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9: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一)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书《赢在起跑线 ——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感觉内容非常不错,适合家中有一年级小同学的家长,认为不错的地方与来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章 让孩子了解小学

一、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帮助孩子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是我们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1、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a、学习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是以游戏的活动形式展开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启蒙教育;而小学则是进行系统地学习,第一学期就要学会拼音、写字、认读、阅读…b、生活节奏的变化:在小学的生活节奏较快,会让孩子们始终处于紧张地状态;c、生活天南地北的变化:对孩子们的独立性要求更高。

2、入学前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环境、、和孩子聊聊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上课、作业、考试…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

3、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20:00左右睡觉,早上在规定的时间内清醒,并完成好迅速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吃早饭;同时也在训练孩子能够静得下心、坐得住,时间约在40分钟左右;

4、让孩子积极锻炼,有个结实健康的身体:

5、培养孩子学会交流、大胆表达: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放学后多讲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注: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锦囊妙计’:A、给孩子学习用品的准备:以实用为主;B、带孩子提前去将要上的小学感受一下学校环境C、家长不要给孩子制造紧张气氛,小学生活有一个憧憬。

二、让孩子爱上新集体

许多孩子对于如何同新的老师、同学交往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1、鼓励孩子迈出自信的第一步:家长不妨这样多问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今天在学校过得快乐吗”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能起到培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的作用;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聊天、谈心,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多从正面询问班级的情况、学习情况、同学情况、老师情况,发现了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引导;

2、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激发孩子热爱学校、班级的感情:千百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

3、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遵规守纪;

4、加强对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注:现在很多孩子的个体意识特别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要让孩子明白在集体中必须遵从集体的规则、每个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培养孩子们和睦相处的任务、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德。

三、为什么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不一样

1、家长应当成为老师与孩子沟通的积极中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家长在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告诉孩子老师的期望、辛劳,鼓励、指导孩子主动与老师打交道、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愿望;

2、家长要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要坦诚地告诉老师自己孩子的各种具体情况:家长要将孩子的脾气秉性、各种爱好以及某些特殊需要如实地反映给老师,不必担心会歧视孩子;

3、家长要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告诉孩子,有些时候老师鼓励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注:家长要与老师做好家校联系,商谈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之前最好先打电话与老师确认一下,打电话的时间最好避开上课时间可是节假日,到了学校就要暂时收起怀疑可担心,坦率地和老师交谈,充分相信、理解老师给予的回答和解释。

四、家长与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融入小学

1、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家长在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课堂纪律指导,培养其课堂自律性:

2、在课余时间家长要逐渐把学习溶入孩子的生活,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楚地知道即使不在学校也要在哪些时间学习、哪些时间玩儿,而且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决不能三心二意;

3、家长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写完作业后要求其自己检查写字的质量、读书要做到‘点字读’。

注:老师在处理课堂违纪行为时要及时、妥善、合理,家长要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并从中入手给予孩子们鼓励或必要的解答。

第二章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一、让预习成为孩子学习的坚实‘肩膀’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与发展。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家长创造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1、计划好预习课文的时间: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在老师上课前、主动地学习一下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了解课文,同时将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好;

2、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待老师上课时孩子遇到做好标记的地方可以着重仔细听、还可以课后向老师咨询;

3、注意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 A、读课文、标自然段:课文读三遍以上,将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标上汉语拼音,分成自然段;B、圈生字:读要学习的生字,并在课文中将它们圈出来,要求认识、会读、明白含意;C、空书生字:将课文后的生字按照笔顺写一写、有个初步的印象,老师再讲时容易记住;D、课文质疑: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边打个问号,课堂上主动提出。无论是预习得深还是浅,总比没有预习好,所以家长一定起到监督作用;

二、‘温故而知新’

复习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具有如下重要性:

1、通过复习可以培养孩子自学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2、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

3、经过复习、孩子对要学的知识做到了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

4、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学习让其更为深刻地理解,更容易记牢;

