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顾梅华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有效实践和策略

说实话,站惯了三尺讲台,第一次坐在这儿和大家汇报交流,内心不是激动,而是紧张和惴惴不安,因为台下有我的前辈、老师、同学,还有很多在教学方面走在我前列的各位同仁,内心压力特别大。今天,我就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了,下面,我粗略的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些许心得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巧的媳妇如果没有米就做不成香喷喷的饭,写作文也是如此,材料就好像是米,没有材料就写不成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得到这些“米”呢?我的方法是通过写日记、课前三分钟演讲、阅读、摘抄、背诵来积累。

 要想作文好,日记少不了

以写定教

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写日记,理由很简单:日记不受题目、内容形式的限制,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可以手写我心。让学生写日记,我只强调一点:必须真。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因为选材的角度多,范围广,学生有话可说,不但写得顺利,而且真切感人。一年下来,同学们每人写了足足三大本,翻开他们的日记本,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历程。刚开始,“流水帐先生”很多,如写初中的一天时,他们从起床、晨读、上午课、午饭、下午课、晚自习、睡觉等一样不落的写下来,但无一重点。通过他们的写,定了我的教学方向,我教给他们如何把“布剪裁成衣服”,于是“午餐大战记”、“晨读变奏曲”“睡觉前的百家争鸣”、“课堂小插曲”等等一些好的作品诞生了。刚始学生的选材很单一,要么写月考反思,要么写课间十分钟、童年趣事,我教给他们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生活,如:冬天过去了是什么季节?什么事物发生变化了?于是四季轮回成了同学们笔下的素材。你的生活中有什么小意外、小惊喜、小感动值得你记一记?这一点拨提示,学生们的选材一下子宽了不少。有一次批改日记时我发现班内不少同学都在写蝙蝠事件,并且有的页面上还有泪痕,写的那叫情真意切,连我看了也差点落泪,在文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呼声:保护动物。我被他们的爱心感动了。在点评这次日记时,“罪魁祸首”王显腾懊悔的把头都要钻到桌子下去了。第二天,在黑板专栏里,王显腾写出了他的“给蝙蝠的道歉信”。

以评促写

我们班的同学善于“比着葫芦画瓢”,有一天,我们评新颖的题目:《寝室那些事》时,采访作者王海洋命题策略,王海洋自得地说:根据电视剧《夫妻那些事》改编的。同学们一琢磨,人家能改编,咱为什么不能?于是乎,下次的日记放眼望去,都是引用、改编的,有根据电视剧改编的,有根据歌名改编的,有根据广告词改编的„„..如《咱班的故事》、《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班的陈卓写了一首小诗《我喜欢简单 》,在班上一评,好家伙,下次的写作全成了诗。不过,这股流行风我喜欢,你总得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巧用课本,专题练习

在学完《蝉》这篇课文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写作特点?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欲扬先抑。那我们能不能比着葫芦画飘,用这种写法写一篇文章?同学们说,我们试一试吧,说写就写,学生们大约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作文。有的学生写蜗牛:起初看外表,不喜欢,后来看他爬树,一次一次的一掉下,又一次一次的重新开始。被它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有的写雨后不起眼的小蜘蛛织网……从此以后,每学完一篇文章,同学们都会主动的找该文章的训练点,比着“葫芦”画个“瓢”。如学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调皮的王海洋同学说:老师,我们这次该画人物“素描”的瓢了吧?引得同学们爆笑。学完《口技》,同学们在日记中用上了侧面描写;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同学们有点蒙了:文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写作方法呀?等到我播完了《2012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后,同学们大悟:给这些伟人写颁奖词。你别说,这次的“瓢”大部分同学画的都不错:  出示颁奖词:(于艺啉) 当唐朝的文字成就了《唐诗杂论》的硕果,当楚国的音符奏响了《楚辞校补》的乐章。

是他,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链接在一起;是他,为含冤而死的李先生申冤呐喊;是他……

他做了,但是他没有说;他说了,并且也做到了。

他“做”了,在情况危机的生死关头,他径直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他是卓越谦逊的伟大学者;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是英勇无畏的革命斗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标杆。 -----------他就是民主战士,闻一多。

一举两得的自评和互评

一篇日记写完了,首先自评 A.评题目:题目好不好,好在何处?

B.评描写方法:如果写的是人,写完后思考:你让文中的人物说话了吗?文中的人有表情吗?有动作吗?心里的“我”说话了吗?有,用红笔画出来,写一写你用这些描写方法的目的:是突出什么,还是赞美什么,还是表现什么?没有,用红笔添上。 C.评优美的句子:用红笔画出自认为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如:用了什么修辞、一系列的动词…….

D.评字体:好、中、差。

刚开始,有的同学找不出优美的句子,也没有或不会用修辞方法,但看到别人的日记上用红笔画的满满的,心里有点不平衡,有了这种不平衡,课下就会下功夫,下次就会有意识的去从这些方面去写了。刚开始自评时,班里有一部分同学自评的像模像样,于是,我就在班里,把评的好的文章评阅、然后贴到黑板栏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1、《为难啊》:

自评:题目直接写出我的心声:为难。在这里我也设置了悬念: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为难吗?请往下读。不错!

2、《寝室那些事》:

自评:这是我根据电视剧《夫妻那些事》改编的,直接点明要写的内容。值得你学习吧!

3、、“为难,为难,真为难,一边是朋友,一边是老师,我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还是应该能藏点就藏点呢?” 自评:这里我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矛盾心理。

4、“听,下课铃声刚落,看,同学们像一把把离弦的剑,竞相射了出去,转眼间,教室里像突然来了一股妖风,把同学们都卷走了。

自评:在这里我主要运用了两个比喻,形象的写出同学们上计算机课的高兴、激动心情。怎么样?不错吧!

5、“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分数,往后的日子……”

自评:结尾是我用了省略号,言尽而意未尽: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分数,往后的日子就不好过喽。对你是不是有警醒作用呢?

