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普通话新方法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0-03-04 00:1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快速推广普通话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一、课题基本情况

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学快速推广普通话的途径和方法,以教育学生自觉“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维护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祖国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以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生普通话口语规范水平为切入点,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课题组力争使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初中三年系统学习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初步了解灵台方言特点,坚持科学、有序地进行普通话常用字词练习,寻找普通话语音音变的规律,力争在初三毕业时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具备一定的朗诵能力,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通话不仅具有任何方言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学校在语言使用上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辐射带动其它各行各业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但是,在占全国五分之三的广大农村中学(特别是山区),“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果我们能以农村中学“推普”工作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广大农村地区不利于“推普”和用字规范化的情况就会得到极大改善。

二、课题研究推广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强化措施,查缺补漏,及时整改,在组织师生继续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

三、农村中学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抓好“推普”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就一事无成。因此,要推广普通话,学校就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及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推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推普工作。各班也应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的推普小组,具体负责本班的推普活动。同时,还应成立督促检查小组,即教师检查小组和学生检查小组,保证学校“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推普”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普通话在学校能得以有效的推广与普及,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校园语言,必须制定符合本校师生普通话的水平和实际的规章制度,从考核到监督及奖惩,逐条规定,并严格执行。

1.校园内讲普通话,并将普通话带回家。

2.学校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普通话领导小组成员带头讲普通话,并且要坚持做到口语练习与理论知识学习,日常教学相结合。

3.把教师讲普通话纳入工作考核,通过学生评议、教师评议对运用普通话情况量化考核,计入年终总评。要使普通话不仅是课堂语言,而且是校园语言,达到人人都讲普通话。

4.让学校班子成员、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担任学校推普监督员,并使“讲普通话,用文明语”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各班选出两名推普员、两名监督员,负责本班推普工作,班主任任组长。 6.班内学生运用普通话情况也应纳入班级考核,并单独作为一项进行表彰,学期末由学校评选推普工作先进班级,由班级评选推普工作先进学生。

7.学校监督员认真值班,并如实填写记录,如出现问题,值班人员负责。 8.不讲普通话记录超过3次的学生及教职工,周六参加专门普通话培训班。 9.监督员不能很好履行职责者,双倍减考评分;带领本班(年级组)推广普通话评为先进集体者,表彰奖励。

10.根据坚持运用普通话情况,年终由学校评出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三)周密计划、精心安排,积极开展师生普通话培训工作

要想使普通话在学校得以真正的普及与提高,抓好师生培训是关键。学校要鼓励支持全校老师积极参加县局及学校组织的普通话培训班。首先是语文教师过关培训,然后是青年教师、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分批过关培训。同时,由本校语文教师严格对学生普通话的学习运用进行培训,在语文课上每周可以安排一节口语实践课重点训练。对讲普通话有困难的教师、学生单独办培训班,促使其不断提高。

(四)广泛动员、明确职责,大力营造“说普通话、用文明语”的氛围 1.以宣传《国家推用语言文字法》为重点,大造舆论,形成攻势,努力在学校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学校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设置推普标语,随处提醒师生运用普通话。例如“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青少年要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等。

2.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壁报、师生座谈会等实用新颖的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政策与法规,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推广与普及普通话之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人人以讲普通话为荣,并力争把普通话变成为校园语言的良好氛围。同时,可利用集日、双休日,采取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推广普通话,并让学生带动家长学说普通话。 3.积极做好推普周活动。学校要在每年的推普周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促使人人参与和支持推广普通话,共同营造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师生素质和普通话水平。

四、农村中学快速推广普通话的途径

(一)成立学生广播站,开通校园广播,定时播音。一是为师生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搭建广阔的平台。发挥其示范作用。二是努力营造普通话运用的良好氛围,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建立长期宣传专题、专栏节目,聘请语文老师举办语言文字讲座,以求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二)发挥语文教学的“龙头”作用。一是重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标准语的能力。可继续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前5分钟讲演,及学生口头作文活动,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二是发挥语文教师在“推普”中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其他科目的教师课堂上向他们听课观摩学习,课下请教指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加强拼音训练,防止汉语拼音回生。尤其是针对灵台方言中声调不准和存在较多土语的现象,强化训练。

(三)举办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竞赛活动

在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注重活动的多样性与取味性。如积极组织学生以普通话为主题开展升旗仪式,班会、队会、团会,课本剧表演,张贴宣传画,编写主题校报校刊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故事会、散文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等,大大激发学生讲普通话的热情。其次,可借鉴甘肃省普通话平测试题样,制定试题若干套,现场抽签,既有读的内容,又有说的题目,既检测出了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又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还可在学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使用规范字的现状,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同时,结合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社会口语交际用语调查”活动。

