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课题】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教材版本】

中华书局版 【课型】

常规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合同为一家”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及意义,从而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表格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寻我国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民族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唐朝与各少数民族间交往的概况。 (3)、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科举制创立的重要性。 (4)、通过随堂能力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应该友好互助,尊重平等。

(2)、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

2、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

1、重点:科举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 【教具】

常规教具:板书 辅助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 师:(播放布达拉宫图片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图片)

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二、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

师: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使学生更详细具体的了解唐朝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直观一些,我们就来看一下我给大家画的这个表格,然后回忆一下刚刚我们讲过的内容一起来填空。

师:唐朝边疆分布着那么多的少数名族,唐朝时期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巩固统治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师: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的史实,来看看“合同为一家”究竟是什么样的。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给学生展示唐朝与各民族间的关系图)

(补充:①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西藏也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文成公主进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以敦睦蕃、唐关系,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在蕃、唐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双方的和平友好不断增进。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③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以后,双方友好往来更为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就为十三世纪西藏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打下了基础)

师:这个关系图呢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就行了,好的,系统的学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后我们来一起做点小练习:

1、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吐蕃首领阐述唐与吐蕃关系时说出“和同为一家”?(唐玄宗)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a、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b、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师: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巩固期统治,但是巩固统治还需要选取一批有能力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才行,那么唐朝时期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科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朝以前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了后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选拔官员存在的各种问题)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荐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由此,科举制度诞生了。

师:科举制度诞生后,还要接着进一步发展。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19页第三段然后思考这个问题: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生:

师:(1):唐太宗重视科举。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者,仅百分之一二。(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图片给学生展示科举考试的一些情况)

3、科举制度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并请大家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生: 师: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科举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仕途。

2、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进士科注重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科举制也隐含弊端,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于功名,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忽略了学问的实用性。

三、重点提问:在主要的教学内容中已有体现。

四、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吐蕃、回纥、南诏、靺鞨)

2、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亲、册封、设立管辖机构)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隋炀帝)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唐太宗、武则天)

3、科举制度的意义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

2、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科举制度的意义

【巩固练习】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活在( B )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B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作业布置】

1、唐朝边疆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分布在哪里?

2、唐朝和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人物,事件等)

3、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科举制度教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唐朝盛世教案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