6、《月考反思》

总评:总结自己,反省自己,是可以使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的。让我们记住,在总结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强,在坚强中成功,在成功中快乐。

你看,评着评着,做题技巧也巩固了。所以同学们总结了一句话: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一举两得的自评。

互评的好处,我让同学们总结,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是一举两得。

我们班的日记每周3篇,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二上交,我认真研读,评出新颖的题目,优美的句子,共性问题,从不评选材,因为日记本身是自由选材,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课本中学到的、悟到的,记录下来,是积累素材的途径,所以根本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围绕中心选材”是课堂作文的事。

为了激发同学们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班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果个人一周内三篇文章俱佳可以申请下周免写一篇,如果全班一周内3篇俱佳,下周不但免写一篇,本周日语文作业全免,这一点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和写作热情,你别说还真有几次作业全免呢! 感谢日记,让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感谢日记,让我的学生弥补了课堂作文训练不全的特点;感谢日记给了同学们一个写出心声的舞台;感谢日记让我的作文教学完成了从“课前指导到课后讲评”,“以写定教”的转变。

 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的课前三分钟演讲

我们班入班以后一个月,开始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实行演讲缘由: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上课回答问题不大方,不敢回答问题。最初演讲的要求是:没有什么限制,内容只要健康积极向上,说什么都可以。开始实施时我在班里盯着,我认为这样学生会精心准备,认真演讲,但一个月过后,发现同学们演讲依然是羞羞答答,前言不搭后语。,我心里挺着急,于是私下里问学生原因,得知,因老师在,同学们紧张,放不开。于是我识趣的离开了。刚开始有的学生不太相信老师真的走了,演讲时还派一个放哨的,再后来发现,老师真的不来了,这下,班里热闹了,争着把在课下搜集的笑话、脑筋急转弯、歇后语晒给大家听。一轮下来,我私下里问学习委员:同学们还怕上台吗?不怕了;好,换素材,换什么呢,挺作难,我提醒他:你在家住,可以看新闻,把新闻播给大家听,肯定受欢迎。新的一轮开始了,我让学习委员打头炮,第一个人的素材一换,同学们悟出了什么,也开始下功夫在课下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感人小故事、优美的段落等等作为演讲的内容,在这一轮中有一个优惠政策:可以看稿。这一轮结束后我又问学生,上台还紧张吗?不紧张了,于是我问,那我能进教室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了吧?“能”学生异口同声说。

后来为了激励同学们,我们班评选出了“演讲天才”、“演讲小能手”,大大的鼓舞了士气。经过三轮的演讲,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回答问题踊跃了,经过名言警句、优美段落、经典美文的浸染,学生积累的素材更丰富了,作文水平也小有进步。而这一切,课前三分钟演讲可是功不可没呀!

 要想作文好,阅读、摘抄、背诵少不了

1、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读书交流会”,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

2、摘抄背诵是法宝

读了好的文章,优美的段落,当时觉得很美,但是过几天就有可能忘了,怎么办?历年来,只要是我教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要想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好方法的积累、对名家名文的学习必不可少。所以,我们班制定了一个优美段落摘抄背诵的环节,每三天更换一次,有学生轮流写在黑板固定的版块里。

要求:

1、每个学生都要前作准备,为全班同学准备好“美餐”;

2、更新要及时;

3、一篇古诗,一段美文交替进行。

开始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认真查找资料,准时更新,利用早读时间及时背诵,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的同学开始消极怠工,要么随随便便找一些内容应付了事,要么更新不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后,我思考,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重燃激情呢?何不设置一些荣誉称号呢?不久,“美文鉴赏专家”“独具慧眼”“美文使者”等美称相继名花有主。全班同学积极竞争的意识一下激发起来了。只要一有时间同学们就会看书、背诵优美的句子。摘抄,让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素材,当我让同学们为自己的摘抄本取一个名字时,学生绞尽脑汁,那股认真劲不亚于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有的本子“出满月”了,还没名字呢!

日记、摘抄、阅读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材料积累好了,写作时你才不会为 “无米之炊”而发愁。这正如逛超市,你选择洗发水,只有一种,你没得选,品种多了,你才有的选。作文是超市,素材是货源,有了充足的货源,你在写作时才能挑挑拣拣,选出最满意的。

 怎样把布变成衣服------如何选材

 中心思想先行-----中心确定材料

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都是送到裁缝铺做的,母亲上街,扯上几尺布,带上我们,到裁缝铺里给我们量量尺寸,过几天就做好了。我佩服裁缝的本领-------把一块布做成一件衣服的本领。写作文呢,也要有不小的本领,把一件事变成作文的本领,怎么变法?一件准备写成作文的事件,好比那块布,作文好比衣服,如何裁剪,取舍某些布边、布头,必须认真测量,仔细剪裁。作文要把一件事情变成一篇作文,也不能把事情的里里外外全全面面的都写下来,也会有需要舍去的零“布边布头”,裁缝是根据人得高矮胖瘦进行剪裁,而作文根据什么剪裁呢?所以首先要根据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心观点来舍取。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也就是所说的“布边、布头”需要剪掉。

 《第一次做饭》,如果确定做饭以“充满快乐”为中心,那么就可以从“做饭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受到了表扬”等方面选材;如果你的观点为“体会到了妈妈做饭的辛苦”,就可以从“做饭很繁琐”、“夏天做饭热”、“很劳累’等方面来组织材料。同一件事,中心不同,选材也不同。

为了训练学生的选材能力,我特地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一天》。我和同学们先梳理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①早晨,被一曲《老父亲》唤醒,于是争着惺忪的眼睛去跑步; ②晨读变奏曲:哪一科老师来,读哪一科; ① 课堂上的小插曲:xxx生病了,老师、同学关心 ② 下课后的欢声笑语;

③ 午饭时的小意外:馒头不够了,饭少了; ④ 午休时的游戏,真心话大冒险; ⑤ 下午,上下课; ⑥ 晚自习事件; ⑦ 宿舍中的百家争鸣。

这一天中的事情太多,你不必要全记下来,否则就成流水账了。假如:你的中心是“温暖”,那留什么材料呢?可写“去餐厅玩了,同学们给我留饭吃”,“课堂上的小插曲:×××生病了,老师的关心询问,用自己的额头测试体温”;假如你的中心是“枯燥、烦恼”,就选“早晨不愿起床的无奈”、“晨读变奏曲”;你的中心确定为“充实、快乐”,你会确定什么材料呢?,“午休时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晚睡前的百家争鸣”,“课堂上的积极讨论”等等。