5、能增强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a、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并让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今天都学了什么…”b、每次复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比较好,中间休息之后再继续复习;c、语文可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等;数学可以看书、做题(习题的题型也要注意变化)。

注: A、家长可以在家中随时播放各种教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B、将教材中的各种词、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其成为全家人的共同乐趣;C、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上课的内容,一方面能让孩子熟习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在知识的乐趣共同成长。

三、让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检查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回忆、复习、预习、接受、检查。

1、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完成检查作业的步骤:这种事情家长少做为妙,时间久了、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就会不断增加;

2、家长要给孩子留足够的检查作业的时间:一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以1:3的时间量(即10分钟做作业:30分钟的检查作业);

3、对待孩子要用‘耐心’初级阶段: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可跟孩子一起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中级阶段: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但同时还要留些空白让孩子看书发现 ;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将错误全部改正再进行下一步作业或游戏;

4、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自我检查后、家长再检查还是发现了错误,家长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孩子的做法;

注: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10题错3题、圈出错题中任一道加上边上二道对的,告诉孩子这其中有一道题错了,让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积极性和修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四、孩子上课常‘溜号’怎么办

1、注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如:看书时看完一本再换另一本、玩儿玩具时也不要放一大堆;

2、训练孩子关于‘听’的能力,通过听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每天讲一个故事,在讲前向他提要求,必须在听过多少遍后由他复述一遍,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述完整;

3、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不要总是重复:家长对孩子讲一件事情或是某一要求时只要一遍就好,不要让孩子习惯于反复听到同一事情或要求;

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或学习时或游戏时要给孩子提供专心致志的学习环境,家长不要在孩子学习时玩耍、看电视等,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和引导孩子;

5、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时要随其年龄渐大而逐步增加,开始可以要求其15或25分钟、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的难度和数量亦应与时间要求相适应; 注:孩子在玩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此时正是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家长不要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孩子,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不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

五、“我是十万个为会么”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1、父母在有童心、要换位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厅、允许他提问;

2、不要敷衍孩子、要给孩子好奇心的提问以满意的回答、如果不懂就带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3、经常让孩子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激发孩子的兴趣;

注: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孩子提出、提过的各种问题、对于家长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通过各种方法去寻找,每位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对任何问题都要耐心的解答。

六、指导孩子练好铅笔字:

1、一年级的孩子练字时间一般以10 — 15分钟为宜;

2、帮孩子选好写字用的笔,选用HB型的木质铅笔;

3、练字先练姿(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让孩子注意正确的执笔方法(握笔)拇指食指一起捏、指离笔尖约一寸、中指在下托起来、笔杆斜靠虎口上;

4、抓实写字四环节:一看:让孩子看字贴上的范写、看写字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摆布;二描:描仿的过程就是指导其练字的重要环节;三临:临写不光要求笔顺正确、笔画到位、更要注意美观;四比较:让孩子将临字和范字做比较,通常一个字、只要‘用心’地练6遍即可;

注:指导孩子练好字,头正肩平腰挺直、头和上身稍前倾、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个拳

七、让孩子迈入阅读的快乐‘世界’

1、培养孩子朗读和背诵的能力,阅读的重心应放在‘读’上(包括朗读和默读);

2、培养孩子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a、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b、家长可以慢慢教会孩子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典、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

3、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如:不躺着读书、读书时不做小动作。

4、培养孩子专心阅读的习惯:

注: A、每天家庭作业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20分钟左右的读书时间,在这个时段内家长要关掉电脑,手捧一本书陪孩子静静地阅读;B、每月进一次书店,翻阅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最新书刊、咨询了解一些书目;C、每周安排一次家庭亲子读书活动,如家长和孩子同阅一本书、然后就书中的内容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看法;

八、家长要从‘陪读’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1、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a、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安静、整洁;b、为孩子选择好台灯,一般用15 — 25瓦,左侧取光;c、给孩子准备好必须的学习用具,削好的HB铅笔N支、橡皮(无图案、无味道);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也不要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在一旁看看书、看看报,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一年级:如: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专业做作业,不磨蹭、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等。

