能够平安过活,凡是上了中学、大学的人,每年都可以分两次领一笔津贴,如果有人出国留学,津贴的数额更大。”

——摘自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

读书为本,查氏家训溯源

上世纪90年代,金庸在与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提及对他影响最大的祖父查文清,曾设立义庄,资助家族里的孤儿寡母,鼓励读书学习。

查文清是海宁查氏最后一个进士,1890年任丹阳知县,第二年便发生了“丹阳教案”,查文清不愿让无辜百姓获罪,扛下“纵逸”的罪名,辞官返乡。金庸在《连城诀》的后记里这样记述:“我祖父此后便在故乡闲居,读书作诗自娱,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他编一部《海宁查氏诗抄》,有数百卷之多……”他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谈道:“我祖父查文清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

查文清身上,海宁查氏家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诗礼传家、科举入仕、为官清正、人格清贵。

海宁查氏始祖查均宝为中国查氏六十七世孙,迁海宁袁花龙山,其后,三世贫乐公查澄传下家训。《海宁世家》一书中,《海宁袁花查氏》一文的作者汪千里认为,在家训中,查澄指明家族的发展方向是“读书为本”,兴家之道是男读女织“勤俭为先”,修身之道为“兼知礼仪”,并规范了做人需四戒的行为准则。此后,查益、查绘、查约、查秉直、查继佐、查慎行、查昇等均留有严格而规整的家训,“中心大多围绕读书为本,尊重儒术,走科举入仕之路;并规范自身道德修养的范畴,以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义赡恤,讲治生’(《太和公家训》)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崇文不崇武,被认为是查氏普遍的共性。汪千里认为查氏开始应该也是不排武的,直至唐代,还有以查师诣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臣武将为国效力,所以,唐太宗、玄宗两次封济阳查为天下第一姓,并称国之柱。宋朝查氏才专门订立“读书为本”,排武崇文的祖训家规,战乱时,则以迁徙谋生存。

海宁查氏崛起于明代,鼎盛于清康熙时期,将崇文风气发扬光大。

据赖惠敏《明清海宁查陈两家族人口的研究》统计,明清两代“查氏获得生员资格人数为800人,考取进士、贡生者共133人”,尤以康熙年间为盛。查慎行与胞弟嗣瑮、嗣庭,堂兄嗣韩,堂弟查嗣珣、查云标,儿子克建,堂侄查昇、查祥,以及比他年幼的堂叔查洪(海宁查氏唯一的武进士)都是进士,其中,查嗣韩、查昇、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查祥都是翰林,甚至查慎行亲兄弟三人,与他儿子同朝为官。康熙皇帝曾在其宗祠外的门联上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可谓名不虚传。

查继佐是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海宁查氏子孙,金庸在《鹿鼎记》开篇便记述了他与吴六奇结缘,因而“明史案”中躲过杀身之祸的始末。他生于明末,是当时的江南文坛名士,围绕着他和后辈查慎行,海宁查氏形成了一个家族式的诗歌创作群体。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受学于黄宗羲,有《敬业堂诗集》50卷,享有盛名。赵翼、纪晓岚甚至认为他的诗与陆游并驾齐驱,互有长短。袁枚《随园诗话》中对于查慎行诗歌的白描手法也有高度评价。

查氏家风崇文,以文兴盛,也曾因文获罪。清代,海宁查氏便两次卷入文字狱:查继佐被无端牵扯进“明史案”,查嗣庭因科场试题案获罪,但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改。

曾著有《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的潘光旦以为,凡是世家,“都有血缘上的活力”。就查家而言,且不论血缘,海宁查氏在族内,多有劝学助学之风。比如金庸所述祖父曾设“义庄”,在采访中,查氏后人几乎人人提及。据他们介绍,查氏“义庄”早在明朝就有,鳏寡孤独在这里都有救济,相当于现在的社保体系,“尤其是读书,有不同的档次,张榜贴在祠堂里。受资助中了功名,有能力了要回报给家族。”查乾伯对此记忆尤为深刻。查氏不仅有“义庄”助学,前辈对提携后辈人才也不遗余力。汪千里在《海宁世家》里记述了海宁袁花查氏最高功名获得者——榜眼查嗣韩的故事。每年,查继佐会在宗祠里对查氏子弟进行考试、指导。查嗣韩是他的堂侄,家境贫寒,在考察中,查继佐发现他的潜力,便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后来查嗣韩果然不负所望,中了榜眼。

