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历史:42(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的能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和正确的历史观点。

3结合文中引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眼看到隋末农民战争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要点

一、唐朝的开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政绩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2武则天的政绩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本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

时和教具

一时

教学过程

一 讲述本具体内容之前,最好结合本以后所学内容,按历史事将整个唐朝历史轨迹清晰地勾勒出来,即建立——发展——鼎盛——衰落——灭亡。以此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历史图像。之后,可将本节教材知识结构做如下图示:

建立

兴起—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政绩

隋→唐

→ 盛世

发展—武则天统治←武则天的政绩

统一

顶峰—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绩

二、“唐朝的开国”一目包括两个问题:唐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唐朝的建立 原因:a在农民起义打击下,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b农民起义军在中原浴血奋战,牵制了隋军主力;关中隋都长安守备力量薄弱;d李渊早已做好取隋而代之的打算。过程: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势力发展迅速。李渊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进军关中,攻克长安,618年称帝,建国号为唐。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了一年时间。

2唐朝统一全国。李渊父子具有远见卓识,不满足于割据一方,做一隅之主,面对群雄纷争的形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事业。几年以后,唐朝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三、“贞观之治”一目,

1“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建议教师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二是“贞观之治”的概念。

原因: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②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个人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概念: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出,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鲜明对比。其内容有:

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②革新政治。唐初部分沿用隋制,但又有改革,沿用的部分隋制是因为那些制度不仅适应隋朝,在隋朝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在唐朝也能适应,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鉴于隋亡,制度又有所革新。关于革新、完善制度,将在“隋唐制度的革新”一节里讲,这里不必重复。

经济方面:①轻徭薄赋,劝农桑。隋炀帝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迫使农民起义,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封建统治者立国的基础在农业,此项措施可以看做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②戒奢从简。这与上面的措施互为表里,一方面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贞观之治”的出现,与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策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大办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四、武则天的统治:建议教师讲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二是武则天的政绩,三是对武则天的全面评价。下面分别阐述:

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并非偶然。教材中提到了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协理朝政,逐步掌权。其实,她能掌权,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武则天利用庶族官僚势力,打击了反对她的士族,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三点:首先,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第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武则天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时代,既使唐太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盛世”做了铺垫。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在历史上被肯定,主要由于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但她也是一个有负面影响的人物,如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内容教材限于篇幅未写,教师讲时可提几句,但不必多述。

五、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①唐玄宗结束政局动荡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②唐玄宗即位前,亲历了不少政治斗争,有一定社会经验,比较留心政治,即位后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做到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③重用有才干的人。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这些政绩构成了“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对其政绩,教材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选贤任能,刷新吏治。其目的在于克服武则天以来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官府办事效率。第二,大力发展生产。这是“开元盛世”出现的根本。第三,限制佛教。可回忆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发展,隋唐时更为盛行,武则天大力倡佛的史实,说明佞佛给社会造成危害,劳动力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人民赋税负担加重,限佛与大力发展生产是一致的。第四,实行募兵制。其目的是加强对边疆与内地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第五,大兴文治。除了教材内容,需要进一步阐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兴文治又是唐太宗政策的继续,也是封建社会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对文治的需要。

“开元盛世”的概念,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如何看待“盛世”?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

小结: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统治前期,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业:

唐朝盛世教案

唐朝盛世(优秀)

唐朝盛世教学设计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盛世汴梁教案

《开元盛世》教案

开国将帅

开国中将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案示例之一

七下开元盛世教案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