注:一年级新生的情况比较特殊,的确需要有家长引导,但家长不应该包办一切。

九、孩子考试作弊该怎么办

1、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家长要以身作则;

2、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分数:不要因为孩子多考了几分家长就欢天喜地、少考了几分就唉声叹气,这样会将孩子引入分数的误区;

3、给孩子知足的奖励: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合适的奋斗目标、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切忌目标不可太高、超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二)

第一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一、做时间的主人,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

1、让孩子参与活动时间规则的制定、增强遵守时间的自觉性,家长让孩子有参与感、体验父母对他们的尊重;

2、教会孩子认识及运用时间:让孩子了解时间不能因为睡觉、吃饭或是做其它事情向停止,帮助孩子建立一天24小时的规划利用;

3、借助钟表帮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注:父母就必须同孩子开一个民主的‘家庭会议’以孩子为主、详细讨论,共同规划‘每日作息时间表’。

二、学会独立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1、家长应该时刻留意训练孩子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迈出第一步;

2、给孩子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3、倾听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使他们学到思考的乐趣,以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4、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培养孩子思考、提问的欲望,让孩子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注:在指导一年级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a、让孩子对各种整理归纳:在做了一定量题目的基础上、对题型分类整理。通过这种独立思考,可以使孩子再见到类似题目时,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b、陪孩子解析难题,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c、让孩子编题目考家长,编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的过程。

三、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

1、应该向孩子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2、应该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3、要为孩子提供观察条件,让孩子见多识广;

5、孩子提问题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四、培养孩子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意识活动,是大脑对数字的主观反映;

1、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感:一年级第二册知识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家长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盒子让孩子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如:全校学生人数比本班人数( )、一(1)班人数比本班人数( )、爷爷的岁数比奶奶的岁数( )、爷爷的岁数与你的岁数( );

2、让孩子在训练中形成数感:在一年级第一册 “认识10”的知识点:“1个十是10个

一、10个一是1个十”“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注: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数一切可以数的东西,引导孩子找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如“汽车号”、“楼号”、“门牌”。

七、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

1、勤读 —— 给孩子提供阅读对象,让孩子多读一些课文、范文,让孩子多积累写作材料:给孩子准备一本摘录本,把看到好词、好句记录到本中,做到脑记、笔记相结合;

2、勤说 —— 让孩子敢说,达到知识的迁移:写作其实很简单,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说是写的基础。一开始只要说简单的几句话、慢慢发展到一段话、几段话,开始家长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将事情表达清楚就好,慢慢地让孩子注意用上看到或是学过的好词、好句,达到内容丰富、具体、生动就行了;

3、勤写 —— 让孩子养成多看、勤写日记的习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如:回家的路上让孩子观察路上的行人、车辆、道路两旁的商店、季节转换时大自然的变化…让孩子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就可以成为日后写作时的素材;

4、勤鼓励 —— 多给孩子掌声:家长在读孩子的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为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注:观察是源泉、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作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三) 第二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教孩子做事有条理:

1、为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是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重要前提;

2、父母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一天中哪几件事是必须做完的、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并将要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画出来、写出来或是讲出来,一次次强化、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3、教孩子做事之前定计划:没有想好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要实施一件事,就要先做计划。开始家长要督促孩子,比如做一个小台历或是记事本:A、让孩子将功课表张贴在房间显眼处;B、每天睡觉前让孩子根据功课表整理好书包;C、家长如有时间还应询问当天作业情况;

4、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将每天的事情分成四大类:重要并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但不重要的、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让孩子学会利用科学方法,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

5、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注:首先孩子必须会做这件事,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同时也应该是孩子喜欢做的事,做事情前家长应该先将要点、要求提出来,并介绍过程或方法,孩子做完后家长要对成绩给予肯定。

二、做个讲卫生的‘小标兵’:

1、让孩子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刷牙、勤更换手帕等,用眼卫生:眼睛距书本1尺、胸口距桌沿1拳、握笔时手指与笔尖距离1寸、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及阳光直射处看书和绘画...

