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5: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

宝坻区 袁海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或低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决不能以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升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端正我们有效教学的航向?如何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焦点,本人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二、如何加强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本人就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了一点探索,浅谈如下:

1、有效备课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而有效备课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播放一则洗发水广告,并引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图片中的头发为什么会如此漂亮?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光滑柔亮的头发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等等,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一课堂,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求知热情。

(2)有效备课要求对教学目标描述得具体一些和精确一些。传统备课中常利用如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所描述的教学目标,因太抽象而使学生无动于衷。因此,要尽量使用如知道、说出、写出等具体的动词,以达到可以进行实际检测的作用。如掌握呼吸作用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应该改为说出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过程。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和强化的作用。有效讲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技巧之一是创设新情境,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之前,教师先展示一盆栽植物,然后设问“我们有没有看到这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但科学家是怎么看到的呢?技巧之二是把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至始至终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只有在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呼吸作用这一节中,要讲授的内容有很多,而且有探讨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操作过程,又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以有必要始终给学生指明有氧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多样化的教学可能会冲淡教学主题。

3、有效提问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教师),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有效地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封闭式问题(即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而有效提问则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开放性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学生更有兴趣。如在讲授恩吉尔曼实验时,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恩吉尔曼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而如果问题设计如下:①为什么水绵是合适的实验材料?②他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③为了能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这个实验还做了什么处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有兴趣多了。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学生不懂,所提问题大多是一些记忆型的、理解型的问题,如问题: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主要吸收什么光?其实这样的问题因难度比较低而难以引起高中生的兴趣。而有效提问则要求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如问题: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它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为了体现师生互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却由此产生了“满堂问”的现象,即在课堂上人人参与提问,所提的大多是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然后教师领着学生从教材中去找寻标准答案。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它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与“满堂灌”是一致的,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有效倾听

(1)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之后马上就会让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就会马上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后果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学生会感到沮丧,挫伤了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叶绿体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够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如①叶绿体的结构及特点是什么?②叶绿体中的酶和色素是如何分布的?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在哪里?④叶绿体中的哪些结构及特点有利于光合作用?

5、巧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一:在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时,教师阐述今年所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猪流感变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习生物的变异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时,教师也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二:在学习《细胞的无氧呼吸》内容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保鲜袋包住一个苹果,放臵几天,待苹果烂后观察,有什么气味?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例,而且是身边的实例了解到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什么物质?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讲评课是指在考试后或练习后对试卷或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评课上成“核对答案”课,而且,试题讲评课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试题讲评呢?本人到上海跟班学习中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应该进行习题精讲,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而要掌握学生的“难、疑”所在,可以通过抽卷批卷调查,也可以通过改卷完后,收集错题、难题,统计错误率。对于错误率在30%以下的试题,不予讲解,因为这么试题,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懂,他们可以通过学生互教把问题解决。而错误率高的试题的讲评,也可以通过尖子生的讲解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思维等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方法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革新。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堂时间用在“刀口”上,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生物教师只有成为一个“反思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慎英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学生物教学特辑》.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版

[3]姚金兰.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293—297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探索课堂模式促进教学有效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小结

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索

课堂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探索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

对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体验式教学的初步探索

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
《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初步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