《我的一天》,能写成好多篇中心不同的文章,所以写作时我历来主张:“中心思想先行”。有了中心,我们才能围绕中心选材,确定“选”哪些布,“剪去”那些布边、布头。剪去的布边布头不要扔掉,而是要把它们放进我们的素材库里,以备以后书写其他题材的中心时应用。这就是我们的素材积累。上了这节课后,我们班的“流水账先生”少了,能够紧扣中心的多了,看来做一个“好的裁缝师”学会剪裁是很有必要的。

 让故事一波三折--------找准曲折点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作文 故事的精髓--------曲折

也是如此。古人说,做人要直,作文要曲。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正直,写作要一波三折。文章情节曲折,迭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转的美感。自古像这样的写作趣话很多。各位老师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唐伯虎祝寿题诗》,相传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很看不惯他家对门儿的那户人家。有一天,这个家里的儿子为其母亲祝寿,想请唐伯虎到家表示庆贺,从而为自己增添光彩。唐伯虎勉强同意了。席间,许多亲朋让唐伯虎写诗助兴,唐伯虎也想借这个机会,好好把这个老太婆耍笑一番。于是便拿起笔来,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妪不是人,”第二句还未写下,主人亲朋,个个对唐怒目而视了,但当对方的“怒”还未爆发出来,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么一来,大家也都转怒为乐了。唐伯虎看到这种狂热场面,遂即又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写下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一下子又把在场的儿孙们气得横眉立目。眼看快要发作了,唐伯虎蘸墨挥毫,唰唰地写下压轴的一句:“偷得蟠桃奉至亲。”这时,主人客人又皆大欢喜,个个笑逐颜开。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牵动人的感情神经,主要是故事的峰回路转、一波三折。

在我们平时看破案片时,有一下子就破的案吗?没有,总是一个悬疑接着又一个悬疑,吊足了我们的胃口,让我们的心紧紧跟着剧情不放。再如武侠剧,我们有没有看到主人公一赢到底的,没有。好的故事总是一波三折--------这是好故事的规律。所以,故事的曲折是吸引读者的法宝。

那么一个故事如何才能一波三折呢?

 找出曲折点

我们来看一下《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安排:

 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盼”于勒盼到望眼欲穿,按理说遇到于勒后,应怎样?“拥抱”、“欢呼”。但作者在这儿设计了一个曲折点:于勒穷困潦倒了。弟弟穷困潦倒了。按我们的正常思路作为哥哥应该帮忙才对呀!但作者又独具匠心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曲折点:躲于勒。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不但紧紧揪住了我们的心,还让菲利普夫妇的庸俗、势力,自私嘴脸的,和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毕露无遗。  写第一次炒菜。如果你这样写: 1.切好了菜。 2.油热了,放入锅里。 3.炒了一会,放佐料。

4.熟了-----大家尝一尝,很好吃。 过程一帆风顺,没什么波折,有人喜欢读吗?肯定没有。第一次做饭,不可能一点困难、波折没遇到:“切”一下就成功了;油热了“放油”有没有小插曲;“炒”的过程有没有波折……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曲折点。如: 

“切菜不小心把手切破了”、 “把菜放到锅里,油溅了一身 

“ 菜来不及翻,焦了”

 “盐放得太多了,只好放水,可是又太淡了,只好放盐 。”

 “还没炒好就盛到盘子里,不得不回锅再炒”、

 “盛出菜,发现有一个虫子在里面,才知道,菜没有洗干净”等等

假如第一次炒菜一帆风顺,没什么曲折怎么办?难道为了写作文故意把手割破?故意把菜炒焦?显然不能,这时候,我们要会寻找内心的曲折点:

比如,切菜的时候,心里会担心什么?-------担心会不会切到手。 油热了,又会担心什么?-------担心又会不会溅到手上、脸上。 菜煮好了,大家要品尝了,会担心什么?-------担心别人吃了,会说不好吃,会说太咸或太淡。

很多表面看起来一帆风顺的事,内心并不一帆风顺,寻找曲折感,一看事情的外在,二看自己的内心。

一个故事曲折点不要设计太多,找出二到三个曲折点,把它写详细文章就精彩了。

一、语言描写

二、动作描写

三、神态描写

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写具体,还只能是立起了一个骨架,要把作文你写的既有骨架又血肉丰满,这就要用上描写------让文章中人物的口、心、四肢、五官动起来,文章才具体、生动、鲜  描写方法训练 活。

不要让人物做哑巴-------口动起来。

(语言描写)

为字数苦恼的学生,你读他的作文时,作文里的人物几乎全是哑巴。  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毕老师就跟我仔细讲解,但我怎么也不明白,老师就跟我一字一句慢慢说,最后,我终于听明白了。

“老师跟我仔细解题”,“一字一句的说”,得说了多少话呀,但作者在文中就是不让老师说一句,让老师做了哑巴。

也有一些作文,不是‘全哑’也是‘半哑’,总不肯让作文中的人物多说半句。

 做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叫我去买,我正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让我去,我只好去。

加上标点一共38个字!多少说的话没有写出?写妈妈非让我去,会有几个对话,我只好去了,心里不情愿,也会有话。为了创设情境,我让学生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我’,演给大家看,一定要让文中的人物说话,演完后,大家写下来,我出示好的范文:  放学回家,我把往沙发上一扔,打开电视机,看《熊出没》:妈妈,我饿死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冰箱里有面包,你自己拿,我正在做饭呢!”厨房里切菜的妈妈说。

我打开冰箱,拿起面包,却见光头强又再伐树,“这个坏蛋“我气得从沙发上跳起来。正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跑出来,说:“涵涵,家里没盐了,赶紧到小卖部买袋盐。”

“我正看电视,我不去!” “没盐不能做饭,你快去快回。” “回来我就不知道前面发生的事了” “你晚上还要不要吃饭了?” “我就看电„„.” ”“视”字还没有说出来,妈妈拿起遥控器,按下红色键。我急了,喊:“我就不去,我就不去!你把电视打开!” “你,再跟我这样讲话!”妈妈虎着脸举起了巴掌,向我--------- “我去,我去我现在就去,还不行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见妈妈真发火了,马上软了下来„„