2、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如:不吃不洁净的食物;

3、教会孩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注: A、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必须一致,以免引起孩子心理紊乱;B、对孩子的尝试 —— 成功与失败应正确对待:成功了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失败了不要批评、指责、埋怨,要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再次尝试;C、对孩子出现的抗拒性心理要正面引导,不要强迫命令;D、良好卫生培养应是从小开始的,家长一定要反复、持之以恒的对待;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1、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在睡前40分钟左右提醒孩子‘要睡觉了’让孩子有时间逐渐适应睡觉情绪、习惯睡觉概念;

2、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段孩子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21:00 —— 早上7:00,中午饭后半小时可以安排孩子午休30分钟 —— 1个小时,这样有益于大脑与心脏的健康;

3、‘我不要一个人睡’:儿保专家表示: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断奶’的过程 ,因为这此‘断奶’是心灵上的‘断奶’;

1、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从心理上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同时又为孩子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2、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睡眠: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时,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心情,尤其是在晚上入睡前;

3、给孩子找个替代物: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如果有需要可以给他代一个替代物,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4、打开房门,保持空间交流: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而已;

5、不要让孩子开灯睡觉: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功能尚不完善,调节机能也比较差,所以还是坚持培养孩子关灯睡觉的习惯; 注:让孩子养成独立睡眠习惯的‘锦囊妙计’:不能独立睡眠的孩子日后往往领带感重、缺乏安全感和自主意识,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调整:A、在陪孩子睡觉时适当拉开点距离;B、为孩子准备一张紧靠陪睡家长的小床;C、慢慢地将小床放在稍远但家长能看到的地方;D、将孩子的小床放以更远一些或是独立的房间内;在调整过程中家长不能着急和烦躁,掌握好‘循序渐进’的策略

五、远离‘小近视’教会孩子用眼卫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眼睛感染:A、教育孩子不用脏手揉眼睛,夏天光线过于强烈,要戴上遮阳帽保护眼睛;B、及时纠正孩子的坐姿,让其姿势端正:上半身要直、头不要歪、但也不要过度前倾、更不要伏在桌上;C、眼与书本要保持33厘米(1尺)左右的距离;D、要根据儿童的高矮调整桌椅高度,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书写姿势,使眼睛与书本距离达到正确要求;E、要防止孩子的眼肌疲劳,学习时间不要过长,看书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物体、做做眼保健操;F、孩子使用的纸张应尽可能选用不反光、不透光的洁白纸张;G、孩子在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保持在荧光屏对角线3倍以上的距离,每看半个小时电视应让眼睛休息15分钟;H、电子游戏机最容易伤害儿童视力,最好不要让孩子玩电子游戏机;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适当补充硬食,如:胡萝卜、土豆、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平时饮食也要五谷杂粮、荤素搭配,适当进食猪肝、羊肝,少吃辛辣、油腻食品,都有助于眼睛的保护;

3、及时发现孩子近视问题:如父母在发现孩子近视时,千百万不要急于给孩子配戴眼镜,一定要区分孩子是属于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假性近视一般不需要配戴眼镜,经过治疗和保护视力可以恢复正常,真性近视则必须用配戴眼镜来矫治了;

4、让孩子在课间坚持做眼睛保健操:可以起到放松眼睛的调节、消除视疲劳、防治近视的作用; 注:教会孩子用眼卫生的‘锦囊妙计’:下面是几种简单易学的护眼方法:A、极目:早上,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让孩子自然站立,两眼先平视远处的一个目标,再慢慢将视线收回,到距眼睛35厘米的距离时,再将视线由近而远转移到原来的目标上,如此反复数次,然后现进行深呼吸运动,对调节眼功能有一定好处;B、熨目:每天早上或睡前,让孩子取坐姿或立姿,闭目、两手掌快速摩擦至发烫,迅速后在双眼上,这时眼睛会感到有一股暖流,如此反复数次,可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A、运目:让孩子站立在窗前,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注视窗户的四个角,可舒筋活络、运转眼球、改善视力,每日早晚各做5 —— 10分钟