至近现代,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减。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查良铮和查良镛这对堂兄弟。前者不仅以穆旦诗名博得“百年中国第一诗人”的美誉,还是杰出翻译家;后者不仅以金庸之名开创武侠小说之盛世,惠泽华人社会几十年,作品发行据说早已超过三亿册,还是杰出新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孔老夫子教导门人弟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把它改了两个字,叫做‘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我想这两句话今天完全可以用得上。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奋斗;要尊重婚姻、爱护家庭;要爱自己的国家,有能力就要奉献一点;要支持人类进步,推动世界和平。”——查济民

言传身教,查氏家训传承

“他把‘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作为座右铭,实事求是作为行事的准则。这些都使我终生难忘。”科学家周光召在《一生求是查济民》的序言中这样评价查济民。查济民曾经说过:“中国传统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待人宽厚一点,待人好一点就是仁。人活在社会上必须彼此尊重、互相容忍……所谓‘为富不仁’,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件很差,很差的事。”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熟悉的人从他和家人身上看不到有钱人的骄奢跋扈,铺张浪费也是严格禁止。

作为海宁查氏的杰出后裔,无疑,查济民承继了查氏家风。在采访中,不时有海宁查氏后人提及查济民。

除了诗礼传家,爱国、讲信修德、家族和谐是查杰慧感受最深的查氏家风。他觉得查济民低调、热心公益和教育,是海宁查氏家风的典型代表;他和金庸联手推出“双查方案”(查良镛与查济民于1988年11月提出的关于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委员会的选举安排),正是查氏爱国、爱和谐的体现。

“家训虽然在家谱里有,但并没有专门的家训教育,只记得小时候父亲教导我做人要秉直,真诚相待。更多对家风的理解来自于家族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影响。”另一查氏后人查建国从不讳言查济民对他影响很大,查济民对家乡的热爱,对教育的支持,对公益事业的帮助,让他印象深刻,“也影响我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去年查家成立查之家帮扶基金会,有些像以前的义庄。”发起者虽是江苏江阴查氏,但海宁查氏也积极支持,查建国一家也捐赠了2万元。查济民的子女也从父亲身上承继了查氏家风,养成低调,不骄奢,独立不依赖父母的习惯,跟他们接触过的家乡人都觉得他们行事低调,“每次都悄悄来,悄悄回,不惊扰地方。”

查乾伯1936年出生在袁花,美字辈,是查猛济的侄子,他的叔祖、查猛济的父亲曾是徐志摩的老师。乾伯在小时候曾亲眼见过家谱里、老桥、牌坊上、宗祠中镌刻的家训。

查乾伯感觉查家最突出的特点是崇文不崇武;朴素不奢华;兄弟姐妹和睦,互助;以孝为先;做人不忘本。“我们叫‘端本堂’,查氏家族根据分支不同,分为不同的堂,每个堂的堂名都是告诉下辈怎样做人,‘端本’就是我们这一支最主要的家风。”

他记得金庸的父亲和伯伯对人都很尊重、和善。他十一二岁时,金庸的伯伯看到他在玩,“论辈分,我比他高一辈,他看到我,就问我,小叔叔你在做啥。他们很注重辈分,对女性也很尊重。”

查乾伯从父辈所得到的,也是他教给子女的。儿子查律是书法(篆刻)硕士,美术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师大书法系。

90年代初,他中专毕业想下海。“父亲知道后,告诉我,我们祖上读书为本,崇文不崇武,更少从商。”他才继续读书。

查律最想教给孩子的也是读书。他觉得祖训传下来的都是儒家提倡的。当今时代,像勤俭为先、兼知礼仪,这些都有好的影响。

查玉强的先祖是查慎行的弟弟查嗣瑮,“嘉善查姓多为查嗣瑮的后人。”父亲临终前告诉他,他们在查氏中属于“慎余堂”,“这是先祖对于我们的教诲,虽无明文张贴,但父母先人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我们影响很大。”

“艰苦奋斗,珍惜幸福,勤俭持家,这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查玉强觉得家风中的一些东西,已经淡化,比如崇文轻商,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还在,如讲信修德、勤俭。

汪千里注意到,到了近现代,查氏不仅文史人才多,也有很多社会活动家、专家教授,理科、商界也出了不少人才,“查氏社会适应能力很强,又刻苦好学,与时俱进。”

从商的查玉强在他任馆长、即将开放的嘉兴五四新文化纪念馆中,专辟华夏查氏文史资料陈列馆,“崇文,这是普遍的。无论做哪行,最后的归宿都是文。这不是刻意培养的,而是一种文化自觉。”

浙江嘉兴

浙江嘉兴

黄氏家训

裴氏家训

阚氏家训

左氏家训

胡氏家规家训

林氏家训家规

《傅氏家规、家训》

章氏家训(材料)

家训浙江嘉兴望族查氏的 传家宝
《家训浙江嘉兴望族查氏的 传家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