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研究

骆鹏

【摘要】在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情况下,促进沿海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于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的就业具有与农村男劳力显著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就业灵活,就业成本低,工资报酬要求低,就业技术含量低等;但在就业中存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差、就业性别歧视、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妇女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建议:政府督促相关企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落实农村妇女就业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改善农村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拓宽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农村;妇女;就业;对策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导致我国部分企业生产尤其是民营外贸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农民工的非农就业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据“三农”问题专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估计[1],我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0.2亿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约占农户家庭纯收入的40%,农民工就业数量的减少,势必直接带来农民收入的减少,客观上增加了我国经济走出低迷的难度。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把促进农民增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在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返乡的同时,农村妇女却有着农村男性劳动力所没有的就业优势,其工资性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但农村妇女同时也存在一些就业上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2]。为此,笔者结合2008年10月对沿海某村妇女的就业情况调查,探讨了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因素,为相关部门落实农村妇女就业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改善农村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

拓宽农村妇女就业渠道提供参考。

1 浙江某村概况

某村是浙江中西部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型村,工业主要是承接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的委托加工装配。该村2007年人均收入7134元,户均收入为27109元,其中,妇女就业收入7000元左右,约占户均收入的25%左右。全村有村民2367人,其中,妇女人数1135人,30~50岁妇女约400人中,有一半左右在该村的清洁用品加工点从事加工装配。据笔者等观察,加工点工作的大多为女性,而在其中的1个清洁用品加工点,所有的操作人员全是女性(除了门卫)。

2 妇女的就业特点

2.1 就业灵活

该村男性劳动力一般去外地打工,至少也是在当地城市找工作。而妇女出于家庭需要,大多在当地就业,一般有活来时就干,没有活就回家;家里空闲就到加工点干,家里有活就在家里干;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到加工点干活。除了个别时间要求很急的订单,一般是随时来随时干,按照计件付工资,无点到制度,不必为迟到早退或中途退出而担心被扣工资。这种灵活的“弹性工作制”让该村妇女能够做到家庭赚钱两不误。

2.2 就业成本低

该村女性在当地的加工点工作或接一些加工活在家做,从而减少了很多就业成本,如交通费、租房费,还有一些在其他城市生活的额外开支等。就业风险成本也更低,比如在外地工作,工资发不到手是常有的事,而在本村就业,老板一般是本村或附近村的人,大家都知根知底,干了活得不到工资的事就不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比较容易追讨。

2.3 就业工资偏低

经对妇女随机调查发现,妇女计件报酬相当低,以装配清洁球为例,1名妇女装配10个清洁球的工资为1角8分,最多能装配清洁球2000个/d,最高工资为36元/d。当问及为什么这么低的报酬也干时,她们的说法也基本相同:“闲着也是闲着,到这里做点活,多少也能赚点”。说明,能够赚点钱养家,又不希望受太多的约束是她们愿意接受低工资的主要原因。

2.4 就业的技术含量较低

虽然农村妇女就业的技术含量较低,但对工作的耐心和细致要求较高。由于加工装配的低技术含量,农村妇女既可以干这种产品的装配,也可以干那种产品的装配,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仔细。如装配国际象棋,不能把棋子装错了。这既适应了订单灵活性的要求,也与农村妇女的干活特点相吻合。在当地的加工点中,最高的技术活也不过是缝纫,大多数妇女的工作就是手工装配,这是一些农村男性劳力所不愿意干的活。还有一些企业如承接了简单装配性质的业务,也乐于把这些业务放到农村加工点中,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订单需要随时调整人力,同时还能够为农户来一些收入,赢得一些不错的口碑。3 农村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妇女就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从长远来看会制约农村妇女就业的稳定和增长,也不利于农村妇女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值得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3.1 无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

企业主一般不会给女工缴纳任何保险金,也没有劳保措施,完全是一种临时雇用的做法,更谈不上有用工计划。如果妇女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或生病,则与企业主无任何关系,有的企业主可能会支付一点医药费,但不承担任何契约责任。这对企业当然是一种最优的选择,但对农村就业妇女来说是不公平的,也和目前的劳动就业保护法规是不相符的,长此以往,必然打击农村妇女就业的积极

