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议论文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议论文训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不求甚解邓拓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融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张金刚 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

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奇。 理由。 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

②在这些浮名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契。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

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人生是多么重要。 ③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要旨便是“融”。 “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材料】美画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幺。(2分)

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

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

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

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

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

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

这样读书的。据王粲 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

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

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16.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 17.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④央视2012年《开学第一课》,于丹讲得好:把生鸡蛋、胡萝卜、

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

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内心、不肯融合的人,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被生活煮硬。第二个锅里,胡萝卜被煮得软塌塌,成了胡萝卜泥。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第三个锅里,茶叶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有些人,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改变了别人。 ⑤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社会

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有时,

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佳,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炼,涅槃重生的“茶叶”。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 ⑥一直有人在置疑,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社会善美的天空。我无法回答。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在其汩汩喷涌、涓涓

流淌间,滋润、浇灌出周边茂盛的花草,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细

流,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一人、两人、多人,渐渐传递、互融,终可汇成大爱、大德、大义。人与人,融洽和睦,其乐融融。社会,被爱包容,和谐祥和,自会一派融融。

1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14.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

①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 毛臣 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②放弃,对心理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

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

会阳光灿烂。

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③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

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

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

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徊不前,心力交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 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待你的眼睛去发掘。 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 1年7月上,有删改) 14.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15.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 16.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7.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4分)

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

间赶上!

④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这时候,

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

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⑥放弃是一种睿智。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

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

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⑦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13.第③自然段举崔琦“电脑盲”的例子,意在阐明什么哲学道理?请

简要分析?(2分)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共11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

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

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

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

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

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

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

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

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

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2

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

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

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

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

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

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

理解。(2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议论文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名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重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不求甚解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3)以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求甚解”和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因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2分, 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融张金刚

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

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契。

“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举例论证。列举著名学者王叔岷做学问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的观点。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画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1)美国歌后休斯顿做不到沉淀自己的心灵,不知如何沉淀自己的心灵,放纵自己,贪图享乐,以致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事业。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幺。(2分)

这则材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来论证“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的论点是正确的。

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

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1分);

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 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1分);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1分)。

16.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

(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

(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觯大意的读书方法)。

17.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3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分,答出一种即可)。

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18.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1)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2)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凄书的一种方法。

③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要旨便是“融”。

④央视2012年《开学第一课》,于丹讲得好:把生鸡蛋、胡萝卜、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内心、不肯融合的人,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被生活煮硬。第二个锅里,胡萝卜被煮得软塌塌,成了胡萝卜泥。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第三个锅里,茶叶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有些人,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改变了别人。

⑤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社会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有时,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佳,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炼,涅槃重生的“茶叶”。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

⑥一直有人在置疑,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社会善美的天空。我无法回答。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在其汩汩喷涌、涓涓流淌间,滋润、浇灌出周边茂盛的花草,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细流,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一人、两人、多人,渐渐传递、互融,终可汇成大爱、大德、大义。人与人,融洽和睦,其乐融融。社会,被爱包容,和谐祥和,自会一派融融。

1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共生共荣。 (表述完整,意思对即可)

14.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诠释“融”的含义,并在对照(比较,对比)中突出了传递正能量,彼此融入的必要性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作者希望英雄模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不断释放自己的正能量(1分), 带动(影响,辐射)越来越多的人相互接纳,融入社会(1分)

最终达成共生共荣(或人与人融洽和睦,社会和谐祥和)之目的(1分) (得分要点:英雄个人践行——带动他人践行——达成目的。三个阶段各1分,若直接抄句子至段末而不分析得1分)

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毛臣

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

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

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

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

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

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

徊不前,

心力交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是一

套骨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 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

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

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 待你

的眼睛去发现掘。

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 1年7月上,有删改) 14.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社会纷繁复杂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点2分)15.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

先指出每个人都有压力和无奈,再列举生话中的事例具体论述,最后强

调生活与理想总有距离。(第

一、三两层各1分,第二层2分)

16.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快乐,我们要善于发现。(每点2分) 17.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4分)(4分)每一天的坚强都很重要:坚强是一种生活状态。(每点2分)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①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 ②放弃,对心理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

会阳光灿烂。

③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

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

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

间赶上!

④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这时候,

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

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⑥放弃是一种睿智。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

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

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⑦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13.第③自然段举崔琦“电脑盲”的例子,意在阐明什么哲学道理?请

简要分析?(2分) 放弃和获得不是矛盾的,不可调和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放弃丁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3分)

从反面进行论证,用“贪婪”所造成的后果来证明不愿放弃就不能更好获取这个道理,使论证更有力。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

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

一生一世的事。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

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

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

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

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

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

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

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时地都要读书)。 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①引出论题或论点;②作(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结构上领起下文。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示例一:首先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然后从道理和事实两个方面证明观点。

示例二:首先从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接着从道理上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马上、枕上、厕上”证明观点,最后举例论证:用谢晋勤奋读书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举阿根廷出版“会生气”的书(或“不能等的书”)的例子证明观点。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运用了道理论证(或“引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或“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示例:这两个词语强调了伦敦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读书的热情像往常一样高,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必等到环境宽松时的观点(或: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议论文训练题目

议论文训练学案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议论文阅读训练.

中考议论文训练

议论文写作训练(深刻)

议论文训练
《议论文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