没有人说话,连标点不超过38个字,哑巴开了口近500字,不但文章写长了,也有生气了。人开口说话不得了啊。让文中的人物动起来,不做哑巴,你的文章才具体生动,有鲜活感。人开口

说话,精彩藏在哪里--------精彩藏在提示语里.好的说话句,不能只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肢体语言,只有这样,才能鲜活,有立体感如见其人。人说话多少会有肢体上的语言,平时不注意,肢体语言就溜走了。如:我们说“不会”,常用摇摇头、摆摆手或狠狠的看对方一眼;说“是”时常点点头,做个ok指。人紧张了会摸头、摸鼻子、拽衣襟;赞扬别人会面带笑容,翘起大拇指……但是同一句话却能说出不同的意思:比如

 今天来听课,有很多是以前的同学,同学相见,互相亲切的打招呼:你来的挺早啊!这是一声亲切的问候,可有的老师迟到了,领导看见了,不无调侃道:你来的挺早啊!意思是什么?你来晚了。

 爸爸说:“你考的很好啊”

表示赞扬,改一下提示语,使句子有新的意思:

 爸爸不无嘲讽的看了我一眼,看得我心里发毛:“你考得很好啊”------意思是说我考得不好。

同一句话为什么听出了不一样的意思?对,说话的语气、表情不一样了,看来说话时,不能只注意话的内容,最花功夫的是提示语。  欣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精彩表情提示语:

我的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嗓子发哽地说:

“啊!啊!好„„很好„„我并不感到奇怪„„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神色是那么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一屁股就坐在长凳上,嘴里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他,真是他!”

“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嗓子发哽 ”地说、“ 嘴里结结巴巴 ”地说精彩的提示语把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势利的性格特征,暴露无遗。

1、肢体提示语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的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 “爸爸,”大孩子摇着她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 我说:“嘘,别说话了,安静”。给这句话加上动作提示语。  我把食指放在嘴上说:“嘘,别说话了,安静”。出示幻灯片:  顾老师伸出食指,往嘴边一放“:嘘,别说话了,安静”。  你看加上动作提示语有声音、有动作、有画面,充满了立体感。

2、表情提示语:

人的表情很丰富,喜、怒、哀、乐、惊、镇定、平静、慌张、无所谓等等,不同性格的人表现出来的表情不一样,如:怒,有深藏不露的怒,脸上很淡定,根本看不出来;胸无城府的怒可能脸都变形了。  我们再把上面的句子改成表情提示语:“嘘,别说话了,安静”顾老师一脸严肃,死盯了我们一会说。

 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 犹如把一件丢掉的珍宝找到手,他亮起眼睛,一连喊了三声“好!好!好!”

 “这这这……”他突然江郎才尽,心慌意乱,舌根子发短了。 你看,人物说话时加上表情一下鲜活起来,让我们有了如见其人的感觉。所以,要想让你的故事有声有色,你要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要想使说话句精彩,就不能只用说话句表达,要在人说话时有动作、表情、神态。

 不要让人物做木偶-------让人的四肢动起来(动作描写)  动作描写易犯的病:笼统

第13节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时在阿根廷队英格兰的一场球赛中,超级球星马拉多纳的一个漂亮的进球,不仅使场内的观众欢呼若狂,也是电视机前的众球迷如痴如醉。有位同学想把这精彩的进球记录下来,然而当他打开日记本动笔时,却只有非常笼统的一句话:马拉多纳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 学生写作文,语言描写相对容易,只要把耳朵听到的话转化成书面的语言,基本就可以了。而动作描写要用眼睛看,看了之后,再用脑子思考,转化成语言。写动作,最大的问题是“笼统”,如何才能去除笼统的病呢? 良药:

动作分解

创设情境

1、动作分解

 他把篮球往上一扔,进了。“一扔”“进了”太笼统,“怎么扔 ”“怎么进”的没有将动作进行分解。 我们来看一个同学用动作分解法写成的片段:

 他猫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游不停的弹跳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寻找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突,突破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落进了篮筐。 “投篮”分解出了多少小动作?

“猫、弹跳、转、寻找、拐、冲、跳、投、划、落。”写人的动作,像电视里里的慢镜头,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串动作,才能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分解法”就是这么简单,它能帮助我们把看似复杂的动作写具体、清楚。

 用“我倒了杯水喝”。这个动作来写一段话,我们来分解一下动作 ⑴我要“走到有杯子的地方,伸出手,(左手或右手);

⑵取一个杯子,怎么取,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中指和无名指托一下,要是从一串纸杯里取动作会更多;

⑶来到饮水机前,右手拿杯子,伸左手,左手拇指和食指将按钮按下,按下前右手会伸过来,恰到好处的把杯子放在按钮下接水; ⑷杯里水满后,提起左手,拉起按钮,右手收回往嘴边送,送到嘴边停住,手腕轻轻一转,水杯倾斜; ⑸于此同时嘴巴微微张开,水流到嘴里。

大家看,一个简单的倒水喝的动作居然有这么多细小的举动,不简单啊!

 -------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拿粉笔”的动作, 学生现学现卖,立即就用上了动作分解法来描写:

顾老师转过身来,右手伸向左上方的粉笔盒,而上面是些粉笔头,老师用食指拨了几下,一会儿,挑出一支长短正适合的粉笔,她习惯性的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了粉笔。

写人的动作,像电视里里的慢镜头,把一个动作分解成一串动作,才能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分解法”就是这么简单,它能帮助我们把看似复杂的动作写具体、清楚。

2、创设请境法

有一次,托尔斯泰的女儿听到爸爸的书房里有狗叫声,跑过去一看爸爸正像狗一样爬着,边爬边叫,原来小说里要写到一条狗,,父亲一时找不到狗的感觉,就学着狗爬啊爬叫啊叫,寻找感觉。一个大作家,为了把狗的动作写好,居然学狗的样子寻找感觉;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写到某个动作写不下去,不细致时 ,有法宝: 向别人一样,自己去演一演,你别说这招真的很灵,很实用。

当我出示:”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个题目时,很多学生都愿意当一回猪八戒,跑到河边喝水,教室里热闹极了,来回做了两遍,找到了感觉,学生们纷纷亮出大作:

