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SMART原则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SMART原则简介

课程目标:

1、什么是SMART原则?

2、SMART原则的应用

3、如何制定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4、学会运用SMART原则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 被称之为制定目标的“黄金准则”。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该书于1954年出版。 根据Drucker的说法,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 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企业战略规划不能仅由几个高管来执行,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这将更有利于战略的执行。另一个相关概念是,企业要设计有一个完整的绩效系统,它将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作。 由此,可以将目标管理视为Value Based Management(价值管理)的前身。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制定目标的经历,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

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

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有的又如此解释此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

示例:目标——“增强客户意识”。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增强客户意识有许多具体做法,如: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务的速度,使用规范礼貌的用语,采用规范的服务流程,也是客户意识的一个方面。

有这么多增强客户意识的做法,我们所说的“增强客户意识”到底指哪一块?不明确就没有办法评判、衡量。所以建议这样修改,比方说,我们将在月底前把前台收银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标准,这个正常的标准可能是两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或分时段来确定标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目标离实现大概有多远?”团队成员的回答是“我们早实现了”。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对于目标的可衡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或客户的满意程度五个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其次可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从以上五个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还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实现性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

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控制式”的领导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下属去完成,他们不在乎下属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即便是团队整体的目标。

定目标成长,就先不要想达成的困难,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

SMART原则四 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因为毕竟工作目标的设定,是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的,不能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这时候提升英语水平和前台接电话的服务质量有关联,即学英语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直接相关。若你让她去学习,就比较跑题了,因为前台学习6sigma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相关度很低。

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时限性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10年7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7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SMART原则的应用

1、事业

2、人际关系

3、家庭

4、团队

5、健康

6、财富

7、个人成长

8、心智成长„„

以下问题支持你设定你的目标、行动计划

1、你的目标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2、这个目标是不是你的承诺、你的愿景?

3、基于你的目标你会在三个月内创造什么可以量度的成果?

4、根据你的成果,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计划?

5、按你的行动计划,能否达到你的成果?

6、你的目标、行动计划和成果是否符合“醒目系统”的标准?

工作中的案例一:

目标:从8月1日至10月31日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学习并掌握餐厅内8个工作站、5项行政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100%的掌握各个岗位的操作标准和程序。 行动计划:

8月1日至8月7日100%掌握抓菜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8日至8月14日100%掌握调锅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15日100%掌握夹锅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16日至8月18日100%掌握烫米线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19日100%掌握洗碗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20日至8月24日100%掌握传菜员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8月25日至8月31日100%掌握服务员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9月1日至9月7日100%掌握收银员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9月8日至9月14日100%掌握品控助理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9月15日至9月21日100%掌握机修助理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9月22日至10月5日100%掌握仓储助理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10月6日至10月12日100%掌握会计助理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10月13日至10月26日100%掌握训练助理岗位的职责及操作标准、流程 10月27日至10月31日进行全部工作站的考核鉴定

考核工具:

各个岗位的岗位观察检查表及训练追踪卡。

考核方式:

每个工作站安排专门的教练带训,每个工作站最后一天进行初步考核,最后由管理组集中考核。

案例二:健康

目标: 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通过参加多种运动锻炼的形式(跑步、游泳、做俯卧撑、做仰卧起坐),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行动计划:

一、

二、每天早晨跑步20分钟,做10个俯卧撑; 每个周末星期日去游泳馆游泳2个小时;

三、每天晚上睡觉前做20个仰卧起坐。

检查方式:

每做完一项在台历上做好标记。

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案例三分享:

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的应用:

营运方面:

目标:

从7月9日至10月9日三个月的时间,全面推行和实施值班管理模式,实现营运管理的模式化。此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来完成:

行动:

一、7月9日---8月9日推行期

通过区域管理、值班管理课程的培训和追踪考核全面推行值班管理模式。

二、8月9日---9月9日完善期

通过SVR、MVR、LVR等工具检测值班管理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与值班经理进行沟通,指出值班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存在的机会点和改进的方法。提高值班经理的楼面管理水平。

三、9月9日---10月9日成型期(见效期)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推行、完善、追踪、考核、沟通等,各连锁店的值班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值班管理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灵活自如的掌控人员、机器设备、营运物料等,实现值班管理的模式化目标。

结果:

实现值班管理模式化目标,实现可复制化发展。

财务方面:

目标:

从7月9日---10月9日,调整财务的人员配备,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系统,实现财务指导营运,合理控制成本和费用的目标。

行动:

一、7月9日---8月9日通过人员调整,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的细化与完善,分工的明确,捋顺财务的整体工作。

二、8月9日---9月9日通过与营运及中心之间工作的开展,从财务的角度不断发现现存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合理控制成本和费用、指导营运的目标。通过对所有单品的成本卡管理,标准用量的重新校准,店内绩效管理实现成本费用占营业额的35%。

三、9月9日---10月9日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捋顺和完善,在本阶段继续巩固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完全见到财务管理的成效。

结果:

建立健全财务体系,指导运营,实现成本费用控制的合理化,利润的最大化,提高纯利的3%。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目标:

从7月9日至10月9日三个月的时间,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理论指导,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行动:

一、7月9日---8月9日通过工作的沟通、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实施方案的确立等,完成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通过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等的细化与完善,初步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雏形架构。

二、8月9日---9月9日通过招聘与配置工作、培训与开发工作、薪资管理工作、营运手册、营运训练手册等的出台,保障公司运营的顺畅、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知识、管理技巧及管理绩效的提升。

三、9月9日---10月9日 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与逐步推行,分阶段实现中高层、中层、基层员工的绩效管理。通过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保留住员工,保证公司相对稳定的发展和运营。

结果:

实现完善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体系。

行动计划:

运用SMART 原则为自己制定一个月的工作计划、健康计划或学习计划。

行动计划分享

学习,改变,欢笑!

谢谢大家!

如何制定目标(SMART原则简介)

外企SMART原则

SMART目标设定原则

smart工作目标原则

什么是SMART原则

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社工smart原则的运用

如何进行即兴演讲:运用SMART原则

设定工作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管理方法之目标的SMART原则00

SMART原则简介
《SMART原则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smart原则简介 原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