性。

3.2 报酬水平低

工资水平低既是妇女就业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也是妇女就业的一大问题,体现了对妇女就业的歧视。在访谈中了解到,加工点工作的妇女中,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即使一个月每天都上班的妇女也不过拿到1000余元,这与男劳动力相比有较大差距。据村干部介绍,一般这个村的男劳力去城里做点体力活,至少可以拿到1500元以上。农村妇女这样低的报酬与其付出的劳动相比是不相称的。

3.3 工作环境差

加工点工作环境比较差。不仅工作场所非常拥挤,材料、机器、产品混在一起,塞满了车间,妇女们的工作空间非常狭窄,通风也很差,空气污染严重,存在火灾隐患。不良工作环境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3.4 就业行业和渠道单一,工作单调枯燥

大多数农村妇女就业集中在加工装配业务上,很少从事其他形式的就业。如果这个行业经营不景气,则会面临无工可做的局面。另外,在加工站干活完全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劳动,几天甚至几个月就是装配同一种产品,工作纯粹是为了赚点钱补贴家用,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因此,加工点中很少看到年轻的姑娘,大多数是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而且受教育水平多为初中及以下。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忍受不住这种单调枯燥,并且也看不到发展前景的工作。

4 促进农村妇女就业的政策建议

由于我国规模化高效农业尚未建立,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决定了从事农业只能是保本经营。靠农业不可能使农民收入有大的提高。所以,家庭务农之外的就业收入就成了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而沿海地区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稳定农村妇女就业,不断提高她们的收入水平是

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一环。同时,农村妇女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就业群体,需要得到政府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为此提出如下促进农村妇女就业的建议。

4.1 制定合理的报酬标准

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制止对农村妇女就业歧视。由于企业的强势地位,农村妇女没有能力与企业谈判工资发放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劳动部门按照有关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的规定,指导有关企业建立与农村妇女就业特点相适应的工资制度。如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和一般的劳动强度来确定计件工资,防止随意压低报酬的现象发生。

4.2 建立各项与农村妇女劳动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

建立各项与农村妇女劳动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尽可能改善农村妇女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切实防止工伤劳动事故的发生,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要按照农村妇女的就业特点,积极推动农村就业妇女的社会保险工作,可以按照企业发给的报酬按比例提取各项基本的保险金,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保障程度[4]。以农村妇女就业保障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满足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需求。特别是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广覆盖,使农村妇女逐步做到老有所养。

4.3 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牵线搭桥和扶持工作

利用信息优势,把相关企业的需求和农村妇女的就业结合起来。政府和金融机构要运用扶贫资金、小额信贷和实施项目等形式[6],为农村妇女的规模就业创造条件。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妇女就业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大力开拓农村妇女就业渠道和发展新兴行业。如扶持旅游观光农业、农庄经济,开展家政服务[5]等,使农村妇女就业更能发挥自己个性特点,改变目前农村妇女就业渠道单一的局面。如在城市越来越喧哗,空气污染越来越来严重的今天,与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市居民在休息日来农村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正好发

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农庄经济等,让城里人来到农村体验农家生活。农村妇女可以作为向导,为到来的城里人作介绍服务、示范各种农活等,这样可以带动农村的餐饮、住宿、商场、交通运输、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使农村妇女的非农就业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

4.4 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

加快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妇女就业的各类环境因素。如推动寄宿制办学,办托儿所、养老院、农村社区医院等,使农村妇女能够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其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2008年约两千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返乡[EB/OL].http://news.qq.com/a/20090202/000592.htm.

[2] 顾栋.统筹城乡妇女就业问题研究[J].攀登,2005(2):25-28工.

[3] 李旻,谭洪波.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妇女就业模式

[J].农业经济,2006(4):49-50.

[4] 侯俊香,牛习昌.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出路[J].经济论

坛,2004(2):113-114.

[5] 张存生,张新敏.关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6(4):25.

[6] 曾艺.我国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4):55-57.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对策研究[材料]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现状调研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综述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专家解析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现状

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研究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