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6《猫》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 猫

教学目标:

六、了解作者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七、学习文本细节描写的方法,理清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八、培养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脚穿钉鞋走无声,不吃素菜吃鱼腥,日间无事打瞌睡, 半夜三更鼠辈惊。) 对了,这说的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猫。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你们有没有养过猫?

好。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几只猫。今天,让我们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检测

1.作者介绍。提问学生。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读准生字词。

3.根据解释写词语

九、默读 感知文章----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生读。

十、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一分钟不少于500字,全文大约2500字,所以给大家5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文章。)

2.文章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这几只猫有什么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我的感情的方面来找。)完成表格。/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文章,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板书)

3.依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全文分三部分,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4.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芙蓉鸟被害案) 5.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a.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b.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十

一、作业

十二、文中哪些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品味。

三、试着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十四、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16猫预习学案

《猫》教案

猫教案

《猫》教案

猫,教案

猫教案

猫教案

教案 猫

猫教案

猫教案

16《猫》教案
《16《猫》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6猫1精编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