(四)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突破口,提高全体师生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为了使学校推普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强化监督检查之外,更要重视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因为通过测试,既可给全体师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又能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而取得丰硕成果的喜悦。同时,也为学校推普工作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农村中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方法

农村中学生要学好普通话,不仅需要敢于开口的勇气、长期坚持的毅力,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一)听 听指坚持收听、收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包括省、市、县)的新闻联播,要注意听准字音。收听、收看新闻联播是教学生学习规范语音的极好机会,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在接收国内外新闻信息的同时,结合自己语音的薄弱环节,认真听播音员的发音,把播音员当作自己学说普通话的老师。当听到一些字音与自己平时的读法不一致时,应该马上记下来,然后用字典或其他语音资料查出正确的读音。这样,经过查核的字词,就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比 比是比较异同,也就是找出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论是哪一种方言,它与普通话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比如灵台方言,对前后鼻音区分不明显,声母中n、l界限有时也并不分明。这就需要学生留心比较,并按“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和偏旁类推的方法,坚持练习,反复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说普通话的水平。

(三)记 记就是把容易读错的字词记下来。在读书看报及说话过程中,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收集起来。同时,把自己曾经读错的字词也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易读错字词库”,然后记住每一个字词的正确读音,以免以后再读错。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读不准音的字就会越来越少。

(四)练 就是练习普通话。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用多读多练的方法。练的方式很多,一般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说。学习普通话就像游泳一样,只学不练是不行的,必须实际操练。一定要多读多练正确的发音,而且必须经常使用。学习语音有一个回生现象,已学会的发音,一段时间不用就又不会了,所以学语音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六、普通话语音训练“三步走”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是语义的托体,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普通话与方言差异最明显的要素。学习普通话重点就是学习语音。普通话的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学习普通话语音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准声韵调,这是基础;第二步,读准常用字,这是行之有效的捷径;第三步,掌握语流中的音变规律,这是做到“字音标准”“语调自然”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发准声韵调 1.发准普通话声母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声母就是音节开头的辅音。辅音发音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口腔中要受到阻碍,所以声母的发音过程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由于气流受阻的位置(发音部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声母。所以发准普通话声母的关键是要找准发音部位和掌握发音方法。

2.发准普通话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是普通话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普通话有39个韵母,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按口形分,汉语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这种“四呼”便于我们学习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语音系统,也是我们了解普通话和方音的对应规律。

(1)单韵母。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的韵母。发准单韵母关键是要把握发音要领—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开口的大小(发音时这种舌位,唇形和开口度始终不变)。

(2)复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加而成的韵母。发准复韵母要注意下列三点:

第一,复韵母发音有一个过程—发音时从头一个元音到

二、三个元音,它的舌位,唇形有一个滑动的过程,这是它与单韵母发音的明显区别。

第二,复韵母虽然是由两三个元音复合而成,但不是所有的元音同一响度,其中只有一个元音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称为主要元音,即音腹。 第三,根据韵腹所处前、中、后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位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三类。

(3)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作韵尾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发准鼻韵母,区分前后鼻韵母,关键是发音时由元音向鼻辅音滑动,鼻辅音韵尾归音一定要到位。此外还要注意“ian”、“üan”中的“a”实际发音是“e”。

(二)读准常用字

中国汉字有几万个,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要读准全部汉字是有困难的,况且大多数汉字并不常用,无须花大力气去记。读准常用的几千个汉字,则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这样做费力不多,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之效,是学好普通话的一条捷径。这几千常用字,是指这三部分:一是常用的3500个汉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二是常用异读词;三是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这三部分内容有的重复,分开来要求学生会引起他们的重视,便于克服发音、误读音。

(三)掌握语流音变规律

我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是连续发出一串音节,有的音节受前面音节的影响,它的音调或声调发生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就能使语音和谐,语调自然,说出一口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语流音变的分类图示于下。 上声

音调的变

一、不 音变 轻声 呀

音素的变化 儿化

总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县教育局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共同致力于本项课题的研究。我们坚信“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我们有信心经过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取得最终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快速推广普通话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于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新方法的探索

新方法学习总结

《新方法》学习小结

新方法学习计划

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新方法学习计划

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教改新方法

学习普通话新方法新途径
《学习普通话新方法新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