⑧ 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吧“咕噜咕噜的喝起来”。-------卢永涵

他的作文丢掉了笼统的动作“到河边喝水”,细腻起来,让我们明白了“猪八戒是怎样喝的水”。

⑨ 猪八戒散步来到河边,看了看喝水,见有杂草漂浮,撩了一下长袍,仔细的卷好袖子,伸手将水面的杂草轻轻拂到一边,两手捧起水,小心的喝着,生怕湿了衣服。--------葛新

试问,上面两位同学的作品哪个好?为什么不是第二个呢:他不是写的更细吗?写的这像谁?唐僧。猪八戒哪有那么斯文,他渴了,看到水就喝,哪管什么杂草,撩长衫卷袖子。

所以,写人物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你不能把猪八戒写成唐僧,也不能把吴用写成李逵,除非你恶搞。

 选准动作点

动作,不只是用一串的动作让人物动起来就可以了,动作里有感情。写作文你要清楚,整篇作文你要传递什么感情,跟振奋感情有关的动作要详写,写细致;没什么关系的动作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可以省略不写。

课文《背影》里有这么一段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选的这些就是“动作点”,这些动词写出了浓浓的父爱,与全文的中心是一致的。 创设情境:

我让一个同学假装不舒服,趴在桌子上。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手心,又摸了摸他的额头,再将自己的额头贴在他的额头上。 做完这个动作,我问同学们?这一串动作里,传递的是什么感情? 学生说:是对学生的关心。好,那 跟“关心”有关的动作要细致写,用力写,才能把动作里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才能感染读者,才是好作文。

学生安静的写,写不下去的动作,学列夫.托尔斯泰,模拟刚才的一幕。 范文:

王超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顾老师见了,快步走过去,伸出左手,轻轻托起王超的右手,又伸出右手,贴着王超的左手,贴了一会,拿开,不放心得将手放在了王超的额头上。王超可能真发烧了,你看,顾老师居然将自己的额头贴在了他的头上。完了,王超烧大发了,上帝保佑。 要是下次,我发烧了,顾老师也这么“贴一下“,我一定好了一大半。王超,你是不是呢?

几个动作或许只有十几秒,然而写出的文字要读上几十秒,甚至一两分钟。这就是细节。写不出没关系,用列夫.托尔斯泰的法子,一定能写好。

人,一天到晚的动作,实在太多,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抓住“动作点”,着力写能传递情感的动作。

 让人物的五官动起来.(神态描写) 写自己可以写“我”的内心,不能写别人的内心,别人的内心,“我”不知道。但是,别人的 “表情”会泄露别人的内心。 请看《红楼梦》片段:

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一些,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她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就丢在九霄云外去了。

宝玉为什么“将疼痛丢在九霄云外去了”?表情力,宝钗的表情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将宝玉的疼痛抵消了。

用好表情五虎将:眼睛、眉毛、牙齿、鼻子、嘴巴

一般写人物的表情要抓住眼睛、眉毛、牙齿、鼻子、嘴巴来写。不同的表情可以用不同的“将”。

为了让同学们会捕捉人物的表情,我进行了一次专门训练:那天上课,和往常一样,我打开背投,准备上课,忽然,我惊慌失措拍打、挤捏所有的口袋,又伸进口袋里摸索寻找,终于找到了东西,我如释重负、轻松微笑。做完这套预设的动作,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哪些表情?

刘欢说:“惊慌的表情,好像丢了很重要的东西,很紧张。” 岳涵说:“找到东西后,你笑了”

我又问:“写我的,‘惊慌’,你会抓什么写表情?”“我会写眼睛。”王一回答。“写我的‘紧张’,你会抓什么写表情?”“我会写眉毛,都拧成了一个小山丘。”南鹏说。“写我的微笑,你会抓什么写表情?”“我会写嘴角和牙齿。那牙齿笑的都发亮了”丁丁答道。

最后我们总结出一点:不同的表情,可以抓不同的点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变化”的美。 学生动笔,且看刘文的片段:

顾老师面带微笑,步履轻松地走进教室,她要在电脑上给我们展示搜集的资料。忽然,她右手伸进裤袋,左手也跟着紧张地捂住右边的裤袋,愣住了,定在那里,两眼发呆,盯着前方,一副努力回想的样子。一定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两秒钟后,顾老师才醒过来,不停地捏挤着口袋,从上衣口袋回到裤袋,没有;从裤袋回到上衣口袋,还是没有。顾老师双眉紧锁,那双美丽的眼睛一下变小了,真担心她那双美丽的眼睛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吞了。突然,她的小眼睛闪出光来,眨了几下,猛地把手伸进上衣贴胸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闪亮的东西。哦,是U盘!里面有要给我们看的资料。顾老师笑了,嘴角向两边咧开,那么轻松,那么灿烂,那么满足,仿佛刚买的彩票中了大奖。

写眼睛有五个“点”,出示幻灯片:眼睛、鼻子、眉毛、牙齿、嘴巴。它们一般不会一起出场,选一个两个就行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都写点,要不得。

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毕老师气呼呼地站在门口,怒气冲冲的。看见我们,他惊得一动也不动。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儿了。

这段话里,哪里要有表情,作者却没有写?对,毕老师“气呼呼”的表情,“惊得一动也不动” 的表情。用什么“将”来写他“气呼呼”的表情?用什么“将”来写他 “惊”的表情?下面是我们班学生加上表情后的片段:

 教室里闹的乌烟瘴气。毕老师气呼呼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点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的向上挑着,嘴角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的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肉一下子僵住了,人一动不动,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只说毕老师“气呼呼”、“惊讶”,读的人印象不深。有了表情,一个怒气冲冲的老师、惊讶的老师,站到了你面前。

人,处于表情之中。认真听课是一种表情,开小差也是一种表情。有经验的老师,一看表情,就知道你在不在开小差。写作文,要耳听八方,人说的话要收进来;要耳观六路,人的动作、表情要捉下来。  我让两个同学表演“送生日礼物”的场景,写一段话。 门铃响了,我跑过去开门,是表哥。(他笑眯眯的眼睛里,藏着快乐,藏着神秘,还藏着我一时读不出来的东西,搞得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表哥两只手放在身后,好像拿着什么东西。我转到他身后,想看个究竟。表格拼命躲,就是不让我看。突然,他一转身,(伸手往脸颊上一放,冲我做了个鬼脸,)把一个红色的盒子递到我面前说“生日快乐,这是送给你的礼物!”(括号内是第一次写没有表情的段落) 这个片段可以加表情,加在哪儿?表哥把东西藏在身后,很神秘的表情,可以添。“我”看到礼物的表情也可以添。