六、别让宝宝吃成‘小胖墩’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遵循以下饮食法则:A、多给孩子讲平衡营养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如少吃油炸食品、少喝果汁、饮料、多吃蔬菜、水果;B、有计划地进食,按顿吃饭,有计划地进食零食;C、最好与家人一起吃饭,这样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交流的机会,在吃饱饭的同时可以产生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充实感;D、不要在看电视时吃饭或吃东西,不要在使用计算机或录像机、学习、玩游戏时吃东西;E、尽量选用‘完全食品’(苹果是完全食品,而苹果汁则不是)或生的未经加工的食品、在家中自己加工的食品。因为市场贩卖的方便食品一般含油脂和淀粉较多,如用全麦面包代替其它面包,虽然所含能量一样多,但它可以增加饱腹感并且耐嚼;F、口渴时尽量喝白开水而不是果汁或饮料;G、尽可能选用低脂乳品或脱脂乳品;H、避免在课间休息时吃饼干、巧克力派、炸薯条等高能量食品;I、为了使孩子能坚持上述各项,父母及家人也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上述不提倡的食品;

2、孩子体重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肥胖儿的指标,家长就要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了:A、饮食疗法必须有家长的参与,并要求家长掌握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如:不让孩子偏食、过食、不给予高糖、高脂肪等高热量饮食;B、在保证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使孩子们的食物多样化、维生素充足,不给刺激性调味品;C、食物宜采用蒸、煮、凉拌的方式烹调,应养活容易水货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的摄入,不吃糖果、甜糕点、饼干等甜食,尽量少食面包和土豆,少吃脂肪性食品,特别是肥肉,可矢量增加蛋白质饮食如:豆制品、瘦肉等;D、一年级的孩子一年内能增高5 — 6厘米,在维持现有体重不变的情况下,一年后其肥胖程度就将得到明显改善; 注:让孩子养成合理饮食习惯的‘锦囊妙计’:美国农业部为6 — 10岁儿童制定的‘金字塔’:A、多吃粗粮:饮食上要注意让孩子多吃小麦、玉米一类的粗粮;B、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C、每餐让孩子吃一个水果,加餐食物不妨也选择水果:各种新鲜水果、干果等都是不错的儿童食物;D、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因为钙能够增强儿童的骨质,如:脱脂牛奶;E、让孩子多吃瘦肉、鸡肉、鱼、各种豆制品;F、少让孩子吃糖分丰富或热量高的食物

七、宝贝‘动’起来:

1、树立一个正确观念 —— 不生病不等于运动体能好:运动体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基本活动;

2、合理安排运动量;

3、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运动以身体练习为主,如:爬、跑、跳、投、压、郊游、拍球、跳绳、骑车、体操等等,本着由少到多、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并兼顾着多种项目相结合着进行;

4、运动锻炼游戏化;

1、运动锻炼生活化;

2、用扬长避短的方式鼓励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丢孩子的面子,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注: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锦囊妙计’:在帮助孩子制订锻炼身体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每天有定时、定量的安排,比如早晨6:30 —— 7:00是长跑时间、晚上做30个仰卧起坐等;B、灵活安排地点:天气好时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天气不好时则安排室内活动、有时间时可以全家去郊游…C、多种锻炼方式结合,避免活动单一化;D、可以和伙伴、家人一起进行,既能相互鼓励和监督,又能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八、让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成长:6 — 8岁的少年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

1、家长要克服重知识轻音乐的思想,因为音乐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二者间是有联系的;

2、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创造多听、多看、多唱、多练的条件;

3、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把学习音乐生活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感受和沉浸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之中;

4、让孩子直接参与表演活动,在直接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从中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5、在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中,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准、节奏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孩子从小便表现出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创作才能;

