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首届红色经典征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首届红色经典征文

血战庙尖顶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无名先烈们

下寨南学校孟令占

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6团团部和所属团部医院驻扎在灵丘南山的抗日根据地上寨村。6团,当地人民习惯称其为“老六团”,是晋察冀军区长期坚持在雁北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在灵丘驻扎长达五年之久,在打击敌人、保卫抗日根据地、夺取雁北抗战的胜利斗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老六团”和灵丘抗日民众结下了兄弟之情、鱼水之谊,真可谓是灵丘人民的 “子弟兵”。

这年春天,时任团长的季光顺和政委马龙二位团首长根据斗争的需要,秘密地将团部和团部后方医院驻扎在上寨村。当时灵丘南山虽然是抗日根据地,但驻扎在北泉据点的鬼子敌仍时不时地在南山地区扫荡,因此要想保证团部和医院的侧翼安全,必须派支精干的警戒部队到距上寨村十多里的庙尖顶一带把守。于是二位首长决定把团部警卫连里的“大个李”所代的一排派去把守。这个“大个李”所代的一排是警卫连里的尖刀排,全排装备清一色的日本三八大盖,还配备一挺轻机枪。 排长“大个李”长得人高马大,红军出身,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他所带的这个排的战士个个生龙活虎,人人智勇双全。所以团首长把这样的部队派到那里是极其放心的。

一排到达庙尖顶一带后,大个李和副排长观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后,决定先在玉凤寺后面的庙尖顶上修筑工事。这个庙尖顶是玉凤寺奶奶庙的制

高点,山下有一个小山包,一条古道绕包而过,是行人由此到上寨的必经之路。站在庙尖顶的顶峰上,向西可以看见下寨、上寨、雁翅等村庄,向东可以看见口头、刘庄等村庄,就连离此二十里地的北泉鬼子的据点也隐约可见。但是这座山乃是一座孤山,在这样的地形上扎营是兵家之大忌。但是大个李排长和他的战士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庙尖顶(又名庙顶山),位于上寨镇口头村西一华里处,因山下是奶奶庙而得名。山下玉凤寺奶奶庙是座古老的三位送子奶奶庙。每年四月初四是正庙,在过庙期间还要唱大戏。天南地北的商贾们云集于此,十里八乡的村子有小孩子的家庭都要来这儿烧平安鞋面纸,祈求三位奶奶保佑孩子平安无事,而且每个孩子一烧就十二年。因此这个不显眼的奶奶庙年年都是青烟缭绕,香火不断。自从日本鬼子来了之后,灵丘南山地区成了抗日根据地,敌人多次对南山根据地进行血腥的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奶奶庙也没有幸免,被鬼子一把大火烧了个净光。由于玉凤寺的庙尖顶,是周围群山的制高点,鬼子每次来扫荡都要派哨兵在庙尖顶站岗放哨或枪杀过往的行人。后来在当地的民兵队长的带领下,集中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拆毁了庙尖顶山头上的庙宇,因此山头上只留下三座断壁残垣的烂墙头了。“大个李”排来到这里后,立即在残庙的地基上修筑工事,并在山下的小山包上放出了哨兵,监视北泉据点的鬼子。

几天后,北泉据点的鬼子军官佐藤听暗探报告了在上寨村有“老六团”和医院驻扎的消息后,立即纠集了二百多日伪军趁着夜幕悄悄来上寨偷袭。天刚蒙蒙亮,敌人的尖兵刚在口头村西头一露面,就被埋伏在庙尖顶前的一个小山包上的八路军哨兵发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可谓在军事上有重要

的价值,它后面是庙尖顶,前面是必经上寨的一条古道,在这里安上伏击哨既可提前通知山上的排主力,还能打鬼子个措手不及。三名伏击哨一齐开枪,清脆的“叭—勾—儿”、“叭—勾—儿”、“叭—勾—儿”三声三八大盖枪响,走在前面的三名鬼子兵应声倒下,后面的日伪军一齐趴下。三名伏击哨乘机向庙尖顶撤去。紧接着,山顶上的大个李一边派两个战士向上寨村团部报信,一边带领战士们向敌人们开起火来。这佐藤老鬼子躲在一个土塄下面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起来。当他确定这里不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时,就和身边的鬼子嘀咕了几句,带领着大队人马想绕开山上的“大个李”排急速向上寨村推进。大个李一看敌人不攻山,就率领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扑下山来狠狠地打击敌人。敌人被死死地咬在了玉凤寺这个小山包周围。双方激烈地战斗起来。被咬住的敌人一时脱不了身,就命令所有的炮火集中起来向这个小山包猛轰起来。大个李一看敌人的火力太猛,就命令副排长带领

一、二班的战士们又撤回了庙尖顶上,他自己则和三班的战士们留下来继续阻击敌人。副排长他们刚刚撤回山上,鬼子的炮火就把那个小山包炸得烟尘四起,大个李他们全部牺牲在这个小山包上面„„太阳这时渐渐升高了,它瞪着惊奇的大眼睛看着这场激烈的厮杀。庙尖顶周围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山下的敌人也一路追了上来。鬼子离庙尖顶越来越近,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打!”副排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的机枪、步枪“咯咯咯„„”地向鬼子猛扫过去。冲到半山腰的十多个鬼子就像驴粪蛋一样滚落到山坡下,气得鬼子指挥官佐藤又是一阵排炮轰击„„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扔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砸,中弹的鬼子和被石头砸死的鬼子一起随着石头滚落山下,回东洋老家报到去了。就这样副排长带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

次进攻。等鬼子们趴在半山腰不敢动弹了,副排长利用这个空隙,清点了一下人数,连他还有十二个八路军战士。此时的战士们已是弹尽粮绝了。副排长对大家说:“同志们,咱们的后面就是团部和医院的伤病员,只要咱们在这里坚守,团部和医院的同志就能尽快撤离,再说咱们也没有退路了,只有和鬼子拼到底了!同志们怕不怕?”“不怕!誓死和庙尖顶共存亡!”战士们的喊声响彻云霄,震得半山腰的鬼子心胆寒、腿发软„„

副排长说完就从战壕外面搬起一块大石头,立在战壕边,其余战士们见他这么干,也把枪放下,纷纷找石头站在掩体的边上。趴在半山腰的鬼子见庙尖顶上没了动静,就又嗷嗷的冲了上来,战士们又是一阵猛砸„„

庙尖顶山北面有个小村子叫白台,白台村的群众亲眼目睹了这次惨烈的战斗。躲在远处的村民多次见冲上山的鬼子被英勇顽强的八路军战士打下山去,当他们听到山顶上没了枪声,又见战士们纷纷用石头砸小鬼子,之后战士们不再扔石头,和冲上山头的鬼子混战在一起,直到山头上复归平静。白台的村民们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的子弟兵全部战死,他们全部都哭了„„

这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全排三十名战士除了排长派去送信的两人外,其余的全部牺牲在这里。他们和凶残的鬼子激战了整整两个小时,为团部和医院的同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敌人来到上寨村后,“老六团”团部和医院早就安全地撤到距上寨村南十多里的狼牙沟村了„„

这是一场没有载入史册的阻击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它实在算不上一次大的战役,但是这却是一场经典的战役,这个故事一直在上寨镇广为流传。后有人编诗一首赞扬英雄的一排八路军战士:

四0年来了老六团, 哨兵排设在庙顶山。 护团部来保伤员, 与敌激战近半天。 子弹打光白刃战, 阻挡敌人难向前, 激战之后全遇难。 留下英名代代传!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红色征文

首届红色经典征文
《首届红色经典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红色经典征文 征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