人物有了表情,鲜活了,有立体感了。作文不呆板了,不枯燥了、不无聊了。

眼睛,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的“神”,在眼睛。生活里的每个人,几乎天然的,都会用眼睛说话。人的眼睛最能泄露主人的秘密。如果表情的“五虎将”,只能写一个的话,没有特殊情况,选眼睛,眼睛几乎能表现全部。

“炯炯有神”,写出--------人很有精神。 “目瞪口呆”,写出----------人惊讶的程度。 “贼眉鼠眼”写出-------那不是个好人。 “目空一切”写出-------骄傲自大,一定会失败。 “暗送秋波”、“含情脉脉”写出------两个人有意思了。 写人的眼睛的词语、成语还有很多,不同的词语、成语写出了眼睛背后的不同的人。我们来看一下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眼睛。

眼睛描写的片断: 辛酸的眼:

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了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

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闭

----------叶圣陶《夜》

绝望的眼: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尽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鲁迅《祝福》

锐利:

她的眼睛更尖锐了,像吃草的畜生;眼珠子里仿佛有一块锈了的铜。 -------高尔基《不平常的故事》

聪慧:

修长的身材,端丽的面庞,嘴角时时含着羞涩的微笑;大而深沉的双眸却灼灼地直视着谈话的对方,有时是那样单纯亲切,有时却又使你感到那样遥远而梦幻。 -------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

温柔:

她的眼睛长得象耶斯林家的其他人一样,在直而浓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深凹的眼睛。像水一样明亮,呈蓝灰色;看起来总是那样温柔,不像耶斯林家其他人那样目光逼人。 ----西格丽德.温塞特《克丽丝丁》

友善:

她个儿不高,年龄大约十二三岁,白白净净的小圆脸,两个短短的小辫,扎着绿色的玻璃丝线;乌黑漆亮的眼睛和那纤巧的嘴唇,含着天真的微笑,透着愿意同每个人交朋友的神情。 -----费枝《春晖寸草》

我一个一个地出示,学生一个一个地读。我下发打印好的纸,学生圈出自己喜欢的语句,10分钟,背得越多越好,好的语言范例,两闭就表示心头一阵酸,周身体验到哭泣时的一切感觉。

只有背下来,才能经常性的、有意无意的翻晒,才能不期然地成为自己的语言。

只要你愿意,你能够在作家的笔下,找到所有的眼睛,这些眼睛背后,是不同的人的个性和内心。能不能把眼睛写好不在于把眼睛写的“水灵灵”、“炯炯有神”,而在于,把眼睛里藏着的人的内心写出来。

 出示摄影师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照”--------大眼睛苏明娟。 这张照片那儿最打动你?对,是那双眼睛,你从那双眼睛里读出了什么?“对学习的渴望”、“对读书的热情”、“她一定很想上学”。这张照片的名字就叫“我要上学”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所以,写眼睛,不能只写你看到的外表的眼,如:“水汪汪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这不够,要写眼神、写你的感觉里的眼睛、印象里的眼睛。

描写方法还有很多,在这儿就和大家分享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一篇文章写完了,要自问:文中的人物说话了吗?文中的人物动起来了吗?文中的人物有表情吗?没有,加上。这样,文章才具体、生动、鲜活。

表情、动作、说话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更离不开内心的印象和感受。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去观察生活。

 作文讲评

历年来,我对批阅学生的日记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班学生一交日记,坐在我对面的刘东奇老师就会说:顾老师最享受的时刻来了。的确,在我心目中,改日记的过程是我最愉悦的时候,我会随着学生的日记或喜或忧,有时遇到精彩的句子还会读出来晒给大家听。而课堂作文对我来说好像没有那么大的魅力。这是为什么呢?思考了 n年终于明白:日记没有老师的课前指导,内容、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而课堂作文由于老师的写前指导,内容千篇1律、面目一致,难怪没有吸引力。唉,合着这么多年,我一直好心办坏事呀。从此,我不再上写前指导课,只上“写后讲评课”。学生的文章写好了,我的作文教学工作才启动,但是,学生的作文交上来,我一定会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的好,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该下什么药。打个比方,讲评就像医生看病,一定要先“认真号脉”再“下药”,这药才能下的准。对于得了大病,需要动大手术的文章,讲评后发下去修改,然后二次成文。作文是写出来的,而写作的能力是改出来的。先“写”明确老师“教”的方向,“教”明确学生的写作方向。所以,作文讲评是最好的指导。

 讲评的方法:

1、欣赏一些亮点,点燃渴望。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在我看来都是学生费尽心思,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生下的宝贝,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被他人夸奖呢?再丑的宝贝在父母的眼里也有最可爱,最与众不同的一面,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讲评前我总要认真的阅读每一篇学生习作,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斟酌出每一个可以欣赏的地方,然后或制作成幻灯片,或诵读进行讲评。 欣赏好句子:

(1)、一个鲜红的79分如鞭子抽打着我的心,眼睛酸酸的,我抬头看看天花板,把快要掉下的眼泪硬是挤进了它的“老窝”。 “如鞭子抽打着我的心”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我内心的痛苦;一个“挤”字写出了“我”的不服输;一个“老窝”让我们读出了小作者的乐观。人物形象一下鲜明可感了。 (2)空气紧张的一碰就炸。

“紧张的一碰就炸”,出奇的想象一下击中了读者的心灵。

(3)、他的精神头十足的,直插云霄的头发里,藏着一些恶作剧呀,耍花招之类的东西。

(4)、“飞毛腿”们率先坐下喜滋滋地享用美食,脸上洋溢着“时代先锋”的豪情,着实令人羡慕。 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文章妙趣横生。 (5)、他的眼睛很小.他的眼睛,整天都像睡觉,睁着和闭着没什么区别。