6、对孩子的要有顾虑:一年级的作业负担不重,学习音乐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注: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的‘锦囊妙计’: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开发孩子音乐智能最关键的一个契机,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个性对孩子其它各方面也能有一个很好的训练

九、别让孩子成为‘电视儿童’: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建议在只看优质电视节目的前提下每天不应超过2小时

1、家长跟孩子拟定好看电视规则,包括看电视的时间、次数、内容…:规定的电视节目看完,一定要关掉电视机,培养孩子信守承诺的习惯;

2、父母应该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并解释、讨论电视内容:家长如果能介入电视节目的诠释过程 ,将会加深或扭转儿童看电视的角度,即使是儿童节目或动画片、家长也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物陪孩子一起看;

3、掌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当子女对父母的管教无从适应时,内心便会形压力并渐渐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如:学习情绪及效率低落、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潜意识可驱使他们做出一系列小动作,如:摇头、眼圈周围、嘴角及手臂肌肉不自觉地抽动等等,家长要及时观察到孩子们每一细小的行为并及时检讨自己管教方法、矫正子女的失调行为;

4、以优质的DVD取代不好的电视节目;

5、把电视机放在不显眼的角落,并将遥控器收起来:不要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机;

6、教育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

3、别把电视当保姆: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大人要以身作则,这样同孩子沟通会更有用;注:让孩子远离电视的‘锦囊妙计’:和你的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回到同伴的集体活动中、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合理地消费其目的不仅在于如何花钱,而是饮食了多方面教育的内容和能力的培养:

1、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金钱:这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第一步,让孩子知道钱的劳动所得,世界上没有摇钱英勇地只有靠勤劳和智慧才能创造财富;

2、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支配消费的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初中科学地支配金钱,从中意识到父母的信任和自己的责任,学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养成办事认真、踏实、周密的生活作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精神;

3、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做到正确消费:A、家长不要怕孩子花钱,正确的消费是学习理财的重要内容之一:6 – 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让他们学会‘现金流’的控制,如:逛商店时给孩子一个固定的额度,让他在这个额度内自由选择喜爱的物品,这时孩子肯定不会乱花,而是要综合衡量、优中先优;B、要让孩子学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如:购文具时可以多看几家店、哪家便宜买哪家的物品,也可以让孩子联合同学进行砍价或是‘团购’;C、孩子身上一般要带一些零花钱,家长可以实行‘承包制’每周默写给他们一定的金额,结余归已、超支不补,然后从一周逐渐扩大到一个月,渐渐使孩子养成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4、父母以身示范,引领孩子参与父母的消费过程:孩子并非在说教中长大、而是在熏陶中逐步成长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锦囊妙计’:消费学习既是知识方法的学习,也是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并了解和学会计划家庭开支:A、应该让孩子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开销上的节省和限制,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B、帮助孩子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使孩子认识到自己还没有真正通过劳动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财富,所以没有理由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C、培养孩子节俭的美德: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我也可以没有’、‘人穷不一定志短、有钱未必有志’的道理;D、允许孩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己计划花钱:对于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父母可以考虑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由孩子掌握自己的日常开支,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计划花钱

十一、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

1、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会使他们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体会对他人、包括对父母的责任心;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要从学做家务开始:家长不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做家务就算完事儿了,而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3、‘管’、‘放’结合:所谓管:就是在孩子办某件事时家长要过问一下、估计有什么困难预先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增长才干与经验;

4、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等等,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家长在此时不应指责,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他们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5、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如:先让孩子学会洗袜子、小手绢等,再学着刷鞋、操作洗衣机等;

6、教孩子劳动,还要注意安全问题: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宜学习做饭,同时也要远离煤气和明火,不要让孩子擦拭电器或插座等危险地方,家长要都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和操作规范,态度要温和、避免指责和训斥,在耐心、肯定和鼓励中让孩子们对劳动有兴趣;注:培养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锦囊妙计’:个人生活的自理能力是一年级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A、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如: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不是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B、提供机会,让孩子心情体验: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让孩子在做个人事务中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此时家长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

怎样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复习语文

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教案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