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芜湖市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芜湖市市区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止至今年,芜湖市共有人口389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68万,超市区人口比例18%,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为贯彻《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芜湖市积极开展养老配套建设,目前在城区已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家,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一、日间照料中心现状

1、社会力量介入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运营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在养老事业上,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职责,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上,也由政府部门挑大梁。在市场调查及从民政部门了解的基础初上,芜湖市市区目前8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各区政府直接运营管理或街道办运营管理。由政府部门参与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难免出现服务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的状况。但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变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自2011年以来,社会力量逐渐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在模式上大多是政府投资建设,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社会组织凭借着自身优势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运营主体也呈现由政府打包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局面转变。据弘德社会服务中心方主任介绍,社会力量介入将是日间照料中心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一条路径。

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不断更新,服务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托养服务场所,其软硬件设施需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群体特征,有着特定的标准,如考虑防滑、防摔。针对于此,芜湖市市区个日间照料中心不断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大部分都设有健身室,配备专业的锻炼器材,少部分配有理疗器械,总体而言,设施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在公共活动场所锻炼休闲的现象。在服务上,除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休闲娱乐等基础服务外,增设了针对特定人群而开展的服务,如日托服务、老年人兴趣大学、医疗保健服务等,服务朝着更见完善的方向发展。

3、医养结合出现并在不断探索

医养结合能够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养老机构开始以发展“医养结合”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比如:恭和苑以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以养为主”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芜湖市也在不断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由芜湖尚德社会服务中心运营的弋江桥街道办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这一模式,作为安徽省首家试点机构,尚德聘请了全职医生,配备了专业医疗设备,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断、体检、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由老逸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的老吾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整合在同一场所内,两者虽独立开来,但却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了便利。目前能够提供医养结合的中心还不多,。

4、市场化运作初见端倪

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日间照料中心投资建设的主体,单靠政府投资拨款这一经济来源将制约着中心服务的完善和设施的更新,无法支撑中心的长期发展,日间照料中心市场化运作被提到议题上。芜湖弘德社会服务中心在政府提供的1200㎡场地上,除留有日间照料中心用地外,将剩余场所以租赁的方式开办了便民快递、爱心超市、便民家政服点等便民服务网点,同时开办了弘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现了“老少同住”,通过此类途径收取少量费用;芜湖尚德社会服务中心通过开办老年兴趣大学收取培训费用、日托收费、老年食堂餐费等方式收取费用维持运营。市场化运作将缓解中心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减少政府的财政包袱,将成为未来中心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在政策上,各类养老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服务人员上,逐渐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力量不断介入。日间照料中心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二、日间照料中心存在问题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我们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优选择。在芜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政府包揽到公建民营、从单一服务到多样化服务的发展过程,至今仍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为老年人提供越来越贴心的服务,但在芜湖乃至我国,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养老助老认识达到新层次,但观念仍落后,意识不足。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养老助老的观念逐渐在全社会传播开来。养老助老成为近几年的热词与主流话题,政府部门频繁出台各类养老配套政策;企业、社会力量积极涉水养老产业;民众养老意识在舆论和媒体的宣传下不断提高,养老认识达到新层次,然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行动上也没有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在舆论宣传上力度不够。同时,受几千年传统养老文化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年人不愿意踏出家门去日间照料中心托老,认为“落叶应归根”,坚持在家养老;也有些老年人则认为还能自力更生,不用花那冤枉钱等,这些传统的观念在老年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2、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的频繁出台,客观上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让社会各界对养老产业这块大蛋糕趋之若鹜,但实际落实的程度却让人咋舌。以芜湖市为例,鲜有日间照料中心获取政策优惠。此外由于我国正在社会转轨时期,许多事务还是由国家掌控。以养老服务领域来说,日间照料中心还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制约了日间照料中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资金投入方面,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日间照料中心运转的投资主体,但是这种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日间照料中心日益发展的需求;其次物价高、中心需要承担水电、物业等运营费用,收入与运营成本难以平衡,导致中心的发展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中。

3、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不健全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定义上不难看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然而在实际中却大相径庭。在参与调研的20家日间照料中心中,80%以上已沦为免费的棋牌室,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失去其最根本的目的;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无法实现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服务意识不高,无法与老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精神慰藉功能成为纸上谈兵。

4、日间照料中心设施不完善

由于养老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征,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芜湖市为例,在参与调研的20家日间照料中心里,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限、文体娱乐器械设施较为单一,有些设施的设计则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忽略了老年服务设施本应具备的防滑、防碰撞、防摔跤等功能。

5、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够

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除银湖社区老吾乐日间照料中心由年轻的5位大学生负责运营外,其余日间照料中心无论从管理者还是服务人员都体现出“自身老龄化“的特点,这些管理者与服务人员大多凭借着一颗尊老爱老的心而参与工作,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很少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在接受培训方面,通过招投标形式获得日照中心运营资格的社会组织显然做的更加充分,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都需经过培训上岗,在数量庞大的日间照料中心里,它们也只是星星之火,即使如此在面对老年人的问题上依旧捉襟见肘。同时,因工作本身繁琐、劳累、工资收入低、社会舆论压力大等诸多因素,使得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员难以坚持。

6、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

志愿者队伍对于养老助老行业来说是一种力量补充,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无偿的服务,而且能够唤醒社会成员的敬老助老意识,扩大养老助老力量。芜湖市志愿者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学生,芜湖市目前有九所高校,而芜湖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68万,超市区人口比例18%,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志愿服务犹如杯水车薪。从志愿者本身来说,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未接受专业培训,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要求。此外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志愿者队伍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三、关于成立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

1、树立积极的养老服务观念 ,加强亲情化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传媒工具推广和普及日间照料中心的现实价值和相关知识,转变老年人的观念,帮助人们解决在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切实感受到这种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同时加强亲情化服务,加强精神慰藉,多于老人交流,让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而不再是消磨时光的棋牌室;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

2、探索市场化运作,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发展日间照料中心,需要丰富的资金来源。所以,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发展要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包括国家直接经费支持,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和企业投资等各种社区外资助。同时为了使其自身得以更健康的发展,可以适当鼓励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产业化经营。在广泛开展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低偿、有偿服务项目。如开展家政、医疗体检、老年大学、日托照料、送餐配餐等服务,缓解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和建设一些普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娱乐器材,并建立起有保护措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可以设置专业人员以提供应急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还将与恒鑫其他养老项目相联系,如小型养老机构、养护院等,逐步完善养老设施网络。

4、组建专业化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可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引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举办对外培训,作为日间照料中心的另一收入来源。

5、引导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芜湖市目前是共拥有志愿者一万多人,并有不同专业领域。志愿者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经常性服务,并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形成志愿者与老年人重点服务对象间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借助志愿资源,引导志愿力量参与到日常服务中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节约了中心的运营成本;同时探索中心自治,从兴趣、居住区域、老年人特征等标准将中心老年人进行分群,鼓励老年人通过群建立个人自助网络和互助网络。利用老年人现有个人网络,建立社区互助网络,发挥邻舍协助网络,从而最大化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6、充分利用职工医院资源,实现医养结合

恒鑫职工医院是一级综合医院,同时也是医保定点机构。可开展常见病的诊断与基础医疗体检,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中心的老年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基础体检等医疗服务,吸引老年人群体。

日间照料中心制度

日间照料中心规章制度

日间照料中心职责

日间照料中心协议书

日间照料中心章程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管理方案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有关要求

日间照料中心落成典礼讲话

日间照料中心消防安全制度

芜湖市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及存在问题
《芜湖市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及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