同样写他的眼睛小,换了 一种形式来表达,让我们一下对眼睛小的程度清晰了,可感了。

(6)、他终于招架不住,耸耸肩,撅着嘴,以小碎步跑来了。 “耸耸肩”、“撅着嘴 ”、“小碎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语言的节奏美。 欣赏好题目

有人说,作文的题目就像人的脸蛋,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往往全在脸蛋上。脸蛋漂亮,让人眼睛一亮,谁都忍不住多看几眼。作文也一样,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也与作文的题目有很大的关系,题目新颖,也会让人眼睛一亮,忍不住往下阅读。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 她是一位小女孩,每天一大早,她就跑到屋后的小山坡上,望着西方久久凝视,那天,他爸爸问她,每天一大早在这里望什么。她对爸爸说:“‘那天您对妈妈说,孩子他妈,别离婚了,跟我回家吧。’妈妈说:‘你等着吧,等太阳从西边出来吧!’我想妈妈,在这里 盼着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是一个苦涩的让人落泪的故事,如果让你给这个故事命一个题目,你会怎样拟呢?可能你会从《我想妈妈》、《盼妈妈回来》、《想念妈妈》等命题,总之离不开“妈妈”这个字眼,这些题目也不错,但算不上精彩,而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命题为《盼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一下子就让人眼亮心跳了。何以这么大的震撼力,因为这个题目太新奇了。

给文章起一个好的题目,就好比爸爸妈妈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那么怎么才能拟出一个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的名字呢?以下就是我们通过讲评,总结出的命题方法:

巧用修辞

1、引用

细心的老师一定会发现上面这个故事的题目《盼太阳从西边出来》出自哪里?对,是引用文中小女孩的原话。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方志敏的《你想错了》,也是引用方志敏的原话。除了引用课文原话,还可以引用电视剧名、歌名、歌词、诗句、广告词……以下是我们班用引用的方法命的一些题目:

 《7.9班的故事》-------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改编;  《寝室那些事》------《夫妻那些事》改编  《阳光总在风雨后》、《天使的翅膀》、《今天是个好日子》、--------引用歌名;

 《谁说男子不如女》-------引用戏曲名;  《春风与欲度玉门关》-------引用诗句; 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引用广告词。

2、夸张

写难忘的一件事,有学生命题《恨你八辈子》,人只有一辈子,却要“恨八辈子”,夸张的命题一下子吸引住了读者。

3、对比(反差)

 《富有的乞丐》“乞丐”怎么是富有的?  《郁闷的99分》,99分考的不错,为什么郁闷?  《失败的英雄》失败了为什么还叫英雄?不正常啊。

这叫“反其道而行之”,反常思维,给读者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

4、直接用事情命题

《停电偶得》: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没办法,同学们只好回宿舍,这么长时间可就有故事发生了。第二天日记交上来了,有的学生写《停电偶得》,也有的学生写《难忘的夜晚》。哪个题目好?《难忘的夜晚》太老套,《停电偶得》,直接用事命题,干脆、明了。于是,直接用事命题的《换位**》、《家来小客人》、《期中考试, 我来了》、《盘点我得2013》这些好的题目应运而生。

5、设问

《谁拨动了她的心弦》、《幸福是什么》,都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6、倒装

《再见了,可爱的蝙蝠》、《别了,我的小学时代》都分别采用了倒装的修辞,表达了小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

集中病例,号脉下药

学生写作文,就像孩子走路一样,难免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有语病是难免的,如何让学生记住语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作文不是有病吗?医学上的病都有名字,像什么肠胃炎、感冒。我们何不也给语病起个名字呢?经过一年的改、评我们号出以下这些病。

 记事的4种语病

(1)、我想病

 我走进房间,忽然听见“沙沙”的声音,我想,家里就我一个人,有小偷吗?  忽然,奶奶出来了,说“我出去了。”我想,哈哈,奶奶出去了,我可以大胆的尝试了。

这些句子大家读一读通吗?通。我们把句中的“我想”删去再读呢,也通,但句子更干净利索了。心里话,不需要写上 “我想”,也知道是心里想的。

(2)关联病

a.没有关联的,乱用关联。

 我虽然很胖,但是很热心,很爱帮助人。  我爷爷虽然50多岁了,可是他整天乐呵呵的。

“胖”和“热心、爱帮助人”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胖人天生自私,不热心?“50多岁”和“整天乐呵呵”有什么转折关系呢?一个人过了50岁就该愁眉苦脸的,担心到阎王那里去报到?这些关联词删去,学生明白了:没有关联的地方,不能乱用关联。 b、可用可不用的地方,不用关联。

 我气极了,虽然嘴上不敢说,但是心里一个劲的骂老师。  因为老爸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所以他非常熟练地把下水道盖子打开了。

这两句用上关联词,可以,不用关联词,更好,更利索。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胶水是化学的东西,能不用尽量不用。

(3)、“我”病

 这时我妈妈回来了,说“你们真了不起!”

 一天下午,我爸爸吃过午饭,把鞋子一脱,上楼去了。 删去“我”,再读,好顺。学生习惯写“我爸爸”、“我妈妈”生怕别人抢走似的,不写“我”别人也知道那是你的爸爸妈妈。 (4)少年痴呆病

 我和小伙伴打算先去堆一个雪人,堆雪人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先堆雪人的身子,我们先找了一块超大的雪地...... 我便满屋子追泡泡,不料脚下一滑,盆里的水撒了一地。妈妈走过来瞪了我一眼说:“小鬼”便不让我玩了。

第一句话中全是“先”,第二句话中全是“便”,这是什么病?重复病。就像一个老年痴呆病人不停地重复啰嗦,最初为了好记我们就把“重复病”叫“老年痴呆病”,后来有学生说,我们还小,改一改就叫“少年痴呆病”吧。这个病一号出,犯重复啰嗦毛病的现象少了------谁想当“少年痴呆”呀!

 记人的4种语言病

1、“大眼病”

 他有一张可爱的脸,短短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 方方的脸上绣着一双黑色的眉毛,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 他,有着一个圆溜溜的大脑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镶嵌在上面........不管男女老少统一的大眼睛,难道世上没有其他的眼睛,小眼、三角眼、丹凤眼......

2、“长着”病

写人,经常要写外貌,不少同学喜欢用“长着”:  他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张樱桃似的小嘴........ 他长着圆圆的脸蛋,小小的眼睛......有时“长着”也会变身:

 他有着又浓又粗的眉毛,高高的鼻子......谁的脸不是“长着’的?谁的鼻子眼睛不是”长着”的?谁没有?用不着说。把“长着”、“有着”改成逗号读一下。更简洁通顺。

3、“大全”病

他常常理一头短发,水灵灵的大眼睛上,还有着浓浓的大眉毛,鼻子紧紧地长在圆圆的脸上,耳朵较小,长在两旁,一张会说话的大嘴巴,长在圆圆的下巴上。

这段不但犯了“长着病”还犯了又一个写外貌的病::“大全”病,从头发到下巴,什么都写。 写外貌要抓特点写,所谓特点,只要抓一两个地方来写即可,谁的脸从头发到下巴都有特点,都有特点,那一定不成人样了。

 张华的大板牙很有意思,一颗挺整齐,另一颗往里凹,就像两扇大门,一扇门没开,另一扇门开了一半。

 美中不足的是他那一粒粒青春痘,破坏了一张原本可爱的脸。 鼻子、眼睛都没写只抓住与众不同的板牙、青春痘来写,这就叫抓特点。

4、“前后不符”病

 爷爷的肚子大得出奇,就像一个滚圆的大西瓜,我猜里面一定装了不少东西吧……

 爷爷经常和我玩捉海盗的游戏。

如果单就外貌描写来说,很好。抓住 “爷爷的肚子大的”特点,但就全文来讲不好。“爷爷的肚子大里面一定装了不少东西”装着的东西是故事还是笑话?但作者却写了“和我玩”,外貌和下文不符。外貌,要和下文的人的特点、事件有关联,有呼应才是真的好。  我的婆婆,头发白了,一根一根像银丝一般,她的眼角和额角布满了皱纹....... .我一会钻到桌子底下,一会跑到椅子上,婆婆则在后面追,婆婆老了,追不上我......前文写“婆婆的白发和皱纹”,后文写“婆婆老了,追不上我”,这样与下文符合的外貌描写才叫精彩。

 开头易犯的病:“大头”病 方法:斩首

有的同学写作文开头时喜欢绕一下再入题,结果写成一个大大的开头,我们起名“大头病”,或者叫“画蛇添足”病或“吃力不讨好病”。

欣赏:

 前几天,我看见好朋友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跑,就萌发了学骑自行车的念头。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了,要写什么事就直接写什么事。但不少同学喜欢绕弯子。 病例: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旅行.....我要把时间移回5到年前.那年我7 岁,第一次做饭,学煮面条。

绕了可乐绕家务,绕了家务绕旅行,最后要写的“煮面条”才浮出水面。怎么改?去掉第一节,用“那年我七岁.........”开头多简洁。

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xxxxxx》,写什么呢?对,就写........吧!

这几乎成了一部分同学的万能开头法了,不管什么文章都是这种开头方法,这是无用的大头,是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要“斩首”。所以文章你要写什么事就直接以什么事开头,这叫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 结尾易犯的病:“直白”病 方法:剁尾

一些同学写完故事喜欢加一句:

 通过学骑自行车,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决心才能做好  发生了这件事,我才明白,李大爷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而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写作文不只讲故事,还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很好。但好事也会办砸:道理、启示一般不用直白的写出来。而是让读者悟出来。请看《六个孩子七个坑》:

一个大热天,七个小男孩由符兰齐克领头,来到河边。他们在沙滩上修道、筑碉堡。玩厌了,就扑嗵扑嗵往河里一跳。

他们在河里游呀,叫呀,白花花的水沫溅成一片。符兰齐克看了看伙伴,一个个点起数来:“

一、

二、三......”

他点了几遍,都只数出六个来。他着慌地叫开了:“喂!有谁淹进水里了?我们来的时候有七个,可现在只有六个了!”

孩子们慌起来,也都点开了数儿。“六个!只有六个!”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叫起来。

他们有的用树枝在河里捞;有的扎猛子到河里去摸,大叫大嚷,乱做一团。

符兰齐克在水里摸到个东西,就哇哇叫开了:“在这儿呐!我抓住他啦!”

“抓牢他,别松手!”大伙儿拼命叫着,向符兰齐克游去。这时符兰齐克从水里拖出一只破皮靴。

“唉,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急得呜哇呜哇哭起来。

河边有个打鱼的老伯,他看见了孩子们的慌乱,听见了孩子们的惊叫,就对他们说:“你们快上岸来。每个人在沙滩上坐个坑,再点个数儿。”

孩子们听了打鱼老伯的话,都到沙滩上坐了个坑。符兰齐克点了点坑“七个:!不多不少,七个。”这时孩子们都乐了,欢喜得又蹦又跳。就这样,六个孩子一屁股坐出了七个坑。

看完故事大家明白为什么六个孩子七个坑吧,他们都忘了数自己,写故事的作者知不知道怎么回事,当然知道!那他为什么不写明白?好的表达往往留有余地,有时候故意把要讲的话隐藏起来,让读者去发现,让读者享受发现的乐趣。

听了这句话,我的脸不由自主的红了起来......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使我懂得:要尊老爱幼,处处为别人着想。 一位同学写自己没给老人让座,第二次给抱孩子的阿姨让座了,阿姨夸奖了他。上面的话是结尾。一个“红”字隐含了很多意思:要尊老爱幼,处处为别人着想。还可以是“我很内疚,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精彩的表达,遗憾的是作者又“画蛇添足”多了一笔,最后一节要剁掉。剁了尾巴意义隐含在故事里,这叫高明。

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斑羚飞渡》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引人深思:我们应如何与动物和睦相处?言尽而意未尽。

好的表达就是这样,把道理、启示、感情像盐一样化在水里,一眼看不出来,一品尝,味道全在里头。

在作文教学的探讨与实践中,我感悟着,思考着,也同我的学生一块成长着,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在作文教学的探讨与实践中,我享受着作文教学给我带来的困惑、苦恼与欢乐。我知道我在作文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做得还很粗糙。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同行吧!谢谢朋友们!

新概念快速作文学习心得

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案例

七年级二班顾玉梅作文

作文快速修改的方法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研究子课题选题参考

读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有感

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顾梅华
《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顾梅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